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素养测评 A卷
基础巩固与综合运用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2 分)
1.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为了维护人民lì yì( )而xī shēng( )的志士,有将人民从bō xuē( )和yā pò( )中jiě fàng ( )出来的gé mìng( )先辈,有以维护社会ān dìng ( )为zé rèn( )的干部……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2024年7月,湖南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消防员们沿着xiǎn jùn ( )的山路fēn pī ( )出发,迅速展开救援。为了duǒ bì ( )随时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当地人民跟随消防员qiān yí ( )到了安全地带。
二、根据释义,给语境中加点的“含糊”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填序号)(3 分)
明明是我的同桌,别看他平时说话有点含糊( ),但是非分明,遇到别人欺负弱小,他会毫不含糊( )地迎上去。在处理班级事情时,他也一点儿不含糊( )。我们都特别喜欢他。
三、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16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燕(yàn)子们飞过千山万水,来到了风景优美的燕(yān)山。
B. 他鼓足了劲(jìng)儿爬上山顶,终于看见了刚劲(jìn)有力、生机盎然的竹子。
C. 他在那场灾难(nàn)中艰难(nán)地活了下来。
D. 无数英烈前仆(pū)后继,流血(xuè)牺牲,他们将永垂不朽。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僻静(pì) 网络 精兵减政
B. 葬送(zàng) 靴子 千捶万凿
C. 焚烧(féng) 野炊 一拥而入
D. 瞅着(chǒu) 棉袍 怒气冲冲
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何当金络脑(为何) B.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
C. 粉骨碎身浑不怕(全,全然) D. 人固有一死(本来)
4.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我和迈克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学习知识才坐到了一起。
B. 某地发生了一起警匪枪战事件,罪犯被当场击毙,真是死得其所。
C. 下课后,乐乐和丹丹接二连三地走出了教室。
D.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惊天动地的伟业。
5.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志向和品格的是( )(2 分)
A.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 下列对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两句话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李大钊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B. “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这句话运用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董存瑞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C.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D.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这句话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扁鼻子军官的残忍可恶。
7. 下列关于文章开头或结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严谨,强调了主题。
B. 《藏戏》的开头用反问的句式,新颖独特,突出藏戏的特点,为后文埋下伏笔。
C.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使人觉得意犹未尽,陷入沉思。
D. 《匆匆》以问句结尾,与首段呼应,抒发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8. 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此刻寒风似乎刮得更猛了,大家默默伫立着,心中掠过悲伤,脸上黯然无光。
②走着走着,有个战士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搀扶,但是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
③红军已经在夹金山走了整整八个月,寒冷、饥饿一直如影随形。
④歌声穿透风雪,给处于困境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同志们继续昂首前行。
⑤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
③②①⑤④ B. ⑤④①②③
C. ④②①⑤③ D. ③⑤④②①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 分)
1. 董存瑞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我去炸掉敌人的暗堡!”(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将把知识和爱全部献给孩子。(仿写句子,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_,我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_,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请根据下面的情境,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补充句子,以表现人物的心理。
这时同桌碰了碰我的胳膊,拉回了我的思绪。我猛地一抬头,看见老师正在讲台上神情严肃地盯着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4 分)
1. 读诗句,立志向。郑燮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质;李贺借“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渴望。
2. 读名句,学道理。“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要及时尽孝,不要让亲情留有遗憾;“__________________ ,莫把无时当有时”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__________________ ,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实践。
六、学校六年级(1)班正在筹备“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 分)
宣传委员典典正策划一期以“奋斗的历程”为主题的黑板报。
1. 以下材料不适合出现在黑板报上的是( )(1 分)
A. 《飞夺泸定桥》 B. 《囚歌》 C. 《匆匆》 D. 《狱中联欢》
活动课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歌曲表演,也有诗词朗诵。
2. 华华在活动课上献唱《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老人”指( )(1 分)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D. 彭德怀
3. 同学们搜集了许多红色诗词制作朗诵作品集。下列诗词不适合收录其中的是( )(1 分)
A.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B.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 天天读完作品集后,想推荐给身边的好友阅读。请你替他写上两条推荐的理由。(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对比阅读。(9 分)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二)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 阅读两篇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的英雄事迹和英雄品质,并填入表格中。(2 分)
人 物 英雄事迹 英雄品质
李大钊 坚贞不屈,忠于革命
张思德 为救战友而牺牲
2. 读选文(一)中加点的内容,结合下面的资料,完成思维导图。(4 分)
资料: 李大钊被捕后,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把竹签插进他的指甲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3. 两篇选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1 分)
A. 法官的愤怒与李大钊的安定形成对比,凸显了革命者临危不惧的浩然正气。
B. 亲人的哭喊和李大钊的沉着形成对比,突出了李大钊革命信念的坚定不移。
C. “我”的喊声和父亲的无声形成对比,说明“我”心中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D. 死亡的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形成对比,高度赞扬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 通过对“为人民服务”的了解,几个同学展开了如下辩论。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联系实际,举例子说明观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 分)
穿着一身粗布红衣,持着一把手枪,骑着一匹白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战场……
这是东北抗日联军中一位女战士真实的形象。她就是威震敌人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1935 年11 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军包围,她毅然决定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让团长带队突围,自己率领几个人掩护。在枪林弹雨中,她左手手腕中弹负伤。面对虎狼般凶狠的敌人的围困和喊话,赵一曼丝毫不为所动,她不顾受伤的手腕,举枪回击敌人。后来她腿部中弹,洁白的雪地上殷红的血越来越多,红得刺目,她昏倒在了雪地里,不幸被捕。
日军为从赵一曼口中得到有价值的情报,连夜对她进行审讯。日军用鞭子抽打赵一曼的伤口,对她施以非人的酷刑,她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只字不吐。凶狠的敌人见套不出有用的信息,就准备处决赵一曼。
押送赵一曼的马车从最热闹的街市穿过。①戴着手铐、锁着脚镣、被紧紧捆绑着的赵一曼,在车上坐直了身子,微凉的风,吹拂着她那许多天没有梳理的头发和她那染着血迹的破烂的衣襟。
敌人拿出纸笔,对她说:“只要你把第三军活动的地方画一张图,很简单的几笔,就可以马上释放你!”赵一曼不看敌人一眼。“那么,你写上‘从此不再反满抗日’这几个字,总可以吧?几个字就可以把你的生命换回去……”赵一曼毫不动摇,她的嘴角浮现出了胜利者的微笑。
马车驶向小北门方向,那儿聚集着密密麻麻的群众。②刑场到了,赵一曼纵身跳下马车,从容地走上前去,面对一排黑色的枪口,她站住了,站得稳稳的、牢牢的。然后她高举手臂,用力地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1936 年8 月2 日,赵一曼永远地倒在了刑场上。泪眼中,人们仿佛还能看到她穿一身粗布红衣,持一把手枪,在白马上奋勇战斗的样子……
1. 梳理故事情节,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故事内容。(3 分)
2. 读文中画“_____”的部分,将批注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4 分)
3. 下面是三位同学对短文开头和结尾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典典:短文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赵一曼穿红衣骑白马、持枪战斗的形象。
B. 华华: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使赵一曼的形象更加突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龙龙:短文结尾具体地描写了赵一曼牺牲的场景,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怀念。
4. 请结合资料,谈谈你对“赵一曼毫不动摇,她的嘴角浮现出了胜利者的微笑”的理解。(2 分)
资料: 赵一曼于1935 年11 月被捕。在狱中,无论日本人动用任何酷刑,她都毫不屈服,不透露任何信息。她坚贞不屈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由赵一曼这样的英雄,你想起了哪些人物?他们有怎样的英雄事迹?完成下图。(4 分)
九、习作。(30 分)
人生之路总有坎坷磨难,跌倒了就再爬起来,这样我们才能战胜自我,拥有美好的明天。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跌倒了爬起来再走”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50 字。
参考答案
一、1. 利益;牺牲;剥削;压迫;解放;革命;安定;责任
2.险峻;分批;躲避;迁移
二、① ③ ②
三、1. B 2.D 3.A 4.D 5.C 6.B 7. B 8.A
四、1.董存瑞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他去炸掉敌人的暗堡。
2.一名医生 用心救护每一位病人;一名警察 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安全
3.立马站起来,四处望了望,脸立刻红了,张了张嘴,可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发不出声音,我只好又把头深深低下去。
五、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子欲养而亲不待;常将有日思无日;书到用时方恨少
六、1.C
2.B
3.D
4.①这本作品集收录了众多反映中国革命历程的红色诗词,阅读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②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教育价值,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
七、1.不顾自身安危,积极投身革命工作;舍己为人
外貌; 坚强; 神态; 坚贞不屈
3.C
4.为人民服务”是一种精神,不只革命时代需要,当下也需要。我们身为小学生,平时学好知识和本领,将来也可以为人民服务。
八、1.遭受酷刑;拒绝诱降;壮烈牺牲
2.外貌;顽强不屈;动作、语言;对革命抱有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细读短文可知,短文开头写了赵一曼穿红衣骑白马、持枪战斗的形象,结尾也写了同样的内容,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首尾呼应这一写法的作用一般有:①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和严谨;②内容上,使情感更加强烈,主题更加突出,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因此,本文这样安排,一方面使文章结构完整,另一方面使赵一曼的英勇形象更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文结尾没有具体描写赵一曼牺牲的场景,C项说法有误。
4.资料中对赵一曼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她对敌人的蔑视,更表现出她抗战一定会胜利的信念,因此她毫不动摇,露出了胜利者的微笑。
九、例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