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洋与人类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海洋与人类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17 14:5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图中表示温度分布的曲线是 ,图中表示盐度分布的曲线是 .
(2)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3)南纬600附近比北纬600附近盐度 原因 .      
读下面的世界海洋平均盐度和温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低纬和高纬递减。

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从陆上汇入海洋的淡水少。
课前检测
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物展示,亲身感受海洋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并结合查阅的资料,举例说出主要海洋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区域认知)
2.通过对舟山渔场和迪拜人工岛等案例的合作探究,关注和了解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给海洋环境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综合思维)
3.通过对海洋与人类关系的辩证分析,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和海洋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人地协调观)
4.3 海洋与人类
基础导读:
请你阅读课本112—115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
2.举例说明这些资源主要运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哪些领域?
3.列举海洋矿产资源的类型,并简述其分布特点。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油田、天然气田、盐场、渔场、港口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空间资源
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可以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如海绵、海藻、贝类、海星等海洋生物中分离出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包括萜类、多糖、肽类等多类型化合物 。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分布
东海春晓油气田
锰结核
滨海砂矿
海洋空间资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
海洋空间资源——运输空间
大连海上机场
宁波舟山港
杭州湾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
海底电缆
合作探究1: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图1为“我国东部某海域示意图”图2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统计图”。图3为浙江沿海海域海水污染状况分布图。结合图示探究以下问题:
1、舟山渔场为中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分析舟山渔场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大陆架宽、浅,水温适宜,光照充足,利于生物进行光合作用。
②地处日本暖流和沿岸寒流交汇处鱼的种类多。
③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注入带来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④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原因:①过度捕捞;②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等;③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
对策:①休渔;减少捕捞;
②加强海洋环境管理;
③控制向海洋排放污染物;
④加大海洋污染整治力度;加大对关键性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保护;
建设海洋牧场,提高生物产量和质量。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大黄鱼产量迅速减少,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请提出解决的对策。
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的混合类冰状结合物,主要成分为甲烷,大多分布在海洋300~3000m深的海底沉积物中,以及陆地高纬度永久冻土带深处。据统计,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为我国陆上石油燃烧值的一半左右,未来开采前景乐观。下图为南海可燃冰重点富集区域(如图中阴影区)图。该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预测远景区。
1、描述南海可燃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述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
合作探究2:
①总体分布不均;②集中分布在南海边缘地区(或南海大陆坡);③呈条带状分布。
①可燃冰是清洁、绿色能源②可燃冰储量巨大;③可燃冰燃烧值高。
(1)开发不慎可能导致天然气泄露,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2)大量的大型机械作业,易导致海底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可能导致海底岩层断裂,加剧地质灾害;
(4)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引发海啸,危害沿海人类活动。
3、分析如果大规模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合作探究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人工岛是规模宏大的海洋工程项目,现已建成现代化的海上城市。其中棕榈岛是建立在海岸的一个人工岛群,该岛于2001年开工,由沙子、岩石搭建而成。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读教材图4-28“迪拜人工岛修建前后的卫星影像对比”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4-28中的两幅图,说说该地区有哪些变化
陆地面积扩大、人工岛增加、海岸线变长等。
2、在开发人工岛的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哪些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3、人工岛建成后,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条件: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附近海域沙源丰富等。
不利条件:海上要抵御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海水的强腐蚀性等。
有利影响:填海造陆,拓展了陆地空间,缓解了当地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也能够促进当地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棕榈岛的建设有可能会破坏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为鱼类和海龟提供食物的珊瑚礁,牡蛎栖息地、海藻等将被埋在岛下。)同时,棕榈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改变了自然洋流,迪拜著名的天然沙滩将会遭到侵蚀。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问题 原因 危害 分布
海洋环境污染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 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健康 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海洋生态破坏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变化 破坏海岸湿地和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生赤潮等 海岸带
海平面上升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加剧风暴潮,淹没沿海低地,渔业资源受损,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环境,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 海岸带,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资源
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马汉认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领海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神圣不可侵犯。建设海洋强国,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特有的不足是( ) A.黑暗 B.无氧 C.海冰破坏 D.海水运动
2.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的原因是( )
A.人类对海盐的需求与依赖 B.海洋成为人类交往的通道
C.海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D.海洋有丰富的水资源
3.目前海洋鱼类日益减少,有些种类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主要的原因是( )
①鱼类食物短缺 ②海洋鱼产量过低③人类过度捕捞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有关海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说法,恰当的是( )
A.海洋空间资源丰富,所以要大力开发 B.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
C.地球上适合人类开发利用的空间越来越小,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显得重要
D.海洋空间开发成本小,不需要搬迁人口有利于大力开发海洋空间资源
5.关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形式阐述正确的是( )
A.大型油轮的发展带来了海洋货物运输的革命
B.人类已能够将船舶驶入世界任何海域
C.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早的形式
D.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海上生产空间、电力输送、文化娱乐等
【课堂检测】
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的原因是( )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 D.利于海空交通
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链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