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10:课后习题——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10:课后习题——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6 09: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期末专项复习卷】六年级上册语文
考点10:课后习题
《草原》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
抄写下来。(3分)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
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
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答:“ 。”这句话
直接写草原的景色。
“ 。”这句话写
了作者的感受。
这样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其好处就是“
。”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
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4分)
答:从 、 、
,以及 的情景中体会到“蒙汉情深”。
《丁香结》
3、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6分)
答:作者先介绍丁香的 (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然后从丁香
的 、 、 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形状: 的小花;那 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 。
颜色:月光下 的潇洒, 的朦胧。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 ;香气 。
4、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
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5分)
答:雨中的丁香具有 、 、 的特点。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与平时 的景象,雨中的丁香 , ,颜色交融柔和,给人一种 、 、 的感觉,让人仿佛是在欣赏一幅 的画作,久久回味,妙不可言。在作者眼里,丁香和微雨连在一起,能创造出一种具有 的美,所以才会这样说。
5、“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古诗词三首》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 。
, 。
, 。
, 。
7、《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8分)
答:两首古诗都写了 ,都 抒发感情。但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 、 之情,《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 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 之情。
《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日暮添愁,其中的“ ”是“客愁新”的原因,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 美景, ,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整首诗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 、 的羁旅之思和 情怀。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几句通过 、 等景物,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 ;通过明月、清风、稻花等意象,衬托出夏夜的 。在动静结合中,表现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 的心情。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分)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七律 长征》
9、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5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 。
情感:表现了红军的 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意思: 。
情感:“暖”暗示了 。“寒”暗示了

《狼牙山五壮士》
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4分)
接受任务→ → → → 。
1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
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走”、“热血沸腾”这几个词语是对五位战士 、
的描写,为了不让敌人 ,他们毅然选择了“ ”,
体现了他对人民群众 和 。(3分)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
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 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
长对敌人的 ,对革命的 ,具有 的精神。(2分)
类似的词句:
。(2分)
批注:
。(2分)
12、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
样写的好处。(6分)
答:课文第二自然段既有 地描写,又有
地描写。这样描写,既关注了 ,又写了 ,所以给人很
的感觉,而且很 。这就叫“ , ”。
既 、体现 ,又 、体现 。
《开国大典》
13、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
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课文按照 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 ;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 、 、 ;接着讲 ;最后讲 。过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 。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 ,接着毛泽东宣布:“ ”然后, 。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
。宣读公告完毕, 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
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 。(7分)
14、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5分)
(1)对阅兵的场面描写层次清楚,先写 ,然后写受阅部队走
过 ,最后写看到阅兵的群众 。
(2)描写受阅部队时,课文按照 的顺序依次描写,描写过程中注
意 ,相互映衬,先 后 ,雄伟壮观。
(3)整个阅兵过程,既有对受阅部队的 描写,又有讲述群众反响的
,两者结合,写出了当时 的场景。
15、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在课文中
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4分)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
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显示出 的气势,“八盏大红宫灯”“八面红旗”彰
显了 、 的氛围,让人不由得 , 。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 ,也反映出参
加典礼的人们 的心情。
《竹节人》
16、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 和同学交流。(5分)
(1)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
,找到 ,再 。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 、 的部分……
(3)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 、
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 、 、 。
《宇宙生命之谜》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
了你哪些启发?(55分)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 ,我重点阅读了第 自然段,知道了生命存在
的 ;根据这些条件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存在
生命;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但根据宇宙飞船的观测,火星上也
存在生命。我又查阅了资料,对课文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虽
然有新发现,但始终 生命存在的强有力的证据。
这位同学告诉了我们要 地阅读文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需要 读,关
系不大的只需要 ;文章有的信息可能不准确,还需要 判断。
18、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
球有没有生命的呢?(3分)
示例:在判断哪些天体有生命存在时,需要用到 的方法,重点阅读课文第 自然段,提取 ,找到问题 。文章内容是先找出 ,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判断其他星球 ,最后通过 。
《桥》
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
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答:这篇小说写了一位 、 、 、 的
老支书,他还是一位 的好父亲。(5分)
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2分)
(1)他是一位 的老支书。当人们跌跌撞撞地拥到木桥时,老汉早就站在了木
桥前,但他没有走,而是等着人们到来。
(2)他是一位 的老领导。面对突如而来的洪水,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
的”“跌跌撞撞”“乱哄哄”,而老汉“不说话”,“像一座山”。
(3)他是一位 的老英雄。在组织过桥时,他号召“党员排在后边”,把自己
留在了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4)他是一位 的好党员。自己的儿子违反纪律,他揪出来后严厉训斥,并命
令儿子排到后面去。
(5)他是一位 的好父亲。当群众已经安全过桥,而木桥马上要垮塌的时候,他想把生的机会留给儿子,表现了舐犊情深的伟大父爱。
20、重点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8分)
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2分)
表现:洪水越来越 ,形势越来越 ,逃生的机会越来 ……
但老支书 ,以自己的威信、崇高的党性和 的指挥,将村
民们送上 。
紧张的气氛,突出了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步有力地
烘托出老支书 、 的崇高品质。
《穷人》
2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分)
答:本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
2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4分)
答:人物对话——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心理活动——
从这些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
的人。
23、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6分)
答:屋内的 与屋外的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桑娜的 。
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及作用:
(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此处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渔夫仍要出海打鱼,从侧面暗示了“穷人”的 ,生活 。
(2)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此处的环境描写既引出 的故事情节,又预示 即将发生,烘托了 。
(3)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环境描写反映了西蒙家的 ,日子过得很 。
《夏天里的成长》
24、默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5分)
“ ”是全文的中心句。
课文先在第1自然段 ,然后围绕中心句来写,第2自然段描写了
在夏天里的成长;第3自然段写了
在夏天的“长”,第4自然段 在夏天的成长。
25、课文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读一读,说说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6分)
(1)植物: 。
(2)动物: 。
这一段围绕“ ”这一中心,选取了具有 的植物、动物,并通过表示 的词语和
的状态的词语来体现中心意思的。
《盼》
26、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3分)
(1) 。
(2) 。
(3) 。
(4) 。
27、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1分)
围绕“盼”,课文把“我” 的部分写得比较具体。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 、 、 描写把“我”盼出门的心情刻画得具体而生动。
示例: (1)“每天在放 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这一段 描写既 又 ,非常具有孩子气,反映了儿童 、 的特点。“我”为了能 ,便日夜盼望 ,可天偏偏和“我” 。于是“我”便 ,责怪起 ,一副 的样子。让人读来既感觉 ,又觉得 。
(2)“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这一段心理活动是在“我”的原本以为能 了,却 ,但“我”并不 ,仍心心念念着第二天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我”又担心 ,所以“我”祈祷 。“我”为了能穿上新雨衣可谓煞费苦心,让人感觉 。
《古诗三首》
28、说说《浪淘沙》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5分)
诗的前两句用 的手法描绘了黄河 、 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 的手法写黄河 ,“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 而上,直到 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 。
29、想想《江南春》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的?(6分)
诗的前两句抓住了 、 、 、 、 、 、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 的画面。写出了江南到处是 ,到处是 。 的城乡, 的酒旗。
30、读一读这两句诗,你发现了什么?(5分)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发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诗句富有 和 ,读起来 。
我还想起了:① , 。② ,
。③ , 。这些诗句也运用了对
偶的修辞手法。
《只有一个地球》
31、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分)
答:(1) 。
(2) 。
(3) 。
3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4分)
课文先从 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
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所拥有的 而又被不加
节制地 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 ;然后用科学家研
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 ;最后告诉
人们: 。
33、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
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4分)
现象:

标语:
《文言文二则》
34、“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2分)
意思:

35、用自己的话说说《书戴嵩画牛》的大意。(3分)
《月光曲》
3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2分)
答: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 所感动;弹第二曲因
为失明姑娘 ,贝多芬遇到了 ,激发了他创作的
,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37、反复地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5
分)
听着贝多芬的琴声,我们可以联想到 的奇丽画面。第一幅:
。此刻,贝多芬轻
轻地按着琴键,音乐 。第二幅: 。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 ,曲调出现了 。第三
幅: 。强音乐骤然响起。月光
照耀,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 ,节奏 。
《少年闰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5
分)
朗读方法指导:第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要用 的语气来体现
的环境特点;文中少年闰土为“我”讲新鲜事的部分要用 的语气读,用 的语速、 的语调表现出少年闰土的 、
;文章结尾要读出“我”与闰土离别时的 、 。
背诵方法指导:背诵时注意想象第1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这一自然段写出了记忆
中少年闰土的 、 。
39、课文写了月下看瓜刺猗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5分)
答:闰土是一个 、 、 、 的
农村少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的一系列动作让我们看到了闰土的 。从“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两件事中,可见闰土的 、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写出了闰土 、 的农村少年形象。
40、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3分)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查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3)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答;加点的词语写出子“我” ,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对
所处环境的 和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 。
《好的故事》
41、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5分)
朗读指导:在读一些比较生涩难懂的文章时我们不要苛求 就读懂,可以通过 ,逐渐理解 。本文的语言表达与我们现在相比有较大的 ,一方面是一些词语的含义与现在有 ,另一方面是句子的 的差异。比如朗读第1自然段时我们会对“石油又不是老牌”这样的语句以及作者描写环境的作用等产生疑问。对于这些疑问我们可以先 ,在通读完 后,再结合 来理解语句的含义,分析其 。
42、“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5分)
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景物具有 ,画面充满 ;景物的色彩 ,画面中的景物兼具 美和
美,摇曳多姿,充满 。另外,作者将各种景物置于
中,景物本身与倒影交相辉映、 相间, 十足。
4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4分)
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 ,他想要 他, 他,留下他梦里那 。作者用“昏沉的夜”暗喻 ,表达了他对现实的 。而“好的故事”中则隐含着作者的另一种期盼:
,展现了作者对 的憧憬。
参考答案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
道奇丽的小诗。”
情景交融 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使文章内容丰富,
感情浓烈。
2、草原上主人热情隆重的远迎客人,主客热情洋溢的会见,主人盛情
友好的款待, 主客联欢、深情话别的情景
3、生长环境 形状、颜色、气味 星星般的小花 十字小白花 开满
一树 衣襟上的盘花扣 白 紫 甜香 直透毫端。
4、妩媚 朦胧、如梦如幻 不一样 朦胧绰约,线条模糊,颜色交融
柔和,给人一种梦幻、迷离、朦胧的感觉 印象派 独特韵味
5、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每个人一辈子或许有许多不顺
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但作者一反古人的情感,
没有一味地哀愁,更没有抱怨生活的想法,而是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结,
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正因为解不完,人生才不至于平淡
无味。因此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
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
事时,不应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要乐观面对。既然人生的问题解决不完,
何不豁达乐观一些呢?平顺的路固然好走,可也失去了行走的乐趣。人生的意
义或乐趣不就是在这不断地解决人生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吗?有了这解不完的结,
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灿烂。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月亮 借月抒发 旅途寂寞、孤独 陶醉于黄沙道 喜爱与兴奋
“日暮” 月夜 情景交融 客居他乡、仕途失意 孤寂
惊鹊、鸣蝉和蛙声 活力和生机 优美和静谧 欢快、喜悦
8、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
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
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9、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情感: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情感:“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10、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11、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绝路”, 深切的爱 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动作 憎恨 忠诚 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
类似的词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
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
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
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批注: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
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
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12、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 对某个人进行聚焦 群体 每一位
战士全面 具体 “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顾及全面、 广度, 突出重点
深度。
13、开国大典 会场上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
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阅兵式的盛况 群众游行 群众入场情况、
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
过程:举行典礼 奏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
了!” 升国旗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阅兵式 游行。
14、(1)领导人检阅部队 天安门 欢呼雀跃。
(2)“兵”出场 点面结合 “点” “面”
(3)正面 侧面烘托 热烈
15、(1)庄严 热烈、喜庆 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2)夸张和比喻 热闹场面 激动兴奋
16、(1)速读全文 相关内容 仔细读。
(2)做玩具、玩玩具
(3)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 起因、经过、结果。
17、是否存在生命 二至八 条件 不可能 火星 基本不可能 没
有发现 有选择 仔细读 浏览即可 查阅资料
18、3~8 关键信息 答案 生命存在的条件 有没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探测器的观测进行证实。
19、心系群众、临危不乱、先人后己、不徇私情 舐犊情深
①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
老汉。
②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③老汉沙哑地喊话:“桥见!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④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⑤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面去!” “你还是个
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1)心系群众 (2)临危不乱 (3)先人后己 (4)不徇私情 (5)舐犊情深
20、①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③死亡在洪水的狞(níng)笑声中逼近。
大, 危急 越小 临危不惧 沉稳果断 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
形势的危急 沉着冷静、舍己为人
21、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她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经病死,两个年幼的孩子成了孤儿。桑娜把他们抱回家,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归来,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孩子,使桑娜如释重负。两颗善良、纯朴的心想到了一起。
22、“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心理活动——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23、温暖舒适 寒风呼啸 勤劳能干。
(1)恶劣程度 “穷” 困苦。
(2)桑娜去探望邻居 不幸的事情 悲剧气氛。
(3)贫穷 艰难。
24、“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点明中心 “瓜藤、高粱、小猫、小狗”等动植物在夏天里的成长 山河大地等事物在夏天的“长” 引出人的成长,叙述了中小学生在夏天的成长。
25、(1)瓜藤、竹子、高粱、苞蕾、鲜花、小果实、苔藓、草坪菜畦。
(2)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代表性 短时间段 动植物飞快生长的状态
26、(1)走在放学路上盼着变天。
(2)放学回家时天上下了几个雨点儿,盼着出去买酱油。
(3)继续寻找借口出门,盼着雨别停。
(4)吃过晚饭,没有机会出门,怕雨下完了明天就没有雨下了,又盼着雨停。
27、盼出门 动作、语言、心理
(1)心理 生动 有趣 天真、可爱 穿上新雨衣 下雨 作对 撒起娇来 太阳和天气预报 蛮不讲理 亲切 好笑。
(2)穿上新雨衣 未能如愿 甘心 今天把雨都下完了,明天没有雨可下,那么自己的愿望便又不能实现了 雨能停下来 既可怜又可爱。
28、白描 来自天边、奔腾千里 夸张 曲曲折折 源远流长。
逆流 牛郎织女 雄伟。
29、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春天江南 黄莺婉转
啼鸣 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 迎风朝展
30、对偶 节奏感 韵律美 朗朗上口。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1、(1)地球美丽而渺小,不会再长大。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32、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 地球 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 开采
和随意毁坏 资源枯竭的威胁 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
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3、乱砍乱伐、乱倒垃圾、无节制开采、大肆捕杀、乱排乱放导致水资源
及大气受到污染等现象。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34、锺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
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35、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收藏的书画珍宝就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缎做袋子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把它们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画的斗牛啊!相斗的牛,它的力气全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回来,紧紧地夹入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36、热爱音乐、善解人意 爱音乐,懂音乐 知音 欲望和灵感
37、海上明月升起 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
遍银光” 轻幽、舒缓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天空出现的“一缕缕轻纱似的微
云” 逐渐增强 波折。“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高昂
激越 越来越快。
38、舒缓 静谧 兴奋活泼 稍快 欢快 机敏勇敢、见多识广 失落、惆怅。
想象 机敏、勇敢。
39、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敏勇敢、见多识广 见多识广 机敏勇敢 纯真质朴、见多识广和活泼可爱 健康朴实、天真可爱
40、生活经验的贫乏 不满 向往
41、一遍 反复阅读 文章内容 差异 差异 语序 略过去 全文全文内容 作用
42、江南特色 生活气息 鲜艳明丽 静态 动态 生机与活力 荡漾的水中 虚实 趣味
43、热爱 追回 完成 阳光普照的故乡 旧中国的黑暗 不满和痛恨。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美好未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