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二十九中八年级单元检测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3分)
(1)畸( )形 (2)刹( )尖 (3)袅娜( )
(4)笨拙( ) (5)lǐ( )酪 (6)草jiān( )
2.下列词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4分)
倾刻之间 截然不同 不厌其烦 坚深晦涩
不足为评 永保青春 受益匪浅 扬长避短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 )(2分)
A.出淤泥而不染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水陆草木之花
C.芙蕖则不然 杂然相许
D.望天乞水以救之 以芙蕖之可人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2分)
A.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应景——为适应某种场合或情况而勉强做某事。)
B.曾令世人惊奇而叹为观止的古都业已消失。(叹为观止——因不能观看而感叹。)
C.但古尔德却非常精细,乐此不疲。(乐此不疲——以此为乐,不知疲倦。形容兴趣很浓。)
D.只要你能够独具只眼,就会能得到旁人没有的收获和成功。
(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组( )(2分)
A.《人民科学家的风采》主要从清廉、敬业、爱国三个方面来刻画钱学森的形象。
B.《梁思成的故事》通过写勘察应县木塔来表现梁思成的敬业精神,通过写保护奈良城来表现他的历史主义精神。
C.《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文从伦理的角度论证了发展克隆技术的方针是错误的。
D.《我们这双手》从完美的工具、文明的反映、与健康的关联、感情的表达四个方面来告诉我们双手的作用。
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2分)
A.树形团团如帷盖。
B.有风既作飘颻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C.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默写填空。(6分)
(1)《爱莲说》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
(2)《爱莲说》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3) ,芙蓉向脸两边开。
(4)《苏幕遮》中描写荷叶的名句 , ,
。
(5)春色三分, , 。
(6) ,风光不与四时同。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4题。(15分)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梁思成当年会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向周恩来描述可能会消失的北京古都景象。也开始明白,当他谈到北京城墙时,会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 ① 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 ② 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它轩昂的外象,或它历尽风雨,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总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
五十年代,听说自己曾经堪察过的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梁思成感到十分惋惜。后来,有感于自己的被误解,他有过这样一句无奈的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一个真正具有文化精神的人,才能发出如此深沉的感叹。
一声感叹,世人谁能深深体味?
9.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10.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① (不仅,不只,不但) ② (而,而且,又)
11.在谈到北京城墙时,为什么梁思成“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 (2分)
12.北京城墙有哪些象征意义?(3分)
13. “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4.文章结尾意味深长,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3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15~题。(17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陶后鲜有闻
16.翻译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7.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18.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19.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趣,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2分)
常 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20.联系自己的追求和志趣,写出你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理由。(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1题。(15分)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2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互芬齿颊者也
22.翻译句子。(4分)
(1)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23.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其事不一而足
24.概括选文的主要意思。(2分)
25.选段出自 的《芙蕖》;第一段按照 顺序来写芙蕖的,表现了作者对芙蕖的喜爱之情。(2分)
26.《爱莲说》和《芙蕖》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三、作文(50分)
27.请以“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
(3)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1)jī(2)chà(3)nuó(4)zhuō 醴 菅 2.倾—顷 坚—艰 评—凭 保—葆 3.A 4.B 5. C 6. D 7.C 8.(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出淤泥而不染(3)荷叶罗裙一色裁 (4)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5)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6)毕竟西湖六月中
二、(一)9.堪 勘 10.①不只 ②而 11.因为建筑艺术是人的创造精神的再现,而梁思成拥有“建筑的灵魂”,他热爱古代建筑,古建筑在他眼中是有生命的物体,是活生生的存在。 12.象征着古老民族的创造力,象征着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他认为北京城墙同北京人民共历了甘苦岁月,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因此也象征着历尽甘苦的北京人民。 13.比喻 形象地表达了梁思成不被了解和重视,还被误解的无奈之情。 14.这句话蕴含了梁思成的忧虑和孤独,表达了对梁思成的敬仰、惋惜,也含有对那些误解他的人的责备。
(二)15.(1)多 (2)直立的样子 (3)亲近而不庄重(4)少16.(1)(莲花的茎)中间贯通,外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2)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人还有谁呢? 17.A 18.B(君子行为方正)19.虞世南、陆龟蒙(此题纯考文意理解,不涉及对古人的历史评价。)20.略。花名1分,理由2分。
(三)21.(1)停止(2)使……感到芳香 22.(1)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2)(用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23.C 24.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25.李渔 时间26.《爱莲说》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芙蕖》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