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pptx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pptx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7 14: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帝制时代的来临: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荆轲刺秦王
秦的统治
秦的统一
秦的灭亡
第一章
秦的统一
秦的
统一
1
4
3
2
秦的
统一
1
4
3
2
秦统一的必然因素
秦统一的进程
秦统一后的战略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统一的必然因素
一、内在因素
(一)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遵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增强
(二)通过一系列兼并战争,秦国在军事上对东方六国形成压倒性优势,统一条件日益成熟。
二、外在因素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百姓渴望安定统一。
(二)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结束分裂的局面。
秦统一的进程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秦统一后的战略
一、公元前 215 年,蒙恬率领 30 万军队打败匈奴,在河套地区设九原郡。
二、同时向南攻打百越,修筑灵渠,设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1、秦朝疆域四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2、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
3、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交融,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秦的统治
秦朝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
王室衰微
应加强中央权力
诸侯争霸
应限制地方权力


秦朝的答卷
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
君主专制下的
三公九卿制
地方制度
郡县制
皇帝制度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帝
太尉
御史大夫
丞相
治粟内史
奉常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少府
郎中令
卫尉
三公
九卿
九卿泛指诸卿,分掌具体事务
太尉掌军务,但为虚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掌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有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职能
地方制度:郡县制
燕地、齐地、楚地较为偏远,只有实行分封制才能有效管辖;廷尉李斯主张郡县制,理由是周朝实行分封制并没有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反而导致诸侯之间相互攻击,影响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而实行郡县制则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支持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于是,秦始皇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期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民众与治安。
秦朝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货币、车轨、文字及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
军事层面的统一
兼并六国,北击匈奴,南并越族地区
制度层面的统一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文化的统一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颁布秦律、修驰道、直道等
小结: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巩固
秦统一的意义
1.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2.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秦朝所创立的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完善和加强。
第三章
秦朝的灭亡
控制思想,统制文化
焚书坑儒,控制文化
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人民负担沉重,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法家治国,严刑峻法
严刑峻法,人人自危
秦的暴政
秦的残暴统治
秦统一以后,秦始皇嬴政并没有顾及连年战争后百姓渴望安定的民意。当时,农民的负担相当沉重,面临着繁重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田租即土地税,无论耕种与否,都要交税。这对于已经失地和无力耕种土地的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反而,通过兼并土地的地主可以逃避国家的赋税。除此之外,百姓还面临着口赋,即人头税。两项赋税对于刚刚经历过战乱的人民来说无疑是沉重的。
除此之外,人民还面临着沉重的徭役和兵役。徭役,即国家工程建设。完成统一之后的秦始皇,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在统一六国过程中,秦始皇就派人将六国宫殿图样描绘下来,动用了大批劳力在咸阳照样修建。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在渭南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朝宫,其前殿就是著名的“阿房宫”。另外,秦始皇还为自己修建了豪华宏伟的陵墓,即骊山陵。
据历史记载,仅修建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再加上防备匈奴的有30万,戍守五岭的有50万,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当时全国约2000万人口,其中200万壮劳动力脱离生产,人民的力役比以往多20倍,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的悲惨景象。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下,人民不堪重负,便进行反抗,结果便遭到了秦王朝的残酷镇压,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统治危机不断显现。
统治危机加剧
控制思想,统制文化
秦始皇为了控制思想,统制文化,采取了极端的行为,即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批评“郡县制”主张实行分封。丞相李斯认为以淳于越为代表的诸生秉持私学,以古非今,制造思想混乱,对统治不利。因此,李斯建议,非秦国的史书,非博士官掌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在30天全部被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被毁于一旦。同时,因为方士侯生、卢生害怕始皇怪罪他们寻求长生之药无果而相约逃亡。秦始皇以诽谤朝廷、妖言惑众为由,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
本来,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太过极端,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严重损害了文化发展。
严刑峻法下的秦朝
秦朝统一以后,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导理论,继续实行严刑峻法。从出土的秦简可以看出,秦法是极其残酷的,仅刑罚的名称就有赀、笞、迁、宫或腐、戮、磔等30余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病逝,赵高联合李斯矫诏助秦二世上位。秦二世残忍昏庸,继续实行严刑峻法,人民负担持续加重,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持续激化。酝酿已久的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不久之后即将爆发。
陈胜吴广起义
历史放映厅
陈胜吴广起义及其之后的反秦战争
陈胜、吴广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虽然前后仅6个月,但它沉重打击了秦王朝,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正如司马迁所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陈胜吴广以后,继续领导反秦斗争的是项羽和刘邦。
楚汉战争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开始的时候,项羽有很大的优势,在鸿门相遇时,项羽军40万,刘邦军10万。甚至在公元前206年,项羽还假借楚怀王的命令对十八路诸侯进行了分封,占尽优势。但是,为什么最终楚汉战争的胜利者是刘邦呢?
思考题
一、秦始皇的功绩有哪些?
二、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什么关系?
感谢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