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A组·基础达标 逐点击破
1.用科学家姓名作为物理量单位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压强
2.物理观念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地球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重力的大小
D.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双选)在下列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图钉尖做得很细 B.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C.菜刀磨得很锋利 D.货车限载保护路面
4.日常生活 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C.左手指受到的压力大,左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右手指受到的压力大,右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5.图中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最重,圆柱体底面积最小。分别把这三个铁块放在同一海绵上,哪个在海绵上陷得最深( )
A B C
A.物体 B.物体 C.物体 D.一样深
6.(双选)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其右端与桌面相齐。木板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被缓慢地向右拉出桌面一段距离,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桌面的压力变小 B.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D.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7.情境应用 如图所示,安装在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船头底部的破冰艏是我国南极科考时的破冰利器,它犹如一把利刃,能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对冰层的压强实现破冰。
8.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粗糙斜面上,请你作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9.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小组利用小桌、砝码、海绵、沙子等器材在水平台面上进行探究。
(1) 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__________来体现的,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木板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 比较图1、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将小桌分别正立放在海绵上,这样做是为了控制__________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图2、图3所示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另一结论,下列实例中,可用此结论解释的是________;
A.书包的背带做得很宽 B.严禁货车超载
(4) 图3中桌面对海绵的压强为,小航将图3中的小桌、砝码平放在表面平整的沙子上,静止时如图4所示,桌面对沙子的压强为,则______(选填“ ”“”或“ ”)。
B组·能力提升 强化突破
10.如图,把木板放在海绵上,木板上放一水杯,静止时木板保持水平。若水杯重为,木板重为,水杯底面积为,木板底面积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就是水杯受到的重力
B.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水杯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水杯对木板的压强为
D.木板对海绵的压强为
11.如图所示,物体重,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是,现用的水平力把物体按在墙上,墙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___,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
12.如图所示,小泽同学将三块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分成、两组。每个木块的长、宽、高依次为、、。要使这两组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请你写出一种摆放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每个木块重为,则图中组木块此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______。
13.社会发展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大型客机,已完成商业首航。假设某架飞机总质量为,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时,其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约为,取。求该飞机:
(1) 静止时对水平跑道的压力;
(2) 静止时对水平跑道的压强。
C组·核心素养拓展 素养渗透
14.高阶思维 如图所示,、两个均匀的圆柱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密度、底面积、高度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则对地面的压强大小为____________。若在、上方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的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的部分上方,此时对地面的压强减小,且为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则原来的质量为____。取
物体 密度/ 底面积/ 高度/
A 0.6
B 0.5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A组·基础达标 逐点击破
1.D 2.D 3.AC 4.B 5.D 6.BC
7.增大
8.
9.(1) 凹陷程度; 不可以
(2) 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A
(4)
B组·能力提升 强化突破
10.C
11.; 20
12.组平放,组并排平放; 2 500
13.(1) 解:根据可知,飞机受到的重力:
,
飞机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飞机的重力,则。
答:静止时对水平跑道的压力为;
(2) 飞机静止时对水平跑道的压强:
。
答:静止时对水平跑道的压强为。
C组·核心素养拓展 素养渗透
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