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7 08: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zǐ yù xué wèn shào zhuàng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子聿|学问|少壮
解析:
【分析】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少壮:青少年时代。
【点评】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要学会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多音字的读音。本文应注意“聿”的读音和“壮”的写法。
2、多音字组词
觉jué_______ jiào_______
行xíng_______ háng_______
答案:觉悟|睡觉|行动|行列
解析:
【分析】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点评】字形分析法指谜面上有关的笔画、部首或整个字组合在一起来猜谜语的方法。将谜面上有关的笔画、部首或整个字组合在一起。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3、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工夫 绝知 躬行
答案:gōng fū|jué zhī|gōng xíng
解析:
【分析】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躬行:亲身实践。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4、写出近义词
躬行—_______ 浅—_______ 学问—_______
答案:亲行|薄|学习
解析:
【分析】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
【点评】现代指一个文字所具有的含义、意思。也可以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同“字意”。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
5、写出反义词
少壮—_______ 古人—_______ 浅—_______
答案:老成|今人|深
解析:
【分析】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如:真——假。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6、形近字组词
始_____ 治_____
绝_____ 绝_____
答案:开始|治理|绝对|拒绝
解析:
【分析】极易混淆的形近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二是字形相似,三是意义混淆,四是不明典故,五是忽视语文法规。
【点评】字形指个别字元的外形、形体、写法。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辨认形近字和同音字,不要弄混。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解释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特点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7、解释下列词语
①工夫 :
②绝知 :
答案:①做事所耗费的时间。②深入、透彻的理解。
解析:
【分析】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学问 :
②躬行 :
答案:①我们做学问千万马虎不得。②凡事我们要躬行。
解析:
【分析】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我们做学问千万马虎不得。躬行:亲身实践。凡事我们要躬行。
【点评】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9、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无遗力_____ 绝知_____ 躬行_____
答案:yí|jué|gōng
解析:
【分析】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躬行:亲身实践。
【点评】对于加点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我一定把这道题做出来。
②他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答案:①我非把这道题做出来不可。②他不得不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解析:
【分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 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烈,“不得不”、“怎能不”、“非不”、“不能不”等。
【点评】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②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答案:①奇妙的植物猪笼草把一条蜈蚣吃掉了。②医务人员把一个个病人精心地治好了。
解析:
【分析】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武松)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老虎)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点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 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遗_____ 深入_____
答案:余力|透彻
解析:
【分析】不遗余力,使出全部力量,一点都不保留。深入透彻,比喻非常认真、仔细,分析的非常细致。
【点评】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②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准会长蛔虫。
答案:①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怎么会这样湿呢?②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怎么不会长蛔虫呢?
解析:
【分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点评】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改变标点符号,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14、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____
②做事所耗费的时间。_____
答案:学问|工夫
解析:
【分析】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15、根据上句写下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__________。
答案:少壮工夫老始成
解析:
【分析】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文背诵和默写能力,默写古诗文,注意个别字词不要写错。
16、翻译句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解析:
【分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译文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17、扩句
①西湖在杭州。
②气球升上天空。
答案:①美丽的西湖在浙江省的杭州。②一个气球慢慢地升上天空。
解析:
【分析】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点评】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18、缩句
①仲先生很快地回答他的话。
②站台上的旅客们有秩序地走进车厢。
答案:①仲先生回答话。②旅客们走进车厢。
解析:
【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19、说说你对“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这句诗的理解。
答案: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解析:
【分析】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点评】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鸟的天堂”不是鸟的天堂吗?
②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答案:①“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②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解析:
【分析】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点评】把一种句子结构转换为另一种结构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做法,称为句型的转换。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简单句句型的转换、复合句和并列句句型的转换以及简单句和复合句的互换。掌握和了解这些转换对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阅读题
21、如何理解“无遗力”?
答案: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
解析:
【分析】“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点评】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22、如何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解析:
【分析】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3、文学常识
陆游,字____,号_____。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____著名诗人。
答案:务观|放翁|南宋
解析:
【分析】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点评】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24、“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什么意思?
答案: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解析:
【分析】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陆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54岁时生。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教育他。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5、翻译《冬夜读书示子聿》。
答案: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解析:
【分析】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