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功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功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16 14: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功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力学中的功、功率等概念;第二部分是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本章知识是力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其中,功和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及其转化是历年中考命题的重点。所以,功和机械能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引入功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它描迷的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建立功的概念。本章教材还注重突出实验的作用,利用大量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具体的探究和实验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了解了力的作用效果,这些知识都为学习功和功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比较熟悉,类比速度的概念,很容易建立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动能和势能是利用身边的器材来探究的,可以使学生生感到亲切、实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前面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和探究方法,这也为本章的实验探究奠定了基础。 关于功和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相对难度比较大,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内容叉是中考的热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力没有做功而是“劳而无功”. 4.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5.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重难点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评价任务 理解功的定义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 【情景导入】 暴风雪过后,一辆汽车陷进了雪堆里,你帮司机把车周围的雪铲开,试着把车子往后推,司机则发动了车子,但车轮只是嘎嘎空转,尽管你已使出了全身力气,车子还是纹丝不动,10min后,你已是精疲力尽,而车子还是卡在雪堆里。 【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你对车施加的力产生效果了吗? 注意关注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学生活动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 重点关注学生呈现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完成情况 请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将自己解决不掉的问题标注出来,以备进入下一环节的讨论交流。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通过情景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环节二:教师活动 1.功的概念 教师由“叉车运货”视频,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板书: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3页《想想议议》图11.1-2中力做功的实例和11.1-3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同时物体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那在图11.1-3的甲图中也有力作用,也有距离变化,可是为什么说这个小朋友对滑板没有做功呢?刚才同学们说的有道理,就是在竖直方向(提滑板的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同学们再仔细想一想,为什么要在竖直方向移动距离呢?水平方向不是移动了距离吗?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力不做功:即光有力的作用不做功;光有移动距离不做功;有力又有距离但二者方向不是一致的,同样不做功.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或小车)在长木板上匀速移动,并提醒学生观察后思考不同情况下做功的大小. 第一次:用较小的力F1拉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s1 (用刻度尺可以量出); 第二次:用较大的力F2拉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s1(与第一次距离相等); 第三次:用与第二次相同大小的力F2拉动木块移动较远的距离s2. 通过三次实验比较可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这个力所做的功越多. 板书:在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 W=Fs 单位:焦耳; 符号:J; 1J=1N·m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①在图11.1-2甲中,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前进,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推力做了功;②在图11.1-2乙中,物体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被提升,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拉力做了功;③在图11.1-3甲中,人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手对滑板的力是向上的,而滑板只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没有在提滑板的力的方向上移动,人提滑板的力没有做功;④在图11.1-3乙中,用力搬一块大石头而没有搬动,石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人对石头的作用力也没有做功. 学生再次讨论,并进行各种猜测. 开始动手画受力图:在教材图11.1-2和11.1-3中推动小车的力水平向左,绳子拉动物体的力竖直向上,提起滑板的力竖直向上,搬动石头的力竖直向上. 移动的距离必须和力的方向一致,这样才算做了功. 学生积极猜想并发言.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总结出功的定义,以及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总结不做功的典型例子,加深本节课的印象。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影响做功大小的两个因素,从而引出功的计算公式。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问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3)若汽车运动中所受阻力大小为3 000N,根据第(2)问中汽车运动距离(s)—时间(t)图象提供的信息,求汽车在10s内牵引力所做的功.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本节课通过实验以及视频课件等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与改进 功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谈到某人作了“贡献”,有功劳、立了功,做事成功、事半功倍等有“成效”,引出功,物理学中也谈到功,进而类比,发现物理学中说一个物体做功与现实生活中的功是不一样的,不仅包含“成效”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物体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物理概念与生活中谈到的某个量是有差距的,它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明确指出,让学生有牢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想想议议》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比较、交流和讨论,从而归纳出物理学中做功必须具备的两个因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对做功概念的理解。 在介绍功的计算公式时,可以不必讲述为什么是将力与距离相乘即为做功的大小。可以这样告诉学生,这是物理学中规定的。学生们有了识别哪些情况下力做了功的能力,再介绍物理学中规定的计算功的方法,就不难接受了。所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关键,然后教师通过适当的例题来引导,即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W=Fs计算功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