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2023山东菏泽期中)2023年3月,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首批、省内首个拥有“户口本”的生态空间。此次“登记上户”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地在国土空间上予以精准落地,清晰界定了生态空间内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以及不同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下表示意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统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类型 面积(公顷)
森林 11 572.54
河湖 268.15
湿地 0.43
草原 25.06
荒地 535.19
其他 557.23
1.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应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中的类型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水域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地质遗迹类型
2.自然资源“登记上户”在自然保护区运行管理中的作用有( )
①摸清自然资源分布和数量
②提高保护区的监管效率
③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④利于保护工作的分类施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江苏百校大联考改编)江西鄱阳湖区域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个。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湖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此,江西省计划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采用开放式全闸,汛期闸门全开,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节。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江西鄱阳湖区域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 )
A.湿地生态系统 B.大气环境质量
C.丰富旅游资源 D.社会经济发展
4.按保护对象江西鄱阳湖区域自然保护区属于( )
A.野生生物类 B.自然生态系统类
C.自然遗迹类 D.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
(2024陕西咸阳实验中学月考)2023年4月22日,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已经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指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下图示意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地理信息技术在划定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中的应用是( )
A.RS分析生态区服务价值
B.BDS确定生态区类型
C.GIS图层叠加分析输出数据
D.GIS直接获取生态区的边界
6.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深圳市的环境意义是( )
A.调节城市气候,增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减少城市径流量
C.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水质
D.改变植被类型,保护生态多样性
题组二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2024河北衡水武强中学期中)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库是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的仓库,又称基因库。某集团在综合近几十年保护、引种、驯化、开发沙漠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在库布齐沙漠地区建成了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库布齐沙漠地区种质资源库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是( )
A.濒危沙生植物
B.耐寒植物
C.普通沙生乔木
D.水生植物
8.物种一旦灭绝,很难再次出现,库布齐沙漠地区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意义重大,这说明生态安全具有( )
A.整体性 B.不可逆性
C.战略性 D.局部性
9.库布齐沙漠地区种质资源库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生态技术输出,其生态技术输出的重点工程可能是( )
A.新疆塔里木生态修复工程
B.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工程
C.吉林长白山生态修复工程
D.贵州喀斯特生态修复工程
(2024河南驻马店期中)野生大鲵的栖息地有较多的深洞暗流,河水常年清澈,水质矿化高。野外调查发现,在17~22℃范围内,大鲵的分布和活动与温度呈负相关。湖北省竹溪县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大鲵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的大鲵9—10月活动减少,进入冬眠,当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时大鲵开始苏醒。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下列各省级行政区都有野生大鲵分布,其中野生大鲵分布区相对较少的是( )
A.贵州 B.云南
C.四川 D.江西
11.下列关于大鲵的保护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展大鲵增殖放流前,务必明确其遗传背景,实行就近放流
②在现有大鲵种群数量较多的保护区内开展一些旅游活动促进保护
③针对气候变化可能对大鲵造成的影响,建议根据物种分布模型结果识别保护空缺,调整保护区
④建议建立一些非原生地大鲵保护区,作为迁地种群保护的种质资源储存库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2024山东德州期中)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其主要保护对象野生马麝已极度濒危。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马麝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兴隆山和南部马衔山的低海拔区(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区域划分对应正确的是( )
A.I核心区 Ⅱ缓冲区 Ⅲ实验区
B.I缓冲区 Ⅱ核心区 Ⅲ实验区
C.I实验区 Ⅱ缓冲区 Ⅲ核心区
D.I缓冲区 Ⅱ实验区 Ⅲ核心区
2.研究区域内的七里河区为山谷地带,未能成为马麝保护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人类活动
(2024北京丰台期中)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保护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特定区域。在昆明召开的第15次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首批国家公园,下表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及其所在位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国家公园名称 位置
①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海省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
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黑龙江省、吉林省交界老爷岭南部
③大熊猫国家公园 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秦岭片区
④武夷山国家公园 福建省北部、江西省铅山县南部
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省中部
3.首批国家公园中( )
A.①—湿地遍布、冻土发育
B.②—水热充足、物种丰富
C.④—全年温和、降水丰富
D.⑤—地势平坦、草原广袤
4.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娱乐场所,提高经济效益
B.合理开发资源,扩大保护区面积
C.禁止人类活动,保护濒危物种
D.提高生态安全,丰富生物多样性
题组二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2023河南新乡名校联考)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它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国家植物园坚持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的理念,充分发挥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的核心功能。计划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建成20个特色专类园、7个系统进化植物展示区和1个原生植物保育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国家植物园就地保护的植物多属于( )
A.北温带植物 B.热带植物
C.南温带植物 D.寒带植物
6.与就地保护相比,迁地保护的优势有( )
A.综合投入少
B.便于集中管理
C.能够防止物种入侵
D.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7.成立国家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C.发展旅游观光业
D.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2023辽宁名校大联考)近几年,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珲春自然保护区成为东北虎理想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森林繁茂,不受人类干扰
B.地形复杂,利于东北虎捕食
C.生物资源丰富,食物充足
D.水系发达,便于东北虎栖息
9.珲春实现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是 ( )
A.加强宣传,发展生态旅游
B.开发水能资源,实现电力外送
C.重视规划,种植名贵木材
D.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人工养殖
10.(2024广东茂名五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区域内物种的正常迁徙和物质交换造成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建立生态网络为物种迁徙以及物质交换提供通道,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生态廊道构建。
(1)指出土默特左旗生态廊道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2)说明土默特左旗生态廊道构建的生态意义。(8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基础过关练
1.A 读表可知,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森林面积最大,应对应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中的森林生态系统,A正确;水域面积、草原面积较小,材料没有显示地质遗迹分布的相关信息,B、C、D错误。
2.C 自然资源“登记上户”在自然保护区运行管理中的作用是摸清自然资源分布和数量、提高保护区的监管效率、利于保护工作的分类施策,①②④正确;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主要通过宣传教育,与自然资源“登记上户”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C。
3.A 江西鄱阳湖区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A正确;大气环境质量不属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B错误;旅游资源与社会经济不属于自然保护内容,C、D错误。
4.B 江西鄱阳湖区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
5.C 利用GIS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后输出数据,能够作为深圳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依据,C正确;RS用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分析生态区的服务价值需要用GIS,A错误;BDS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用于确定生态区类型,B错误;GIS不能直接获取生态区的边界,D错误。
6.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分析 结论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 A错误
生态保护红线会影响城市水循环,使得生态环境变好,径流更平稳,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但不会明显减少城市径流量 B错误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能够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水质 C正确
植被类型主要由热量和水分决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当地气候,但不会使气候类型发生明显变化,不会改变植被类型 D错误
7.A 库布齐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濒危沙生植物是其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A正确;濒危沙生植物濒临灭绝,比普通的沙生乔木更应该受到重点保护,C错误;库布齐沙漠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耐寒植物应该是气候更加寒冷地区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B错误;水生植物应该是湿润地区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D错误。
8.B 物种一旦灭绝,很难再次出现,意味着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可能难以恢复,这说明生态安全具有不可逆性,B正确;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生态安全具有整体性、战略性,A、C错误;生态安全不具有局部性特征,D错误。
9.A 由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地区的种质资源库主要研究“保护、引种、驯化、开发沙漠种质资源”的相关技术,塔里木盆地为干旱沙漠地区,库布齐沙漠地区种质资源的技术研究可以为其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持,A正确。黄河三角洲、吉林长白山、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我国西北地区差异较大,库布齐沙漠地区种质资源库的科研成果不能为这三个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B、C、D错误。
10.B 大鲵生存在水温较低的区域,云南所处纬度较低,水温偏高,大鲵分布区相对较少。四川、贵州、江西多山,且纬度相对较高,水温较低,大鲵分布区较多。故选B。
11.C 规范增殖放流程序,开展大鲵增殖放流前,务必明确其遗传背景,实行就近放流,①正确;建议在现有大鲵种群数量较多的保护区(特别是核心区)内取缔一切旅游活动,并严格禁止挖沙、捕鱼等行为,②错误;针对气候变化可能对大鲵造成的影响,建议根据物种分布模型结果识别保护空缺,调整保护区,③正确;建议建立一些非原生地大鲵保护区,作为迁地种群保护的种质资源储存库,④正确。故选C。
名师点睛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还可以保留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能力提升练
1.A 结合所学知识,自然保护区内部最中间的位置,禁止一切开发活动,属于核心区,对应I;最外围的地区,在保护的前提下,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属于实验区,对应Ⅲ;位于两者中间的区域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属于缓冲区,对应Ⅱ。A正确。
2.D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七里河区为山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地形较为平坦,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自然条件好,适合人类和马麝生存,因此最有可能是人类活动较为密集,使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未能成为马麝保护区,D正确。
3.A 三江源地区被称为高原湿地,海拔高,冻土广布,A正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东部,为长白山支脉,纬度高,海拔高,热量不足,B错误;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错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处海南省中部,此处为山地地形,起伏大,林地广布,D错误。
4.D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大对大熊猫等生物的保护,可以提高生态安全,丰富生物多样性,D正确。其目的并不是增加娱乐场所,也不是开发相关资源,A、B错误。大熊猫国家公园并没有禁止人类活动,C错误。
5.A 北京地处北温带,就地保护的植物多属于北温带植物。
6.B 迁地保护指人们将需要保护的植物迁离其原生存地,集中迁移到自然或人为创设的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中,可以达到方便集中管理的效果,B正确;与就地保护相比,迁地保护需要投入更多的建设成本,以创设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投入较高,A错误;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迁地保护与物种入侵无关,C错误;与就地保护相比,迁地保护所形成的生态系统较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一定更加稳定,D错误。
7.A 由材料可知,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是“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故其成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B、C是成立国家植物园可以达到的效果,但并非其主要目的;成立国家植物园并不能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错误。
8.C 读图可知,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地处河流源头,应为山地地形,这里人类活动少,对东北虎的人为干扰少,A错误;地形复杂,利于其他动物躲避,不利于东北虎捕食,B错误;温带森林中食草动物较多,东北虎的食物充足,C正确;河流不是东北虎的栖息地,水系发达提供的主要是水源,D错误。
9.A 珲春实现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注意保护性开发。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A正确;开发水电、种植名贵木材以及发展林下经济,都会对东北虎的生存、繁育造成影响,不利于保护东北虎,B、C、D错误。
10.答案 (1)分布特点:北部生态廊道较为集中,东部与南部生态廊道较为匮乏;总体连通水平较低。
原因:北部区域生态源地面积较大且较为密集,东部与南部缺少生态源地或生态源地面积较小。
(2)构建生物迁徙与扩散的最佳路径;促进生物的迁徙和移动;扩大生物的栖息活动范围;提高连通性,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1)由图中生态廊道分布可知,北部生态廊道数量较多,形成网状,较为集中,东部与南部生态廊道单一,较为匮乏,总体生态廊道数量较少,连通水平较低。从图中生态源地分布可知,北部区域生态源地面积较大且较为密集,东部与南部缺少生态源地或生态源地面积较小,生态廊道需求南北不均,故呈现北多南少的局面,生态源地分布集中,缺失区域多,总体连通水平较低。(2)生态廊道的建设能够构建生物迁徙与扩散的最佳路径,对生物生存和扩散意义重大;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促进生物的迁徙和移动;扩大生物的栖息活动范围,改善生物生存条件;提高连通性,保持不同区域物种的交流和繁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