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选拔与管理
大单元主题:应势而变 走向公平与效率
——从历史细节看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文物中的细节——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事件中的细节——西方的文官制度
人生中的细节——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习目标】
1、借助历史情境,精读教材,梳理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制度的嬗变历程。
2、研习史料,理解晚清科举制度废除的必然性,评析晚清选官制度的改革。
3、研习史料,分析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说明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弊端。
4、阅读史料及教材,理解近代中国公务员制度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兼顾效率与公平。认识文明互鉴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当今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从那时人的困境看晚清官制之变
严复(1854---1921 )
“西学第一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译界泰斗
困境一:“当年误习旁行书, 举世相视如髦蛮”
困境二:“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学” 。
困境一:“当年误习旁行书, 举世相视如髦蛮”
困境二:“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学” 。
科举制缺乏实效与公平
思考:导致严复人生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一、从那时人的困境看晚清官制之变
严复(1854---1921 )
一、从那时人的困境看晚清官制之变
思考:严复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戊戌变法的开展,清政府开始变革科举制;清末新政的实行,倡导新学。
一、从那时人的困境看晚清官制之变
兴学堂
材料一:新式学堂采用课堂讲授和分专业分课程教学,内容除
保留部分“读经”课程外,增加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西
方社会政治学说以及图画、音乐、体育、手工等课程。据统计,
在清末的普通学堂里,平均“读经”课程只占27.1%,数、理、
化、外语等课程占38.2%,绘画、音乐、体育、手工等课程34.7%
,从而大大改变了私、书院生徒知识结构单调而狭窄的状况。
----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两馆生均已纷纷赴汴乡试,两馆所存
学生不过三十余人,每日功课亦不认真,徒存大学堂外观而已。
设诸公乡试得意,似较学堂出身为优,想诸公必不肯再入堂肄业
,以待三年卒业也。 ----大公报,第439号,1903-9-10
阅读材料三、四,分析新学堂“新”的表现?新学堂又面临怎样的困境?
一、从那时人的困境看晚清官制之变
材料三:“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
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
材料四:“此法(科举制)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
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
曰:复科举,便!”——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废科举
情景模拟:乡试策问一道:试论科举废除能否挽救江河日下之大清?试析科举废除之利弊?一国之民众应如何看待本国之文化?(分三组讨论,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发言)
二、从那个人的初心看民国选官之弊
“考试制和纠察制本是我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但考选制度被恶劣政府所滥用,纠察制度又被长期埋没而不为所用,这是极可痛惜的。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
“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今若实行考试制度,一省之内,应取得高等文官资格者几人,普通文官资格者几人,议员资格者几人,就此资格中,再加以选举,则选举资格不妨从宽,而被选资格甚严,自能真才辈出”
“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察的权限……因此生出无数弊病”,“监察权亦得独立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 , 防止一切的流弊 , 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 、 立法权 、 司法权 , 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 , 连成一个良好的完璧 , 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 ——《孙中山全集》
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并分析其特点。
初心设想
二、从那个人的初心看民国选官之弊
北洋政府:《文官考试草案》
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
1929年公布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规定,参加高等考试以备荐任职的应试人,需具有下列资格之一: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三、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力,经检定考试及格者;四、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五、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国民政府公报》第232号(1929年8月2日)
对比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的异同。
初心实践
材料一:考试院虽有严密的组织和众多的入员,但却是一个政治上无能的机构,无法执行许多预定任务,经考选录用的人员为数很少,而大多数高级官吏都是个人影响和家庭关系任命的。 ——经盛鸿 《南京国民政府高等文官考试述论》
材料二:1929年江苏省民政厅长缪斌分别以6000元、5000 元、4000元的价格出卖一、二、三等县的县长官职。厅长卖县长,县长则卖乡镇长,1943年四川省武胜县县长崔凯以黄谷300石公开标价出卖乡镇长职。
——徐辉《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其践行失败根源论析》
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背离了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一党专政的国家结构与文官考试制度格格不入
二、从那个人的初心看民国选官之弊
初心难守
三、从那群人的牢记使命看新中国干部制度的完善
2022年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山东最美公务员,95后年轻干部——朱家宝
十年寒窗跳出“农门”又学成返乡,投身基层,本着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牢记使命,做好公仆的态度,用青春和汗水趟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
——习近平
三、从那群人的牢记使命看新中国干部制度的完善
材料一:“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邓小平
材料二:我国经济体制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过渡,这种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要求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组织人事工作做成相应的调整和转换,才能适应新经济体制的要求。……没有公开就很难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很难择优,因此要在竞争中去选人和用人。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中的优良传统和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推行的公务员制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比较研究,在借鉴中提高。---江峰 《发扬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优良传统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国家人事部行政科研究所)
材料三: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依据材料,分析干部制度变革的原因?如何推动干部制度变革?
三、从那群人的牢记使命看新中国干部制度的完善
制度完善
三、从那群人的牢记使命看新中国干部制度的完善
中西对比
我国公务员制度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是建立公务制度的指导原则公务员必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和任用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是我们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工作的一贯原则。
我国公务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不贪污受贿、不谋私利,并接受群众监督
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所谓政治中立,要求文官不得以公务员身份参加党派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
西方公务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只强调所谓“专才”或“通才”。
西方公务员则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他们同政府的关系时雇员同雇主的关系。
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习近平
干部制度更加具备公平性与效率性
三、从那群人的牢记使命看新中国干部制度的完善
那时人
那群人
严复
钱学森
程雪涛
“不预机要 奉职而已”, 三次考进士皆名落孙山 ,如今老矣 却又送上科举出身 既激动,又伤感。
钱学森,回国后1956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57年出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同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80后”程雪涛,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2022年3月11日程雪涛同志任包河区委书记。
人才兴则国家兴 人才强则国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