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 分子与细胞 选填题探析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 分子与细胞 选填题探析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16 20: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填题探析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情分析】
1.考查题型:该部分内容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考查趋势:情境来源有三种。一是大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二是科研文献中的相关内容,三是教材实验或教材实验的改进。考查学生对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与癌变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核心素养侧重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科学思维的形成,为学生将来步入高等院校进行科研学习奠定基础,初步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学方法论的意识。
考点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知识归纳】
1.细胞周期中需关注的几个知识点
2.判断二倍体生物的分裂方式
(1)前期图的判断
(2)中期图的判断
(3)后期图的判断
3.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数学模型的比较
(1)细胞分裂相关的曲线图
(2)牢记相关物质或结构变化的“四点”原因
(3)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含量变化柱形图
【特别提醒】
有数目为0的一定是染色单体,进行分裂的细胞中DNA和染色体数目不可能为0;柱形图各时期图像中,核DNA的数目一定大于或等于染色体的数目(2∶1或1∶1)。
4.解读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三类特殊
曲线图
(1)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①AB段处于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②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整个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前、中期; ③C、D点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④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末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末期
(2)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变化曲线
①图甲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曲线a,表示减数分裂的是曲线b; ②图乙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曲线c,表示减数分裂的是曲线d
(3)核DNA相对含量柱形图
①A组:处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DNA未进行复制; ②B组:处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正在进行DNA复制; ③C组: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
【高考真题】
1.(2024·浙江卷1月,T4)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找到①~④不同时期的细胞,如图。关于这些细胞所处时期及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处于间期,细胞核内主要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B.细胞②处于中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
C.细胞③处于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向细胞两极移动
D.细胞④处于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
2.(2024·湖北卷,T13)芽殖酵母通过出芽形成芽体进行无性繁殖(图1),出芽与核DNA复制同时开始。一个母体细胞出芽达到最大次数后就会衰老、死亡。科学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芽殖酵母最大分裂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芽殖酵母进入细胞分裂期时开始出芽
B.基因和环境都可影响芽殖酵母的寿命
C.成熟芽体的染色体数目与母体细胞的相同
D.该实验结果为延长细胞生命周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考向速清】
(1)(2023·北京卷,T5改编)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可以观察到含有48个四分体的细胞。( )
(2)(2022·浙江卷6月,T8)用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放射性同位素最适合标记在胸腺嘧啶。 ( )
【对点强化】
1.[考查细胞分裂中物质含量变化](2024·辽宁
抚顺三模)某雄性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与BC段前相比,BC段后细胞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核DNA数减半
B.同源染色体数减半
C.染色体数减半
D.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综合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2023·重庆模拟)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28)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珍珠贝若按图1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可以形成14个四分体
B.若某细胞属于类型d,取自卵巢,则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C.若b、c、d、e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四者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d、c、e
D.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最可能发生在图2中的b、d
3.[综合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下图甲为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乙为该细胞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细胞发生互换,细胞中含有两个四分体
B.若发生有丝分裂,则乙图①和②时期中,细胞内都存在A基因
C.乙图中曲线变化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
D.若乙图表示产生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则a值为1
考点2 细胞增殖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知识归纳】
1.细胞分裂中标记染色体去向的分析方法
(1)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
用15N标记细胞的DNA分子,然后将其放到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情况如图所示(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注: 表示15N标记的DNA链, 表示14N标记的DNA链。
(体细胞 染色体数 为2n条) 第一次 有丝分 裂中期 第一次 有丝分 裂后期 第二次 有丝分 裂中期 第二次 有丝分 裂后期 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15N标记的 染色体数 2n 4n 2n 2n 0~2n
15N标记的 DNA数 4n 4n 2n 2n 0~2n
 1个细胞经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有2个或3个或4个细胞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
(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
用15N标记细胞的DNA分子,然后将其放到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正常减数分裂,情况如图所示(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注: 表示15N标记的DNA链, 表示14N标记的DNA链。
由图可以看出,子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都含15N。
(3)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标记情况
用15N标记细胞的DNA分子,然后将其放到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继续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正常减数分裂,情况如图所示(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注: 表示15N标记的DNA链, 表示14N标记的DNA链。
若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核DNA为2n,则经上述过程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标记DNA的个数为0~n个。
2.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产生的三大原因
【特别提醒】
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分析
(1)一定源自基因突变
(2)一定源自互换
(3)无任何提示,则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3.图析减数分裂过程中三种可遗传变异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从而导致基因重组。
②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从而导致基因重组。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4.XO、XYY、XXY与21三体综合征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XO成因
(2)XYY成因
(3)XXY成因
(4)21三体综合征成因
5.根据配子类型判断变异原因
假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不考虑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高考真题】
1.(2023·浙江卷1月,T20)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条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2.(2024·河北卷,T14改编)酵母细胞中的M蛋白被激活后可导致核膜裂解、染色质凝缩以及纺锤体形成。蛋白K和P可分别使M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三者间的调控关系如图所示。现有一株细胞体积变小的酵母突变体,研究发现其M蛋白的编码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突变体变小可能是M增多且被激活后造成细胞分裂间期变短所致
B.P和K都可改变M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其活性
C.K不足或P过量都可使酵母细胞积累更多物质而体积变大
D.M和P之间的活性调控属于正反馈调节
【考向速清】
(1)(2023·福建卷,T6)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如图,图中A/a、B/b表示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图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基因A和基因B发生了重组。 ( )
(2)(2022·全国乙卷,T1)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 )
【对点强化】
1.[考查细胞分裂中标记染色体的去向](2024·黑龙江二模)某二倍体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现将其中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染色体DNA双链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并放入只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如图所示,若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基因突变或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
B.若图中细胞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C.若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至少经过一次有丝分裂
D.若图中细胞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DNA至少经过3次复制
2.[考查细胞分裂与变异](2024·江苏常州一模)对某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大部分细胞核型正常,有少数细胞含47条染色体,其中6号染色体有3条,且2条成环状,染色体成环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核型异常最可能是其母亲减数分裂产生了异常配子导致的
B.该患者出现核型异常细胞是因为发生了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变异
C.染色体核型异常细胞中含有的端粒数目比正常细胞多2个
D.含环状染色体的细胞数目越多且环越大对患者危害越大
考点3 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与癌变
【知识归纳】
1.明确细胞分化的机理和结果
2.识记细胞衰老的特征
3.细胞死亡
(1)图解细胞凋亡机理
(2)“三看法”区分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特别提醒】
注意区分与病原体感染有关的细胞死亡的不同情况。若是被病原体感染而死亡,则属于细胞坏死;若是感染后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则属于细胞凋亡。
(3)细胞自噬
本质 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的过程
发生 条件 ①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 ②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的细胞或衰老的细胞
【高考真题】
1.(2024·黑吉辽卷,T2)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
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
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
2.(2024·河北卷,T3)核DNA受到损伤时,ATM蛋白与受损部位结合,被激活后参与DNA修复,同时可诱导抗氧化酶基因H的表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在修复受损的DNA时,抗氧化能力也会提高
B.ATM在细胞质合成和加工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C.H蛋白可减缓氧化产生的自由基导致的细胞衰老
D.ATM基因表达增强的个体受辐射后更易患癌
【考向速清】
(1)(2023·江苏卷,T1)抑制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 )
(2)(2022·海南卷,T2)正常的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 )
(3)(2022·湖南卷,T5)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原因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 )
【对点强化】
1.[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凋亡的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正常细胞低
B.细胞癌变的发生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有关
C.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所有细胞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2.[考查细胞癌变](2024·广西柳州三模)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确定KRAS、TP53等基因的突变与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及转移密切相关。KRAS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TP53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KRAS发生基因突变就可引起细胞癌变
B.正常人体细胞中也都存在KRAS、TP53
C.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缩短
D.KRAS、TP53分别属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3.(原创)精原干细胞(SSC)是睾丸中最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子发生是一个需要SSC在自我更新和分化中达到平衡并最终源源不断产生单倍体精子的过程。一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Cc,图1表示小鼠SSC分裂、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图2表示有关物质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中DNA数为染色体数的两倍,对应图2的FG段
B.形成图1所示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发生在图2的CD段
C.图1所示细胞分裂后产生的精子基因组成有2种
D.SSC分裂分化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可能为1、2、4
参考答案
考点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知识归纳
1.①着丝粒 ②前 ③末 ④前 ⑤末 ⑥前 ⑦末 ⑧着丝粒
高考真题
1.B 解析 ①是间期,细胞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并且细胞有适度的生长,但蛋白质的合成不在细胞核内,而在核糖体上,A错误;②是中期,染色体已在间期复制完成,因此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但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核DNA分子,因此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B正确;③是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C错误;④是末期,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的特点之一是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的特点,D错误。
2.A 解析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由“出芽与核DNA复制同时开始”可知,芽殖酵母在细胞分裂间期开始出芽,A错误;由图2可知,基因甲和基因乙可增加芽殖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数,溶液丙可减少芽殖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数,而一个母体细胞出芽达到最大次数后就会衰老、死亡,因此基因和环境都可影响芽殖酵母的寿命,该实验结果可为延长细胞生命周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B、D正确;芽殖酵母通过出芽形成芽体进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不会改变染色体的数目,C正确。
考向速清
(1)× 提示: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能观察到含有24个四分体的细胞。
(2)√ 提示:分裂间期中的S期是DNA复制期,DNA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故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最适合用来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
对点强化
1.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BC段前是减数分裂Ⅰ,BC段后是减数分裂Ⅱ,因此,与BC段前相比,BC段后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减数分裂Ⅱ会发生核DNA数减半、染色体数减半(减数分裂Ⅱ完成)以及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分裂Ⅱ后期),B符合题意。
2.C 解析 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图2中细胞a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内的2倍,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细胞b内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等,而核DNA分子数是体细胞的2倍,说明该细胞已经完成DNA复制,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过程;细胞c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都与体细胞的相等,说明该细胞处于DNA复制前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和末期;细胞d内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的一半,而核DNA分子数等于体细胞的,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细胞e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均等于体细胞的一半,说明该细胞为精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或第二极体)。细胞d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取自卵巢,说明该细胞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错误。若细胞b、c、d、e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四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c、e,C正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分别体现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此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图2的细胞类型b,D错误。
3.C 解析 甲图中一条染色体上存在A、a基因,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A错误;若发生有丝分裂,乙图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或DNA数目变化,则乙图①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由于甲细胞中只含有一个A基因,所以分裂末期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只有一个子细胞含有A基因,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单体消失,若乙图中曲线变化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则①可表示减数分裂Ⅰ,②可表示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C正确;产生精原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精原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的其他时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数目变化为2→4→2,则a值为2,D错误。
考点2 细胞增殖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高考真题
1.D 解析 图甲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染色体数为4,因此图甲表示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且两个图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判断图乙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甲时期(减数分裂Ⅱ)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A错误;图乙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B错误;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无染色单体,C错误;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可产生AXD、aXD、AY、aY共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正确。
2.C 解析 由“M蛋白被激活后可导致核膜裂解、染色质凝缩以及纺锤体形成”可知,M蛋白被激活后可促进细胞进入分裂前期,导致分裂间期变短,使间期蛋白质合成量不足,细胞体积变小,A正确;由“蛋白K和P可分别使M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知,P和K分别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M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其活性,B正确;由题图可知,蛋白K对M有抑制作用,蛋白P对M有激活作用,故K不足或P过量都会使酵母细胞中被激活的蛋白M增多,促进细胞进入分裂前期,间期蛋白质积累不足而使细胞体积变小,C错误;由题图可知,M增多会促进蛋白P的产生,而蛋白P又会反过来继续促进蛋白M的产生,使M继续增多,故M和P之间的活性调控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
考向速清
(1)× 提示:图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基因A和基因b、基因a和基因B发生了重组。
(2)√
对点强化
1.B 解析 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由DNA半保留复制可知,每个DNA分子复制一次,此时细胞正进行减数分裂,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题图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若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则推测精原细胞先经历了至少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并存在染色体互换现象,B错误。若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只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内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若减数分裂前进行了不止一次有丝分裂,而每一次有丝分裂时有标记的DNA都分到一个细胞内,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也会得到上述结果,故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至少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C正确。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在第一次复制后子代DNA都具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后一半的DNA分子具有放射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若图中DNA分子只有一个有放射性,则在进行减数分裂之前细胞已进行至少两次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时,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故在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可能是0条、1条、2条、3条、4条,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就可能出现只有1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的情况,D正确。
2.B 解析 患者大部分细胞核型正常,有少数细胞含47条染色体,说明受精卵核型正常,而部分体细胞发生变异,A错误。患者少数细胞含有47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而其中6号染色体有3条,且2条成环状,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染色体核型异常细胞虽然多1条染色体,但2条成环状,因此含有的端粒数目比正常细胞少2个,C错误。根据题图可知,染色体两端丢失,剩下的部分成环,环越小说明丢失的部分越多,故含环状染色体的细胞数目越多且环越小对患者危害越大,D错误。
考点3 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与癌变
知识归纳
2.①细胞核 ②水分 ③减慢 ④色素 ⑤降低 ⑥酶
高考真题
1.D 解析 肝细胞增殖过程中,即有丝分裂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A正确;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这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承担相应功能的蛋白质,C正确;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肝脏中的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但没有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未证明其具有全能性,D错误。
2.D 解析 当核DNA受到损伤时,ATM蛋白与受损部位结合,可诱导抗氧化酶基因H的表达,即提高了细胞的抗氧化能力,A正确;ATM属于胞内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和加工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B正确;H蛋白是抗氧化酶基因H表达的产物,可以减缓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导致的细胞衰老,C正确;ATM基因表达增强的个体中,ATM蛋白易与受损部位结合,修复损伤DNA,更不易患癌,D错误。
考向速清
(1)× 提示:端粒酶可以修复DNA复制过程中的空白区域,提高端粒酶活性或数量可增加DNA复制的次数,从而延缓细胞衰老。
(2)√
(3)× 提示: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其中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对点强化
1.C 解析 在凋亡的细胞中,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会表达,故在凋亡的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不一定比正常细胞低,A错误。免疫监视功能体现在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故细胞癌变的发生与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有关,B错误。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是一种由病理性刺激引起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不是所有细胞都会经历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有些细胞由于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可能还未衰老就坏死或凋亡,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分裂、分化等过程,D错误。
2.A 解析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正确。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失去了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可以无限增殖,且细胞周期缩短,C正确。KRAS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属于原癌基因;TP53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属于抑癌基因,D正确。
3.D 解析 图1所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DNA已复制,对应图2 DE段,A错误;图1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图1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产生4种精子,C错误;SSC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为4,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组数为2,减数分裂Ⅱ前、中期染色体组数为1,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