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一般不会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生长激素 B.NADH
C.胆固醇 D.尿素
2.某同学的手在不小心碰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但在抽血化验时,却不会躲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B.抽血时不会躲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
C.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构成
D.大脑只通过小脑与脊髓相连
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③可进入A、B、C
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
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
D.B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③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
4.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1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镰状细胞贫血的形成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无关
C.人体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内环境渗透压、pH等因素的影响
D.当人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时可能会中暑,这体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6.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7.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能维持血浆与组织液的平衡。人体感染链球菌后会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中的
B.肌肉注射治疗时,药物会先进入血浆
C.渗透压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之一
D.肾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8.某人进行1min全速跑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增加的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B.全速跑后组织液的乳酸浓度呈动态变化
C.在全速跑后,一定时间内肌细胞耗氧量降低
D.正常人的血浆pH偏酸性,其pH的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关
9.如图为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其中A、B为传出神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A是交感神经,B是副交感神经
B.饭后,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
C.A和B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①是使瞳孔扩张,⑥是使心跳减慢
10.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瘙痒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
B.产生瘙痒感的过程属于反射
C.瘙痒感受器发出的瘙痒信号可改变神经细胞对Na+的通透性
D.暂时减缓瘙痒感的药物可能会使传递瘙痒信号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11.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只能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
B.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多于神经细胞的,能保护、修复神经元
C.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
D.组织修复的实现是神经细胞中特有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2.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
A.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B.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1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现有刚制备的蟾蜍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如图A所示。现将神经置于类似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图B为坐骨神经连接电流表的示意图,刺激坐骨神经某一点后,指针的偏转情况依次如1、2、3、4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B.静息时,电流表没有测出电位变化,说明神经膜外表面的电位相等
C.适当升高溶液S中的Na+浓度会导致记录到的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D.由图可知,坐骨神经的刺激点在点a的左侧
15.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C.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D.因色盲基因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1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能够促进膀胱缩小进行排尿
B.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均位于脊髓
C.自主神经系统是完全自主控制的
D.下丘脑可以调节体温、水平衡等
17.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其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单胺氧化酶能氧化NE,药物甲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甲的作用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图中a受体和β受体的分子结构不同
C.NE 与β受体结合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D.药物丙的作用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18.情绪的稳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某种抗抑郁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B.图中①②③可分别代表消极情绪、抑郁、抑郁症
C.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D.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的降低有助于缓解抑郁
二、非选择题
19.肝硬化患者早期会出现肝腹水,随着病情加重,体内腹水将逐渐增多,同时出现下肢水肿。医生常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促进患者的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缓其下肢水肿。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环境示意图,a、b、c是液体,①②是不同的结构,③是组织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肝细胞功能异常时,合成送往血浆的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 ,回流到 (填“a”、“b”或“c”)的液体增多。由题可知,医生常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减缓患者的下肢水肿,此时患者尿液可能 。
(2)机体新陈代谢主要在 (填“①”、“②”或“③”)中进行,CO,能够从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 (填“高于”或“低于”)组织液中的。a中的O2进入③中被呼吸作用利用,至少要通过 层生物膜。
20.下图为神经肌肉接头(通过突触联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构成。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突起,通常短而粗,其作用是 。轴突是神经元长而细的突起,其作用是 。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 ,构成 。
(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 (填“单向”或“双向”)传递,原因是 。
(3)作为神经递质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21.图1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C、D、E分别代表反射弧上不同的位点。由于某些原因该反射弧在图中阴影处部分受损,但损伤的具体程度未知。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A点由静息状态到产生动作电位再恢复静息状态时,膜外侧电位的变化是 。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膜内Na+浓度。
(2)图1中,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原因是 。
(3)为检测损伤的部位,将图2中灵敏电流计的甲、乙两电极分别连接在A、B两点,并电刺激 (填“C”、“D”或“E”)点,观察灵敏电流计偏转的次数和骨骼肌的反应情况。若灵敏电流计偏转了2次,骨骼肌不收缩,则表明 。
22.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 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 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释放它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 (填“增加”或“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 (填“增强”或“减弱”),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 -氨基丁酸,γ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突出后神经元释放多巴胺的量 (填“增多”或“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 ,“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A A B B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A A B C D C D
1.B
【详解】A、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会通过体液运输,可存在于内环境,A不符合题意;
B、NADH是细胞呼吸的产物,一般存在于细胞内,B项符合题意;
C、胆固醇可促进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可存在于内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尿素属于细胞代谢废物,需要通过内环境排到体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
B、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脊髓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抽血时却不躲避,说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控制,B正确;
C、大脑皮层是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C正确;
D、大脑可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D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③是组织液,可进入B组织细胞、C毛细血管和A毛细淋巴管,A正确;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图中①淋巴、③组织液、④血浆是内环境,②是细胞内液,B正确;
C、尿素从组织细胞先进入③组织液,然后进入④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C错误;
D、B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进入③组织液,然后进入④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最终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
B、在正常生命活动中,由于组织细胞不断地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一定分别增加10mL,B错误;
C、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
D、因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细胞外液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的Na+浓度,不可能出现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的现象,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该过程能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A错误;
B、镰状细胞贫血是血红蛋白质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该病形成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无关,B正确;
C、人体代谢需要酶起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内环境理化性质如渗透压、pH等的影响,C正确;
D、中暑是因暴露于高温环境,核心体温上升引起的,是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平衡被打破有关,中暑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正确。
故选A。
6.B
【详解】1、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则VV=20 000×15%=3000,Vv=20000×55%=11000.由于从岛外入侵了基因型为VV的果蝇2000只,现在VV=3000+2000=5000。
2、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计算出V的基因频率=V基因总数/V和v基因总数×100%=(5 000×2+11 000)/(20 000×2+2 000×2)≈48%.
3、根据种群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得出F1代中V的基因频率与其亲代相同,也是约为48%。
7.B
【详解】A、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A正确;
B、肌肉注射治疗时,药物会先进入组织液,B错误;
C、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C正确;
D、肾炎患者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B。
8.D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AB段乳酸增加,原因是1分钟全速跑,氧气供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供能而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浆中,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
B、全速跑后乳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组织液的乳酸浓度呈动态变化,B正确、
C、在全速跑后,乳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无氧呼吸提供部分能量,则一定时间内肌细胞耗氧量降低,C正确;
D、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其pH的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关,D错误。
故选D。
9.B
【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的B可促进肠胃蠕动,表示副交感神经,则A是交感神经,A正确;
B、饭后,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促进胃肠蠕动,B错误;
C、A交感神经和B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C正确;
D、A表示交感神经,B是副交感神经,故①是使瞳孔扩张,⑥是使心跳减慢,D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瘙痒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A正确;
B、产生瘙痒感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瘙痒感受器发出的瘙痒信号可改变神经细胞对Na+的通透性:使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C正确;
D、暂时减缓瘙痒感的药物可能会使传递瘙痒信号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使瘙痒不能产生或减弱,D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A、神经细胞遍布全身,而不是只分布在大脑和脊髓中,A错误;
B、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多于神经细胞的,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C错误;
D、据题意: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可知,组织修复的实现是神经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抗药性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下来,因此,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一个定向选择的作用,A正确;害虫的群体本身就有一些个体因为突变而具有抗药性,故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不是杀虫剂诱发的结果,是本来就存在的,B错误;使用杀虫剂后害虫不死,不是因为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而是因为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能存活的都是抗药性的个体,C错误;假设抗药基因是显性A,那么Aa自交的后代可能有aa(不抗药),所以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不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D错误。
13.A
【详解】A、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对照组),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实验组),可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A正确;
B、②不管是否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都会收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
C、④不管是否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都会收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
D、②不管是否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都会收缩,④不管是否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都会收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A、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
B、静息时,电流表没有测出电位变化,说明神经膜外表面的电位相等,B正确;
C、适当升高溶液S中的Na+浓度会导致记录到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升高,C错误;
D、由图可知,坐骨神经的刺激点可能在点b的右侧,D错误。
故选B。
15.C
【详解】A、物种进化的标志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
B、基因型为Aa个体自交,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都为50%,B错误;
C、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即等位基因A/a,组成的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正确;
D、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男性个体的基因型中只要有一个色盲基因就会患病,因此,广大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理论上男性群体中的色盲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的色盲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C。
16.D
【详解】A、副交感神经促进膀胱缩小进行排尿,A错误;
B、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可位于脊髓和脑,B错误;
C、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是完全自主的,C错误;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因而可以调节体温、水平衡等,D正确。
故选D。
17.C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药物甲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而单胺氧化酶能氧化NE,故可推知药物甲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
B、图中α受体和β受体的功能不同,结构决定功能,故可知其分子结构不同,B正确;
C、NE 与β受体结合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D、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故可推知药物丙的作用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D正确。
故选C。
18.D
【详解】A、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A正确;
B、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当抑郁持续下去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B正确;
C、抗抑郁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所以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正确;
D、抗抑郁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从而缓解抑郁,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的降低不利于于缓解抑郁,D错误。
故选D。
19.(1) 降低 c 增多
(2) ③ 高于 5
【详解】(1)肝细胞功能异常时,合成送往血浆的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回流到组织液(c)的液体增多。静脉输入血浆蛋白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血浆中多余的水分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尿液可能增多。
(2)图中的c是组织液,而机体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组织细胞中。CO 能够从组织细胞扩散进入组织液,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a(血浆)中的O 进入③(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生物膜)、组织细胞膜(1层生物膜)、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膜(2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20.(1) 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一层髓鞘 神经纤维
(2) 单向 神经与肌肉之间通过突触联系,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需要 不需要
【详解】(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构成。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突起,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它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膜,构成一条神经。
(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是通过突触联系,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作为神经递质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为胞吐的方式,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线粒体,但不需要转运蛋白,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21.(1) 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大于
(2) 小于 在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经历的时间较长
(3) C 该反射弧只损伤了阴影处的传出神经
【详解】(1)在A点给以适宜刺激,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受刺激部位的膜外侧电位发生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神经元,则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大于膜内Na+浓度。
(2)在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经历的时间较长(突触延搁现象),所以图1中,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3)当刺激C点时,若传出神经受损,则兴奋既能传到A也能传到B,电流计偏转2次,因兴奋无法经过传出神经传递到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22.(1) 突触小泡 多巴胺受体
(2) 减少 减弱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 减少 多巴胺释放增加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改变,导致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从而造成毒品依赖,表现为上瘾。多巴胺作为信息分子,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变化,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 氨基丁酸,γ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 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值变大,兴奋受到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多巴胺释放增加,“奖赏”效应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