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张PPT)
同学们,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那么朱自清又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春的美。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素养)
课前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改名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课前资料
写景散文基常识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课前资料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课前资料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他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课前资料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创作背景
第二章
字词积累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
字词积累
水涨 应和 薄烟 黄晕
捉迷藏 宛转 散在草丛里
zh ng
yìng
bó
yùn
cáng
zhu n
s n
字词积累
朗
钻
嫩
眨
酝酿
巢
宛
擞
疏
蓑
润
出
眼
窠
转
稀
衣
lǎng
zuān
nèn
zhǎ
yùn niàng
cháo
wǎn
sǒu
shū
suō
绿
抖
多音字
( )应和
( )和药
( )和平
和
( )和泥
( )和牌
( )黄晕
( )头晕
晕
hé
hè
huò
huó
hú
yùn
yūn
多音字
( )薄烟
( )薄荷
( )轻悄悄
( )悄声
( )薄饼
悄
薄
bó
báo
bò
qiāo
qiǎo
多音字
( )水涨起来了
( )宝藏
( )他涨红了脸
涨
( )躲藏
藏
zhǎng
zhàng
zàng
cáng
词语解释
【欣欣然】
【朗润】
【赶趟儿】
【酝酿】
欢欢喜喜的样子。
明亮滋润。
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词语解释
【繁花】
【呼朋引伴】
【宛转】
【黄晕】
【花枝招展】
繁茂的花;各种各样的花。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昏黄,不明亮。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第三章
课文赏析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
课文赏析
大声朗读课文,声音响亮,把握速度和节奏;
发音吐字准确清晰,力求顺畅流利;
全身心投入,有充沛的感情,将文章的情感读出来;
注意文中语句的重音和停连。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朗读指导
课文赏析
1.文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2.这五幅春景图分别美在哪里?你能为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读完课文,寻找文章的画面美,并思考下列问题:
课文赏析
文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课文赏析
这五幅春景图分别美在哪里?你能为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示例1: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古诗。
示例2:春花图。这是一幅鲜花盛开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句古诗。
课文赏析
(一)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2)总绘春天
(3)春草图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二)绘春
课文赏析
(8)“新”
(9)“美”
(10)“力”
(三)颂春
课文赏析
盼春
作者的心情怎样?
急切、喜悦
课文赏析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树下野花
自上而下
眼前花儿争春
想象结果实
由实到虚
花的色(“红”“粉”“白”)
花的味道
像星星眨呀眨
暗写风与太阳
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
课文赏析
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触觉
嗅觉
鸟鸣、流水、短笛
听觉
运用各种感觉描绘春风和煦、芳香、悦耳
课文赏析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细密
……一层薄烟
轻盈
一下就是三两天
绵长
抓住特点描绘春雨的“润”
课文赏析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
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
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
课文赏析
新:新生命的开始,给人无限希望
美:令人喜爱
“ 一年之计在于春”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
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
的感情。
课文赏析
课文赏析
春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徐俯《春游湖》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结构顺序来描写春的。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1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第1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只是说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第一部分——盼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第1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反复
拟人
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有的,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
2.为什么只是说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来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没说“来了”或“快到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的。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向你走来,一种欣喜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第二部分——绘春
齐读第2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段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的。
2.既然春已经来到了作者面前,为什么他不先从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1.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段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的。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
画出春的轮廓。
写出了水“睡醒”的情态,表现了冰融化后春水欢快的情韵。
写出了太阳“睡醒”的情态,营造了春日融融的意境。
2.既然春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先从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这一段是对春天的整体描绘。作者着重表现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回顾上节课的五幅春景图,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春草图
1.想一想: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哪些特点来写?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2.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时要穿插小孩子的画面呢?
大声朗读第3段,并思考如下问题:
1.想一想: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哪些特点来写?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质感
生命力
“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棵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2.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时要穿插小孩子的画面呢?
小草和小孩子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花图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花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写花朵多。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
写花色艳。
写花味甜。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写蜂闹蝶舞,从侧面烘托春花的繁密、香味的浓郁。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写不仅野花多,而且色彩亮丽。
写野花多。
2.作者在描绘春花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状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形象喻色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色彩的艳丽。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闹”字写出了蜂喧蝶舞的场面,不仅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而且使画面具有动感,进一步表现了果树开花的繁荣景象。
说一说:“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这一句运用排比手法描绘花色的鲜艳、缤纷。句中的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其次,根据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进行辨析;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该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或“把……拟人化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春风图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形象、可感的事物,而春风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作者怎样去写呢?
触觉
嗅觉
听觉
读读这部分,找找哪些语句是作者调动感官来写的,说说其好在哪里。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父亲的手,或其他人的手呢?
触觉
母亲的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犷刚毅。因此,“母亲的手” 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和,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
嗅觉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听觉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3.作者是怎样从听觉角度描绘春天的?
作者从听觉角度写了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是多么动听的春之歌。另外,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鸟儿迎春的欢悦。
结合文章第6段说说江南春雨的妙处在哪里。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比喻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侧面描写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在雨里静默着。
——环境描写
春雨图
迎春图
请同学们轻声齐读这一段,思考:
1.“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什么意思?
城里乡下
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
范围之广
人数之多
年龄之全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
迎春图
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第三部分——颂春
大声齐读最后三句,说说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
新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美
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文章结尾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分行排列,先后有序,顺序不能颠倒。这三句是按人类的成长顺序来形象地点明春天的成长过程。这个顺序也有力量由小到大、时间从先到后的意思。
青年
娃娃
小姑娘
三个比喻各成一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
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2.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
从多种感官写。
如: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风的轻柔。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从嗅觉写风的芳香。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从听觉写风的悦耳。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如: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①句从正面描写春草充满生机、嫩绿的特点。②句从人的活动侧面烘托上述特点。
虚实结合。
如: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②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①句是写眼前实景。②句是写联想、想象到的景色,借以突出花的香味浓郁。
第四章
课后总结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相关标题文
概括主题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课后总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
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
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
奋发向上
课后总结
写作特色
1、观察细致,特征突出。
2、结构严谨,顺序明晰。
3、语言生动,流畅优美。
4、诗情画意,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