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冀中的地道战》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冀中的地道战》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6 11: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冀中的地道战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地道战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介绍地道战背景
地道战相关影视作品和模型等
周而复(1914—2004),当代作家。代表作有《上海的早晨》,以抗日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散文报告尔集《诺曼·白求恩》《晋察冀行》等。
作者简介
初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课件出示生字词。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侵犯
qīn

侵略
策略
lüè

侵略
对垒
lěi

堡垒
山丘
qiū

任丘
耽搁


搁东西
陷阱
xiàn

陷坑
拐卖
guǎi

拐弯抹角
岔口
chà

岔道
吆呼
yāo

吆喝

zhòng (播种)
zhǒng (种子)
.
多音字
理解词语
根据意思写词语。
侵略
妨碍
岔道
吆喝
孑口





qīn
lüè
bǎo
dǎnɡ
qiū




fánɡ

xiàn
ɡuǎi

zhù
学写字

dǎng
注意笔顺

bǎo
上长下短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不要写成“夊”

xiàn
先写左边,后写右边,最后封口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地道的式样和特点。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
           的地位。
看到课题后,你有哪些疑问呢?把自己提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读课文。
讨论交流
“冀中”在哪里?
1
地道是什么样的?
2
在地道里究竟怎么打仗呢?
3
注:读的时候可记录下自己读的时间和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说一说
带着问题再次速读第1~3自然段,比一比看谁提取信息快,用时少。
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它有什么作用?
说一说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 (qīn) (lüè)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    (diāo),    ,想  我们的人民武装。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侵  略
十里一碉
八里一堡
搞垮
时间背景:1942到1944年,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进行残酷的侵略。
日本军队在冀中平原上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并设立了大量的碉堡和堡寨(十里一碉,八里一堡)。这些工事是为了限制和压制中国军民的活动,防止他们进行抵抗。日本军队的最终目的是要搞垮中国的人民武装,彻底消灭中国的抗日力量。
“大扫荡”是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疯狂的围剿。
“烬灭作战”——“三光”政策
烧光、杀光、抢光
资料链接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地道战是为了粉碎敌人“扫荡”的新的斗争方式,体现了冀中人民的智慧。
对地道作用的总体介绍,概括地写出地道的构造和作用。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句话开篇点题,强调了地道战的神奇和不可思议之处。“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这里详细描述了地道的规模和复杂性,展现了地道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地道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设计巧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网络。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这部分讲述了地道的具体用途。地道不仅是避难所,更是反击敌人的基地。通过地道,冀中人民能够有效地躲避敌人的搜捕,并在适当时机进行反击。
“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这句话总结了地道战的重要战略意义。地道成为了人民的坚强堡垒,帮助他们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显示了地道战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第4自然段:
隐秘性强
较为舒适
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
上面种庄稼
四尺多高
离地面三四尺
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关于大洞、小洞的介绍
功能齐全
写地道的保障功能,能给人民群众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这部分描述了地道的高度和深度,确保了人们在地道内的活动空间,同时不影响地面上的农业生产。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这里描述了地道内部的大洞及其支撑结构,强调了地道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这里描述了大洞的容量和生活条件,表明地道内有足够的空间和物资储备,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这部分描述了地道的通风和采光系统,通过隐蔽的气孔实现空气流通和光线引入,同时保证了安全性。
地道战战斗组
——讲解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
地道的出口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隐蔽,二是安全。
快速默读第5自然段,勾画关键词句,再借助关键词句给大家讲一讲人们在地道里是如何打击敌人的。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交代了地道出口的位置和特点。
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
隐蔽,堆满荆棘
设置陷坑
地道的出口
拐弯的地方挖岔道
离出口不远的地方: 挖坚固的洞 警戒
死道
地雷
活道
“孑口”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地道里
- 有些地道旁边还挖有陷坑,坑里插有尖刀或地雷,上面用木板和草覆盖,敌人一旦踏上去就会掉入坑中。
- 在地道内部,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有几个特别坚固的洞,这些洞由民兵持武器警戒,确保地道的安全。
- 地道的拐弯处挖有一些岔道,称为“迷惑洞”,这些岔道旨在迷惑进入地道的敌人,使他们分不清方向。
- 死道是指那些设有地雷的通道,一旦敌人进入就会触发地雷。
- 活道是指可以通行的通道,但即使敌人进入了活道,他们也无法通过设置的“孑口”。
- “孑口”是非常狭窄的通道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讲解地道如何防范敌人的破坏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要破坏我们的地道,那可不容易。
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敌人的破坏 防御方法
火攻 土和沙
毒气攻 放吊板挡住
水攻 连通枯井暗沟
其他毒辣的法子 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即使敌人想出其他毒辣的法子,冀中人民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可以转移到其他村子去。这显示了冀中人民在地道战中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速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
本段开头设问,大家可以带着问题读这一段。
地道外—“无线电”
地道里—“有线电”
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
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响声。
——讲解地道里信息传递的奇妙方式
“无线电”大家都听说过,地面发现敌情常用;地道里有更巧妙的“有线电”,在地道里,人们就用约定好的暗号,通过“有线电”的方式联络。
突出了人民在面对敌人时展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了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总体而言,这段文字展示了人民在困境中利用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的精神。
读第8自然段,结合全文思考: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打击了敌人。作者两次写到这是个奇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奇迹”的?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冀中人民特别勇敢、特别有智慧,面对
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
地道设计得精巧、合理,让敌人根本想
不到。敌人对地道中的情况一无所知,摸
不着头脑,我们对地面的情况却了如指掌。
设计的巧妙也是胜利的原因。
“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句话总结了地道战的历史意义,指出冀中人民通过地道战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种令人惊叹的斗争奇迹。
地道战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是地道结构巧妙,易守难攻,能够有效地保护群众,抗击敌人;二是中国人民进行的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激发了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抗击敌人的勇气和斗志是地道战成功的关键。
地道战
奇迹
地洞
出口
地道
通信联络
防御
产生及作用
结构特点
地位
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为了粉碎“扫荡”
水攻
火攻
毒气攻
有线电
无线电
(数量、地点、高度)
(大洞、小洞、气孔)
(荆棘和陷阱)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②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③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④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况。(×)
1、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条件的可以观看电影《地道战》。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