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郑和远航》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郑和远航》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6 08:5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郑和远航》同步练习
按拼音写汉字
zhěng qí qíng lǎng mǎ tóu pài qiǎn fān yí pèi bèi
( ) ( ) ( ) ( ) ( ) ( )
答案:整齐 晴朗 码头 派遣 翻译 配备
解析:
分析:整齐: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晴朗:阳光充足,天空没有云雾。码头:停船的地方。派遣:是指劳动力输出,也可称为劳务派遣。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配备:是指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
点评:整要注意书写,这个字比较复杂,不要写错;朗的有半部分不是良,不要写错;派为三点水旁,遣为走之旁,要注意区分;翻的右半部分为羽,书写时右边要写的比左边小。
2、多音字组词
kàn( ) xìng( ) zhōng( )
看 兴 中
kān( ) xīng( ) zhòng( )
答案:观看 看守 高兴 兴起 中国 相中
解析:
分析:看kàn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见。kān守护,监视:~护。~押。兴 xìng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xīng举办,发动:~办。~工。中zhōng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zhòng恰好合上:~选。~奖。
点评:字形分析法指谜面上有关的笔画、部首或整个字组合在一起来猜谜语的方法。将谜面上有关的笔画、部首或整个字组合在一起。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3、我是拼音小能手
( ) ( ) ( ) ( ) ( ) ( )
魁梧 指挥 告别 启航 规模 宏大
答案:kuí wǔ zhǐ huī gào bié qǐ háng guī mó hóng dà
解析:
分析:魁梧:形容词,是指躯干高大;强壮粗大,形容身体强壮高大,肌肉丰满,体格健壮。 指挥:指各类管弦乐队、合唱队等集体性的音乐表演时,站在乐队或合唱队前面手拿指挥棒、并结合肢体语言指示如何演奏或演唱的人。告别:辞行,辞别。启航:开船。规模: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宏大: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
点评:魁为半包围结构,左半部分不是鬼,不要写错;指挥这两个字都是提手旁,要注意掌握;航为舟字旁,右半部分为亢。
4、写出近义词
乐意—( ) 友好 —( ) 凶险 —( )
呼啸—( ) 袭击 —( ) 迅速 —( )
答案:同意 友爱 危险 呼叫 突袭 立刻
解析:
分析:乐意:甘心愿意。友好:没有恶意,凶险:凶狠险恶。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袭击:趁敌人不备给予攻击。迅速:速度快。
点评:现代指一个文字所具有的含义、意思。也可以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同“字意”。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
写出反义词
乐意—( ) 友好 —( ) 凶险 —( )
顽强—( ) 袭击—( ) 迅速—( )
答案:反对 敌对 平安 软弱 抵御 缓慢
解析:
分析:乐意:甘心愿意。友好:没有恶意,凶险:凶狠险恶。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袭击:趁敌人不备给予攻击。迅速:速度快。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6、形近字组词
遣( ) 魁( ) 夷( ) 拳( )
遗( ) 魅( ) 姨( ) 券( )
答案:派遣 遗忘 魁梧 魅力 拳头 债券
解析:
分析:遣和遗的有半部分不相同,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为形近字,不要弄混;魁的右半部分为斗,魅的豆瓣部分为未,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夷比姨少一个女字旁,这两个字为同音字,要注意区分;拳的下半部分为手,券的下半部分为刀,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
点评:字形,指个别字元的外形、形体、写法。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辨认形近字和同音字,不要弄混。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解释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特点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7、解释下列词语
惊叹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险为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惊叹不已:形容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感受至深。
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解析:
分析:惊叹不已,形容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感受至深。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8、用下列词语造句
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阵以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扶老携幼:难道你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雷锋了么,不,你错了。现在扶老携幼的人还是很多的。
严阵以待:面对每一次考试我们都应该严阵以待,不能马马虎虎。
解析:
分析: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例,难道你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雷锋了么,不,你错了。现在扶老携幼的人还是很多的。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形容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例,面对每一次考试我们都应该严阵以待,不能马马虎虎。
点评: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形容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
9、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
答案: 比喻
解析:
分析: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点评: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1)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信赖,无不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解析:
分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 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烈,“不得不”、“怎能不”、“非不”、“不能不”等。
点评: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1)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焰火把夜空照得光彩夺目。
(2)妈妈不小心把小芳的文具盒摔坏了。
解析:
分析: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武松)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老虎)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点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 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雄伟( )( ) 浩浩( )( ) 扶( )携( )
( ) ( )自若 化险( )( ) ( )( )摸摸
答案: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扶老携幼 坦然自若 化险为夷 偷偷摸摸
解析:
分析:雄伟壮观,意思是气势雄伟美丽壮观。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扶老携幼,扶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所有人都出动了,也形容场面很大,人很多。坦然自若,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偷偷摸摸,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点评: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1)网络丰富多彩,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网络丰富多彩,怎能不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呢?
(2)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解析:
分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点评: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改变标点符号 ,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14、词语搭配
精神( ) A.招展
彩旗( ) B.顽强
身材( ) C.宏大
规模( ) D.魁梧
答案:精神顽强 彩旗招展 身材魁梧 规模宏大
解析:
分析:招展:红旗迎风飘动。顽强:一般指强硬或坚强、不屈服。宏大: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魁梧:形容词,是指躯干高大;强壮粗大,形容身体强壮高大,肌肉丰满,体格健壮。
点评:招为提手旁,展要注意,里边的字不要多谢一撇;顽的左半部分不是元,要注意书写的方法;魁的左半部分不是鬼,要注意。
15、排列句序
( )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 )每当你出去旅游时,是不是只注意那苍翠挺拔的参天古木。
( )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它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
( )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花草树木,哪来人类生物呢?
( )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 )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须的泥土吗?
答案:216543
解析:
分析: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每当你出去旅游时,是不是只注意那苍翠挺拔的参天古木。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须的泥土吗? 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花草树木,哪来人类生物呢?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它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
点评: 排列句子顺序时,一要理清思路,二要抓语言标志,如关联词、关键词、相同句式等。从方法上讲要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间句。也可从局部入手,然后再向整体扩展。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②时间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③逻辑顺序: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
16、选择正确的读音
太监(jiàn jiān) 魁梧(wú w ) 抱拳(quán juàn)
答案:jiàn w quán
解析:
分析:监:jiān督察:~察。~控。jiàn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宦官,阄人)。梧wú〔~桐〕落叶乔木。木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和各种器具。拳:屈指卷(juǎn )握起来的手:~头。
点评:要注意监这个字为多音字,根据词语的搭配不同,其读音也不相同,监:jiān督察:~察。~控。jiàn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宦官,阄人)。
17、扩句
(1)鲜花盛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车奔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五颜六色鲜花花丛盛开了。
(2)列车山谷奔驰。
解析:
分析: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点评: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18、缩句
(1)体育健儿刘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育健儿取得了成绩。
(2)小蜜蜂飞来飞去。
解析:
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19、查字典
“码”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读( )
答案:石 3 mǎ
解析:
分析:阅读时如果碰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不了解它的意义,或只知道它的字形而不知道它的读音和意义,作文时如果要用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忘记了写法,这时就要靠工具书的帮助。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从字典中找到这个字呢 这里向你介绍三种最常用的查字法。一种是音序查字法。另一种是部首查字法。还有一种是笔画查字法。
点评:“码”按部首查字法,应查石部,再查3画,读mǎ。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翠鸟背上的羽毛正像浅绿色的外衣。
(2)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解析:
分析: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点评:把一种句子结构转换为另一种结构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做法,称为句型的转换。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简单句句型的转换、复合句和并列句句型的转换以及简单句和复合句的互换。掌握和了解这些转换对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1、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做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1)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用雄伟壮观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列数字
(2)万里长城真是雄伟壮观。
解析:
分析:(1)考察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运用,(2)是对造句的掌握。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1)列数字也叫列数据,是说明文中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方法。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2)雄伟壮观:气势伟大美丽。
2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 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 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郑和的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和的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险恶的风浪;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花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郑和表现:镇定自若、奋勇向前、化险为夷。结果:战胜了风浪。
(2)海盗的袭击;郑和表现:严阵以待、迅速、包围、丢、烧着。结果:俘虏了海盗。
解析:
分析:(1)郑和的船队在远航中遇到的困难。(2)遇到困难整合是怎样克服的。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1)险恶的风浪;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花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郑和表现:镇定自若、奋勇向前、化险为夷。结果:战胜了风浪。(2)海盗的袭击;郑和表现:严阵以待、迅速、包围、丢、烧着。结果:俘虏了海盗。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问:郑和经历了重重困难,完成了第一次远航的任务,那么郑和远航有何重大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解析:
分析:本文考察的是郑和远航的重要意义。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4、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 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 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 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郑和下西洋带往各国的物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和和西方航海探险家比较有本质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郑和下西洋带往各国的物资有丝绸、瓷器、铁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业品、茶叶、货币、历法、衡器、书籍、药材等等,带回的物资大多是土特产,有香料、药材、生产瓷器所需的原料、珍稀动植物等。
(2)郑和和西方航海探险家比较有本质的不同。西方航海探险家他们所到之处就是掠夺、烧杀、欺诈、领土扩张,以达·伽马为例,1502年他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没有武装的船,达·伽马下令抢光船上的财物,船上700多人全被烧死,西方的不少航海家都有残忍抢劫的记录。
解析:
分析:(1)郑和下西洋带往各国的物资都有什么。(2)郑和和西方航海探险家比较有本质的不同。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1)郑和下西洋带往各国的物资有丝绸、瓷器、铁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业品、茶叶、货币、历法、衡器、书籍、药材等等,带回的物资大多是土特产,有香料、药材、生产瓷器所需的原料、珍稀动植物等。(2)西方航海探险家他们所到之处就是掠夺、烧杀、欺诈、领土扩张,以达·伽马为例,1502年他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没有武装的船,达·伽马下令抢光船上的财物,船上700多人全被烧死,西方的不少航海家都有残忍抢劫的记录。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鹅蛋”
一天,松鼠妈妈带着一群小松鼠到山坡下找吃的。它们走啊走,来到一条小溪边,看到许许多多又光又圆的蛋,小松鼠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又喊又叫:“啊!天鹅蛋!”
松鼠妈妈说:“快,快把天鹅蛋搬回家去。”小松鼠们立即行动。有的用手棒,有的用绳子捆住蛋背在背上,有的抱着蛋在地上滚,还有的两只小松鼠一起抬,哼唷哼唷,把天鹅蛋搬回了家。大家累得满头大汗,松鼠妈妈说:“这一下我们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小松鼠忙得团团转,有的拿着盘子把蛋一个一个放在盘子上,有的拿叉子叉蛋,还有的拿小刀砍蛋,可是它们怎么也敲不开天鹅蛋。松鼠妈妈拿来了一把斧头,用力向天鹅蛋砸去,只听见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天鹅蛋还是又光又圆,可蛋下面的盘子给砸碎了。这时小松鼠才知道:“啊,这不是天鹅蛋,是鹅卵石!”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蛋 一( )松鼠 一( )小溪
一( )盘子 一( )斧头 一( )石头
(2)在文中找出下列动词的同义词。
绑—( ) 寻—( ) 敲—( ) 蹦—( )
答案:(1)个 只 条 个 把 块
(2)捆 找 砸 跳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1):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束)花草、一(件)东西、一(朵)小花、一(把)小伞、一(片)水草、一(只)蚂蚁、(2)绑:用绳索等捆。寻:找,搜求:~找。~觅。~机。~问。~访。敲:打,击:~打。~击。~诈。~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蹦:两脚并着跳:~跳。~高。欢~乱跳
点评:(1)知道什么是量词,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如:一(个)花坛、一(声)雷声、一(条)蛇、一(条)尾巴、一(只)燕子。(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如:“敲”理解为“打,击;”那么,它的近义词既可以是“砸”又可以是“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