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期末复习核心考点一遍过专题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期末复习核心考点一遍过专题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6 09: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
目 录
期末复习核心考点一遍过专辑系列课件12
专题12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时空线索

核心考点

知识体系

考题猜想
系列课件,敬请关注。
时空线索

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创办商务印书馆
1872 1897 1898 1905 1914 1918 1949
初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凋零萎缩
《申报》创刊
创办京师大学堂
产生
废除科举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
核心知识

考点01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发展阶段 特点 原因 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产生
洋务运动的诱导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产生
发展
外商企业的刺激;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张謇、荣氏兄弟)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的春天
①国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国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促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及共产党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逐渐凋谢
①国外: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国内: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为抗战胜利奠定经济基础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核心知识

考点01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民族工业家
张謇
荣氏兄弟
(荣宗敬、荣德生)
侯德榜
时期
时期
口号:实业救国
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一战期间,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
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打破欧美对碱业的垄断
成就
一战期间及以后
成就
时期
成就
一战期间及以后
“状元实业家”
《马关条约》签订
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后
核心知识

考点01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发展特征
影响
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
④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3)思想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①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产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1)经济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中国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三座大山的压迫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核心知识

考点01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社会习俗变化
影响
原因
表现
特点
(1)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传入中国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装束上——剪辫、易服(新式旗袍、中山装、西服等)、
劝禁缠足
礼节上——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称谓上——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君”
(2)饮食、服饰、婚丧、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西餐、洋烟、洋酒、流行时装、烫发流行;文明结婚、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出现;公园、咖啡馆等风行)
不平衡性;总体特征: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2)反映了中国社会面貌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革新,有利于推进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1)有利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促进民主、平等等思想传播
生活
方式
风俗
习惯
(1)交通:19世纪70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核心知识

考点01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19世纪末:
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夹缝
产生
一战期间:
短暂春天
一战后:
迅速萧条
国民政府前期:
较快发展
抗日战争:
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
陷入绝境
建国后:
获得新生,改造为公
消亡
发展
程度
时间
依据下面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以及对应阶段特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史料实证
核心知识

考点02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史料实证
大生纱厂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张謇
①人物张謇
②主张实业救国-状元实业家
③成就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批企业等。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核心知识

例1.如图是民国二十年《申报》刊登的南洋烟草公司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期间,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B.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从材料“民国二十年”和所学知识可知,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D符合题干的特征;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辛亥革命是1912年,一战是从1914年~1918年,ABC选项中的事件都不是1931年不符合题干的特征,排除。
故选:D。
考点01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核心知识

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概况
代表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制
学制革新
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教学内容既有中国传统儒学,又有西方学科,中西结合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意义
历程
特点
地位
(1)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开设
(2)1912年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3)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办学方针,成为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阵地之一
考点02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核心知识

考点02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出版结构
影响
其他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
影响
1897年在上海创办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等
(2)成为社会变革运动中的重要推动要素,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创办
地位
(1)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识的人才群体
核心知识

考点02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近代文学
作家 作品
文学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曹禺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丁玲
周立波
《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阿Q正传》:解剖民族的精神弱点,批判国民性问题
《女神》
《子夜》
《雷雨》
《家》
《骆驼祥子》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暴风骤雨》
核心知识

考点02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近代艺术
作家 作品
绘画 齐白石
徐悲鸿
音乐 聂耳
田汉
冼星海
电影 ——
——
《虾》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义勇军进行曲》(作曲)《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作词
《黄河大合唱》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1905《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歌女红牡丹》
《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
电影明星:赵丹、周璇等
核心知识

考点02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的变革,政治的变革也同样会促动经济的变迁。中国民族工业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夹缝中,饱受压抑之苦的资产阶级渴望政治革命带来“产业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使“当时人们特别感到解放的欢欣”,以为发展实业的最佳“机会”到来了,而且确曾为资产阶级发展实业提供了封建专制政体下所不可能有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
的新陈代谢》
材料研读
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试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示例:政治和经济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说明1: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维新变法运动;
说明2:政治变革推动经济发展。19世纪60、70年代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刺激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史料实证
核心知识

例2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起步开始于洋务运动。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的史实,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文
B.甲午战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南洋公学
C.百日维新期间洋务派兴办京师同文馆
D.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D项正确;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文,A项说法错误,排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B项说法错误,排除;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京师同文馆,C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D。
考点02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知识体系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促进
近代经济
社会生化变化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萎缩
产生
发展
短暂的春天
教育和新闻出版业
文学艺术
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19S60S
1898年
民族工业产生
1897年
《申报》
京师大学堂
1872年
商务印书馆
1905年
废除科举制
考题猜想

1.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注重产品质量 B.发展举步维艰
C.采用先进技术 D.推动交通革新
【答案】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内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这说明一战期间(  )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严重受挫 D.民族工业结构完善
【答案】
B
B
考题猜想

3.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国民思想仍存在的问题是(  )
A.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 B.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
4.19世纪80年代,《点石斋画报》记载了北京的风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北京画报》里记载“七月十五是鬼节,烧法船……这种有碍风化的事情,警厅应当管一管”。这一变化说明( )
A.时人崇洋媚外 B.地区发展有差异
C.不记得了 D.科学思想的传播
【答案】
A
D
感谢聆听
2024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