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强化练习题--专题强化练9 碳循环、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强化练习题--专题强化练9 碳循环、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18 23: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
专题强化练9 碳循环、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
  (经典题)下图是“环境中煤和其他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原始森林被掩埋在地下形成的
B.煤炭多分布在近海,埋藏浅,易开发
C.化石燃料在沉积岩层中呈均匀、连续分布
D.化石燃料大规模使用可能改变全球碳循环
2.下列可以采取的固碳措施有(  )
①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②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
③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洋中
④建立碳交易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广东广州三模)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图反映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大小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01—2021年,山东省(  )
A.循环发展水平总体下降
B.绿色发展水平波动提升
C.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D.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下降
4.下列表述符合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情况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增加
B.城乡居民收入比提高
C.人均水资源量减小
D.废水重复利用率增加
5.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B.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C.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  
D.增加环保经费投入
  (2024浙江浙北名校联考改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冻土正在迅速融化,而这可能会导致甲烷气体的释放。据估计,北极地区方圆数万平方千米之内,蕴藏着约1.4万亿吨甲烷。如果这些甲烷被释放到大气中,将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一系列的灾难。完成下题。
6.北极地区甲烷的释放对全球气候的直接影响是 (  )
A.全球气候加速变暖  
B.海平面上升
C.极端天气增多  
D.北冰洋通航时间变长
  (2024山西太原期末)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华形成的白色冰晶。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第一次霜的日期称作初霜日,春季出现最后一次霜的日期称为终霜日。下图示意浙江金华1968—2016年初霜日、终霜日距元旦的天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1968—2016年,金华无霜期的变化趋势是(  )
A.提前  B.推后  
C.延长  D.缩短
8.造成金华无霜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厄尔尼诺现象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农业结构调整
9.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大金华霜冻发生的(  )
A.频率  B.强度  C.范围  D.不确定性
10.(2024山东临沂兰陵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减污降碳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2022年,中国近90%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自能源体系,其中电力行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单一来源(48%),已经成为“双碳”目标下的重点改革对象。图1为2010—2050年我国固体废物的碳排放趋势示意图(含预测),图2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含预测)。
(1)据图指出我国固体废物的碳排放的变化特点并解释原因。(4分)
(2)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减少碳排放应采取的具体措施。(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专题强化练9 碳循环、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
1.D 煤炭是原始森林被掩埋在地下形成的主要化石燃料,A错误;煤炭多分布在陆地,埋藏浅,易开发,B错误;化石燃料在沉积岩层中是不均匀、不连续分布的,C错误;化石燃料中储存着大量的碳,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会将碳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可能改变全球碳循环,D正确。
2.C 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碳,故增加植树造林的面积是可以采取的固碳措施,①正确;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洋中,可以起到固碳的作用,③正确;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减排的措施,不是固碳的措施,②错误;碳交易市场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设立的市场机制,是减排措施,不是固碳措施,④错误。故选C。
3.B 读图分析可知,山东省循环发展水平总体上升,A错误;绿色发展水平波动提升,B正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波动上升,C错误;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上升,D错误。
4.D 第一产业比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比提高、人均水资源量减小均不能体现“绿色、低碳、循环”的相关要素,A、B、C错误;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上升,废水重复利用率增加,可以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D正确。
5.C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可能加大资源消耗,不是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A错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是短时间可以快速达到的,不是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B错误;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可以减小化石能源使用的比重,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是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C正确;增加环保经费投入治标不治本,不是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D错误。
6.A 甲烷属于温室气体,其增多对全球气候的直接影响是全球气候加速变暖,A正确;极端天气增多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形成的,不是甲烷释放对全球气候的直接影响,C错误;B、D不属于气候方面内容。
7.C 无霜期指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由图可知,1968—2016年,初霜日距元旦的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初霜日距元旦越来越远,终霜日距元旦的天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终霜日离元旦越来越近,即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初霜日与终霜日差距越来越大,无霜期延长,C正确。
8.B 无霜期的变化主要与气温有关,气温升高,无霜期延长,气温降低,无霜期变短。图中显示,金华无霜期延长,说明气温升高,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B正确;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它会引起大气环流变化,导致气候异常,但不会导致气温长期升高,A错误;城市热岛效应会使城市年平均气温略高于郊区,但主要影响城市区域,C错误;农业结构调整不会导致气温升高,D错误。
9.D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气温升高,冬季气温升高,霜冻发生的频率可能会减小,强度会减弱,范围会减小,A、B、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气象灾害增加,气候系统变得更加不稳定,霜冻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加,D正确。
10.答案 (1)变化特点:2010—2032年呈上升趋势,2032—2050年呈下降趋势。原因:2032年前,工业和建筑生产、人们生活、大量使用煤炭均会产生大量固体废物;2032年后,煤炭使用量减少、实行工业清洁生产、垃圾分类回收均会使得固体废物排放量减少。
(2)政策指引,政府出台替代能源及低碳经济相关扶持政策;技术支持,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必须采取全球性行动;理念更新,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任答3个角度的措施,合理即可)
解析 (1)读图可知,我国固体废物的碳排放量在2010—2032年呈上升趋势,在2032—2050年则呈下降趋势。2032年前,我国工业和建筑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同时人们收入增加,人们生活产生大量固体废物;煤炭资源的大量使用也会产生大量固体废物。2032年后,我国煤炭使用量大幅减少,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究、开发、使用等,我国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比重迅速增加,今后我国的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将得到快速提升,固体废物碳排放量持续降低;同时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垃圾分类、循环经济等,提高了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率,也导致碳排放量减少。(2)减少碳排放应采取的措施,可以从政策、技术、国际合作和消费观念等方面分析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