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三章 内能 第 1节 分子热运动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物质的构成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铁块锉成极细的铁粉,铁粉就是铁分子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分子的直径约为10 m,非常小,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知识点 2 分子热运动
2.如图13-1-1甲所示,将两集气瓶间的玻璃板抽去,会发现红棕色二氧化氮颜色变 ,无色的空气将变成 ;图乙中,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线在 30 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图丙中,五年后金块和铅块彼此渗入对方。上述实验表明:不同物质在互相 时彼此进入 的现象,叫做扩 散。 态、 态、 态物质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 ,还可以说明分子间有 。
3.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 80 ℃的热水,另一杯是5℃ 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各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13-1-2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杯。
(2)该实验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物体的 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做分子的 。
知识点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4.如图13-1-3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
5. 如图13-1-4甲所示,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帽将针管的管口封住,发现很难把活塞压进去,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如图乙所示,“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 (选填“较大”或“较小”),所以分子间 (选填“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存在较大引力”)。
知识点 4 固、液、气三态的分子结构
6. 如图13-1-5所示是形象地描述物质存在形态的模型,则:
(1)图甲描述的是 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其特点是分子间距离很小,作用力很 ,分子排列 ;宏观上有固定的形状和 ,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流动性。
(2)图乙描述的是 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其特点是分子间距离比图甲的 ,比图丙的 ,分子位置不固定;宏观上 固定的体积, 固定形状, 流动性。
(3)图丙描述的是 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其特点是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 ,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 固定的体积, 固定形状, 流动性。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7.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春风拂面,柳絮飞扬
B.晨曦微露,雾漫山野
C.百花齐放,花香四溢
D.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8. 下列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B.固体之间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C.白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D.两块铅能压在一起,说明发生了扩散现象
9.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以下相关情境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生米很硬捏不动,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包粽子时米粒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闻到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粽叶难以被拉破,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0. H7N9 禽流感蔓延期间,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 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必须戴口罩。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 (分子的直径约10 m),由此可判断飞沫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11.如图13-1-6 所示,夏季公园荷花盛开,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走在荷塘边的人闻到花香,这是 现象;气温升高后荷花的香味更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
12. 木工师傅用木胶粘木制构件,当木胶变干(凝固)才粘牢,这是因为液体变成固体后,分子间距离 ,而分子间引力 。
创新情境拓展练 素养提升
13. [科学思维]生活小实验:
(1)用细铁丝做成一个圈,中间较松弛地系一根棉线,如图13-1-7甲所示。
(2)将细铁丝圈在肥皂水中浸一浸,使肥皂水留在上面,如图乙所示。
(3)用手指碰一下棉线左侧的肥皂薄膜,如图丙所示;出现了如图丁所示的现象,现象为 。
(4)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1. C
2. 淡 红棕色 接触 对方 气 液 固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间隙
3. (1)乙 (2)温度 温度 热运动
4. 变大 引
5. 斥力 较大 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6. (1)固 大 紧密 体积 不具有
(2)液 大 小 有 无 具有
(3)气 几乎为零 无 无 具有
7. C 8. C 9. B 10. 不是
11. 引力 扩散 剧烈 12. 减小 增大
13. (3)左侧的肥皂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
(4)分子间存在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