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涕 子 还 即
答案:tì | zǐ | huán | jí
解析:
【分析】涕:tì,在文中指眼泪,今指鼻涕;子:zǐ ,在文中指儿女,今义专指儿子;还:huán,在文中有“回到”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hái”;即,jí,在文中的意思是“即刻” 、“ 立刻”,今义为“就是”。
【点评】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重点生字词,我们要从它的音形义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古今异义字。
2、解释加横线字词的含义:
①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看:___________________
③漫: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眼泪|回头|胡乱,随便
解析:
【分析】闻:在文中的意思是听见,看见,听说。今专指用鼻子嗅;却:在文章的意思是再,还,回头。今义专指意义上的转折。漫:在文中是胡乱,随便的意思。今义为:水向四面八方流淌。
【点评】对于古今异义词,我们要联系课文来理解它在句中的意思。
3、解释下面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青春:
妻子:
涕:
答案:青春:即指明丽的春天。
妻子:指妻子和儿女。
涕:眼泪。
解析:
【分析】青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明丽的春天;今义指青年时代。妻子:在文中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丈夫的配偶。涕:在文中指眼泪;今义专指鼻涕。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的掌握,阅读古诗文,要注意积累实词,特别要留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特殊词语。
4、用钢笔描红。
涕 巫 洛
蓟 裳 妻 须
答案:涕|巫|洛|蓟|裳|妻|须
解析:
【分析】简单来说,田字格是一种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是小学初学写字规范。汉字书写要求: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田字格是学生初学硬笔字的好帮手,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把汉字书写美观大方。田字格有四边两线,即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和竖中线、横中线。会利用这四边两线,对写字有极大帮助。
【点评】这几个字是本文最容易写错的字。一定要认真观察它们的结构,正确书写。特别是“蓟”。
5、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答案:D
解析:
【分析】“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
【点评】全诗突出一个“喜”字,抓住作者因“喜”而“急”这一点分析即可。
6、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
答案: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解析:
【分析】解答此题,除了理解诗歌大意,还要注意“妻子”的含义,“妻子”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妻子和子女。所以诗歌中能表现“一家人”欣喜若狂的句子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大意的理解及对词语含义的掌握。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意,整体感知,还要留意词语的特殊含义。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什么,诗人“涕泪”是因为什么?
答案:消息来得太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解析:
【分析】“剑外”二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判军的根据地。
【点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八句。此诗作于763年(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欣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8、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
答案:喜
解析:
【分析】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点评】本题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力,引导学生从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9、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到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答案:初闻涕泪满衣裳;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白日放歌、纵酒;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析:
【分析】“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点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 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解析:
【分析】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点评】通过反复诵读全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喜悦心情。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读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答案: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解析:
【分析】“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判军的根据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
【点评】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与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
12、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作者兴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答案:剑外忽传收蓟北
解析:
【分析】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
【点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13、找出下列句子中写错的字,在把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却看妻子愁何在,满卷诗书喜欲狂。________
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_______
既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________
答案: 满—漫| 需—须| 既—即
解析:
【分析】(1)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2)“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是“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须:应当。(3)“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默写。解题关键就是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这样的话,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
14、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
解析:
【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全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
【点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要我们在朗诵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5、这是一首律诗。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解析:
【分析】律诗通常为八句,其中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且颔联、颈联必须对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知识的了解。
16、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解析:
【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改诗人过去惯常的调子,一经对比,欢快的特色就特别明显了;尤其要强调的是,该悲戚则悲戚,该欢快则欢乐,即“感情是诗的生命”,“凡作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为疲驴”(袁枚《随园诗话》)。当望穿双眼终于“剑外忽传收蓟北”时,有如大坝开闸,有如高山飞瀑,诗人积蓄已久的感情迸发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诗句的默写情况。
17、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解析:
【分析】颈联出句“白日放歌须纵酒”,上承“喜欲狂”;对句“青春作伴好还乡”,下接具体规划返乡路线的尾联——这种承上启下的结果,把上下句间弥合得天衣无缝,真是令人叫绝。尾联的流水对,以四个地名作对,且按水路、陆路的时空顺序出现,更是妙趣天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诗句的默写。
二、阅读题
18、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
答案:示例: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余年,经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风景之胜。那时的洛河,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特别是“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时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千余年来,洛滨景色便使许多诗人流连忘返。早在三国时,曹子建说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题发挥写了一篇《洛神赋》。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曾徘徊洛宾,不忍离去。唐高宗时,上官仪循着河堤,缓辔咏诗,洛滨景色之佳,可以想见。
解析:
【分析】春日洛阳人观赏牡丹是一种风俗,从古至今沿袭不变,并且越来越盛。赏花的时间自花开至花落,大约有20多天。花开之时,也是全城沸腾之日,只有等到牡丹凋谢之后,古城才慢慢趋于平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19、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____写的一首_____言_________诗。全诗围绕_________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____________,开头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________。
答案:杜甫︱七言︱律诗︱思念故乡︱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兴奋
知识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语段阅读
解析:
【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围绕思念故乡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开头的表现是“初闻涕泪满衣裳”。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非常兴奋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书写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