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5课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选拔与管理
大单元主题:应势而变 走向公平与效率
——从历史细节看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文物中的细节——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事件中的细节——西方的文官制度
人生中的细节——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内蒙古和林格尔某古墓壁画(局部)
举孝廉时
“持节护乌桓校尉”
公平 效率
文物中的细节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公平 效率
一、从竹简、壁画、石碑看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
二、以明清监察官员服饰探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竹简、壁画、石碑等史料,掌握古代中国官员选拔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观察明清监察官员服饰的特点,理解中国古代官吏管理理念。
2.通过观察文物图片、分析史料内容,小组讨论,掌握选官变迁之原因,总结官制变迁之共同作用。
3.通过感受文物的魅力,体会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的智慧,明确官制发展向公平化、效率化演变的总趋势,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任务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如何演变?
活动1.制度之变
活动2.标准方式之变
活动3.选官趋势
公平 效率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如何演变?(活动1.制度之变?)
清朝状元卷
公平 效率
朝代
西周至春秋
战国、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睡虎地秦简《语书》
内蒙古和林格尔某古墓壁画
进士题名碑
制度
世官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八股取士
公平 效率
材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
——《礼记》
材料2: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3: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4:今之中正,定九品……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
材料5: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汪洙(宋)《神童诗》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如何演变?(活动2.标准方式之变?)
朝代 制度 标准 方式
西周至春秋 世官制
战国、秦 军功爵制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 唐 科举制
明清 八股取士
血缘 世袭
军功
品行 举荐
门第 评定授官
才学 考试
朝代 制度 标准 方式 演变趋势
西周至春秋 世官制 血缘 世袭 选拔标准:
选拔方式:
选拔范围:
选官权利:
选官形式:
战国、秦 军功爵制 军功
汉代 察举制 品行 举荐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 评定授官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考试
明清 八股取士
公平 效率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如何演变?(活动3.选官趋势)
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演变为学识才能
选官方式:由世袭、推荐到考试,趋向公平化
选官范围:不断扩大,推动阶层流动
选官权力:选官权从地方到中央,体现中央集权加强
选官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趋向高效化
学习任务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何而变?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活动1.变之因?
活动2.变之果?
公平 效率
材料一: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隋文帝为了建立、壮大自己的政治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以达到削弱门阀士族中的异已力量的需要,不得不团结各地中小地主阶层,吸引他们到政治舞台上来,从而扩大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为此,必须变革以往历史上的各种选官制度,并结合现实政治的需要,创造出适合自己要求的新型的选官制度,这种新型的选官制度就是科举制度。所谓科举,就是分科选举。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活动1.变之因?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小组合作:任选其中一个转变,探讨不同时期选官制度演变的原因有哪些?
◎“举孝廉时”壁画
◎西安大雁塔进士题名贴
公平 效率
公平 效率
材料一: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外历史纲要(上)》
原因:
1、统治者的推动
2、战争频繁,士人流散各地,察举制度事实上难以维持
3、汉末察举制选人权力把持在官僚贵族手中,出身低微的人难以参与政权,易导致政治腐败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材料二:隋文帝为了建立、壮大自己的政治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以达到削弱门阀士族中的异已力量的需要,不得不团结各地中小地主阶层,吸引他们到政治舞台上来,从而扩大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为此,必须变革以往历史上的各种选官制度,并结合现实政治的需要,创造出适合自己要求的新型的选官制度,这种新型的选官制度就是科举制度。所谓科举,就是分科选举。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原因:
1.统治者的支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九品中正制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
3.寒门庶族地位上升
公平 效率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强化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公平 效率
材料一: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外历史纲要(上)》
◎锁院制度
◎誊录制度
◎已糊名弥封
材料二: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隋书·刘炫传》
材料三: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提高官员素质,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阶层流动,
推动公平公正。
公平 效率
活动2.变之果?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学习任务三:中国古代官吏如何管理?
(考核+监察)
公平 效率
活动1.为什么古代御史等执法监察官员的官服绣獬豸?
活动2.结合秦汉以来的官员考核的变化情况,归纳其总体趋势或特点?
公平 效率
活动1.为什么古代御史等执法监察官员的官服绣獬豸?
明清监察官员的服饰
獬豸 ,神羊,能别曲直。
——《后汉书》
诸城博物馆内铜獬豸展品
廉明正直、执法公正
公平 效率
朝代 考核 监察
秦 上计制 御史大夫(中央) 监御史(地方)
汉朝 上计制 御史大夫(中央)十三州刺史(地方)
隋唐 吏部考核 御史台(中央)监察御史(地方)
门下省为谏议部门
两宋 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 御史台(中央)四司、通判(地方)
台谏合一
元朝 御史台(中央)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地方)
明朝 考满(三,初;六,再;九,通)和考察(外地三年;京官六年) 都察院、六科(中央)按察使司(地方)
清朝 京察(京官)和大计(外省文官) 都察院(中央)清取消谏议机构
效率
活动2.结合秦汉以来的官员考核的变化情况,归纳其总体趋势或特点?
考核
1.法规趋于完善
2.方式趋于细化
地方官和中央官分别考核
3.考核标准道德、才能与功绩相结合
4.考核流程日趋严格
监察
1.机构独立,垂直管理
2.为专制皇权服务
3.位卑权重,以轻制重。
4.监察方式多样
应势而变 走向公平与效率
:根据上述提示,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围绕官员选拔、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应势而变,走向公平与效率”为题目,撰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提示词:
原因: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状况、统治需要
趋势:公平化、效率化、制度化、规范化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
课堂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