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 9 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学习目标
历史解释:知道二月革命,了解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
唯物史观:分析十月革命发展的进程,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家国情怀:认识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一:俄国1861年改革后工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棉纺织品 钢铁 煤炭 铁路
76% 190% 131% 增加到32000公里
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经济上:
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6
2
3
4
5
1
美35.8%
德15.7%
英14%
法6.4%
俄5.3%
其他
一战前夕,各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
与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相对落后。
背景
材料三:以沙皇尼古拉二世为首的少数大地主和金融资本家紧密勾结,维护着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沉重的压迫,暴动和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
上流社会的豪华酒宴
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政治上:
史料研读
时间 罢工次数 参加人数
1914.8---12月 68次 3.5万
1915 1000次 54万
1916 1500次 100万
材料四: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许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1905年的传统还充满活力),俄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了革命。
“一战”使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列宁曾经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
史料研读
一战期间俄国工人罢工情况
假设你是当时的俄国士兵或者是工人、农民,你会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怎样的控诉?
要和平,反对战争。
要面包 ,要粮食,
要土地,
要求社会变革------
“打倒沙皇的统治”
1、时间:
2、地点:
3、结果:
4、性质: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彼得格勒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否满足了人民的愿望?
和平
面包
土地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1.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
行到底。
2.1917年秋天,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首都居民每人每
天只能分配到大约110克面包。
3.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1、列宁的信仰是什么?
2、列宁领导的政党是什么?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列宁从青年时代起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心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造俄国。
1903年,在刚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选举党的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在俄文中,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从此,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
人物导读
思考:列宁是否会受到人民的欢迎?
《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
口号:“结束战争,土地归
农民,权力归苏维埃,工作
归失业工人。”
时间:
领导者:
政党:
主力:
地点:
总指挥部:
结果:
性质:
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
列宁
布尔什维克党
彼得格勒
斯莫尔尼宫
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工人和士兵
请你在地图上指出
起义的总指挥部、
攻打的目标地和总
攻信号的发出地。
十月革命
①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会议内容
②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
③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成,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苏维埃
俄国
苏维埃政权建立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917年11月7日
地点:
时间:
斯莫尔尼宫
苏维埃政权
A.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满足了人民的土地愿望?
D.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满足了人民的和平愿望?
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最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巩固新生政权
想一想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和临时政府的措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苏俄宣传画-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为了捍卫十月革命成果,苏俄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从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情景判断: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有什么想法?
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 且农民的余粮必须上缴(余粮收集制)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
俄国?
世界?
历史意义
材料: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
结束
建立
了剥削阶级在俄国的统治,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对俄国
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1、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红色十月,震撼世界。
对世界
2、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
十月革命前的世界
19世纪早期,提出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提出科学社会主义;
1871年,建立巴黎公社
对世界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亚洲: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918-1923)
朝鲜三一起义(1919年)
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中国五四运动(1919年)
阿富汗反英独立运动(1919年)
伊拉克人民反英起义(1920年)
伊朗反英武装起义(1920年)
非洲:埃及华夫脱运动(1919年)
比属刚果班基班古运动(1921年)
拉丁美洲:阿根廷一月革命风暴(1919年)
墨西哥农民暴动(1922年)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意义: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1)对苏俄
(2)对世界
1、性质:
总结
练习
1.人类历史中,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成功现实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胜利
C
2.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C.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共20张PPT)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自主学习·探新知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背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依然很落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2.爆发:1917年3月,俄国发生 。
3.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 。
二、十月革命(常考点)
1.背景:临时政府未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继续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 夺取政权。
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武装起义
2.过程: 年11月6日,列宁在 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政权建立: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 ,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1917
彼得格勒
社会主义革命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2.政权巩固
措施 政治 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军事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 ;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经济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 ,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外交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
约;退出
意义 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红军
土地私有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终于在1917年3月发生了二月革命。这场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B.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效果评价·提素养
C
2.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次“革命”后掌握全国政权的是( )
A.沙皇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苏维埃政府
C
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引发了俄国革命
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和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C.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二月革命后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A
4.“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格勒,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他”是( )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列宁 D.斯大林
5.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项与“攻打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1861年农奴制改革
C.俄国十月革命 D.十二月党人起义
C
C
6.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选举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和通过的文件分别是
( )
A.列宁 《和平法令》
B.斯大林 《和平法令》
C.列宁 《土地法令》
D.斯大林 《土地法令》
A
7.《震撼世界的十天》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实作品。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废除了农奴制
C.诞生了马克思主义
D.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8.十月革命后,国际帝国主义和苏俄境内的叛乱分子勾结起来,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了猖狂的进攻。为了渡过难关,苏维埃俄国政府
( )
A.颁布《宅地法》
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提倡“文明开化”
C
9.1918年,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勾结,苏俄红军唱着“一起去参军,勇敢地去作战,为苏维埃政权……”,纷纷奔向杀敌战场。红军战士积极参战是为了( )
A.抵御普奥联军进攻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反抗临时政府镇压
D.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D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一些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关于这一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尝试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标志着起义的胜利
D.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
D
1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中国、匈牙利等国家的被压迫者发动了一系列运动和革命。从这一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是( )
A.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C.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推动了苏俄经济发展
C
12.某同学围绕“革命道路”这一主题展开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环节一 [国情分析]
材料一 列宁对俄国的国情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列宁看来,俄国无产阶级分布相对集中,组织性和革命性较强,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成熟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相互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
——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能成功地领导发动十月革命的原因。
答案: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削弱,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环节二 [道路抉择]
材料二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材料三
图一 攻占冬宫 图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对比材料三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俄革命道路的不同点。
答案:俄国革命道路:通过城市革命夺取政权;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环节三 [胜利之路]
(4)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革命道路选择的认识。
答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符合题意亦可)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学 目标 历史解释:知道二月革命,了解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 唯物史观:分析十月革命发展的进程,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家国情怀:认识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难点 重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对二月革命后俄国面临局面的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式导入)出示有关列宁的照片(见课件)。教师:图中一手拿讲稿一手比划的人是谁 (学生回答)他就是列宁,成功地引导苏俄渡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分析材料(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二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答案: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与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相对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反对战争和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2.根据图片(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二月革命的时间、结果以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执政状况。 答案:时间、结果: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状况: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过渡语:因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不作为”,列宁分析形势,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故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次革命又给俄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板块二 十月革命 1.根据图文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俄军惨败;饥荒再度袭来,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2.观看《十月革命》视频,根据图文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十月革命的开始和结果。 答案: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起义取得了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史称“十月革命”。 过渡语: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让我们走进下一板块的学习。 板块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苏维埃政权是如何建立的。 答案:1917年11月7日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开始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结合教材知识,列表归纳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 答案: 领域内容政治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军事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通过3年艰苦斗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经济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外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归纳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对人类历史: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对世界: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比较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走的道路有何不同 有何启示 答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俄国十月革命走的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启示:马克思主义要与国家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胜利(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结束语: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列宁说:“战争引发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引发革命。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完成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板书 设计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社会矛盾激化 2.俄国二月革命 二、十月革命 1.列宁的革命活动 2.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建立政权:成立苏维埃政府 2.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材料加工、启发引导、师生讨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组织协调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本课内容结构清晰,所以设计时就要考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在熟悉的教学结构中建立自己的框架,所以对十月革命的进程设计,主要是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补充的方式,这样比起教师单纯地讲要更有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同步习题,后附答案)
一、教材核心练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社会矛盾激化: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依然落后; 中,俄国接连失利,激化了国内矛盾。
(2)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 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 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7日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 ”。
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建立政权:1917年11月7日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大会通过了《 》;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 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巩固政权:
政治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
经济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 公有制;废除 ,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 耕种
外交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 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军事 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 ;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3)历史意义:
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 革命,建立了第一个 的国家。
②推动了 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基础达标练
1.(唯物史观)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二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下列属于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的是( )
A.农奴制度的废除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人民委员会成立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3.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B.二月革命胜利C.巴黎公社政权建立D.十月革命胜利
4.(史料实证)《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 )
A.推翻沙皇政权 B.发表《独立宣言》C.推翻临时政府 D.通过《和平法令》
5.十月革命后,苏俄颁布《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这一规定意在( )
A.瓦解沙皇统治B.巩固工农联盟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6.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B.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三、素养提升练
7.如图,立足于战争与革命的视角审视1917年发生在俄国的系列革命。从中可推知( )
A.战争是历史演进的决定因素B.民心是统治兴亡的重要基础
C.反战是俄国革命的核心课题D.革命是变革社会的唯一途径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个 工人数量/个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287 42 000 51 937
——摘编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列宁对俄国的国情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列宁看来,俄国无产阶级分布相对集中,组织性和革命性较强,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成熟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1)根据材料一,简述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引起其变化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并概括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推动俄国社会发展的因素。
答案: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师版,答案版)
一、教材核心练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社会矛盾激化: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依然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激化了国内矛盾。
(2)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7日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
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建立政权:1917年11月7日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巩固政权:
政治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
经济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外交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军事 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红军;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3)历史意义:
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②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基础达标练
1.(唯物史观)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C)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二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下列属于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的是(B)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人民委员会成立
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3.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D)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二月革命胜利
C.巴黎公社政权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
4.(史料实证)《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D)
A.推翻沙皇政权 B.发表《独立宣言》
C.推翻临时政府 D.通过《和平法令》
5.十月革命后,苏俄颁布《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这一规定意在(B)
A.瓦解沙皇统治
B.巩固工农联盟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6.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A)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三、素养提升练
7.如图,立足于战争与革命的视角审视1917年发生在俄国的系列革命。从中可推知(B)
A.战争是历史演进的决定因素
B.民心是统治兴亡的重要基础
C.反战是俄国革命的核心课题
D.革命是变革社会的唯一途径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个 工人数量/个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287 42 000 51 937
——摘编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列宁对俄国的国情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列宁看来,俄国无产阶级分布相对集中,组织性和革命性较强,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成熟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1)根据材料一,简述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引起其变化的历史事件。
答:发展趋势:迅速增长。历史事件:俄国1861年改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并概括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领导者:列宁。原因:俄国无产阶级分布相对集中,组织性和革命性较强;有一个成熟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一战削弱了俄国的力量。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推动俄国社会发展的因素。
答:因素:改革和革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