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9:精彩句段解析——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9:精彩句段解析——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6 09: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期末专项复习卷】六年级上册语文
考点9:精彩句段解析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2分)
这个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 ,把羊群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2、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2分)
这个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丁香的花苞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 。
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5分)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 、 、
比喻成 。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分)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句,也是作者 ,它的意思是: 。
5、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3分)
画线的句子作用是 ,点明了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 ,从中能感受到作者 、 、 的人生态度。
6、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 ,顿使人 ,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 。有的宅院里探出 ,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 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 。(7分)
“探”“窥”等词将丁香花 化,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伸出宅院的半树丁香花娇俏 、 的情态;作者把缀满枝头的 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 、 、 的特点。
7、五岭逶迤腾细浪, 。 (5分)
(1)意思: 。
(2)诗句中的“逶迤”和“磅礴”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山的 、 ,
表明了红军远征的 。“细浪”和“泥丸”运用 和 的修辞手
法,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山 。从中可以感受到红军
的大无畏精神和 的英雄气概。
8、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
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4分)
句中描写班长马宝玉的动词有“ 、 、 、 、 ”,
班长做出这一连串的动作,是要等到大批敌人扑上来的时候再使用 ,表
现了他的 、 。
9、这 ,这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 起来。这 ,这 ,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 ,传到 ,使 的心一齐 起来。(6分)
这段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渲染了当时 、 的气氛,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 的心情。
10、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5分)
(1)“红流”指 。把游行队伍比作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
(2)“光明”有两层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

11、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4分)
“剑拔弩张”形容 , ,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们玩竹节人时 的场面。
12、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
存在着生命。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4分)
(1)这段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加点的词“可能” 去掉。“可能”表示 。文中并
不确定太空中 有生命存在。去掉后句意 ,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 和 。
13、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茵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5分)
(1)选文主要写 。
(2)阅读选文,可以用 的方法。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是: 、 、 、 。
(3)“至少” (可以 不可以)去掉,是因为“至少”表明生命存在除了需要 外,还可能需要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和 。
1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 , 。(2分)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洪
的气势。
15、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6分)
这里把 比喻成 ,表现了老支书的 、 ,这与人
们“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了 ;同时,又写出了老支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
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3分)
与 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说明了桑娜 ,
同时也暗示了渔夫 ,间接反映了渔夫的 和他们一
家人的 。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4分)
“这样做”指的是 ,“非这样做不可”是在强调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矛盾 不矛盾),这样写反映了桑娜 、 的善良品质。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
吗?”(4分)
“忐忑不安”形容 。这是抓住桑娜的 来描写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桑娜的 、 。
19、 长, 长, 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长, 长,
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长, 长, 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7分)
这两句话用 的修辞手法,具体地描写了 。
20、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3分)
“热天”不是指 ,而是指 、 等,主要指 时期。“长”不仅指 的成长,还指 , 等。
21、昨天是 ,今天是 ,明天就变成了 。(5分)
“昨天”“今天”“明天”这些表示 的词语,夸张地表现了夏天植物的生长 。
22、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3分)
这句话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窗外的雨对“我”的
,表现了“我”想穿上雨衣出去的 心情
23、地球所拥有的 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
,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 的,它向人类慷慨地 。但是,如果 地开采,必将 地球上矿产资源的 。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 、 等,本来是可以 ,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 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
,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 ,给人类生存带来了 。(7分)
(1)选文的中心句是: 。(1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几百万年”“几亿年”说明了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
的时间。(2分)
(3)加点词语“本来”是“ ”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地球上的 。这些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
。(3分)
24、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4分)
说地球“太可爱”,一是因为 ;二是因为
。说地球“太容易破碎”,是因为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而不加节制地 、 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 ,会造成一系列 。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太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微云。忽然,海面上 起了大风, 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 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 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9分)
(1)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2分)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B.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2)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是 景,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兄妹俩 的内容。(5分)
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
第一幅: 。
第二幅: 。
第三幅: 。
(3)“恬静”“睁得大大的眼睛”说明音乐唤起了盲姑娘的联想,使她脸上表现出
的神色。“仿佛”是说 中的妹妹,感觉和她的哥哥一样,被琴声带到了 。(2分)
26、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 ,手捏一柄 ,向一匹猹 的刺去,那猛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 逃走了。(9分)
(1)写自然环境按 的顺序,依次写了 、 、
、 四种景物和 、 、 三种颜色。
(2)“捏”“刺”写出了闰土刺猹时动作的 ,“扭”“逃”写出了猹的 ,从中可以感受到闰土的 。
27、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6分)
“他们”是指 ,即那些富家少爷们。从“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可以看出“我”和“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眼界 。整天生活在高墙深院里的“我”,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形成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闰土的 ,对自己所处环境的 ,以及对 的向往。
28、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文章开头)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文章结尾)(7分)
(1)“好的故事”表面指 ,其实是指 。
(2)“昏沉的夜”表面指 ,暗指作者 。但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期盼: 。
(3)结尾这句话充分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 ,对美好生活的 。
29、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5分)
(1)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 。
(2)这段话是对爸爸和伯父的 描写,说明他们为黄包车夫包扎伤口非常 、 ,表现了鲁迅先生 的品质。
30、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5分)
(1)第一个“有的人”指的是 ,第二个“有的人”指的

(2)第一个“活”指 ,充满了作者的 ;第二个“活”指 ,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 。
(3)第一个“死”指 ,充满了作者的 ;第二个“死”指 ,表达了作者的 。
参考答案
1、比喻 绿毯 白色的大花 草原的美丽景象。
比喻 衣襟上的盘花扣 美丽的外形
3、比喻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裙带 飞动的彩虹
4、中心 情感的集中体现,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夕阳下,大家站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总结全文 文章的主旨 对人生的思考 从容、豁达、积极
6、雪白 眼前一亮 丁香花 半树银妆 窥 回头望 人格 灵动、惹人怜爱 小花 星星 小巧、繁密、耀眼
7、乌蒙磅礴走泥丸
(1)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
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不过像脚下滚过的泥丸。
(2)雄奇、险峻 艰难 比喻和夸张 在红军眼里的渺小 不断战胜艰难险
阻 英勇豪迈
8、抢、夺、插、举、喊 最后一颗手榴弹 机智、善战
9、庄严的宣告 雄伟的声音 欢呼 庄严的宣告 雄伟的声音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全中国人民 欢跃 反复 庄严、热烈 欢欣鼓舞
10、(1)举着灯笼火把散场的游行队伍 两股“红流” 游行群众之多,游行队伍之庞大。
(2)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和希望。
11、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比喻 热闹非凡
12、(1)举例子 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
(2)不能 估计,不是很确定 是否 发生了改变 科学性和严谨性。
13、(1)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
(2)圈画关键词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
够的光和热。
(3)不可以 这几个条件 其他条件 严谨性和准确性。
14、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比喻 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15、老支书 一座山 威严、冷静 鲜明的对比 他是人们生存的希望,求生的“靠山”。
16、屋内的温暖舒适 屋处的寒风呼啸 勤劳能干 谋生环境的危险 勤劳品质 生活贫困。
17、抱回邻居两蒙的两个孤儿 桑娜收养两个孤儿的决心 不矛盾 同情穷人、关心穷人
18、心神不定,十分不安 心理活动 紧张、担忧。
19、草 树木 山 稻秧 甘蔗 地 水 瀑布 河 排比 夏天万物都在生长。
20、季节 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 青少年 身体 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
21、苞蕾 鲜花 小果实 时间 日新月异。
22、拟人 诱惑力极大 急切
23、自然资源 恩赐 无私 提供矿产资源 不加节制 加速 枯竭
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不断再生 随意毁坏 滥用化学品 一系列生态灾难 严重的威胁。
(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2)相当长
(3)“原先、先前” 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24、地球美丽壮观 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直着万物。 球容易受到破坏 十分有限 开采、毁坏 滥用化学品 生态灾难。
25、微波粼粼 霎时间 轻纱似的 刮 卷 雪亮 涌 波涛汹涌
(1)B
(2)实 联想
第一幅:月亮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中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雪亮的浪花,一
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专注、平静 陶醉在琴声 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边。
26、深蓝 金黄 一望无际 碧绿 银圈 钢叉 尽力 胯下
(1)从上到下 天空、圆月、沙地、西瓜 深蓝、金黄、碧绿
(2)迅猛有力 狡猾 机智勇敢、身手敏捷。
27、“我”往常的朋友 狭窄 鲜明的对比 敬佩 不满 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28、(1)作者美好的梦境 遥不可及的美好愿景。
(2)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 当时所处的黑暗社会 既然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3)憎恶 追求
29、(1)救助车夫。
(2)动作 尽心、细致 关心贫苦人民
30、(1)反动统治者 是鲁迅以及念鲁迅有感像鲁迅这样的人。
(2)肉体的生存 鄙夷和轻蔑 精神的永存 肯定和赞美。
(3)虽生犹死 痛恨和咒骂 失去了生命 惋惜和怀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