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强化练习题--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拔高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强化练习题--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拔高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18 23:0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2021全国乙,9)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2.[2021湖南,18(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分)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积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 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他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考点2 碳减排、碳中和与碳汇
  (2024浙江1月选考,7—8)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如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3.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
B.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
C.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
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
4.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  )
①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③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
④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湖北,5—6)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图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  )
A.粮食  B.蔬菜  C.禽肉  D.畜肉
6.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  )
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
③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湖南,5—7)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
A.金属及金属制品  B.化工制品
C.机械制造产品   D.电子产品
8.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  )
A.环境成本高  B.人力成本高
C.营销成本高  D.研发成本高
9.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  )
①扩大国际市场  ②提高创新能力
③强化产业升级  ④承接产业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2湖南,18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4分)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4分)
考点3 生态安全
11.(2023北京,19)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图(a)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b)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1)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4分)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森林面积持续减少。20世纪40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4分)
  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 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3)阐述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变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4分)
12.(2022湖北,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图1)。图2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10分)
(2)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8分)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4分)
三年模拟练
  (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吉林卷)2021年10月,我国将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竹林是重要的碳汇。浙江省安吉县竹林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将农户的林权统一流转到合作社集中经营,与交易中心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2022年碳汇交易收入170多万元。该县某村以竹林未来30年碳汇收益作抵押,获得365万元的“碳汇共富贷”,助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安吉县通过碳汇交易获利的前提条件是(  )
A.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B.将林权统一流转集中经营
C.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
D.向竹农发放碳汇抵押贷款
2.“碳汇共富贷”体现了当地的竹林从生态资源转变为(  )
A.生态产品  B.生态服务
C.生态资产  D.生态功能
3.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目的是(  )
A.增加碳汇供给者收入
B.提高全社会减排效率
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D.降低企业碳排放成本
  (2024浙江三市二模)碳生态承载系数表示某一地区碳吸收量占全区比例与该地区碳排放量占全区比例的商。下图是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源,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为碳吸收载体,研究得出的2020年重庆市碳生态承载系数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4.最需要承担碳排放补偿责任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缓解重庆碳收支空间分布不平衡现象,应(  )
①扩大中小城镇建设用地面积
②发挥中心城区人才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提高绿色清洁能源消费占比
④保护东部碳汇资源,减少生态产品的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黑龙江、吉林两省老爷岭南部,是中国东北虎、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也是我国野猪种群数量较多的区域之一。下图为老爷岭南部地区东北虎活动点及野猪栖息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老爷岭南部地区东北虎活动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只集中在东南部的保护区内
B.空间分布不均衡,呈块状分布
C.沿水源地带呈零星分散分布
D.多数在野猪高适宜栖息地附近
7.能够实现老爷岭南部地区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是(  )
A.加强宣传,发展生态旅游
B.开发水能,实现电力外送
C.重视规划,发展木材加工
D.人工养殖,发展林下经济
  (2024山东青岛开学考)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邻近的印度,工农业活动密集
②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
③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
④气温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  )
A.夏季、夏季  B.夏季、冬季
C.冬季、夏季  D.冬季、冬季
10.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污染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C.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
D.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11.(2023湖南三湘创新发展联盟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特雷尔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城市。1896年,距离美国边界十余千米处的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开始采产锌和锡,20世纪20年代中期,该厂成为北美洲最大的冶炼厂。1930年,每天由该冶炼厂排出的大量废气和废水经过加拿大进入美国境内,给美国当地带来巨大危害。美国为维护本国的环境安全,通过两次国际仲裁,要求加拿大除了赔偿损失外,还要采取治本措施。下图示意特雷尔冶炼厂位置。
(1)指出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可能产生的跨境环境污染类型。(2分)
(2)分析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能够对美国产生跨境污染的主要原因。(6分)
(3)推测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在仲裁后针对跨境污染可采取的治本措施。(6分)
12.(2024山西晋中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高山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着一些特有动植物类群。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西南部,山脉绵延超过500 km,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但生物本底资料(基础性的、没有被干预过的数据或信息)调查仍有较大欠缺。为了解该区域的鸟兽多样性本底和季节变化动态,某小组沿高海拔的3 100~3 700 m区域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其中茶马古道南斋公房段是翻越高黎贡山南段的重要通道。通过调查发现动物垂直迁移和动物活动强度的季节变化,这两个因素应该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考虑。下图示意该小组调查的鸟类物种数的月变化。
(1)分析高黎贡山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2)说明高黎贡山的动物本底资料调查仍有较大欠缺的原因。(4分)
(3)请为高黎贡山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D 全球气候变暖,亚欧大陆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向北退却,而其北部为北冰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因此其面积会缩小,D正确。
2.答案 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解析 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全球气候变暖使祁连山地区的冰川加速融化,冰川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
3.D 由下图分析可知,D正确。
4.C 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能够降低服务业的碳排放量,①正确;优化服务业结构,发展碳排放较少的金融业,可以降低上海服务业碳强度,③正确;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并不是针对服务业的减排措施,②错误;将服务业外迁至上海郊区,只是改变了服务业碳强度在上海的空间分布,并不能降低上海服务业碳强度,④错误。故选C。
5.D 读题干可知,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图2)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图1)之比,因此碳足迹数值越大、食物消费量数值越小,则碳足迹系数越大。对比两幅图可知,粮食、蔬菜和禽肉的碳足迹系数相对较小,畜肉的碳足迹系数最大,D正确。
6.B 读图可知,动物源食物消费产生的碳足迹占比较大,因此将其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是可行的,①正确;动物源食物中畜肉消费产生的碳足迹占比很大,因此应该减少畜肉的消费,而非增加其消费,②③错误;水果、蔬菜和禽肉的碳足迹系数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增加其消费,④正确。故选B。
7.D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少,则排放相同数量二氧化碳创造的GDP高。读图可知,在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中,电子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说明电子产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故D项正确。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一是要注意研判题中给出的数据信息,二是要注意给出的信息内容与设问的区别,如图中给出的信息是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而设问提及的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8.A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两国四个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均是甲国大于乙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均是甲国低于乙国,反映出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大,环境成本更高,故A项正确;图中信息主要反映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无人力成本与产品营销成本相关信息,故B、C项错误;图中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均是甲国小于乙国,说明乙国研发成本高,故D项错误。
9.B 图中信息表明,甲国四个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经济总量大、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多、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少,说明甲国产业层次低,环境问题较严重。因此甲国应优先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重点发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的行业,强化产业升级,故B项正确。
10.答案 (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解析 (1)读图可知,该山脉山脊处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处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由“收支”两方面决定,图中山脊和山谷处相对高差不大,气温接近,且降水都较充足(热带雨林气候),因此有机碳的分解差异不大;材料显示,当地常受台风影响,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导致树木倾倒、枝叶折断,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故有机碳含量高。
(2)与长白山(长白山地区气候冷湿)相比,该地属于热带山地雨林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被生长条件更优,植被更茂密,且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从而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更强。
(3)首先需要明确森林的固碳能力取决于森林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一方面需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保持并提升森林质量。
11.答案 (1)栖息地面积广阔;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等;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气候湿热;垂直差异大,利于多种生物生存。
(2)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具体包括:商业性伐木;采矿;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等。
(3)土壤的变化: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
建立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森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森林破坏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措施,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力度;有利于把各国“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
解析 (1)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条件可从区域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和多样性来说明。读图可知,大西洋森林分布在10°S~30°S的大西洋西部沿岸地区,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栖息地面积广阔;据材料“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可知,栖息地类型多样,有森林、湿地、红树林、海滩、岛屿和河口等,多样的自然环境给动植物带来了多样的生存空间,生物种类丰富;栖息地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读图可知,大西洋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位于大西洋西岸,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湿度大;该区域纬度低,气温高,热量条件好,湿热的环境使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区域地势起伏较大,垂直差异显著,生物种类多样。
(2)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过大。具体分析如下:
图文信息 信息解读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 人口的增加,工业、贸易等经济活动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建设用地的大量增加,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20世纪 40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随着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大型农牧场的发展,森林被热带经济作物取代,造成森林大幅减少
(3)据图及材料“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分析,原先森林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次生灾害,而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森林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提升,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肥力提高。据材料“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 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分析,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有利于三国交流互动,实现区域各国在森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措施,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实施生态修复,把“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包含自然环境因素,还包含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参与进来,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
12.答案 (1)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滩涂,加剧海岸侵蚀;外来物种入侵、养殖等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围垦养殖,占用滩涂,导致候鸟停歇地减少;养殖面积增加,养殖过程中造成污染及扩散,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导致迁徙鸟类食物减少;旅游观光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等带来环境压力。
(2)微地形改造,建设高潮位栖息地;退渔还湿,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营造鸟类栖息环境;加强监测,精准掌控水位、水质和生态植被状况;制定巡护管理措施,应对盗猎、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威胁;限制游客可进入范围。
(3)建设背景,规划与现状,建设理念及指导思想;确定保护目标、思路与方法;栖息地恢复保护方案与工程措施;组织管理、政策、技术、资金、宣传、培训等。
解析 (1)结合材料可知,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减少,因此需要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可知,建设“720高地”目的是将其改造为可以满足候鸟栖息所需的高潮位栖息地,说明原栖息地可能被淹没,因此可推测自然原因为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方面可能是不合理的活动占用了栖息地,包括围垦、养殖等,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鸟类食物来源不足。
(2)“720高地”的改造建设是为了满足候鸟在高潮位时的栖息要求,结合材料中改造鱼塘为高潮位栖息地可知,需要改造地形、恢复生态、建设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再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维持后续栖息地的生态稳定。解题时可以列举具体的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的措施。
(3)注意题目要求拟定经验总结提纲,按照提纲的结构,按照总分的结构,先谈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再谈背景(改造条件等),最后总结展望,将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和拓展,形成逻辑性强的提纲即可。
三年模拟练
1.A 安吉县想要通过碳汇交易获利,首先要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使得碳汇能够交易出去,从而获取利润,A正确;将林权统一流转集中经营、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向竹农发放碳汇抵押贷款都是保障安吉县在碳汇交易中获利的措施,均不是安吉县通过碳汇交易获利的前提条件,B、C、D错误。
2.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碳汇共富贷”使得当地利用生态资源获利,体现了当地的竹林从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产,C正确;没有转变为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生态功能,A、B、D错误。
3.B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会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提高,促进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提高全社会减排效率,B正确;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增加碳汇供给者收入,但这不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目的,A错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最主要还是为了节能减排,C错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会提高企业碳排放成本,D错误。
4.C 碳生态承载系数表示某一地区碳吸收量占全区比例与该地区碳排放量占全区比例的商。因此,碳生态承载系数小于1,表明碳排放量大于碳吸收量;碳生态承载系数大于1,说明碳排放量小于碳吸收量。故最需要承担碳排放补偿责任的地区是碳生态承载系数小于1的地区,读图可知,四地区中只有丙地区的碳生态承载系数小于1,故C正确。
5.B 扩大中小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会增加碳源,不利于实现碳中和,①错误;技术密集产业的碳排放较少,因此发挥中心城区人才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减少碳排放,②正确;提高绿色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可以减少碳排放,③正确;重庆碳收支空间分布不平衡现象表现在东部收大于支而西部收小于支,因此应重点保护西部碳汇资源,减少生态产品的开发,④错误。故选B。
6.D 读图可知,东北虎活动点数量少,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呈点状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保护区内,西北部也有少量分布;大多数东北虎活动点出现在野猪高适宜栖息地及其附近;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水源地带分布。故D正确。
7.A 为实现老爷岭南部地区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注意保护性开发,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环保意识,发展生态旅游,A正确;木材加工、人工养殖以及开发水能等工程建设均会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B、C、D错误。
8.C 材料提及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跨境传输,青藏高原气候受西风环流和南亚季风的共同影响,南亚季风影响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使得POPs数量较多,③正确;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青藏南部地区邻近印度,其人口众多,工农业活动多,产生的POPs数量多,①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POPs进入高原后流动性变差,并伴随降雪逐步沉降,④正确;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与高原面积广并无关联,其主要受位置特殊性影响②错误。故选C。
9.B 青藏高原气候受西风环流和南亚季风的共同影响。南亚季风影响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而西南季风可以把印度的POPs吹往青藏高原,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夏季;青藏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西风带影响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在冬季,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故选B。
10.D 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过于绝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渐续性,A错误;中亚国家经济能力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排放的POPs较少,让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不太可行,B错误;POPs污染物扩散主要借助风力,通过工程措施难以切断其输入,C错误;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污染,应多国开展合作,积极研发POPs的替代物,D正确。
11.答案 (1)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2)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哥伦比亚河上游,美国位于下游;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偏北风上风向,美国位于偏北风下风向;特雷尔冶炼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在偏北风的吹送下向下风向地区转移,废水经河流顺流而下,使美国的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
(3)使用清洁能源和净化设备,减少废物排放量;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跨境污染;等。
解析 (1)由材料信息“1930年,每天由该冶炼厂排出的大量废气和废水经过加拿大进入美国境内,给美国当地带来巨大危害”可知,冶炼厂产生的跨境环境污染类型为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2)可根据特雷尔冶炼厂的地理位置,从河流上下游和风向两个角度阐述该冶炼厂对美国产生跨境污染的原因。
(3)治本措施可从冶炼厂废气、废水的回收,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污染等方面思考。
12.答案 (1)横跨纬度较大、南北距离较长,地域空间广阔;高黎贡山地势起伏大,海拔高;受纬度、地形等因素影响,气候差异显著;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为不同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
(2)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地处偏远地区,交通设施等缺乏,野外调查难度大。
(3)依法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禁止人为猎杀生物;保护高黎贡山植被,禁止乱砍滥伐。
解析 (1)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即该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可从自然条件的多样性方面回答。根据材料可推知,高黎贡山位于亚热带高山区,海拔高、落差大,且横跨纬度较大,南北距离长,所以地域空间不但大,而且水平热量带和垂直带谱差异显著,为生物多样性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为不同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所以动植物丰富度高,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2)根据材料可知,生物本底资料指的是基础性的、没有被干预过的数据或信息,说明这些信息分布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小,甚至不受人类活动影响。根据该地自然环境特征可知,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地区位于高山深谷,地形崎岖,地处缺少交通的偏远地区,造成调查难度较大,因而资料调查仍有欠缺。(3)保护生物多样性从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干预等方面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