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姥姥的剪纸》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加横线字注音,并读一读。
山屯________庄稼________捂住________耍赖________
答案:tún | jià| wǔ| lài
解析:
【分析】山屯:村子的意思。庄稼:指农作物(多指地里的粮食作物),也指庄稼活。捂住:掩蔽。如:她用双手捂住她的脸。耍赖:使用无赖手段,或者指抵赖﹐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责任。
【点评】本题应注意“庄稼”和“耍赖”的读音和写法。
2、我能把字写漂亮。
jì yì qǐ zhī yuè ěr diāo nàn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技艺|岂知|悦耳|刁难
解析:
【分析】技艺: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等或指从事某一技术工种的人。岂知:哪里知道。岂,哪里。悦耳:悦耳:形容微妙动听的声音(音乐)。刁难:指在某件事上,故意为难他人,使其难堪或办不成事。又指故意给对方难堪。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岂知”和“悦耳”的书写。
3、辨形组词
耍________ 要________
捂________ 悟________
答案:玩耍|要求|捂住|醒悟
解析:
【分析】玩耍:做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要求:指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做到或实现。捂住:掩蔽。如:她用双手捂住她的脸。醒悟:在意识上由模糊而转向清楚,由错误而转向正确(多指在外界作用下)。
【点评】学习形似字,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观察,从音形义等方面加以辨别。
4、根据拼音写词语。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diāonán________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________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tiāo tī________。我服了,可还shuǎ lài_______:“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答案:刁难|捂住|挑剔|耍赖
解析:
【分析】刁难:指在某件事上,故意为难他人,使其难堪或办不成事。又指故意给对方难堪。挑剔:主要有三个意思,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挑选;拨弄剔除;指点阐明。第一个意思为常用意思。耍赖:指使用无赖手段,《姥姥的剪纸》中指我的顽皮、淘气。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的好习惯。书写时应注意“挑剔”、“耍赖”的写法。
5、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择:A. zhái B. zé
_______菜 选_______
答案:A|B
解析:
【分析】择是多音字,读音为zhái和zé。笔画:8,释义:挑拣,挑选:择取。择优。抉择。择善而从。饥不择食;义同“择”(zé),用于口语:择不开(分解不开;摆脱不开)。择菜。择食。
【点评】为多音字选择读音时,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
6、先补充完整,再积累。
①书读百遍,________________。
②熟读唐诗三百首,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其义自见|不会吟诗也会吟
解析:
【分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解释】见:显现。古同“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读了上百遍后,其中的奥秘才会领悟。【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用法】作定语、分句;指导人读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人孙洙《唐诗三百首序》):强调精读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积累,也培养了学生积累运用的好习惯。
7、读一读,说一说。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熟能生巧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都能成功。姥姥剪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是因为她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解析:
【分析】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来源于《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解释: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例句:要想掌握技术,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运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人生哲理的习惯。
8、我会说。
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示例:①菜卖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菜的质量、价格和服务;②带头执行“限塑令”,为保护环境尽责任,大家会理解、支持的;③执行“限塑令”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④还可以有偿提供竹篮子、无纺布袋等,增加收入。
解析: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劝告语气上要注意。
9、用钢笔描红。
屯 猪 刁 岂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答案:屯|猪|刁|岂
解析:
【分析】本题的四个例字,“屯” 、“刁”是独体字,“猪”是左右结构,“岂”上下结构。注意这些例字的结构特点,在心里想好字的位置。然后,一笔写成,即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点评】书写时,要安排好笔画的结构、笔画位置,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特别是“屯”和“刁”字的结构。
10、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_________________。
②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神通广大:________________
答案:熟能生巧|无所不能
解析:
【分析】熟能生巧:【拼音】:shú néng shēng qiǎo,【释义】: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例句】:要想掌握技术,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无所不能【拼音】:wú suǒ bù néng,【释义】: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例句】:从小风流俊雅,无所不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点评】本题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对文中重点词语掌握。
11、看例子,写成语。
例:左邻右舍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前呼后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口是心非
解析:
【分析】例词的结构特点是:含有反义词。此类的成语有:左顾右盼、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出生入死、大惊小怪、天翻地覆、有头无尾、前俯后仰、日思夜想、朝思暮想、东张西望等。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就是理解例词的特征,按要求写出正确的成语即可。
12、我会夸。
文中的姥姥真是“神”了。她的神不仅表现在它高超的剪纸技艺上,更神在她独特的魅力上。请你用两个成语来夸一下姥姥的剪纸。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答案:妙不可言|栩栩如生
解析:
【分析】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更能显示姥姥的技艺高超:“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这句话把姥姥的剪纸技艺的高超之处赞到了极处。而“妙不可言”、“栩栩如生”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姥姥剪纸的精妙之处。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抓住姥姥剪纸的艺术特点来选成语。
13、读课文,给加横线字注音。
姥姥撩______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______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______菜、淘米、喂猪、薅______草……
答案:liāo|diān| zhái|hāo
解析:
【分析】撩起:掀起,揭起(物体的下垂部分),读音liāo qǐ;乐颠颠:lè diān diān形容行走欢乐的样子,也指因得到某个人的许可或准许了某件事而感到快乐。择菜(zhái cài):本意是采摘野菜。引申义是剔除蔬菜中不能吃的部分,拣取可吃的部分。薅草:读音是hāocǎo,意思是除草。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这些难写、难读的字。
14、读课文,理层次。
阅读《姥姥的剪纸》,划分一下层次:
答案: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6);第三部分:(7—12);第四部分(13)。
解析:
【分析】本文一共1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节)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第二部分(4—6节)主要写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第三部分(7—12节)主要写姥姥的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第四部分(13)主要写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课文段落的划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
15、我爱读名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这本书吗?
答案:示例:《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最大的长篇小说之一。它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等,作者曹雪芹。作品通过四大家族家务事、儿女情的描写,向世人展示了封建礼仪及等级制度,揭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不平等关系,这都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真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好书。
解析:
【分析】在《红楼梦》中,作者写了近一千个人物,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被人称为“女曹操”、“胭脂虎”的王熙凤。王熙凤的出场真让人难以忘记。她浑身珠光宝气,作者形容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还说她“恍若神妃仙子”等,虽然她是一个大美人,但由于小时侯是当男孩子教养的所以性格豪放,毫不拘束,可她也有细腻之处,能在贾府中八面玲珑,她善于管理,对下人非常严格,讨得贾母喜欢。别看王熙凤貌赛天仙,她可是真正的面艳心狠,对待下人是心狠手辣,绝不留情。在秦可卿刚刚去世不久,她被请到宁国府来料理家事。她刚去,就把宁国府管理得井井有条。一次,有一人迟到了一会,凤姐不念脸面,让人拖出去打了二十大板,还扣了一个月的银子,那人明明挨了打,还得近来叩谢,凤姐说,以后再迟了翻倍挨打。大伙知道了凤姐的厉害,个个都服服帖帖的。不仅如此,她还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得了三千两银子;设相思局、害死了贾瑞。王熙凤就是这样罪恶累累,但人们却不得不承认她的聪明才智,贾府上上下下近千人,能被她管理得如此井井有条,这不得不让人佩服。《红楼梦》里还有学多故事值得我们读,还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感悟,建议大家读一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作者及内容的掌握,培养了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姥姥剪“ ”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她__________剪,__________剪, __________剪,__________剪,__________剪,甚至__________剪。
答案:喜鹊登枝|数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月光下|灯光下|摸黑
解析:
【分析】这段文字是描写姥姥的手巧的原因。姥姥的手巧来自哪里,到这儿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了,它来自勤学,它来自苦练,它来自剪刀的不离手!所以文中继续写道: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17、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调皮______ 粗糙_____ 进取______ 恶劣______
答案:乖巧|光滑|堕落|舒适
解析:
【分析】调皮:戏弄;嘲弄;机灵;狡黠;不驯顺,难对付;耍小聪明;耍花招;顽皮。反义词是:乖巧,可爱。粗糙:(质料)不精细;(皮肤)不光滑,(工作等)草率;不细致。反义词是:光滑;进取:(动)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反义词是:堕落;恶劣:很坏。当“恶劣”形容品行时,反义词为“善良”;当“恶劣”形容环境时,反义词为“舒适”;当“恶劣”形容天气时,反义词为“暖和”;当“恶劣”形容作风时,反义词为“正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熟悉程度,对词义理解了,才能写出反义词。
18、我会填。
《姥姥的剪纸》一文中描写了一位_____________的姥姥,也是一位_____________的姥姥,还是一位_____________的姥姥,我们还可以从中感受到的是她的_________。
答案: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勤劳|熟能生巧
解析:
【分析】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点评】本题培养学生阅读、感悟和总结的能力,并从中学到一些人生哲理。
19、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会总结吗?
答案:《姥姥的剪纸》一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
【分析】《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点评】此类题是对本文内容理解的考查,要认真阅读文章,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来总结全文内容。
20、查查词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几个词语。
①刁难:
②挑剔:
③耍赖:
④调皮蛋儿:
答案:刁难:指故意为难别人。课文中指我捂住姥姥的眼睛。
挑剔:在细节上过分的要求,课文中指我找不出剪纸的毛病。
耍赖:使用无来的手段,课文中指使我的淘气。
调皮蛋儿:对调皮孩子的昵称,课文中指对我的称呼。
解析:
【分析】词语有本义,也有它的引申义。本题的四个词语,放到《姥姥的剪纸》这篇记叙童年生活的文章里,由于文章浓郁的童年气息而有了它的另一层含义。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主题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体会。
21、我会找。
熟读课文,说一说《姥姥的剪纸》一文的线索是什么?( )
答案:剪纸
解析:
【分析】《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让学生能纵观全文,从总体上来把握文章的脉络。
22、《姥姥的剪纸》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请你写出表现技艺高超的成语: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 ④______
答案:百步穿杨|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疱丁解牛
解析:
【分析】描写技艺高超的成语有很多,如:巧夺天工、妙手回春、百步穿杨、登峰造极、出神入化、一鸣惊人、炉火纯青、登堂入室、疱丁解牛、游刃有余等。
【点评】本题培养学生对成语分类积累的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3、你知道吗?
学完本课后,请你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剪纸艺术。
答案:示例: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解析:
【分析】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点评】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语言要简明扼要。同时也鼓励了学生利用网络或者工具书查询一些相关知识。
24、文段阅读。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1)“喜鹊登枝”象征着_______ ,这里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_。
(2)写几个与下列词语相关的成语。
数九隆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
答案:(1)喜事临门|特殊含义
(2)鹅毛大雪|冰天雪地|银装素裹|风雪交加
(3)示例:我体会到姥姥的手有分寸,有把握,有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从中看出姥姥高超而娴熟的剪纸技艺。
(4)剪纸,木板年画,皮影,刺绣,泥人
解析:
【分析】(1)引号的作用有: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此处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用“喜鹊登枝”象征着喜事临门。(2) 数九寒冬是汉族民间谚语,意思是从数九开如就真正的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3)“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一句非常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娴熟。(4)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剪纸、丽江木刻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精彩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积累的好习惯。
25、阅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 越走越远了。______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 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 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 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______走多远、走多久,梦中______不时(闪现 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______何时,______何地,______(忆及 想起)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______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写出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闪现 映现) ;(忆及 想起)
(2)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______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我______走多远、走多久;梦中______不时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______何时,______何地,______(忆及 想起)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______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3)“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这句中“期待”是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1)闪现|想起
(2)但|不管|总|无论|无论|只要|就
(3)期待是姥姥希望我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多长见识,将来生活更幸福。姥姥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
解析:
【分析】课文的结尾,情感渐进高潮,教者扣住“心境与梦境”,引导读者回顾全文,在表达中,回忆起了“我”难以忘怀童年的时光,想到了奶奶的剪纸成了故乡的一抹记忆,体味到了一片温馨的思念。在朗读,在字里行间,思念化为浓浓的乡情,那一段伴随着剪纸的童年时光,成为作者生命中最醇最真的美好回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运用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7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