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长效热点(弘扬传统文化、加快科技创新、实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
考情分析
命题预测
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载体的高考试题命制方式向来比较受欢迎,尤其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考试题中渗透热点地理问题的命题越来越多,热点地理信息对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影响越来越大。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中明确要求,“关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学,发挥学科优势与实用价值,拓宽学生眼界,进一步综合提升学生地理素养”,“高中教学应突出当前地理重点问题,教学设计内容应注重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载体,为学生创造新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备考时应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生产发展、时事热点中的重大地理现象与地理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采用热点材料作为情境,学生入情进境,在真实的案例和情境中生成地理知识和能力,避免了机械记忆和刷题,又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建设伟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知识构建
弘扬传统文化
(2022·湖南高考)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
信息获取 知识调动
①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②体育非遗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水对体育非遗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C正确;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内气候、植被、土壤差别不大,不是影响体育非遗分布的最大自然因素。
C
考查角度 传统文化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2·湖南高考)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3题。
2.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A.地形封闭 B.聚居民族多C.交通便利 D.经济实力强
信息获取 知识调动
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非遗名录 体育非遗需要有经济实力进行挖掘、保护、申报
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实力进行挖掘、保护、申报,与其他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D正确;长沙处于湘中河岸平原地区,地形并不封闭,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A、B错误;长沙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活跃,有可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C错误。
D
考查角度 传统文化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2·湖南高考)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3题。
3.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信息获取 知识调动
①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②湘江文化圈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湘江文化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正确,②错误;当地先民们往往靠天吃饭,而当地气候变化大,常出现旱、涝灾害,因此当地先民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安逸,如果生活稳定安逸,也无需要祈求“雨水之神”,③错误。
C
考查角度 传统文化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学习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当前高考人才选拔的核心要求之一。高考中考查的传统文化主要涉及“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一、衣——服饰文化与地理环境
东北地区 气候寒冷,冬季常穿具有良好保暖性能的皮衣(气候寒冷,不宜植棉)
西藏地区 长袖、宽腰大襟,适应高原多变的天气
内蒙古地区 长袍为主,袍的腰身肥大,长袍都不开叉,利于骑马时护膝防寒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众多,服饰多种多样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二、食——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1.菜系、调料文化与地理环境(1)菜系的由来:由于自然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而成。(2)调料文化:北咸、南甜(南方产糖)、东辣(湿冷气候的川、贵、湘嗜辣,其有祛寒除风湿的作用)、西酸(山西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因含钙过多,使居民嗜酸,其有利于消除体内的钙沉积,可以克服各种结石病)。
2.茶文化与地理环境茶树生长习性对地理环境的要求。
气候 喜光怕晒,茶树非常喜欢光照,喜欢漫射光,对紫外线有特殊的嗜好,因而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说法。喜温怕寒,茶树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对温度和热量有一定的要求,我国的南方地区适合茶树生长
地形 喜湿怕涝,海拔较高而且排水良好的山地缓坡,往往成为优质高山茶的重要产区
土壤 喜酸怕碱,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透气好的微酸性土壤,酸碱度在4.5~5.5之间最佳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3.酒文化与地理环境贵州茅台酒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气候 茅台镇“一日之中,乍寒乍暖;十里之内,此热彼凉”,赤水河边,两山对峙,形成特殊的小气候
地形地质 酿造环境海拔高度约在400~600m,四面崇山峻岭环绕,酿酒核心区在盆地状低谷中。茅台河谷地质结构为特殊的紫砂页岩,利于水分的渗透、过滤和溶解土壤层中的有益成分
土壤 土壤广泛发育紫色田土,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生物 常年平均气温18°C左右,空气湿度较大,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特殊的气候,加上特殊的地质结构,使茅台河谷空气中飘散着无数微生物菌种群,这些微生物与茅台河谷酱香酒息息相关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三、住——传统民居文化与地理环境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如表所示。
民居 特点 环境特点
黄土高原窑洞 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 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缺少石材
北方民居 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 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新疆平顶屋 屋顶平,墙厚窗小 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蒙古包 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 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
江南民居 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 湿热的环境
云南傣族竹楼 房顶呈“人”字形,高脚双层 气候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
青藏高原碉楼 平顶,门窗少,墙厚 高寒、光照强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三、住——传统民居文化与地理环境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四、行——传统出行文化与地理环境
出行文化 典型特征 地理关联
茶马古道 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等路线,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国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 所经路线的地形、气候、生物等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文化的意义
风雨廊桥 是一种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其中木拱廊桥分布于闽浙边界山区,尤其在浙江泰顺,泰顺因此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 廊桥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廊桥功能的解读,廊桥的保护与文化传承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弘扬传统文化
(2024·安徽合肥·一模)漏窗是用镂空图案填充的洞窗。有关描述漏窗的诗句,如“春塘雨歇曙莺啼,坊院深闲竹树西。静倚绿窗看漏水……”。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升级,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下图为漏窗景观和融合漏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诗中描写的漏窗景色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1.由材料可知,当地的景观为“春塘雨歇曙莺啼,坊院深闲竹树西。静倚绿窗看漏水……”,表明该地春季降水充沛,符合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点,东北平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全年降水稀少,故 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
D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弘扬传统文化
(2024·安徽合肥·一模)漏窗是用镂空图案填充的洞窗。有关描述漏窗的诗句,如“春塘雨歇曙莺啼,坊院深闲竹树西。静倚绿窗看漏水……”。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升级,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下图为漏窗景观和融合漏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的手镯融合了漏窗文化元素的设计,有利于( )①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②增加产品附加价值③提高手镯产品质量 ④彰显中华文化自信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2.手镯合了漏窗文化元素的设计,使得手镯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有利于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彰显中华含蓄内敛的文化,体现文化自信,②④正确。手镯合了漏窗文化元素的设计,与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无关,不能提高手镯产品质量,①③错误。故选C。
C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弘扬传统文化
(2024·安徽合肥·一模)漏窗是用镂空图案填充的洞窗。有关描述漏窗的诗句,如“春塘雨歇曙莺啼,坊院深闲竹树西。静倚绿窗看漏水……”。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升级,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下图为漏窗景观和融合漏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近年来,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由大城市向部分中、小城市扩散的现象,主要因为这些中、小城市( )A.网络技术发达 B.交通条件改善C.劳动力更丰富 D.市场需求扩大
【解析】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城市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由大城市向部分中、小城市扩散的现象与中、小城市市场需求扩大密切相关,D正确。相比于大城市,网络技术、交通条件和劳动力都不是中、小城市的优势,ABC均错误,故选D。
D
加快科技创新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3·湖北卷)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完成下面小题。
1.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 B.高层建筑多 C.河网密度大 D.地面车流多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
必备知识:重庆市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 图示信息:重庆市城区高空人行天桥。 设问信息:限定词“城区”说明交通流量大,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批判性质疑:重庆市在城区修建地面天桥的不利条件及不利影响有哪些 重庆市地势起伏大,修建地面天桥的工程量大,成本高;多山地、丘陵,少平地,修建地面天桥占用较多的土地资源和城市发展空间;修建地面天桥对地面交通干扰大,可能导致部分路段交通更拥堵。逻辑推理:基于上述质疑与分析可知,借助高楼架设高空人行天桥,可以突破地势起伏大的限制,不需要架设桥墩,降低成本和难度;便于居民借助高楼内的电梯出行,减少爬坡带来的耗时耗力,方便居民出行;有利于减少行人对地面交通的干扰。综上分析,A项正确
A
考查角度 加快科技创新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3·湖北卷)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完成下面小题。
2.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 )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
设问信息: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 对设问进行解读:支撑重庆市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实际上就是影响城区交通拥堵的地理因素。由此可知,这些数据包括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静态数据以及人们的出行时空、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和人流量等动态数据,①②③正确;物流车辆在城市交通车辆中占比较小,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对研究城市交通的意义不大,④错误。故A项正确
考查角度 加快科技创新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3·湖北卷)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完成下面小题。
3.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C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
设问信息: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解题关键是注意设问中的“实时”,即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快速给予出行建议和措施。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是一个定值,不随时间变化,A项错误;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不能用智慧交通“大脑”实时分析,B项错误;利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得到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实时地给出车辆通行建议,减轻交通拥堵,C项正确;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不属于实时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D项错误
考查角度 加快科技创新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与创新也是解决城市产业、交通等发展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将科技发展与地理内容相融合进行考査,是高考的重要趋向。
1.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
新科技 解读与分析
精准农业、屋顶农庄、绿色屋顶 近年随着农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出现一些新的技术,如光伏农业大棚、工厂化农业、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准农业等,在城市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农业类型,如屋顶农庄、绿色屋顶、精准农业等
考点:结合相关的农业类型、技术,考査农业区位及其变化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农业受自然条件限制大,投入多、污染重、产出低的缺点越来越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考点:结合区域生态农业案例、循环农业模式等,考査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变化。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模式的意义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2.科技创新与工业发展
新科技 解读与分析
工业发展 互联网+、工业4.0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德国政府提岀的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考点:探究互联网+、工业4.0提岀的背景(成因)、影响
工业形势 第四次产业革命 3D打印、信息化等21世纪发明和创新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使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主要表现为高端制造业向欧美发达国家转移,低端制造业向中国的中西部或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的第四次产业转移,方兴未艾
考点:结合产业变革、转移的具体案例,考查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我国应对的措施、区位条件的变化等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3.科技创新与交通发展
新科技 解读与分析
交通发展 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高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内高铁建设突飞猛进(从2003年开始至今,我国铺设的高铁已占世界高铁总长度的一半以上)。高铁既是交通的大动脉,又是区域自然、人文要素的交汇带,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
考点:结合我国高铁建设的案例、研究等资料,考査高铁建设的区位条件、影响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对比分析等
交通技术 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 人工运河 诸如渤海海底隧道(烟大海底隧道)建设研究、白令海峡海底隧道的展望、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以及尼加拉瓜人工运河的开挖
考点:结合相关交通建设的案例,考查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及人工运河的区位条件分析,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对比等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4.科技创新与商业、能源发展
新科技 解读与分析
商业 网购、电子商务 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新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
考点:对传统商业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商业中心、物流仓储等区位条件的分析等
能源 页岩气革命、天然气、核电重启、风能开发、光伏产业 能源问题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天然气的大规模普及,世界领域内的页岩气革命的兴起,风能、光能的利用,我国沿海、内陆核电建设的重启等
考点:结合相关能源开发、利用的案例,考查能源布局的区位条件、开发利用影响及注意问题等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科技强国
(2024·四川宜宾·二模)远程医疗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重要发展领域,正在逐步改变医疗与大健康服务模式,提高医疗诊断水平。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行远程医疗,其领域可分为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远程诊断、远程医疗手术、远程监护等。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市场需求增加 B.经济水平提高C.国家政策支持 D.信息技术发展
【解析】1.据材料“远程医疗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重要发展领域”可知,远程医疗服务发展需要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强大支撑,受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策影响相对较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科技强国
(2024·四川宜宾·二模)远程医疗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重要发展领域,正在逐步改变医疗与大健康服务模式,提高医疗诊断水平。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行远程医疗,其领域可分为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远程诊断、远程医疗手术、远程监护等。完成下面小题。
2.我国大力推行远程医疗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医疗资源不均 B.降低医疗成本 C.促进医疗技术进步 D.增加医疗项目
【解析】2.我国地域宽广,地区间的医疗服务资源差距较大,远程医疗服务的初衷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更好地服务偏远的医疗资源匮乏地区,A正确;降低医疗成本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远程医疗不能促进医疗技术进步,不能增加医疗项目,CD错误。故选A。
A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科技强国
(2024·四川宜宾·二模)远程医疗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重要发展领域,正在逐步改变医疗与大健康服务模式,提高医疗诊断水平。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行远程医疗,其领域可分为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远程诊断、远程医疗手术、远程监护等。完成下面小题。
3.为进一步推动远程医疗发展,我国可以( )①缩减实体医疗机构数量 ②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认可程度③加强技术研发,完善管理服务机制 ④将大型医疗机构主要医疗资源投入远程医疗服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远程医疗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实体医疗机构,①错误;大型医疗机构实体就诊的患者基数大,无法将全部时间、精力放在远程医疗服务上,④错误;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主体为实体医疗,相当数量就诊患者仍对远程医疗的就诊模式、医疗诊断方式持有怀疑,普及率有待提高,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认可程度,②正确;目前,我国部分偏远地区通信资源匮乏,远程医资资源利用率存在差距,技术水平成熟度受限,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管理服务机制,③正确。综上所述,故选B。
B
实施乡村振兴
考查角度 乡村振兴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3·湖北卷)“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下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据此完成5~7题。
1.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A.人口规模 B.基础设施 C.生产水平 D.资源禀赋
文字信息:该模式具有地域特色
资源禀赋具有地域特色
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产水平不具备
D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3·湖北卷)“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下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据此完成5~7题。
2.“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 )A.乡村旅游开发 B.生态环境建设C.农副产品加工 D.电子商务推广
A
文字信息:生态环境建设
体现“村、景”融合
文字信息:农副产品加工
体现“产、村”融合
文字信息:电子商务推广
无法体现“产、村、景”融合
文字信息:乡村旅游开发
营造村庄乡土景观,开发保护了生态环境资源,协调了乡村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价值,促进了各要素的融合
考查角度 乡村振兴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3·湖北卷)“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下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据此完成5~7题。
3.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关键信息: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减少农村人口外迁
小区域协调发展,对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影响不大
生产(产)、生活(村)、生态(景)空间高度融合
协调产业结构不是均衡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一定均衡
C
考查角度 乡村振兴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成为今后的重点工作,也是今后高考关注的重点。一、乡村及乡村振兴的认识1.乡村的功能与地位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2.乡村振兴的意义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3)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二、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乏力,滞后于城镇化、工业化 始终紧绷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建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机制
农村环境问题突出,老龄化、空心化日益严重 治理农业资源污染,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农民增收难度大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三、乡村振兴的目标及路径1.乡村振兴的目标产业兴旺:坚实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质量的农业供给体系,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生态宜居: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好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风文明: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农民精神风貌较好,呈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治理有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生活富裕:农民就业质量较高,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
2.乡村振兴的路径
(1)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6)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乡村振兴的案例
江西遂川——发展“旅游+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南疆--六优六强六提升,探索南疆乡村振兴新路径
景宁畲族自治县——产业兴旺激活村集体经济增收“一池春水”
辽宁省鞍山市——辣根种植忙 增收产业旺
山东聊城市——坚持品牌赋能擦亮“聊城新三宝”金字招牌
山东寿光——蔬菜之乡发力微笑曲线前端
海口美兰区北港岛——以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渐成旅游“网红打卡地”辽宁省昌图县--散养“溜达牛”带动村民增收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四、乡村振兴“关键词”
1.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1)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①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通过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化肥使用量、发展现代灌溉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推广机械化耕作等措施,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出。
②耕地资源减少: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用地增加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③耕地质量退化:高强度开发导致一些地区的耕地肥力严重透支,也引发了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
(2)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①实施最严格的保护耕地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②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③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清除或减轻制约产量的土壤障碍因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④用养结合,让耕地休养生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采取“养”“退”“休”“轮”“控”等综合措施。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四、乡村振兴“关键词”
2.区域特色农业
(1)河谷农业: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2)立体农业:如中国东南丘陵地区、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比较突出。
(3)坝子农业:如云贵高原上的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的农业。
(4)基塘农业: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
(5)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上江南”之称。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四、乡村振兴“关键词”
3.新型农业模式
(1)认养农业:是将农产品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把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对象,以体验、互动项目为卖点,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旅游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再打包兜售。例如,辽宁盘锦的“认养农业”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一,农民与消费者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第二,“认养农业”模式,是城市的消费者和农民直接取得联系,市民和农民签订一份合同,整条产业链由过去的“产供销”变成了“销供产”,农产品滞销难卖的风险大大降低,同时,消灭了中间环节,农民的利润也显著提升,这就是共享经济在农业领域的生
动实践。
第三,在消费需求的倒逼下,农民必须主动提升农产品安全标准,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对待土地和农作物。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四、乡村振兴“关键词”
3.新型特色农业模式
(2)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
(3)精准农业:它是通过3S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环境条件和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农艺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水、肥、种子、农药等的量、质和时机,以期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于传统农业的最大特点是:以高新技术投入和科学管理换取对自然资源的最大节约和对农业产出的最大索取,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手段之精新,农业资源投入之精省,农业生产过程运作和管理之精准,农用土壤之精培,农业产出之优质、高效、低耗。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四、乡村振兴“关键词”
3.新型农业模式
(4)设施农业:是指根据动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采用一定的人工技术手段,将现代农业控制设施、现代化装置设备、农业生产技术进行优化整合,改变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改善农业生产地局部范围,降低自然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束缚,以更适合动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使其能够全天候高效生长的设施工程。
(5)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白色农业生产环境高度洁净,生产过程不存在污染,其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加之人们在工厂车间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化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6)光伏农业: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涵盖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最常见的就是农业光伏温室大棚。光伏农业大棚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大棚上部分覆盖太阳能光伏组件,在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同时还能满足整个大棚农作物的采光需求,既可以节省耕地、缓解人地矛盾、制造清洁能源,又可以支持大棚的灌溉系统、对植物进行补光、解决温室大棚冬季供暖需求、提供大棚温度并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四、乡村振兴“关键词”
4.特色农业区脱贫攻坚的发展思路
(1)贫困原因
①地理位置及经济区位造成自然环境的约束;
②缺乏资源或环境容量有限;
③制度与政策的不均衡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④经济结构单一导致区域经济水平低下;
⑤文化教育水平低导致人才匮乏及劳动力素质低下。
(2)发展措施(也可以作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依靠科技,提高品质;突出特色,形成品牌,加大品牌效应;
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多样化经营;
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化;
④注重绿色环保,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持续发展;
⑤“互联网+农特产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互联网+”将从“空间、时间、成本、安全、个性化”等角度深刻改变农产品消费市场,增强农产品消费者的客户体验,实现放心消费和个性化消费);
⑥加大政策扶持,改善基础设施。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乡村振兴
(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陕西省洋县C村位于秦岭南麓,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早期由于多种原因,该村陷入“绿色贫困”困局。21世纪以来,该村立足优势,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提升产业融合度,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发展。下图示意C村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陷入“绿色贫困”困局时,农业效益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单一 B.基础设施落后C.农户年龄偏大 D.机械化水平低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由于该村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环境保护标准严格,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禁止开矿、砍伐等活动,产业开发和农业发展都受到限制,使得该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陷入“绿色贫困”困局,A正确;农户年龄偏大、基础设施落后和机械化水平低虽然也与当地贫困有一定关系,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C、D 错误。故选A。
A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乡村振兴
(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陕西省洋县C村位于秦岭南麓,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早期由于多种原因,该村陷入“绿色贫困”困局。21世纪以来,该村立足优势,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提升产业融合度,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发展。下图示意C村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村发展有机农业时,最先要着手( )A.完善交通网 B.解决技术困难C.引进劳动力 D.扩大市场范围
【解析】2.根据图片可知,该村早期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技术水平低,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技术较落后,最先要解决技术困难,B正确;完善交通网、扩大市场范围不是发展有机农业最先要解决的问题,A、D错误;由于发展有机农业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故该村缺的不是劳动力数量,而是需要引进高素质劳动力,C错误。故选B。
B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乡村振兴
(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陕西省洋县C村位于秦岭南麓,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早期由于多种原因,该村陷入“绿色贫困”困局。21世纪以来,该村立足优势,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提升产业融合度,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发展。下图示意C村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村的乡村振兴模式利于( )①推动逆城镇化进程
②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
③提升农田地块质量
④推动农机制造业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3.随着乡村经济不断发展,该村村民收入不断增多,且有机产业的发展,利于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②正确;该村整合大小农田,有机农业生产使用有机肥,有助于提升农田地块质量,③正确;乡村振兴主要是改善乡村经济发展,可吸引人口回流,但人口流动的大趋势仍是由农村流向城市,故乡村振兴在短期内并不能促进城镇化进入逆城镇化阶段,①错误;该村工业化水平低,没有农机制造产业基础,无法推动农机制造业发展,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组合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生态文明建设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2·广东卷)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
广西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文字信息:开挖螺沟 图示信息:螺沟相连、较深、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
D
考查角度 生态文明
考查角度 生态文明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2·广东卷)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C
【分析】本题材料没有给出该区域生态循环过程,但一般物种丰富的区域,循环过程也会相对复杂。水稻种植区域由人固定后不会有太多变动,但田螺不会局限在螺沟里,有可能会前往水稻区域,因此水稻区包含了水稻和田螺,生态循环过程相对复杂。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
政策导向:①国家适时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③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具体措施:①在思想上,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②在政策上,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③在措施上,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④在行动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意义: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生态文明
(2023·广东汕头模拟)下图是重庆某有机生态农场的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是郊区( )A.人口稠密、地价便宜B.交通便利、离市场近C.污染较少、环境优美D.地形多样、气候宜人
【解析】第1题,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郊区污染较少、环境优美,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C正确;郊区人口密度较小,A错;远离主城区,距离市场较远,B错;地形多样、气候宜人,对生态农业生产影响较小,不是主要考虑的条件,D错。
C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生态文明
(2023·广东汕头模拟)下图是重庆某有机生态农场的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2.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作用重大,具体体现在( )A.为农场各生产环节提供充足的能源B.提供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C.使用传统方法生产,减少科技使用D.收集废弃物,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
【解析】第2题,据图可知,该农场需要从外部输入煤电能源,说明沼气池提供的能源不充足,A错;沼气池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可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使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起到重要作用,B正确;科技与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关系不大,C错;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不利于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D错。
B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考向 生态文明
(2023·广东汕头模拟)下图是重庆某有机生态农场的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3.图中湿地景观的作用不包括( )A.直接处理产生的沼液,减轻污染B.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发展C.减轻农场雨涝,维护生物多样性D.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沼液主要输入到绿化工程,没有直接排入湿地,A符合题意;湿地可以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的发展;湿地蓄积雨水,调节旱涝不均,且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湿地能够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B、C、D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