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世界经济的奇迹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粉碎四人帮后三年的前两年,做了很多工作,没有那两年的准备,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确立我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是不可能的。所以,前两年是为三中全会做了准备。”
——邓小平在1980年中共中央干部会议上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背景
(1)组织准备: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的复出
面对党和人民的选择,邓小平说:“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当老老实实地履行党的责任,听从党的安排。”邓小平(1904~1997)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背景
(1)组织准备: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的复出
(2)思想准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华国锋(1921~2008)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矢志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的实质,就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极左错误,反对实事求是,反对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并且“两个凡是”方针阻碍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大量冤案的平反。这一错误的方针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材料二: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 材料一: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的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
——邓小平 材料三:1978年下半年,除中央单位外,各地就真理标准问题召开的讨论会多达70余次,报刊上发表的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达650多篇,形成了以理论界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背景
(1)组织准备: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的复出
(2)思想准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召开时间
1978年12月【小组讨论】联系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假如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参与者,你会在会议上提出什么提案呢?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内容
1.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史上,共产党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
(1)由城市转向农村: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敌我力量的悬殊,三次武装起义使我党逐渐认识到夺取城市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证。文家市会议决定进军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
(2)由农村转向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提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开始了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时期。
(3)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革”十年动乱给党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内容
1.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意义:
1.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2. 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3.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思考】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两个凡是”方针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中央“左”倾领导,个人崇拜强调健全民主、法制思想政治组织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思考】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1.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四项基本原则(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上极少数人利用党纠正“左”倾错误的机会,散布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不满言论。社会出现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2)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性质国家体制党的领导地位指导思想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四项基本原则【说说】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同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有什么关系?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是为了确保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因此四项基本原则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构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路线的基本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1.组织准备:邓小平的复出2.思想准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内容意义四项基本原则内容
意义1、中公中央作出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以前被撤销的全部职务的决定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次会议2.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中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胡锦涛主席所说的“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的标志是( )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中国在农村和城市进行改革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BC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确立了谁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3)这两次会议上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以从会议的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影响、意义等方面分析)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纠错领导核心历史地位纠正博古等人错误的指导思想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思想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挽救了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