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模拟检测(一)(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异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利用乙醇和水的密度不同,蒸馏提高酒精度
B.斑铜制作技艺:在铜中掺杂金、银等金属,斑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C.桑 丝织技艺:忝丝的主要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桐油纸伞制作技艺:桐油(由桐树的果实压榨而得)的主要成分是烃
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A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B制取并验证乙炔的性质 C利用氯气制备漂白液和氯酸钠,可在中间试管得到漂白液 D利用硫酸的酸性制备氯化氢,分液漏斗中溶液不能换成磷酸
A.A B.B C.C D.D
3.元素周期表是指导化学学习的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A族元素全部金属元素,称为碱金属元素
B.元素周期表纵向看,由16个纵列构成,共16个族
C.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
D.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都在ⅡA族
4.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位确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W单质可广泛用于生产芯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B.元素电负性:XC.W的简单氢化物比Y的稳定
D.Z单质制成的容器可盛放冷浓硫酸
5.实验小组用过量溶液处理覆铜板得到浸出液,并对其中的物质进行回收,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浸出液呈中性
B.滤渣只有铜粉
C.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氧化”完全
D.溶液a回收后可用于处理覆铜板
6.反应常被用于除去水中残余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含有的键数目为
B.时,中氯原子的数目为
C.含有质子的数目为
D.通过上述反应除去,电子转移的数目为
7.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B.常温常压下,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
C.标准状况下,5.6L由与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总数为
D.的NaCl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定新制氯水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通常状况下氯气不能和Fe反应,所以可以用铁质容器储存氯气
C.久制氯水、漂白粉、84消毒液均有漂白性,且漂白原理相同
D.液氯、新制氯水、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氯气的溶液均可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9.在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解题思路错误的是( )
A.①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10.2016年IUPAC将第117号元素命名为Ts(中文名“石田”,tián),Ts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s是第七周期第VII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中子数为176的Ts,其核素符号是
D.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11.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熔点一定比各成分金属低 B.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钢
C.生铁的含碳量为0.03%~0.2% D.稀土金属可以用于生产合金
12.下图是一种具有磁性的“纳米药物”,可利用磁性引导该药物到达人体内的病变部位。该技术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纳米药物”分散于水中可得胶体
B.该药物具有磁性与外壳有关
C.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可获得
D.该“纳米药物”中的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溶液反应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溶液中
B 检验乙醇和浓硫酸加热生成乙烯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
C 检验久置的溶液是否被完全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
A.A B.B C.C D.D
14.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0.50mo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共存体系(不考虑氯气和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则
B.溶液中可能为4∶3∶1
C.与NaOH反应的氯气为0.5mol
D.当溶液中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氧化剂,可用于各种纤维和某些食品的漂白。马蒂逊法制备亚氯酸钠的流程如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在□补充反应②另一种产物,并配平此离子方程式,然后用单线桥法解题思路此化学反应。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在反应②中___________(填字母)。
A.只能作氧化剂
B.只能作还原剂
C.既能作氧化剂也能作还原剂
(4)实验室采用马蒂逊法制备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已知:①的熔点为-59℃,沸点为11℃,的沸点为150℃。
②当温度低于38℃时,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当温度在38~60℃时,析出;温度高于60℃时,分解。
C中将装置浸入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6.回答下列问题:
(1)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从物质的分类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它属于___________类。
(2)现有以下物质:①;②固体;③乙醇;④稀硫酸;⑤胶体;⑥。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①如图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离子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②有同学认为所有酸碱中和反应均可表示为,请举出一个例子反驳上述观点(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有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标注“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4)下列关于生石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是纯净物,属于碱类
B.既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C.是纯净物,属于盐类
D.小纸袋中的物质可长期持续作干燥剂
(5)某同学将生石灰和浓硫酸、固体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___(填字母)。
A.酸 B.碱 C.氧化物 D.干燥剂
17.钠及其化合物在认识物质转化规律以及生产生活中均有重要应用。
Ⅰ.钠与水的反应
(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若反应中生成的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下),则参与反应的金属Na的质量是________
(3)同物质类别的金属Mg也能与水发生反应,试着调用反应规律解题思路Na和Mg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Na________Mg(填“”、“”或“”)
Ⅱ.钠与氧气的反应
(4)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多种可能,其中产物________(填化学式)可用作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写出其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Ⅲ.碳酸钠、碳酸氢钠在食品加工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5)传统蒸馒头常采用酵头发面,酵头可使面团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但同时也会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酸,需要额外添加“碱面”将酸去除.等质量的和,因________(填“”或“”)消耗酸更多,更适合作为中和发酵带来的酸味的“碱面”。
(6)若面团发得不好,面团内的气孔少,不够膨松.需添加________(填“”或“”),继续揉面,上锅蒸后也能蒸出松软的馒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产气原理________
18.完成下列问题
(1)氧化气化法可提纯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的碳纳米颗粒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每生成1个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2)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用于杀菌消毒。其制备可通过在强碱性条件下,由NaClO和共热而得。则氧化性比较:NaClO (填“>”或“<”)。
(3)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可通过多种方法制取:如
①;
②。
则反应①中还原剂是,反应②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 。
(4)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已知该反应中只发生如下过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5)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还原反应为:。请据此将反应: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为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蒸馏是利用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A错误;斑铜为铜的一种合金,熔点低于纯铜,B错误;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桐油是一种植物油,其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D错误。
2.答案:B
解析:乙酸乙酯制取实验中导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下,易产生倒吸现象,A错误;缓慢滴加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制取乙炔气体,用溶液除去等杂质气体,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验证乙炔具有还原性,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正确;与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和NaCl,在冰水条件下生成NaClO和NaCl,中间试管得到氯酸钠,右侧试管得到漂白液,且用于平衡气压的长玻璃管应伸入液面以下,C错误;硫酸和氯化钠共热制取HCl气体,利用的是硫酸的高沸点性质,磷酸也是高沸点酸,也可以用于制取,D错误。
3.答案:C
解析:A.ⅠA族元素中H是非金属元素,A错误;
B.元素周期表纵向看,由18个纵列构成,共16个族,B错误;
C.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包含镧系和锕系,C正确;
D.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在ⅡA族,如He是0族元素,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同主族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Z、W原子半径大小为,A错误;电负性:(同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至右递增)(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至下递减),综合可知电负性:,B错误;由电负性可知非金属性:,所以稳定性:,C错误;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Al钝化,Al表面易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放冷浓硫酸,D正确。
5.答案:D
解析:能与Cu反应:,所以过量的处理覆铜板得到的浸出液中含有,发生水解使溶液呈酸性,A错误;由流程可知,铁粉过量,且过滤的前一步生成了Cu,则滤渣中有Cu和,B错误;氧化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完全氧化为,而KSCN溶液用于检验的存在,但无法检验氧化是否完全,C错误;溶液a是溶液,所以回收后可继续用于处理覆铜板,D正确。
6.答案:D
解析:溶液中和分子中都含有键,所以题给溶液中含有的键数目大于,A错误;标准状况下,中氯原子的数目为,但题中的温度不符合标准状况,B错误;0的质子数是8,所以中含有1.6 mol质子,数目为,C错误;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为-1价,且无其他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所以每消耗将转移1 mol电子,数目为,D正确。
7.答案:C
解析:
A.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不是气体,故A选项错误;
B.为0.1mol,1个分子中有4对共用电子对,因此4.4g中含有的共用电了对的数日为,故B选项错误;
C.标准状况下,56L气体为0.25mol,一个与,分子分别有3个原子,则混合气体中原子为0.75mol,因此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总数为,故C选项正确;
D.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故D选项错误;
故选C选项。
8.答案:B
解析:新制氯水中含有 HClO,HClO 具有漂白性,故无法用pH试纸测其,A错误;
铁和氯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常温条件下不反应,故常温下可以用铁质容器来储存氯气,B正确;
久置氯水中HClO已缓慢分解成HCl和O,失去漂白性,C错误;
新制氯水中有与HClO,故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但液氯和氯气的溶液中都只有,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D错误。
9.答案:C
解析:向溶液中滴入硫酸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向溶液中滴入溶液,随着溶液的滴入依次发生的反应为、,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溶液和的反应,则曲线②为溶液和溶液的反应,据此解题思路作答。根据解题思路,①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A项正确;根据图知,a点为溶液和恰好反应的点,、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所以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B项正确;c点①中过量,溶质为,溶液呈酸性,②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OH、,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中浓度不同,C项错误;a点①中和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和,溶液呈中性,d点②中溶质为,溶液呈中性,D项正确。
10.答案:C
A.TsA.Ts是1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故A正确;
B.Ts的同位素原子都有117个电子,故B正确;
C.中子数为176的Ts,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17+176=293,其核素符号是,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故D正确;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有些合金没有固定熔点,因此合金的熔点不一定比各成分金属低,故A错误;
B.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故B错误;
C.含碳量在2%~4.3%之间的铁合金属于生铁,含碳量在0.03%~2%之间的铁合金属于钢,故C错误;
D.稀土金属可用于生产合金,如Nd-Fe合金、稀土铝合金,故D正确;
答案选D。
12.答案:A
解析:A.“纳米药物分子车”粒子直径大于100nm,分散于水中得到的为浊液,故A错误;
B.具有磁性,因此该药物具有磁性与外壳有关,故B正确;
C.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和氢气,故C正确;
D.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将NaOH溶液滴加到氯化铁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故A错误;
B.制备的乙烯中混有乙醇、二氧化硫等,乙醇、二氧化硫均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对乙烯的检验产生干扰,故B错误;
C.硫酸亚铁被氧化成,检验是否被完全氧化,需要检验,其操作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若不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完全被氧化,故C正确;
D.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因此该实验不能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
答案为C。
14.答案:D
解析:A.采用极限思想,若只发生反应,0.5mol氢氧化钠,对应转移电子为0.25mol,若只发生反应,0.5mol氢氧化钠,对应转移电子为mol,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则,A错误;
B.由反应和反应可得,若为4∶3∶1,则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个数与失去电子个数的比值为4∶8,即1∶2,不满足得失电子守恒,B错误;
C.采用极限思想,若只发生反应,0.5mol氢氧化钠,对应消耗为0.25mol,若只发生反应,0.5mol氢氧化钠,对应消耗为0.25mol,则与NaOH反应的氯气为0.5mol,C错误;
D.当溶液中时,由反应和反应可得,根据氯原子守恒,生成NaCl的氯为氧化剂,生成NaClO和的氯原子为还原剂,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D正确;
故选D。
15.答案:(1)
(2)
(3) +3;C
(4)增大的溶解度使其充分反应,防止温度过高使分解
解析:(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是氧化剂,是还原剂,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2)由解题思路可知,反应在生成的同时,还有生成,则□对应的产物为,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的原则,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再利用质量守恒,便可配平的化学计量数。在反应中,中的O元素失电子,转移给中的Cl元素,转化电子数为。从而得出配平的离子方程式,然后用单线桥法解题思路此化学反应为:。
(3)中,Na显+1价,O显-2价,则Cl的化合价为+3,中O显-1价,反应②中既能作氧化剂也能作还原剂,故选C。
(4)实验室采用马蒂逊法制备,装置A用于制取,装置B用于收集,装置C中发生反应制取。
由于的热稳定性差,则C中将装置浸入冰水浴中的目的是:增大的溶解度使其充分反应,防止温度过高使分解。
16.答案:(1);盐
(2)①④⑤;②
(3)C;
(4)B
(5)D
解析:(1)纯碱不是碱,是,从物质分类角度,属于盐,所以不恰当的是,属于盐类;
(2)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能导电的是①、④稀硫酸、⑤胶体;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所以②固体属于电解质;
(3)①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离子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A是氧化还原反应,B是置换反应,C是离子反应;②稀硫酸和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不是,其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A.是纯净物,属于金属氧化物,CaO不能电离出,不属于碱类,A错误;
B.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是金属氧化物,Ca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B正确;
C.CaO不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不属于盐类,C错误;
D.小纸袋中的物质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失去干燥作用,不能长期持续作干燥剂,D错误;
故选B。
(5)生石灰和浓硫酸、固体都能吸收水,都可做干燥剂,故选D。
17.答案:(1)
(2)2.3g
(3)
(4);
(5)
(6);
解析:
18.答案:(1); ;4
(2)>
(3)HCl0.91
(4)
(5)
解析:(1)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为+4价,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该反应转移,则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解题思路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合价,氧化剂为,还原产物为,还原剂为C,氧化产物为,每生成3mol时转移的电子为12mol,则每生成1个,转移4个电子,故答案为:;;4;
(2)高铁酸钾()在强碱性条件下,由NaClO和共热而得,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6价,所以NaClO是氧化剂、高铁酸钾是氧化产物,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NaClO>,故答案为:>;
(3)反应①中的Cl降价,为氧化剂,HCl的Cl升价,为还原剂;反应②中的Cl降价,为氧化剂,KCl为还原产物,的Cl升价,为还原剂,为氧化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67.5:74.5=0.91,故答案为:HCl;0.91;
(4)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中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必有其他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符合题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生成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
(5)由化合价变化可知,中,氧化剂是,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是Fe,发生氧化反应,即氧化反应为,故答案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