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知识回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方面 内容
意义/影响
政治 ①实施“推恩令 ”(主父偃)②建立刺史制 度③削爵、夺地、除国④将豪强迁往京师。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 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煮盐、冶铁和酒的官营、 专 卖 ;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
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
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 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思想 ①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②在 长安兴办太学,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人才
儒学成为国家统治思想,
居于主导地位,影响深远
军事 ①卫青、霍去病漠北战役大败匈奴。 ②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四郡。
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效果
1.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等史事。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 的异同 。
3.立足唯物史观和史料证实,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 规律 。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状况:依靠外戚,大权旁落,朝政腐败
社会状况:地主兼并土地,农民生活疾苦,社会矛盾越来越激 化。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西汉灭亡
西汉后期呈现出怎样的状况
过程: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西汉灭亡。
结 果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绿林、 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绿林军进军路线 绿林赤眉起义
路线 黄 河 I 北 氧勃
绿林山
王莽 江 湖 北
眼邪
汶
西
眉
山
饰郡
赤
泰
水
南
阳落阳颖了
撒
宣
西
安
河水
长
陕
西
的
关中
据地
区
在
根
地
军
军
制
眉
眉
控
赤
赤
林军根据地
眉军进军
绿
赤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
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谦恭 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帝国 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易错点:西汉火亡≠东汉建立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王莽夺权
时 间 :公元9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时,国家再次统一
东汉建立
时 间 :公元25年
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
都 城 :洛阳(今河南洛阳)
光武帝(公元前5—公元57)
东 汉
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局面
①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②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 并减轻田租;
③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⑤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史称“光武中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 汉的 统治
措 施
目 的
局面
1.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的经济 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农业 ①人们通常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王景受 命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手工业 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
①当时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
②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牛耕画像石拓片
东汉青瓷壶
水排
相关史事
据《后汉书》记载,东 汉初期,人口和垦田的 数目增加,出现了“天 下安平,人无徭役,岁 比登稔,百姓殷富,粟 斛三十,牛羊被野”的 情景 。
刘氏是中国封建 社会历史上唯一的
“一姓之再兴”的家 族。为表日后刘家江 山能够一次又一次的 兴起,东汉统治者把 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 叫做“中兴”,即这 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 一次兴起。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史称“光武中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击鼓说唱俑
东汉彩绘陶
住宅和防御
相结合
中展同富塘物馆
东汉豪强坞堡图
仆役
鹤舞
中兴下的隐患
东汉宅院画像砖
住客
ATIOAL MM O CHX
背景 措施
影响
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百 废待兴 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轻徭薄赋(三十税一),赈济灾民。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西汉出现“文 景之治"的局 面
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政 权不稳,百废 待兴 多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 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东汉出现“光 武中兴"的局 面
相同之处: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③统治者要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④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课后活动P77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指出统 治者政策的相同之处及启示。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启示:①统 治 者 要 勤 政 爱 民 ,
关注民生;
外戚宦官交替专
权的根本原因: 外 戚和宦官都是利用 君权作乱,并非自 身具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
究其根本原因是
封建君主专制和皇 位 世 袭 制。
思考: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皇帝的母族和妻族
外戚
专权 把持朝政
把持朝政
宦官 得宠
诛杀 外戚
夺回君权
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
宦官:侍奉帝王及家属的男子
皇帝
长大
幼主 登基
皇帝 早逝
依靠宦官
母后临朝
特点:①占有很大的田庄;
② 拥有巨 额 财 富;
③拥有私 人 武 装;
④长期担任朝廷要职,世代为官
京汉车马出行壁画(局部) 东汉绿釉陶水亭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1)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反复出现
②皇 帝 长 大 后 ,依赖宦官除掉外戚;宦官得到宠信,宦官专权。
(2)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①东汉中期后,皇帝年幼,太后主政,亲族进入朝廷,外戚专权;
材料研读: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民不)
必可轻。
——《太平御览 ·菜茹部》
这是东汉后期的一首民遥。说一说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什么样的情绪。
反映了当时民众对黑暗统治的愤怒,不甘心受压迫的情绪 和敢于反抗的意志。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三、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原 因 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民众水深火热,农民起义爆发
精心策划、长期准备、
领导人 创 立太平道的张 角 时间184年 有组织
结果 由于缺乏军事经验,东汉军队和豪强武装的围剿下,最后被镇压(失败)
影响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没有推翻东汉的统治
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
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 统治,改刺史为州 牧 ,派重臣出 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 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势 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 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 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 的瓦解。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地方州郡乱作 一 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军政事务
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的瓦解
三足鼎立。220年,曹丕建立 魏 国 。东 汉 灭 亡。
特点:有组织、有准备
黄巾起义 结果:失败
影 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州牧割据 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25年-刘秀-洛阳
释放奴婢、减轻田租、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 县,裁减官员,整顿吏治。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王景治理黄河 发明水 排 (用水力鼓风冶铁);青 瓷技术成熟。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朽、社会混乱。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豪强崛起,形成割据势力
领导人、时间:张角、184年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经济发展
东 汉 的 兴 衰
课堂小结
衰
兴
课堂巩固
1、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 为( B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吸取历史教训
③严惩贪官污吏 ④减轻刑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③时局动荡不安 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4、下列农民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是( D )
A.陈胜吴广起义 B. 项羽刘邦起义
C.国人暴动 D. 黄巾起义
3、 政治局 人, 是( C)
困
的
贫
确
活
正
生
法
民
说
②
面
交替专权
汉中后期
官
东
宦
于
戚
关
外
列
①
下
2、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B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