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________ _________
嶙峋 凝滞
答案:lín xún| níng zhì
解析:
【分析】嶙峋:①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耸立。也形容人瘦削而骨头突出的样子:峰峦嶙峋|瘦骨嶙峋。②比喻为人刚直:风骨嶙峋。凝滞:拘泥;粘滞;停止流动。
【点评】本题应注意“嶙峋”和“滞”的读音和写法。
2、我能把字写漂亮。根据拼音写汉字。
nüè shā cuī huǐ yì zhì bào yuàn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虐杀|摧毁|意志|抱怨
解析:
【分析】虐杀:指用残酷的手段杀害人,也指虐待人而致死。摧毁:用强力破坏;毁坏;彻底破坏。意志: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抱怨:抱怨 ,指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虐”和“摧毁”的读音和写法。
3、辨形组词。
铸________ 涛________
抑________ 仰________
答案:锻铸|波涛|抑制|仰望
解析:
【分析】锻铸:锻造和浇铸。锻,把金属放在火里烧,然后用锤子打。波涛:①较大的波浪,如波涛起伏|波涛滚滚|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②比喻心中起伏不定的思潮,如波涛入笔驱文辞。③比喻充满艰险的氛围,指剧烈、复杂的斗争。抑制:yìzhì①接受刺激后,组织或机体活动减弱或变为相对静止,焦虑和精神恍惚会使身体机能减化,导致抑制。是与兴奋相反的生理现象。②也作抑止,压制;控制。仰望:①抬头向上看,如仰望天空。②表示敬慕或期待,如万人仰望。
【点评】学习形似字,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观察,从音形义等方面加以辨别才不会写错别字。
4、我会解词。
①亢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冗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戛然而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容极度兴奋的样子。|多而杂乱|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解析:
【分析】亢奋:kàng fèn,极度兴奋。如:听到这个消息,疲倦的我立即亢奋了! 听说要春游,懒洋洋的同学们都立即亢奋了,有的人大声叫着,有的人手舞足蹈。冗杂:rǒngzá多而杂乱。如事务冗杂|重复冗杂。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如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后让人叹为观止;连声叫好。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的好习惯。书写时应注意“亢”、“冗”、“戛”的读音和写法。
5、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下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答案: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把柳丛比作芦苇
解析:
【分析】文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树的顽强生命力,形象而生动。本体是“柳丛”,喻体是“芦苇”,比喻标志词“一样”。
【点评】本题主要培养学生对比喻句特征的掌握。
6、我会选。
伫立(a .zhù b chù)
嶙(a. líng b .lín)峋
深邃(a .suí b. suì)
怀恋(a .niàn b .liàn)
答案:a|b|b|b
解析:
【分析】伫立:zhù lì,长时间地站着,没有动作;泛指站立。 造句:我伫立在窗前,凝望着天空,不由地感到寂寞。嶙峋:突兀,边角不平整,凹凸不平。通常指石头;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瘦骨嶙峋;形容山势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怪石嶙峋。深邃:①幽深:庭院深邃|深邃的林子。②精深;深奥:深邃的哲理|文字深邃。③深沉:深邃的目光。怀恋:就是怀念的意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读音的理解和运用,也培养了学生积累运用的好习惯。
7、按要求默写古诗句。
①赞美柳树的:_________________题目:《 》作者:________
②折柳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_题目:《 》作者:_________
③边塞悲壮、苍凉的:________________题目:《 》作者:_________
答案: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南浦》|王安石|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蓟北旅思》|张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塞》|唐代王之涣
解析:
【分析】①赞美柳树的古诗词有很多,如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赵令畤 (宋)的《蝶恋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张先 (宋)的《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庾信 (南北朝)的《春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 (唐)的《咏柳》②这里送别的也有很多诗词,如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③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出塞》中写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边塞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习惯。
8、我会选。下列注音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闭塞(sāi) 亢奋(kàng) 飞溅(jià)
B、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冗杂(rǒng)
C、颤栗(chàn) 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瞳仁(tóng) 戛然(jiá) 辐射(fú)蓦然(mò)
答案:D
解析:
【分析】 A项中“塞”的读音应是“sè”;B项中“冗”的读音应为“rǒng”;C项中的“颤”的读音应为“zhàn”;“磅”的读音应为“páng”。所以,本小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语感和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习惯。
9、用钢笔描红。
铸 抑 虐 摧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答案:铸|抑|虐|摧
解析:
【分析】本题的四个例字,“铸”、“抑”、“摧”是左右结构,“虐”是上下结构。书写时,应该注意这些例字的结构特点,事先在心里想好字的位置。然后,一笔写成,即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点评】书写时,要安排好笔画的结构、笔画位置,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特别是“虐”和“抑”字的写法。
10、根据意思写成语。
形容女性姿态各异,轻盈柔美。________________
答案:婀娜多姿
解析:
【分析】婀娜多姿-----【拼音】:ē nuó duō zī,【释义】: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出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幡,婀娜多姿随风传。”,【例句】:我喜欢婀娜多姿的芭蕾舞。
【点评】本题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对文中重点词语进行积累并掌握。
11、下面是关于“勉励”的句子,先填上关联词,再读一读。
________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________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答案:只要|就
解析:
【分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本题中,根据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用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比较合适。即“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就是明确两个句子在语法和句意上的联系,培养学生细心思考的做题习惯。
12、你能用一句名言或古诗等勉励人要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吗?
答案: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卢森堡
解析:
【分析】激励人要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名言有很多。如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陶行知。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积累名人名言,让身心在学习中受到熏陶。
13、根据原文填空。
这株柳树大约有_________,浓密的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杆和树枝 _________,_________。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使人 __________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合抱粗|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解析:
【分析】“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将高原柳叶子绿得苍郁、深沉与平时的柳树叶子对比,说明高原柳的神奇。作者在描写柳树顽强非凡的生命力的时候,紧紧抓住“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然后非常自然地回到第二、三两段中写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从这样的句子中感悟高原环境的苍茫、恶劣和望而生畏;感受高原柳的神奇与坚强,给人以强大的心灵震撼!这是一种环境衬托的写作手法,这株柳树以顽强的生命力长得那样高大、那样粗壮,这就是“撑立”!
【点评】本题培养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的体会,锻炼了学生的品读总结能力。
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一个青海高原一株柳!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十六岁是 人生的花季,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悔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答案:B
解析:
【分析】B句意思应指细微、细小的生活细节。而“小巧玲珑”指小而灵巧、精致的具体物品。不能用来修饰生活细节。所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运用,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15、文化积累。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醉酒戏嫦娥----猪八戒----《西游记》
B.智取生辰纲----鲁智深----《水浒传》
C.搭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D.远航慧因国----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答案:B
解析:
【分析】B项中,“智取生辰纲”,是晁盖,吴用,阮家三兄弟,刘唐,公孙胜,白胜等人,没有鲁智深名著考查的内容越来越深入,不只是作者、人物性格、主题、评价,更涉及到一些细节、故事内容。所以我们平时要真正阅读名著,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了解相关情节,并知道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否则越来越难以应对考查的需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
16、在西方,有一部小说,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小说主人公是一位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这部小说的名称是《鲁滨逊漂流记》,它的作者是: ___________
答案:丹尼尔·迪福
解析:
【分析】丹尼尔·迪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这道题比较容易,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只要要注意一些常识的积累即可。
17、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___________
②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冰冻的湖面上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________________
③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校微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所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___________
答案:比喻|比喻|排比
解析:
【分析】比喻的含义是: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对修辞特征理解了,才能正确判断出该修辞手法的作用。
18、我知道。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作者______,_______人。现任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党组成员。1993年以_________小说_________一举成名,获第四届_________奖。已出版中篇小说集_________,短篇小说集_________、《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答案:陈忠实|陕西西安|长篇|《白鹿原》|茅盾文学奖|《初夏》、《四妹子》、《夭折》|《乡村》
解析:
【分析】陈忠实,男,汉族,1942年8月出生,陕西西安人,1966年2月入党,1962年9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现任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党组成员。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一举成名,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65年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9年以来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50余篇。其中9部(篇)作品获全国及各大刊物奖。已出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点评】本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还要对作者有所了解。
19、在成语中,“三”表示多,也表示少,请把下面的成语按多与少分类。
三言两语 一日三秋 三番五次 三瓦两舍
多: _________ , _________ 。少:_________ ,_________ 。
答案:一日三秋|三番五次|三言两语|三瓦两舍
解析:
【分析】一日三秋: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出处】:《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例句】: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在外;非常想家;真是一日三秋;恨不得插翅而归。三番五次:番,遍数。一再,多次。【出处】: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你将书呈三番两次调发小生到此,萧条旅馆,个月期程,不蒙放参。”【例句】:离毕业分配还有几个月,他就三番五次地诉说困难;请求领导照顾。三言两语:三、两:指数量少。三言两语:很少的几句话。形容说的话很少,言语简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例句:若不是我这老手~拿他降伏住,还不晓得闹点什么事情出来哩。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三瓦两舍: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点评】此类题是对成语运用的考查,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增加自己的文化涵养,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
20、查查词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①望而生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看见了就害怕。形容非常崇敬。|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解析:
【分析】望而生畏:拼音:wàng ér shēng wèi,注释:望:看见,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形容非常崇敬。不可思议:【拼音】:bù kě sī yì,【释义】: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出处】:《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例句】: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不可思议。★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领悟。注意“畏”、“议”的读音和写法。
二、阅读题
21、《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作者在不止一次联想到写柳的诗句。你知道这些诗词吗
答案:示例:《凉州词》《咏柳》
解析:
【分析】示例:《凉州词》唐代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积累的多了,就能随手拈来,为文章添光增彩。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片段)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1)为下列成语——婀娜多姿选择正确的解释。( )
A.姿态各异,美丽娇媚,轻盈柔美
B.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越寻常
(2)为下列成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艰苦卓绝
A.姿态各异,美丽娇媚,轻盈柔美
B.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越寻常
(3)片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是( )。
A.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
B.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C.漫天飞舞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D.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在这段话中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这是( )手法。
A.对比
B.夸张
C.比喻
D.拟人
(5)“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意思的是( )。
A.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B.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怎样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C.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不要怎样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D.青海高原上的这A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答案:A B C A A
解析:
【分析】(1)婀娜多姿:【拼音】:ē nuó duō zī;【释义】: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出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幡,婀娜多姿随风传。”【例句】:我喜欢婀娜多姿的芭蕾舞。(2)艰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卓绝:超出一般。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常用于形容斗争环境艰苦。(3)片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是“漫天飞舞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比喻句的标志词有仿佛、就像、好像、一样等。本句就是用芦苇来比喻柳丛。(4)作者在这段话中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这是作者运用对比,诠释生命与命运不同,更突出青海一株柳与其他柳的不同。(5)本题其实就是一道句式转换题。原则和要求就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原句是反问句,变成陈述句,不如原句表达情感强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阅读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23、阅读《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
①听窗外呼呼的风声,我知道,这番风一来,杏花便要开了。而我,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②门被轻轻推开,主治医生进来了。他与以往的医生一样,也只会对我说,别着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可是,每转院一次,我的希望都会熄灭一块。此时,我的心几乎黑屏。医生翻看我这一周的各种化验报告。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点滴瓶渐渐空掉,小护士在为我拔针头时,忽然问了一
句:“您知道什么是花信风吗?令早我侄女问我,您是老师,兴许会知道。”
③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沉默了一会儿,我静静地回答:“花与风之间有着自己的约定,每年从一月到五月,共有二十四番风。一番风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好。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样的风叫花信风。现在吹的是第十一番,叫杏花风……”我的喉头哽住了。去年此时,也是这样的风啊!我领着一群孩子,小鸟般飞出校园。灿烂阳光下,风舞动着头发,杏花开成了海。弦子们簇拥着我,用花开般柔软的童音唱着:“一番梅花,二番山茶,三番水仙……”小护士呆住了,她孩子般喃喃着:“多美的约定,多美的风,简直像是童话……”连我的主治医生,也放下那沓化验单,侧耳谛听着窗外的风声。我的泪,再也无法遏制地流下来。
④那天,主治医生温和地问我,愿不愿意为他的学生们上节课。我无语,我不想被人推到讲台上,在众目睽睽下,在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之间,展示我萎缩的四肢和晦暗的病容。他微微一笑:“上课的事不急,外面风很暖,我推你出去走走。”
⑤轮椅缓缓前行,外面的一切,又熟悉又陌生。草绿得逼人的眼,杏花如雪。这时,一群学生走过来向老师问好。忽然,几片花瓣飘到我的脸上。有个女生,对我微微一笑,俯下身子,一片一片,为我拈去脸上的花瓣。纤细而灵活的手指,轻触羞我的脸,有种善意的暖。我的心一动:就算是当教具,在这样的花开时节,为这样的学生,也是值得的吧。我决定,配合他们上一节课。
⑥第二天早展,天气晴好。我的主治医生竞把我推到了那片花树下,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学生们向我鞠躬问好。其中,竟然还有一位气质温婉的老太太,主治医生介绍说这是他的恩师.曾帮助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接着蹲下身子,调整我的轮椅靠背,一位男生替我将枕头垫好,有个短发的女生,细心地用毛巾被盖住我的腿。医生含笑对我说:“那天,我向同学们提起了花信风,大家都很感兴趣,都想听你讲讲。”我怔住了:难道他们不是来看我的病躯?不是要用叩诊锤这里敲敲,那里敲敲……那些水晶般清澈的眼睛,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他们想了解的只是花信风。这一瞬,我的心中一片温润。从花叶间望出去,天空蓝得像童话,阳光穿过繁花,在每个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⑦我为他们讲花信风的由来,讲与花信风有关的诗词:“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学生们轻轻地鼓掌,老人眼里有默默的赞叹,主治医生则微笑着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情不自禁地讲起我的那些弦子们:他们每个人都是我心头的一朵花,朵朵都叫人爱不够,朵朵都叫人想念。
⑧那位老人笑了:“姑娘,你是个懂得爱的好老师。”她慈祥的目光,仿佛看到了我的心里:“姑娘,我三十岁时也患过格林巴利综合征,跟你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我睁大了眼睛,呆呆地看着她。“可是,你看现在的我,不但照常上课,还能登山,拉琴,跳舞,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老人握住我无力的手,主治医生站在她的背后,默默微笑。我的心猛的一震,仿佛有风忽然掠过,惊醒了心底那些沉睡的渴望。
⑨又是一个春天,我终于痊愈,终于站在了讲台上。我给新一级的孩子们讲花信风:它懂得所有植物的梦想,它坚守着与每朵花之间的约定,它带着二十四番耐心,二十四番热诚,一遍遍叫醒沉睡的花朵。
⑩是啊!就算病过,枯萎过,可谁会错过,那一番又一番美丽的花信风呢?
(1)阅读本文①~⑧段,写出“我”在治病经历中心理变化的过程:
______→自卑→______→______
(2)本文第③段中“我”与孩子们出去赏花的情景写得十分美好,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本文第⑤段画线处的描写细腻动人,请你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4)“花信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请你从⑥一⑨段中举例加以分析。(140字左右)
答案:(1)绝望|感动|震惊
(2)为下文“我”给学生们讲花信风的由来,老人鼓励“我”,使“我”振作起来等内容做了铺垫。
(3)“俯下”“一片一片”“拈”“轻触”这些词语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女生的细致、动作的轻柔,更让我们读到了她对“我”温柔体贴的关爱之情。
(4)当人遇到困难时,那种用爱心或良苦的用心唤起人们希单,使之走出绝境的无私帮助。文中老人用自己战胜病魔、快乐生活的亲身经历来鼓励“我”,温暖“我”,鼓起“我”与病痛抗争的勇气,给予“我”生活的信心,使“我”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最终站在讲台上。
解析:
【分析】(1)我在治病过程中心理从受到震动到自卑再到有了希望,表想了作者的自强。(2)示例:营造了“我”和孩子们赏花的欢快氛围,与“我”此时的境况、心绪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内心的哀伤。同时,与前文风吹杏花开的情形相照应,并为下文体现花信风的象征意义做好了铺垫。(3)这个句子写出了女生为“我”拿去脸上花瓣的情景。其中“俯下”“一片一片”“拈”“轻触”这些词语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女生的细致、动作的轻柔,更让我们读到了她对“我”温柔体贴的关爱之情。(4)“深层含义”, 示例一:当人遇到困难时,那种用爱心或良苦的用心唤起人们希单,使之走出绝境的无私帮助。“深层含义”,示例二:善良的人们用自己的爱心及时鼓励和帮助身陷困境的人,使其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恢复生活的信心(最终走出困境,拥抱生活)。“举例加以分析”,示例:文中老人用自己战胜病魔、快乐生活的亲身经历来鼓励“我”,温暖“我”,鼓起“我”与病痛抗争的勇气,给予“我”生活的信心,使“我”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最终站在讲台上。
【点评】本题主要引导学生体会黄土高原厚重的文化韵味、顽强的生命之力。
24、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花都开好了
①记忆里,乡村多花,四季不息。而夏季,简直就是花的盛季,随便一抬眼,就能看到一串艳红,或一串粉白,趴在草丛中笑。
②凤仙花是不消说的,家家有。那是女孩子的花。女孩子们用它来染红指甲。(A)花都开好的时候,最是热闹,星星点点,像绿色的叶间,落满粉色的蝶,它们就要振翅飞了呀。猫在花丛中追着小虫子跑,母亲经过花丛旁,会不经意地笑一笑。时光便靓丽得花一样的。
③最为奇怪的是这样一种花,只在傍晚太阳落山时才开。花长在厨房门口,一大蓬的,长得特别茂密。傍晚时分,花开好了,浅粉的一朵朵,像小喇叭,欢欢喜喜的。(B)祖母瞟了一眼花说,该煮晚饭了,遂折身到厨房里。不一会,屋角上方,炊烟就会飘起来。狗开始撒着欢往家跑,那后面,一定有荷着锄的父母亲,披着淡淡夜色。我们早早把四方桌在院子里摆上了,地面上洒了井水(消暑热的),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就要来了。花在开。这样的花,开好的时候,充满阖家团聚的温馨。花名更是耐人咀嚼,祖母叫它晚婆娘花。是一个喜眉喜眼守着家的女子呀,等候着晚归的家人。天不老,地不老,情不老,永永远远。
④喜欢过一首低吟浅唱的歌,是唱兰花草的,原是胡适作的一首诗。歌中的意境美得令人心碎:“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定是一个美丽清纯的乡村少女,一天,她去山中,偶遇兰花草,把它带回家,悉心种在自家的小园里,从此种下念想。她一日跑去看三回,看得所有的花都开过了,“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多失望多失望呀,她低眉自语,有一点点幽怨。月华如水,心中的爱恋却夜夜不相忘。是有情总被无情恼么?未必是。等到来年的春天,会有满园花簇簇的。
⑤亦看过一个有关花的感人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在三岁时失去了母亲。父亲不忍心让小小的她受到伤害,就骗她说,妈妈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等院子里的桃花开了,妈妈就回来了。女孩于是一日一日跑去看桃树,整整守候了一个冬天。次年三月,满树的桃花开了。女孩很高兴,跑去告诉父亲,爸爸,桃花都开好了,妈妈就要回来了吧?父亲笑笑说,哦,等屋后的蔷薇花开了,妈妈就回来了。女孩于是又充满希望地天天跑去屋后看蔷薇。等蔷薇花都开好了,做父亲的又告诉女儿,等窗台上的海棠花开好了,妈妈就回来了。就这样,一年一年地,女孩在美丽的等待中长大。健康而活泼,身上没有一丝忧郁悲苦的影子。在十八岁生日那天,女孩深情地拥抱了父亲,俯到父亲耳边说的一句是,爸,感谢你这些年来的美丽谎言。
⑥花继续在开,爱,绵绵不绝。
⑦画家黄永玉曾在一篇回忆录里,提及红梅花,那是他与一陈姓先生的一段“忘年交”。当年,黄永玉还是潦倒一穷孩子,到处教书,到处投稿,但每年除夕都会赶到陈先生家去过。那时,陈先生家红的梅花开得正好。有一年,黄永玉没能如期赶去,陈先生就给他写信,在信中这样写道:“花都开了,饭在等你,以为晚上那顿饭你一定赶得来,可你没有赶回来。你看,花都开了。”
⑧你看,花都开好了。冰天雪地里,红艳艳的一大簇,直艳到人的心里面。它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世界有好人,有善,有至纯至真。多美好!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以“花都开好了”为题。
(2)请将作者在每一种花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补充完整。(4分)
①凤仙花是彰显女孩子的活力与美丽的青春之花。
②晚婆娘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花。
③兰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花。
④桃花、蔷薇、海棠花是表现善意谎言中殷切关爱的亲情之花。
(3)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句子和词语作批注,答案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A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A句:花都开好的时候,最是热闹,星星点点,像绿色的叶间,落满粉色的蝶,它们就要振翅飞了呀。
赏析A句:
B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加点的词语作注。
祖母瞟了一眼花说, 该煮晚饭了,遂折身到厨房里。
瞟: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冰天雪地里,红艳艳的一大簇,直艳到人的心里面 ”的理解。
(5)读完本文,我们觉得花香满纸,沁人心脾。生活中,花儿可以用来表达感情、传递心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结合所选之花的象征意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至少一种)写一段寄语。(60字左右)
(6)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6月19日)是“父亲节”,请为你敬爱的父亲或天下所有的父亲送上一束花,向他(他们)表达你真心的祝福。
我选择的花是:
答案:(1)示例:本文通过写五种花所代表的美好的情,表达了对人世间至真至善的美好情感的赞美,一语双关,既指“花都开得很烂漫”,又形象地进行比喻,揭示主旨“各种情至真至善至美”,题目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晚婆娘花表现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之花。|兰花是赞美有心人纯洁情怀和对生活热爱的希望之花。
(3)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凤仙花的繁茂以及开放时娇美的颜色和姿态,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示例:“瞟”是“斜着眼睛看”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晚婆娘花能预报时间,祖母看到晚婆娘花开放后为家人做饭的情景,突出了晚婆娘花是表现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之花。
(4)示例:天气固然寒冷,遭遇固然不幸,但他人无私的关爱,深深地温暖了一个潦倒青年的心,为他提供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不懈追求的动力。这种关爱会成为一个人一生最珍贵的收藏。
(5)示例一: 我选择的花是:太阳花
“父亲节”寄语:父亲,你像光芒万丈的太阳,在你的关爱下,我才得以茁壮成长。送你一束太阳花,感谢你对我的关心和培育,同时祝愿您节日快乐、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解析:
【分析】(1)五种花都代表着美好的情义表现了文章中心“对人世间至真至善的美好情感的赞美 ”,注意文中的比喻及双关。(2)本题要求:句式与所出示的例句基本一致,内容应紧扣段义,意思对即可。(3)评分意见:A处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凤仙花的繁茂以及开放时娇美的颜色和姿态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B处注意分析手法“动作描写”,表达了晚婆娘花能预报时间,是表现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之花。(4) “冰天雪地”的深层含义:“天气寒冷,身处逆境”;“红艳艳的一大簇”的深层含义:“他人无私的关爱”;“直艳到人的心里面”的深层含义:(即对他人精神上的鼓励)“温暖人心,提供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追求的动力,成为一生最珍贵的收藏” 。意思对即可。(5)示例二:我选择的花是:兰花。“父亲节”寄语:父亲,你是我的肩,你是我的膀。你对我的爱就像深谷幽兰,含蓄、深沉,散发着脉脉的清香。感谢你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本小题要点明所选的花,并且分析其象征,运用修辞表达对父亲的感激或祝福2分。所选花的象征含义能自圆其说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阅读和理解,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7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7 页 (共 1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