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内环境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含蛋白酶,可催化其中血红蛋白的水解
B.心肌细胞内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C.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其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
2.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破损 B.血钠含量偏高
C.小蛔虫进入淋巴管 D.肾小球肾炎导致血尿
3.用火柴棍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B.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
C.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
4.图甲表示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A点的内侧和外侧,图乙表示测得的A点的膜电位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电表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
B.d点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C.图乙的b到d段Na+通道开放,Na+内流
D.增大神经纤维外K+含量,图甲电表向左偏转幅度增大
5.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B.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C.损伤发生在海马体时,患者可能很难形成短时记忆
D.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6.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众多的原理和结论的得出都来自于实验,在激素的发现与探究历程中科学家们也设计了许多巧妙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应用的是“减法原理”
B.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治疗狗的糖尿病
C.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并制成提取液的操作是为了排除化学物质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
D.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太少
7.极限运动泛指以年轻人为主体参与的具有高难度动作和极具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在极限运动过程中,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一系列变化,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人体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汗腺分泌增加,带走大量热量,体温持续下降
B.极限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含量比安静时高
C.运动员的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参与了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
D.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可供给肌肉细胞氧化分解
8.下列各选项与图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
A.若X表示血浆中血糖含量,则①可代表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
B.若X表示垂体,则②可代表甲状腺激素
C.若X表示人的体温,则①可代表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D.若X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则②可代表抗利尿激素
9.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菌酶主要由唾液腺、泪腺分泌,因此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酶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C.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抑制白喉杆菌繁殖的过程,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一种抗体能与多种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将其清除
10.正常情况下,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进攻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但肿瘤细胞存在不同的免疫逃逸机制,如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被激活后进攻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B.肿瘤抗原可被树突状细胞、T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加工后呈递在细胞表面
C.可利用 PD-L1抗体与PD-L1结合降低细胞免疫能力
D.若敲除癌细胞的PD-L1 基因,可一定程度防止肿瘤细胞免疫逃逸
1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下列关于信号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能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
B.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C.白细胞介素可作用于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
D.体液因子CO2可刺激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
12.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与作用效应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甲可知,不同种类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B.由图甲可知,生长素浓度为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
C.图乙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D.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
13.下图是A、B、C、D四种植物激素调节幼苗生长的示意图(已知A、B、C、D分别是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细胞分裂素中的一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D是乙烯,它能促进开花,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B.图中四种植物激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不只有B和C
C.激素B与脱落酸在某些方面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
D.激素A能促进侧枝发育、促进叶绿素合成等,主要在植物的根尖合成
14.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 m2) 3 7 15 2 4 9 8 4
A.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完全相同
B.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C.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 6. 5 株/ m2
D.利用此方法可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
15.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
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
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
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
16.如图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只,该值的大小受到气候等各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t1时该动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以该种群为食的天敌数量还未达到最大值
D.t1~t2种群数量变化既与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有关,也与温度等非生物因素有关
二、非选择题
17.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除草剂丙酯草醚处理洋葱根尖,以研究该除草剂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甲和乙。
说明:图甲是丙酯草醚溶液浓度为0时,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图乙中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细胞总数×100%。
(1)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研究小组在10:00~14:00期间剪取根尖 区,立即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其中漂洗的目的是 。
(2)图甲的箭头所指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为 个,此时期的典型特征是 。
(3)研究小组发现,用 %丙酯草醚处理时有丝分裂指数最小,但分裂中期细胞占分裂期细胞的比值最大。据此推测,丙酯草醚除草作用的机理是 ,从而达到除草效果。
18.基于大量的生物学发现,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做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生物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了长期的遗传学实验研究,最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萨顿之所以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因为 。
(2)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让它与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果蝇,摩尔根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结果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
(3)F2红眼果蝇中有雌雄个体,而白眼果蝇全是雄性,摩尔根所作假设是 。现有纯种的红眼雌、雄果蝇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请从中选择合适的亲本,只做一次杂交实验,以验证摩尔根的假设。
杂交实验: 。
结果预期:若子代中 ,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若子代中 ,说明在X、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
19.2023年10月3日晚,杭州亚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队选手全红婵以438.20分夺得冠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在快速翻腾、转体时保持高度紧张,此时 (填激素名称)的分泌增多,该激素能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由此体现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①许多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② 。
(2)运动员比赛全程都全神贯注,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 (填“传入”“传出”或“传人或传出”)神经,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这对于机体的意义是 。
(3)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血糖最主要的去向是 ,但血糖的含量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主要原因是胰岛细胞分泌的 ,可通过促进 ,使血糖得到补充。
20.如图表示某个人体中的部分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1)B细胞活化除需要细胞因子作用外,还需要:①病原体直接接触B细胞,② 。
(2)a、b、c、d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
(3)淋巴细胞依靠其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抗原,每个淋巴细胞只带有一种特异性抗原受体。那么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还是由抗原的“教导”产生的呢 请用下面给出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未标记的抗原X,抗原Y等。(注: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杀死全部带有互补受体的淋巴细胞)
实验步骤:
①给小白鼠注射 ,小白鼠对此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②一段时间后,给小白鼠注射 ,观察小白鼠是否对此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③再过一段时间,给小白鼠注射抗原Y,观察小白鼠是否对此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 ,则说明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若 ,则说明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由抗原的“教导”产生的。
21.如图,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静置),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用图中a、b、c、d曲线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 。
(2)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常采用 的方法,随着更换频率的提高,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 (填“上升”或“下降”),原因可能是 。
(3)c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最终达到环境容纳量,在不改变培养液体积、更换频率等条件下,若想提高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B B A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C C A
1.C
2、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3、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详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不会被血浆中的蛋白酶水解,A错误;
B、心肌细胞不停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错误;
C、手和脚磨出的“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C正确;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毛细血管管壁破损,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
B、血钠含量偏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小蛔虫进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
D、肾小球肾炎导致血尿,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B。
3.D
【详解】A、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完善,生来就可以进行这些动作,说明是非条件反射,A正确;
B、随着新生儿的成长发育,高级神经中枢逐渐发育成熟,如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逐渐发育成熟,就可以控制脚趾运动,B正确;
C、该现象在6~18个月大时逐渐消失,而新生儿6~18个月大时高级中枢逐渐发育完全,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控制心跳、新陈代谢等活动,不控制肢体运动,D错误。
故选D。
4.D
【详解】A、静息电位是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钾离子外流形成的,表现为内负外正,表示的是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即图甲电表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A正确;
B、图乙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d点时形成动作电位,此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负内正,B正确;
C、图乙中bd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C正确;
D、静息电位的产生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且钾离子外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若增大神经纤维外K+含量,则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则图甲电表向左偏转幅度减小,D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排尿过程存在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调控脊髓中低级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A正确;
B、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表达用词语表达思想,B错误;
C、短时记忆的形成与海马区有关,损伤发生在海马体时,患者可能很难形成短时记忆,C正确;
D、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D正确。
故选B。
6.B
【详解】A、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分别应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A 错误;
B、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用萎缩得只剩胰岛的胰腺提取液(含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治疗狗的糖尿病,B正确;
C、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并制成提取液的操作,是为了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C错误;
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被制备的胰腺提取物中含有的蛋白酶分解了,D错误。
故选B。
7.A
2、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
3、皮肤是参与人体体温调节的主要器官,寒冷时皮肤的汗腺收缩,汗液蒸发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炎热时,皮肤汗液蒸发增加,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以增加散热。
【详解】A、运动员汗腺分泌增加,带走大量热量,但体温不会持续下降,而是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极限运动过程中机体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偏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故运动时机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含量比安静时高,B正确;
C、运动失水会引起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从而增加饮水,降低内环境渗透压,C正确;
D、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进入血浆后,可运输到肌肉组织可供给肌肉细胞利用,D正确。
故选A。
8.A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因为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若X表示血糖含量,①可促进血糖升高,所以①不能代表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而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A错误;
B、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若X表示垂体,则②可代表甲状腺激素,B正确;
C、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可增加产热,若X表示人的体温,则①可代表骨骼肌不自主战栗,C正确:
D、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若X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则②可代表抗利尿激素,D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
B、免疫活性物质不包括溶酶体,溶酶体属于细胞器,B错误;
C、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抑制白喉杆菌繁殖的过程,在体外发挥作用,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C正确;
D、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将其清除,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T细胞被激活后进攻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体现了免疫监功能,A错误;
B、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可被抗原呈递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摄取、处理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错误;
C、分析题意,肿瘤细胞可通过大量表达 PD -L1,与 T 细胞表面的 PD -1结合,抑制 T 细胞活化,故可利用 PD-L1抗体与PD-L1结合,从而阻止 PD -L1分子与 PD -1结合,可解除 T 细胞的活化抑制作用,提高细胞免疫能力,C错误;
D、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若敲除癌细胞的PD-L1 基因,可一定程度防止肿瘤细胞免疫逃逸,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也可以作为激素调节生命活动,A正确;
B、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
C、白细胞介素是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免疫系统,同时也能作用于神经系统,C正确;
D、体液因子CO2可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D错误。
故选D。
12.B
2、分析乙图: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由于重力原因,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培养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3、分析丙图:A是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是感光部位;B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详解】A、由图甲可知,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芽,体现了不同种类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A正确;
B、图甲中生长素浓度等于10-9mol/L时,根和芽的生长状况均为促进,B错误;
C、生长素受到重力作用,图乙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但是根对生长素更加敏感,因此a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b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被促进,进而出现根向地生长,C正确;
D、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B。
13.A
【详解】A、激素D是乙烯,它能促进开花,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A错误;
B、图中四种植物激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不只有B赤霉素和C生长素,另外A细胞分裂素也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B正确;
C、激素B赤霉素与脱落酸在某些方面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如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C正确;
D、激素A是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能促进侧枝的发育、芽的分化和叶绿素合成等,D正确。
故选A。
14.C
【详解】A、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实际密度有出入,A错误;
B、若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错误;
C、计算每一个样方中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则密度值为(3+7+15+2+4+9+8+4)÷8=6.5(株/m2),C正确;
D、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D错误。
故选C。
15.C
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A、新环境为理想条件,种群才能呈“J”形增长,A错误;
B、环境条件变化,K值也会随之改变,B错误;
C、环境条件不变,种群增长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C正确;
D、自然界的种群数量有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的情况,D错误。
故选C。
16.A
2、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外源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其中外源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内源性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在多种外源因素、内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非种群能达到的最大数量,故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小于2000只,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受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共同影响,A错误;
B、从曲线图可以看出,t2时刻之后,种群数量又开始增加,则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
C、t1时该动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以该种群为食的天敌食物充足,后期会出现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的现象,故t1时该动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其天敌数量还未达到最大值,C正确;
D、种群数量的波动(变化)同时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17.(1) 分生 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2) 1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 0.1 抑制细胞分裂,且使细胞分裂停滞在分裂中期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详解】(1)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研究小组在10:00~14:00期间剪取根尖分生区,因为该区域的细胞此时分裂旺盛,而后立即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制完装片后即可观察,该过程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影响装片的制作。
(2)图甲箭头所指的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后分开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两极移动,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3)图乙实验结果显示,丙酯草醚溶液浓度越大,有丝分裂指数越小。在浓度为0.1%的丙酯草醚处理下,分裂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但中期细胞数量占分裂期细胞总数的比例明显增大,据此推测丙酯草醚可能通过抑制着丝粒分裂进而使根尖细胞停滞于有丝分裂中期,抑制细胞分裂,达到除草的效果。
18.(1)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分离
(3) 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 选择(纯种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 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 (雌、雄果蝇)全为红眼
【详解】(1)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现了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结合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中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因而通过类比推理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让它与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是红眼果蝇,这表明红眼是显性性状。摩尔根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结果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该比例符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3)F2红眼果蝇中有雌雄个体,而白眼果蝇全是雄性,结合杂交实验中白眼的性状表现与X染色体的遗传特点相似,据此摩尔根所作假设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现有纯种的红眼雌、雄果蝇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请从中选择合适的亲本,只做一次杂交实验,以验证摩尔根的假设。因为伴性遗传表现的特征是性状表现往往与性状相关联,通常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这里红眼为显性,因此杂交实验中选择(纯种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结果预期:如果X、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即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B,则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B,即子代中(雌、雄果蝇)全为红眼;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则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即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
19.(1) 肾上腺素 部分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 交感神经 传出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 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氧化分解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详解】(1)被称为应激激素的是肾上腺素,该激素能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①许多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②部分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运动员全神贯注进行比赛时,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两者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这对于机体的意义是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血糖最主要的去向是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氧化分解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形成葡萄糖,使降低的血糖得到补充,故血糖的含量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0.(1)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2)a、c、d
(3) 实验步骤: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 未标记的抗原X 预期结果与结论:小白鼠对抗原X不发生免疫反应,对抗原Y仍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 小白鼠对抗原X、Y均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
【详解】(1)B细胞活化除需要细胞因子作用外,还需要:①病原体直接接触B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2)图示表示某个人体中的部分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Ⅰ、Ⅱ、Ⅲ、Ⅳ是4个不同的B淋巴细胞,细胞表面的受体不同;a为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b为浆细胞,c为记忆细胞,d是抗体。因此a、c、d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3)对于淋巴细胞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具有不同类型特异性受体的淋巴细胞就已经存在;二是在抗原进入机体后,由抗原的“教导”产生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两种说法哪个正确。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同时结合实验所给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如下:
①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杀死全部带有互补受体的淋巴细胞,据此,给小白鼠注射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小白鼠对此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②一段时间后,此时小白鼠的细胞中已经不存在识别抗原X的受体,给小白鼠注射未标记的抗原X,然后观察小白鼠是否对此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③再过一段时间,给小白鼠注射抗原Y,观察小白鼠是否对此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小白鼠对抗原X不发生免疫反应(此时能够识别抗原X的淋巴细胞已经被消灭),对抗原Y仍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细胞中先天存在能识别抗原Y的淋巴细胞),则说明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若小白鼠对抗原X、Y均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则说明即便在识别抗原X的淋巴细胞都被消灭的情况下,机体依然能对抗原X起作用,则说明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由抗原的“教导”产生的。
21.(1) 酵母菌培养液的更换时间间隔、培养时间 不换培养液
(2) 抽样检测 上升 营养物质充足、有害代谢产物较少
(3)振荡培养
【详解】(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培养液的更换时间间隔、培养时间,因变量是酵母菌数量,其中d曲线为对照组,其应该不换培养液。
(2)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随着更换频率的提高,由于营养物质充足、有害代谢产物较少,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上升。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能大量繁殖,若想提高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可采取振荡培养的措施,以增加溶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