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6 09: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五上第八单元
复习
zhuàn
chuán
经传

传记
传统
传讯
“传”这个字在读“zhuàn”时,表示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解说、注释等。其他时候都读“chuán”。
传说
水浒传
传热
传播
chāi
chā
相差

记差了
差额
差错
“差”读“chāi”时表示派出去、公事、派遣的人;读“chà”时表示不好、欠缺、错;其他时候都读“chā”。
差别
差事
差强人意
差劲
出差
当差
chà
bèn
bēn

投奔
“奔”这个字在读“bèn”时表示直往目的地;接近。其他时候读“bēn”。
奔跑
奔七
奔丧
出奔
奔放
重点词语
一知半解(yì zhī bàn jiě):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风花雪月(fēng huā xuě yuè):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最物的四种对象。后比喻堆砌辞藻而内容贫乏的诗文。
诲人不倦 岂有此理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兴亡盛衰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流光溢彩 浮想联翩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风花雪月 黯然神伤 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 呕心沥血 自作多情
重点词语
词 语
课文重点
《古人谈读书》问题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案: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问题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忆读书》问题1:冰心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展开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答案:时间顺序。七岁时、十二三岁时、1980年。
《问题2: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答案:作者回忆了年少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的经历,和因腿伤闭门不出后“读万卷书”的经历。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为此“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我的“长生果”》问题1: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答案: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真正的连环画:小镇文化站的文艺书籍;学校图书馆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问题2: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答案:阅读,不仅能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问题2: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答案:阅读,不仅能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 )一鉴开,
天光( )共徘徊。
( )那得清如许
为有( )活水来。
方塘
云影
源头
问渠
镜子
代词,这里指方塘。
这样
因为
日积月累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作者介绍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映照着来回闪动着的天的光和云的影。
要问这方塘里的水怎会如此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地流进来。
诗文意思
这首诗表面是在写景,实际上写的是朱熹对读书的感悟,诗人在读书时心情舒畅,心中突然有了感悟,于是拿笔写了下来。
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