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课件教案习题)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部编版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课件教案习题)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部编版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5 18:24:32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
史料实证: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历史解释: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本质。
唯物史观: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听到停战的消息,巴黎街头人们欣喜若狂。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吻我的姑娘有500多个了。”
停战后德军回到柏林,市民热烈欢迎。内心的喜悦洋溢在士兵和姑娘的脸上。
欢呼和平
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1、召开
背景
(1)各国人民渴求签订一份真正和平的协定
(2)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变化,战胜国亟需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新秩序,以巩固自己的战胜国成果
(3)战胜国处置战败国,进行分赃
一、巴黎和会
2、巴黎和会概况
时间:
与会国:
地点:
1919年l~1919年6月
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
以美、英、法、意、日五国为主导的战胜国,
德、奥等战败国和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巴黎和会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和会议,但与会各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美国和亚洲国家出席会议,超出了欧洲范围。
五大国出席一切会议,其余各国只参加讨论相关问题。
与会国地位是不平等的。美英法英日五国“享有整体利益”,有权出席一切会议。
“享有局部利益”的大多数国家,只能参加讨论与其有关问题的会议。
巴黎和会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和会议,但与会各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美、英、法、意、日五国“享有整体利益”,有权出席一切会议,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则只“享有局部利益”,只能参加讨论与自身有关问题的会议。
巴黎和会“三巨头”
参会各国间地位不平等,美、英、法、意、日五国
“享有整体利益”,大多数国家仅“享有局部利益”。美
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被称为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大会实际上由他们操纵。
担任大会主席的克里孟梭坦言:“只有五大强国先行解决
了一切重大问题,然后才走进会场。”
图1-13 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和威尔逊(由右至左)
2、巴黎和会概况
时间:
与会国:
地点:
1919年l~1919年6月
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
以美、英、法、意、日五国为主导的战胜国,
德、奥等战败国和新生的苏俄被排斥在外。
操纵国:
美、英、法(威尔逊、克里蒙梭、劳合乔治被称为“三巨头”)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被称为“狡猾的狐狸”
目的:保持英国的优势、
削弱德国、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说话声音沙哑,外号“老虎总理”。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典型的复仇主义者
目的:
复仇,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重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美国总统威尔逊。原是大学历史教授,后来当了校长,又当了总统,人称“百灵鸟”。
目的:
插手欧洲,夺取世界霸权。
中国代表顾维钧——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据理力争,态度坚决。
日本代表牧野——对涉及东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 (“沉默的小伙伴”)
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对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滔滔不绝(“无足轻重的伙伴”)
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美国总统威尔逊:
雪耻,收复
失地,削弱
和肢解德国
保留德国,
牵制法国
维护德国,抗衡英
法,逐步统治世界
焦点问题:对德问题
巴黎和会三巨头和他们的如意算盘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利用德国制衡英国和法国
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利用德国和法国相互牵制
肢解德国,称霸欧洲大陆
要求确认大战期所侵占全部土地,特别要求在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重点问题:
山东问题
①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②一战时日本对德作战,占领山东
③一战后中国要求收回山东的主权
巴黎和会
各个大国心怀鬼胎,他们的想法各不相同
美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严厉处置德国,确立自己
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利用德国制衡、削弱英国和
法国,主宰战后世界。
要求各国承认它所夺自
德国原来在山东的权益。
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以使法、德相互牵制。
焦点:德国
五大国操纵会议
“只有五大强国先行解决了一切重大问题,然后才走进会场。”
巴黎和会能达成和平协议吗?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性质:
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条约》内容
——《协约国及参战国对德合约》
领土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允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法国削弱德国
英国
大陆均势
分赃实质
山东权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国际联盟是一次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是国际联盟的发起人。1920年1月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美国参议院拒绝对凡尔赛和约的批准,美国因此未加入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的建立
国际联盟标榜“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实则被英法操纵,是帝国主义对战后殖民地进行再分割的工具。
(1)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关系,但它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美日两国矛盾尤为激烈。
(2)美国参议院未批准《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加入国联,巴黎和会后美国未获得实际利益,所以美国倡议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背景:
华盛顿会议
与会各国代表
中心是争夺在中国的霸权
二、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1921.11—1922.2
华盛顿
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
中国问题
协调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目的:
时间:
地点:
与会国:
中心议题:
——巴黎和会的继续,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 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允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最大受益国:
表面上:
实质上:
美国(门户开放)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九国公约》
1、时间:1922年
2、内容:
①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②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3、作用:
①积极: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
②消极:没有列入中国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主等要求,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核心原则
请思考:该条约对谁有利?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有利于美国。它拆散了英日同盟,解除了对美国的威胁,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除了障碍;另一方面又保证了美、英、日在太平洋属地的权益。
《四国条约》:
1.“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
2.“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建立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2.积极影响: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3、局限性: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新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为二战爆发埋下了隐患。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不能长久保持?
不能。因为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能长久保持。
巴黎和会上强强联手压制德国,德国却偏偏成为二战的源头;华盛顿会议上,西方国家力挫日本,日本又恰恰成为二战的东方策源地。
一战结帝国主义
国家重新
分割世界

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和约
其它条约
凡尔赛体系
欧洲、西亚和非洲地区新秩序
九国公约
华盛顿体系
东亚、太平洋地区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国际关系新格局
课堂小结(共20张PPT)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自主学习·探新知
一、巴黎和会(常考点)
1.召开:   年1—6月,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战胜的协约国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2.操纵者:英国首相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内容
(1)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  》。
1919
劳合·乔治
凡尔赛条约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   ,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   等国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   等国瓜分
义务兵役制
波兰
英、法、日
(2)决定建立   ,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4.影响:《凡尔赛条约》与之后协约国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常考点)
1.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2.时间、地点、主导国: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
国际联盟
美国
3.结果:1922年,签署《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
“   ”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   的局面。
4.影响: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
   地区的关系。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点)
1.基础: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形成。
2.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九国公约
门户开放
共同支配中国
太平洋
3.评价: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出现了暂时的和平与稳定。这一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并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
1.“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各怀心事把赃分,达成协议矛盾深。”对此歌谣反映的国际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德国承担战争责任
B.打击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
C.英法美成为会议主宰
D.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效果评价·提素养
B
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巴黎和会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和会的( )
A.时间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D
3.如图漫画为1919年6月绘制,漫画家对该漫画的解释为:“遍体鳞伤的和平条约就像从屠宰场里走出的‘羔羊’”。漫画讽刺的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巴黎和约》 D.《四国条约》
A
4.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法国一位元帅脱口而出:“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他这样说是因为《凡尔赛条约》( )
A.触犯了法国的根本利益
B.只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C.只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
D.对战败国处罚苛刻,为下一次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
D
5.一战后成立的并成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的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国际联盟 D.联合国
6.虽然,早在1899年美国就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但直到1922年, “门户开放”的原则才以条约的形式被各国所确认。这个条约是
(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华沙条约》
B
C
7.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21年11月,美、英、法、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B.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 
C.华盛顿会议上,列强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
D.《九国公约》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D
8.小组讨论时,两名同学就“一战”后某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见下图),他们讨论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
D.工业革命
A
9.一战后,战胜国缔结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凡尔赛条约》规定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瓜分。虽然华盛顿会议的规定限制了美、英等国的海军军备,但日本仍保留诸多特权。材料反映出( )
A.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发生改变
B.一战极大削弱了殖民主义力量
C.新秩序的建立保证了国际环境的和平
D.强权政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D
10.下列四个选项中,从史实到结论的推断,合理的是( )
A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巴黎和会具有分赃性质
B 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北洋政府没有进行外交努力
C 《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 英国、法国和美国操纵了巴黎和会,美国主导了华盛顿会议 美国是两次会议的最大受益者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胜的协约国就迫不及待在新实力的基础上展开新的争夺,地点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转移到唇枪舌剑的谈判桌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的如意算盘
材料二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中国不能失去山东……
——顾维钧
材料三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三巨头”各有什么如意算盘。
答案:①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欧洲霸权。②英国:继续维护其世界霸权,反对过分削弱德国。③美国: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材料二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发言虽然轰动了整个巴黎以至欧洲,但外交还是失败了,这说明了什么 这引发了国内的什么事件
答案:弱国无外交。五四运动。
(3)材料三中的“公约”指什么公约 从材料三中分析,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九国公约》。《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但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确立的新的统治秩序。请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这一体系。
答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和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短暂的繁荣,但它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同时也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 目标 时空观念: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 史料实证: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历史解释: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本质。 唯物史观: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重点 难点 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史料分析法、比较法、图示法、视频分享法。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图片(见课件)。教师: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市西南郊外的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胜利的普鲁士占领了这里,并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幕,6月28日,战胜国在镜厅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凡尔赛条约》的相关史实。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凡尔赛条约》 1.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巴黎和会》和图片材料(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简述巴黎和会的概况。 答案:时间:1919年1月—6月;地点:巴黎凡尔赛宫;与会国:英、法、美等27个战胜国代表;操纵国: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议题: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核心条约: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 2.结合教材知识,列表归纳《凡尔赛条约》的内容。 答案: 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两幅地图(见课件),根据下列图示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巴黎和会的影响。 答案:协约国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4.观看“国际联盟所在地——日内瓦万国宫”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决定建立国际联盟的会议、哪些国家被排斥在外。美国为何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答案:巴黎和会;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因为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 过渡语: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国家不仅有美国,还有另一个战胜国中国。中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参加了巴黎和会,不仅没得到任何好处,还成了列强宰割的对象,《凡尔赛条约》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手让给了日本,由此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也拒绝在条约上签字。因此,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解决了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的问题,而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则是矛盾重重,这就为美国挽回不利的局面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板块二 《九国公约》 1.观看视频《华盛顿会议》和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简述华盛顿会议的概况。 答案:背景: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时间、地点:1921—1922年,华盛顿;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国。 2.分析材料(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九国公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答案:时间:1922年。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的作用。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结束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答案: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4.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 答案:目的: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性质:分赃会议;过程: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充满矛盾和斗争;内容: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结果: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结束语: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打破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但它极不稳固,充满了各种矛盾,而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这一体系的崩溃。
板书 设计 一、《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1919年1月—6月,英、美、法操纵 2.主要内容:领土、赔款、军事、殖民地 3.影响:与其他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国主导 2.主要内容: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 3.影响: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战后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述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结合图片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历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注重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同步习题,后附答案)
一、教材核心练
1.《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②操纵者:英国首相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 。
③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
(2)《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 ,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 ,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 等国独立
赔款 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 、 等国瓜分
(3)国际联盟: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也未加入。
(4)影响:构成了 体系,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2.《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
①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②主导国: 国。
③结果:与会九国代表签署了《 》等条约。
④影响:重新调整和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 和 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新的国际新秩序——“ 体系”。
(2)《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 原则。
②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 ”等目的,阻止了 独霸中国的企图,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二、基础达标练
1.1919年6月,某报纸发文说:“600万人躺在坟墓中,3个老人坐在巴黎瓜分地球。”这里的“瓜分地球”指的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2.“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其“成果”——《凡尔赛条约》中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条款是( )
A.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B.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C.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史料实证)《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说明《凡尔赛条约》加剧了( )
A.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B.战败国相互间的矛盾
C.战胜国相互间的矛盾D.德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4.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第一条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该条款实质上( )
A.削弱德国在中国的权益B.实现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
C.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D.调整了列强在中国的权益划分
5.观察图示,下列主题最适合▲处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的出现 B.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D.日本独霸中国
三、素养提升练
6.(唯物史观)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代表不曾列席参加有关中国的会议,只等来一纸拟好的条文: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一个《九国公约》使中国成为被列强瓜分的战利品。名义上的战胜国却成了实际上的战败国。这种现象表明( )
A.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外交B.外交取决于战争胜负C.日本与美国勾结 D.英国与日本勾结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而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赐良机,扩充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实力,对美英构成威胁。限制日本扩张,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美、英、日三国也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面对这些问题,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进行讨论。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1921年11月12日开始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坚持美、英、日三国海军军力的比例为5∶5∶3……签订军备限制协定后的十年内不得再增造舰只。日本提出对美比率不能低于70%,但被否决,无奈之下只能同意美国提案。在对华问题上,美国重新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和机会均等主义,而日本仍欲把山东问题视为“不可变更之事项”,试图保住胶东半岛。在美英的斡旋下,经过多轮极为艰难的交涉,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共28条,中国勉强收回了山东主权,但日本在山东仍然保留了若干权益。
——摘编自陈太勇《一战后国际新秩序重建
时期日本外交的战略转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的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会议美日外交博弈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华盛顿会议的实质。
答案: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师版,答案版)
一、教材核心练
1.《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②操纵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③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2)《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 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 、日等国瓜分
(3)国际联盟: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也未加入。
(4)影响:构成了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2.《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
①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②主导国:美国。
③结果:与会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④影响:重新调整和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新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②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二、基础达标练
1.1919年6月,某报纸发文说:“600万人躺在坟墓中,3个老人坐在巴黎瓜分地球。”这里的“瓜分地球”指的是(C)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2.“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其“成果”——《凡尔赛条约》中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条款是(D)
A.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B.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C.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史料实证)《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说明《凡尔赛条约》加剧了(D)
A.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
B.战败国相互间的矛盾
C.战胜国相互间的矛盾
D.德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4.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第一条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该条款实质上(D)
A.削弱德国在中国的权益
B.实现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
C.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D.调整了列强在中国的权益划分
5.观察图示,下列主题最适合▲处的是(C)
A.凡尔赛体系的出现
B.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D.日本独霸中国
三、素养提升练
6.(唯物史观)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代表不曾列席参加有关中国的会议,只等来一纸拟好的条文: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一个《九国公约》使中国成为被列强瓜分的战利品。名义上的战胜国却成了实际上的战败国。这种现象表明(A)
A.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外交
B.外交取决于战争胜负
C.日本与美国勾结
D.英国与日本勾结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而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赐良机,扩充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实力,对美英构成威胁。限制日本扩张,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美、英、日三国也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面对这些问题,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进行讨论。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1921年11月12日开始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坚持美、英、日三国海军军力的比例为5∶5∶3……签订军备限制协定后的十年内不得再增造舰只。日本提出对美比率不能低于70%,但被否决,无奈之下只能同意美国提案。在对华问题上,美国重新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和机会均等主义,而日本仍欲把山东问题视为“不可变更之事项”,试图保住胶东半岛。在美英的斡旋下,经过多轮极为艰难的交涉,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共28条,中国勉强收回了山东主权,但日本在山东仍然保留了若干权益。
——摘编自陈太勇《一战后国际新秩序重建
时期日本外交的战略转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的主要意图。
答:遏制日本,缓解美、英、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维护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会议美日外交博弈的特点。
答:美国强势,日本被迫妥协;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华盛顿会议的实质。
答: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依然是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