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化学实验基础
【知识重构】
化学实验基础判断
举例 判断 正误 解释或说明
基本仪 器使用 与安全 (1)试管、蒸发皿既能用于给固体加热也能用于给液体加热 × 蒸发皿不能用来加热固体
(2)分液漏斗既能用于某些混合物的分离也能用于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 分液漏斗可用于分液以及气体的制备,如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盐酸
(3)称取2.0 g NaOH固体的实验操作是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 NaOH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滤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
(4)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试剂瓶中,用手指捏紧滴管的胶头再松开手指 ×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再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吸入液体
(5)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 × 容量瓶在使用之前不需要烘干
(6)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测定结果偏大
(7)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用该溶液润洗 √ 确保滴定管中溶液的浓度与标准液的浓度相同,装液前要用所盛标准液润洗
(8)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钠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Na2O2也能与水或CO2反应产生助燃的O2
药品的 保存 (9)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 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
(10)氢氟酸或浓硝酸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 氢氟酸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所以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应该保存在塑料瓶中
(11)保存液溴时向其中加入少量酒精,减少挥发 × 溴易溶于酒精,但酒精是易挥发性的物质,加入少量酒精会加速溴的挥发,保存液溴时应加少量水液封
pH试 纸的 使用 (12)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 √ 湿润的pH试纸会稀释碱液
(13)可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 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漂白试纸
(14)测定未知液的pH时,应该用干燥的pH试纸,否则一定会产生误差 × 若测中性溶液的pH,则不产生误差
(15)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 × 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
(16)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 广泛pH试纸只能精确到整数
溶液的 稀释和 配制 (17)把水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且浓硫酸稀释放出热量,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沸腾而造成液滴飞溅
(18)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
(19)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
(20)将称得的碳酸钠小心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 × 要先在烧杯中溶解,待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21)将量好的浓硫酸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 × 浓硫酸要先在烧杯中稀释,待冷却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22)将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应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 要冷却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否则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
(23)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的溶液无影响 √ 定容时还要加蒸馏水,所以容量瓶中含有少量的蒸馏水对所配的溶液无影响
分离与 提纯 (24)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 使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时,振荡前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避免液体流出,然后再进行振荡
(25)测量酒精沸点的实验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被加热的酒精中 × 测量酒精沸点实际测量的是酒精蒸气的温度
(26)萃取分液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 × 萃取分液过程中放出液体时,需要打开玻璃塞,保证与外界连通,确保液体顺利流出
(27)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 热的液体立即加入沸石会引起暴沸,应冷却后再加入
(28)用分液漏斗、烧杯分离Br2和CCl4的混合物 × Br2和CCl4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
(29)用分液法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 乙酸与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
化学实验装置分析及评判
1.基本操作类装置分析
装置 装置的分析及评判方向
(1)使用的第一步是将游码归零; (2)读数时,精确到0.1 g; (3)左物右码; (4)NaOH在小烧杯中称量
(1)焰色试验是一种检验金属元素类别的化学实验操作; (2)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3)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 (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5)如果火焰为黄色,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钾元素
(1)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 (2)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而不是刻度线以上
(1)可直接加热; (2)用于固体物质的加热,如使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固体熔化等; (3)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的物质不能在瓷坩埚中加热,如NaOH、Na2CO3等
(1)滴定管使用的第一步是查漏; (2)滴定管使用前要润洗; (3)读数时,精确到0.01 mL; (4)碱性液体不能使用酸式滴定管,酸性液体、氧化性物质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 (5)滴定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2.物质制备类装置分析
装置 装置的分析及评判方向
(1)使用条件 ①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气体; ②不需加热 (2)制备气体 ①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②碳酸钙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③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3)注意: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不能用简易启普发生器,第一,在二氧化锰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剧烈,会产生大量泡沫,极易冲入玻璃导管中;第二,反应中释放出大量的热,启普发生器有炸裂的危险;第三,MnO2为粉末状
(1)右端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 (2)用的是饱和Na2CO3溶液; (3)应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1)制备H2、O2、SO2、CO2、NO、NO2,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NH3,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选择A装置; (2)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以选择B装置
(1)反应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制备NH3时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 (3)用KClO3固体与MnO2加热制备O2也可以选择此装置
(1)通常用于比较酸性强弱,如酸性:亚硫酸>乙酸>碳酸>苯酚; (2)若①中为挥发性酸,产物通入③之前要把挥发出的①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性强弱为乙酸>碳酸>苯酚,要在②和③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
(1)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 (2)注意洗气后,气体中仍然含有水蒸气; (3)注意洗气时所选液体是否正确,如洗去CO2中的SO2应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
3.物质分离提纯类装置分析
装置 装置的分析及评判方向
(1)是否用玻璃棒引流; (2)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 (3)玻璃棒末端是否紧靠在三层滤纸上
(1)分液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 (2)分离的混合物是否符合分液原理; (3)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体是否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是否从上口倒出
(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是否位于支管口处; (2)水流方向是否为自下而上; (3)是否使用碎瓷片(或沸石); (4)是否使用陶土网
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性判断
1.物质(或离子)检验类方案判断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判断正误 解释
(1)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 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 NaOH的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
(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 未反应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N × 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
(4)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Cl2 × 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
(5)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 O3、Cl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6) 向溶液M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M中一定含有S × 若溶液M中含有S,滴加稀硝酸时S能被氧化成S,再加入BaCl2溶液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7) 往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用酸性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8)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N,有白烟产生 N一定是浓盐酸 ×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9)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说明淀粉未水解 × 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的Cu(OH)2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的Cu(OH)2
(10)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 Fe2+的检验方法正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11)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发生水解 × 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褐色的氧化银,会干扰溴离子的检验
(12) 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此沉淀是BaSO3 × H2SO3是中强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N能将S氧化成S,故该白色沉淀是BaSO4
(13)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 × 将Fe(NO3)2溶于稀硫酸后,Fe2+能被H+、N(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氧化成Fe3+而干扰实验
(14)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 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溶液也有相同现象
(15) 向装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振荡,静置,溴水褪色 裂化汽油可萃取溴 × 裂化汽油含烯烃,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是萃取
2.微型实验方案的设计
目的 实验设计
盐酸、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比较 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探究:盐酸与碳酸钠在气体发生装置中反应制备CO2气体,气体净化后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
Cl2、Fe3+、I2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的原理探究:将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氯气将Fe2+氧化成Fe3+,将FeCl3溶液滴入淀粉-KI溶液中,Fe3+将I-氧化成I2
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可通过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置换反应、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池中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等来比较
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可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相互之间的置换、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等来比较
Ksp大小的比较(以AgCl、AgI为例) ①向少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②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AgNO3溶液,先产生黄色沉淀
HCOOH、CH3COOH电离能力强弱的比较 用pH试纸(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HCOOH溶液、CH3COOH溶液的pH
用pH试纸(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HCOONa、CH3COONa溶液的pH,盐溶液的碱性越强,对应酸的酸性越弱
C、S结合H+能力强弱的比较 用pH试纸(pH计)分别测定同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的pH,碱性强者结合H+的能力强
制备装置分析
1.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的选择
制备气体 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实验装置
H2 Zn+H2SO4(稀)H2↑+ZnSO4
CO2 CaCO3+2HClCO2↑+CaCl2+H2O
H2S FeS+H2SO4(稀)H2S↑+FeSO4
NO2 Cu+4HNO3(浓)2NO2↑+Cu(NO3)2+2H2O
NO 3Cu+8HNO3(稀)2NO↑+3Cu(NO3)2+4H2O
NH3 浓氨水与碱石灰(或生石灰)反应
Cl2 2KMnO4+16HCl(浓)5Cl2↑+2MnCl2+2KCl+8H2O
O2 2H2O2O2↑+2H2O
CaC2+2H2O+Ca(OH)2
SO2 Na2SO3+H2SO4(浓)SO2↑+Na2SO4+H2O
ClO2 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2.固液(固)加热制气装置的选择
制备气体 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实验装置
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SO2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HF CaF2+H2SO4(浓)CaSO4+2HF↑
HCl NaCl+H2SO4(浓)NaHSO4+HCl↑
HBr NaBr+H3PO4(浓)HBr↑+NaH2PO4
HI KI+H3PO4HI↑+KH2PO4
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CH4 CH3COONa+NaOHCH4↑+Na2CO3
酒精喷灯:需要较高温度的实验可用酒精喷灯,温度一般可达800~1000 ℃,高于酒精灯的400 ℃,如煤的干馏、碳还原氧化铜
3.化学物质制备实例
目标 主体反应 实验装置
H2还原WO3制备W WO3+3H2W+3H2O
无水FeCl3 2Fe(铁粉)+3Cl22FeCl3
无水AlCl3 2Al(铝粉)+3Cl22AlCl3
CO还原CuO制备Cu CuO+COCu+CO2
铁与水蒸气制Fe3O4 3Fe+4H2O(g)Fe3O4+4H2
说明: 1.生成物若易发生水解反应,需要在装置的末端增加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的干燥装置(一般加盛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即可); 2.生成物若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反应结束时应继续通入气体,待生成物冷却后,再停止通气,以防止生成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的铜需要在通入氢气的环境中冷却)
【题型解码】
题型1 物质制备或性质
例1 (2024·安徽高考)仅用下表提供的试剂和用品,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 用品
A 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MgCl2溶液、AlCl3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
B 制备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 试管、橡胶塞、导管、乳胶管铁架台(带铁夹)、碎瓷片、酒精灯、火柴
C 制备[Cu(NH3)4]SO4溶液 CuSO4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
D 利用盐类水解制备Fe(OH)3胶体 饱和FeCl3溶液、蒸馏水 烧杯、胶头滴管、陶土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变式1 (2024·浙江1月选考)下列实验装置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图①装置用于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B.图②装置用于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碱溶液
C.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图④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题型2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例2 (2024·湖北高考)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蒸馏法分离CH2Cl2和CCl4
B.过滤法分离苯酚和NaHCO3溶液
C.萃取和柱色谱法从青蒿中提取分离青蒿素
D.重结晶法提纯含有少量食盐和泥沙的苯甲酸
变式2 (2024·安徽高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A.过氧化钠和硫黄:加水,振荡
B.水晶和玻璃:X射线衍射实验
C.氯化钠和氯化钾:焰色试验
D.苯和甲苯:滴加溴水,振荡
题型3 物质的制备、性质及分析
例3
(2024·河北高考)图示装置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的是(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 ( )
选项 气体 试剂
A SO2 饱和Na2SO3溶液+浓硫酸
B Cl2 MnO2+浓盐酸
C NH3 固体NH4Cl+熟石灰
D CO2 石灰石+稀盐酸
变式3 (2024·湖北高考)碱金属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蓝色溶剂化电子[e(NH3)n]-是强还原剂。锂与液氨反应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碱石灰有利于NH3逸出
B.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
C.干燥管中均可选用P2O5
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Li+nNH3Li++[e(NH3)n]-
题型4 简单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例4 (2024·江苏高考)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的0.1 mol·L-1 H2SO4溶液和0.1 mol·L-1 CH3COOH溶液,H2SO4消耗的NaOH溶液多 酸性:H2SO4>CH3COOH
B 向2 mL 0.1 mol·L-1 Na2S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性:Br2>S
C 向2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CaCl2和B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0.1 mol·L-1 Na2CO3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CaCO3>BaCO3
D 用pH试纸分别测定CH3COONa溶液和NaNO2溶液pH,CH3COONa溶液pH大 结合H+ 能力:CH3COO->N
变式4 (2024·浙江1月选考)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探究Cu 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 将NO2通入下列溶液至饱和: ①浓硝酸 ②Cu(NO3)2和HNO3混合溶液 ①无色变黄色 ②蓝色变绿色 Cu 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NO2
B 比较F-与SCN-结合Fe3+的能力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F 和KSCN 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振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结合Fe3+的能力:F->SCN-
C 比较HF与H2SO3的酸性 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F与(NH4)2SO3溶液的pH 前者pH 小 酸性:HF>H2SO3
D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2O3与H2SO4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解题策略五关注:
关注试剂、关注原理、关注仪器、关注操作、关注现象。
【真题改编】
(选择题1~9题,每题3分,共27分)
1.(2023·山东高考改编)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
A.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冲洗
B.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溶液冲洗
C.取用液溴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进行
D.制备硝基苯时用到的混酸,可通过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浓硝酸中获得
2.(2023·辽宁高考改编)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Fe3+
B.用石灰水鉴别Na2CO3与NaHCO3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蚕丝和羊毛
D.用焰色试验鉴别KCl溶液和K2SO4溶液
3.(2023·山东高考改编)鉴别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O、Ba(OH)2、Al2(SO4)3三种溶液,仅用下列一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测定溶液pH
B.滴加酚酞溶液
C.滴加稀硫酸
D.滴加饱和Na2CO3溶液
4.(2023·湖南高考改编)下列玻璃仪器在相应实验中选用不合理的是 ( )
A.重结晶法提纯乙酰苯胺():⑥⑦⑧
B.蒸馏法分离苯(沸点为80.1 ℃)和甲苯(沸点为111 ℃):①③⑤⑨
C.用NaOH标准溶液作滴定试剂,酸碱滴定法测定草酸(H2C2O4)溶液浓度:③④
D.用CCl4作萃取剂,萃取法提取碘水中的碘:②⑥
5.(2023·北京高考改编)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与产生的大量气体有关
C.过程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
D.蔗糖是非电解质
6.(2023·全国乙卷改编)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 )
A.配制100 g 5%的Na2CO3溶液 B.分离乙醇和乙酸
C.验证SO2的酸性 D.用NaOH标准溶液测
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
7.(2023·北京高考改编)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A.图A装置实验室制Cl2
B.图B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可提高平衡产率
C.图C装置验证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
D.图D装置用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8.(2023·广东高考改编)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将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H+的氧化性
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
C.在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
D.Ⅳ中的溶液一段时间后会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使某些有机色素褪色
9.(2023·湖南高考改编)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0.1 mol·L-1),反应现象、产物均没有明显差别的是 ( )
选项 试剂① 试剂②
A 氯水 FeI2溶液
B NaOH溶液 Al2(SO4)3溶液
C FeS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D KSCN溶液 FeCl3溶液
【新题快递】
(选择题1~11题,每题3分,共33分)
1.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正确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NaOH固体置于左盘的称量纸上,读数为3.2 g
B.用pH计测得氯水的pH为3.1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5.15 mL 0.50 mol·L-1的Na2S2O3溶液
D.用标准醋酸溶液滴定NaOH溶液,滴入2~3滴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由黄色变为橙色
2.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蒸馏法分离苯和溴苯时需要用到①④
B.蒸发结晶时需要用到③
C.能作为反应容器的仪器为①②⑤
D.使用前需进行检漏的仪器为⑤⑥
3.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仪器①使用前,需要检查两处是否漏水
B.仪器②可用于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含量
C.仪器③和④可用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CuSO4溶液
D.仪器⑤可用于移取0.1 mol·L-1 Na2Cr2O7溶液
4.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可添加试剂,可重复使用) 不合理的是 ( )
A.配制100 mL 0.1 mol·L-1 NaOH溶液,选用⑤
B.用KMnO4固体制备氧气,选用②
C.盛放Na2CO3溶液,选用③
D.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并比较碳酸和H2SiO3的酸性强弱,装置顺序为①④④
5.下列实验装置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除去Cl2中少量HCl B.蒸干制备胆矾
C.熔融纯碱 D.制备Cl2
6.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A 蒸发浓缩含有少量稀盐酸的AlCl3溶液,获得AlCl3·6H2O晶体
B 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C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测定稀硫酸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7.NH3可用作脱硝剂。某科研小组探究NO2被NH3还原的反应,涉及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甲装置制备NH3
B.乙装置中反应的n(还原剂)∶n(氧化剂)=2∶1
C.丙装置盛放无水CaCl2用于干燥NH3
D.在丁装置中为了更好地混合反应气体,应先通入NO2
8.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褪色,说明SO2 具有强氧化性
B.N形管内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有酸性气体进入N形管
C.反应后,从c口抽取反应液加到足量的氨水中,最终产生蓝色沉淀
D.实验结束后从b口注入足量NaOH溶液,会有2种物质与NaOH反应
9.实验室中制备2,6-二溴吡啶(受热易分解),实验操作主要包括①2,6-二氯吡啶溶于冰醋酸;②加热三颈烧瓶至110 ℃,缓慢通入溴化氢气体;③减压蒸馏分离乙酸和产品。其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HBr气体可用浓磷酸和溴化钠加热制备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将恒压滴液漏斗下方活塞关闭
C.采用油浴加热方式使受热更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D.减压蒸馏可以降低加热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两支盛有等浓度、等体积H2O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KMnO4溶液和CuSO4溶液 前者产生气泡速率大 KMnO4的催化效果比CuSO4好
B 取1 mL 0.1 mol·L-1 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0.1 mol·L-1的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 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01 mol·L-1的H2C2O4溶液,向A中加2 mL 0.01 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同时向B中加入2 mL 0.02 mol·L-1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试管先褪为无色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D 向5 mL 0.1 mol·L-1 NaCl溶液中滴加2滴等浓度的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加入2滴等浓度的NaI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11.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CH2CHCH2OH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溶液褪色 CH2CHCH2OH中含有碳碳双键
B 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振荡,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 [CuCl4]2-中配位键的稳定性大于[Cu(H2O)4]2+
C 向酸性K2Cr2O7溶液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浓度越大,溶液黄色越深 pH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D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原创好题】
(选择题1~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实验与仪器)选择相关玻璃仪器(夹持固定仪器省略),能完成下列实验的是 ( )
A.测定NaOH溶液和盐酸的中和反应反应热:④⑤
B.分离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③⑥
C.配制25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①③
D.用已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溶液:②⑦
2.(分离提纯与检验)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
A 向含Fe3+的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充分反应,过滤 提纯AgNO3溶液
B 向待测液中滴加盐酸,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证明待测液含S
C 向电石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并将气体通入足量CuSO4溶液中 制备较纯的乙炔
D 向苯乙烯、甲苯中分别滴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试管 区别苯乙烯和甲苯
3.(物质性质验证)利用如图装置选择表格中试剂,能实现指定元素化合价转化的是 ( )
选项 a b c 化合价转化
A 浓硫酸 铜屑 酸性KMnO4溶液 S:+6价→+4价→+6价
B 浓硫酸 铝片 H2S溶液 S:+6价→+4价→0价
C 浓盐酸 高锰酸钾 淀粉-KI溶液 Cl:-1价→0价→-1价
D 稀硫酸 硫化亚铁 氯化铁溶液 Fe:+2价→+3价→+2价
4.(实验操作与现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测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
A.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至过量: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最终变为无色
B.向Ba(NO3)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深蓝色
D.向含酚酞的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至过量:红色溶液褪色,得到透明溶液
5.(实验设计与评价)根据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红色Cu2O粉末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 Cu2O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B 向I2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适量KI溶液,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呈棕黄色,下层呈浅色 I2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KI溶液中的溶解度
C 在表面皿上放一块干冰,产生大量“白雾” 断裂CO吸收大量热量
D 向苯酚溶液中加入饱和溴水,振荡,产生白色沉淀 苯酚中苯环使羟基的活性增强
参考答案
例1 A 解析 MgCl2溶液、AlCl3溶液与氨水反应时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故氨水不能用于比较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在一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浓硫酸、乙酸,并且放入几粒碎瓷片,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加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收集乙酸乙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首先产生蓝色Cu(OH)2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Cu(NH3)4]SO4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4NH3·H2O[Cu(NH3)4]SO4+4H2O,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变式1 A 解析 图①装置没有加热装置,不适用于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A项错误;利用酸式滴定管中装有的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碱溶液,装置正确,B项正确;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温度计测温度,玻璃搅拌器起搅拌作用,装置密封、隔热,保温效果好,C项正确;图④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装置正确,D项正确。
例2 B 解析 二氯甲烷易溶于四氯化碳,二者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A项正确;苯酚和碳酸氢钠都可以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二者分离,B项错误;将青蒿浸泡在有机溶剂中得到提取液,寻找合适的萃取剂可以利用萃取的方法将提取液中的青蒿素萃取出来,也可以利用不同溶质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不同将青蒿素固定在色谱柱上,再利用极性溶剂将青蒿素洗脱下来,C项正确;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以利用重结晶的方法将低温下溶解度较小的苯甲酸提纯出来,D项正确。
变式2 D 解析 过氧化钠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O2,有气泡产生,硫黄难溶于水,二者可用水鉴别,A项可行;水晶为晶体,玻璃为非晶体,可以用X射线衍射实验进行鉴别,B项可行;钠的焰色为黄色,钾的焰色为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二者可以用焰色试验鉴别,C项可行;苯和甲苯均不与溴水反应,都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且密度都比水的小,萃取后有色液体都在上层,故不能用溴水鉴别苯和甲苯,D项不可行。
例3 C 解析 题图中气体发生装置可以为固液加热型,也可以是固液不加热型;右侧为气体收集装置,导管长进短出为向上排空气法,短进长出为向下排空气法,装满水后导管短进长出为排水法。饱和Na2SO3溶液和浓硫酸反应可以制SO2,使用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SO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示装置可以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A项不符合题意;MnO2和浓盐酸加热制Cl2,使用固液加热型制气装置,Cl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示装置可以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B项不符合题意;固体NH4Cl与熟石灰加热制NH3需要使用固固加热型制气装置,图示装置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C项符合题意;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稀盐酸反应可以制CO2,使用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D项不符合题意。
变式3 C 解析 碱石灰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有利于NH3逸出,A项正确;锂片表面有Li2O,Li2O会阻碍Li和液氨的接触,所以必须先打磨出新鲜表面再使用,B项正确;第一个干燥管的目的是干燥氨气,P2O5为酸性干燥剂,能与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P2O5,而装置末端的干燥管作用为吸收过量的氨气,可用P2O5,C项错误;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Li+nNH3Li++[e(NH3)n]-,D项正确。
例4 B 解析 H2SO4是二元酸,CH3COOH是一元酸,通过该实验无法说明H2SO4和CH3COOH酸性的强弱,A项不符合题意;向2 mL 0.1 mol·L-1Na2S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发生了反应Br2+S2-2Br-+S↓,因此氧化性Br2>S,B项符合题意;CaCO3和BaCO3均为白色沉淀,无法通过现象确定沉淀种类,无法比较CaCO3和BaCO3溶度积常数的大小,C项不符合题意;比较CH3COO-和N结合H+的能力,应在相同温度下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NO2溶液的pH,但题中未明确指出两者浓度相等,D项不符合题意。
变式4 C 解析 Cu和浓硝酸反应后生成二氧化氮,探究其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可以进行对比实验,即将NO2分别通入①浓硝酸、②Cu(NO3)2和HNO3混合溶液至饱和,现象与原实验一致,可以说明Cu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NO2,A项正确;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F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振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铁没有与SCN-结合而与F-结合,即结合Fe3+的能力F->SCN-,B项正确;不应该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F与(NH4)2SO3溶液的pH,因为N也会水解,且同浓度的NH4F与(NH4)2SO3溶液中N浓度不等,不能比较二者酸性强弱,并且亚硫酸的酸性大于氢氟酸的,结论也不对,C项错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保留温度一个变量,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能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D项正确。
1.A 解析 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尽可能减少酸对眼睛的伤害,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A项错误;皮肤溅上碱液,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中和残余的碱,B项正确;液溴易挥发且有毒,取用液溴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进行,C项正确;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D项正确。
2.A 解析 将KSCN溶液加入待测液中,若溶液中含Fe3+,则溶液变红,反之,则不变,二者现象不同,能达到鉴别的目的,A项正确。Ca(OH)2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均能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B项错误。蚕丝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天然蛋白质,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C项错误。不同的金属元素,焰色试验的现象不同,KCl溶液和K2SO4溶液中含有的金属元素相同,不能用焰色试验来鉴别,D项错误。
3.C 解析 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三种溶液,NaClO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Ba(OH)2溶液为强碱溶液,Al2(SO4)3溶液中铝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三种溶液的pH不同,测定溶液pH可以鉴别,A项可行;次氯酸钠溶液显碱性,具有强氧化性,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氢氧化钡溶液为强碱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色,Al2(SO4)3溶液显酸性,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B项可行;NaClO、Al2(SO4)3两种溶液中滴入稀硫酸,均无现象,不能一次鉴别,C项不可行;滴加饱和Na2CO3溶液,次氯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硫酸铝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鉴别,D项可行。
4.C 解析 重结晶法提纯乙酰苯胺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A项合理;蒸馏法需要用温度计测量蒸气温度,蒸馏烧瓶盛装混合液,锥形瓶盛装收集到的馏分,直形冷凝管冷凝蒸馏出来的气体,B项合理;NaOH标准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而④为酸式滴定管,C项不合理;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D项合理。
5.C 解析 浓硫酸将蔗糖中H原子、O原子按2∶1比例以H2O的形式脱除,白色固体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A项正确;浓硫酸脱水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会发生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产生大量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B项正确;浓硫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项错误;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是非电解质,D项正确。
6.D 解析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无须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使用容量瓶,A项错误;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式分离,应采用蒸馏法分离,B项错误;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验证其漂白性,不能验证其酸性,C项错误;聚四氟乙烯活塞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滴定管可以用于盛放碱液,D项正确。
7.B 解析 图A装置中MnO2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将HCl氧化为Cl2,固液加热的反应可用该装置,A项正确;图B装置中的冷凝管为球形冷凝管,反应生成的酯会被冷凝回流,不能有效逸出平衡体系,B项错误;图C装置挤压胶头滴管,水进入烧瓶将NH3溶解,烧瓶中气体大量减少导致压强急剧降低,打开活塞后,烧杯中的液体被压入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证明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C项正确;图D装置为量热计,用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项正确。
8.C 解析 Ⅰ中试管内发生反应S2+2H+S↓+SO2↑+H2O,氢元素化合价不变,H+未体现氧化性,A项错误;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B项错误;Ⅰ中试管内发生反应S2+2H+S↓+SO2↑+H2O,Ⅲ中试管内发生反应2S2-+SO2+2H2O3S↓+4OH-,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C项正确;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D项错误。
9.D 解析 将氯水滴入碘化亚铁溶液中,氯水的量不足,只有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将碘化亚铁滴入氯水中,氯水过量,碘离子、亚铁离子均被氧化,分别生成碘单质、铁离子,A项不符合题意。将硫酸铝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反应开始时生成NaAlO2,无沉淀生成,随着硫酸铝的不断滴入,Al3+与Al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开始就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项不符合题意。FeSO4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向FeSO4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随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不断滴入,溶液逐渐由浅绿色变为紫红色;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FeSO4溶液,随着FeSO4溶液的不断滴入,溶液紫红色逐渐变浅,C项不符合题意。KSCN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Fe(SCN)3,KSCN溶液和FeCl3溶液无论如何滴加,溶液均变成红色,D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NaOH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中称量NaOH固体,A项错误;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量其pH,应用pH计测量,测得氯水的pH为3.1,B项正确;Na2S2O3溶液因硫代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来量取,C项错误;用标准醋酸溶液滴定NaOH溶液,滴定终点溶液呈碱性,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而不能选甲基橙作指示剂,D项错误。
2.D 解析 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苯和溴苯时需要用直形冷凝管,不用球形冷凝管,A项错误;蒸发结晶时需要用到蒸发皿,不能用坩埚,B项错误;蒸馏烧瓶与锥形瓶能作为反应容器,容量瓶不能作为反应容器,C项错误;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需进行检漏,D项正确。
3.C 解析 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检查下方活塞和上方的玻璃塞是否漏水,A项正确;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含量,需要在坩埚中加热硫酸铜晶体,B项正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CuSO4溶液,需要天平、烧杯、玻璃棒和量筒,不需要容量瓶,C项错误;Na2Cr2O7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故应选择酸式滴定管移取,D项正确。
4.C 解析 配制100 mL 0.1 mol·L-1 NaOH溶液需选用100 mL容量瓶,移液时需通过玻璃棒引流,则可选用⑤,A项合理;用KMnO4固体制备氧气是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故选用②,B项合理;因为碳酸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Na2CO3溶液能和玻璃中的SiO2反应,腐蚀玻璃,实验室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即不能选用③,C项不合理;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并比较碳酸和H2SiO3的酸性强弱,选用①可以制得CO2,但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故需先经过④(盛有饱和NaHCO3溶液)洗气后再通入④(盛有Na2SiO3溶液),D项合理。
5.C 解析 Cl2和HCl均能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用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蒸干会造成胆矾晶体失去结晶水,B项不符合题意;熔融纯碱时使用铁坩埚,C项符合题意;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时需要用酒精灯加热,D项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 含有少量稀盐酸的氯化铝溶液应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浓缩,不能在坩埚中进行,A 项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时应选用酚酞溶液作指示剂,不能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否则无法达到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的实验目的,盛装NaOH标准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B项错误;由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项正确;测定稀硫酸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应用玻璃搅拌器以减少热量损失,使用纯铜搅拌器会造成热量散失,产生测定误差,D项错误。
7.D 解析 实验室仅加热NH4Cl得不到NH3,应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来制备NH3,A项错误;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中Cu为还原剂,部分HNO3为氧化剂,故n(还原剂)∶n(氧化剂)=1∶2,B项错误;CaCl2会吸收NH3形成络合物(CaCl2·8NH3),故丙装置应盛放碱石灰用于干燥NH3,而不能用无水CaCl2,C项错误;NH3的密度小于空气,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在丁装置中为了更好地混合反应气体,应先通入NO2,D项正确。
8.B 解析 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A项错误;滴有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呈蓝色,当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与通入的二氧化硫反应,反应后溶液呈酸性,B项正确;反应后,从c口抽取反应液加到足量的氨水中,硫酸铜溶液与足量氨水反应得到深蓝色的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不可能得到氢氧化铜蓝色沉淀,C项错误;浓硫酸与铜共热反应时,硫酸浓度会减小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铜共热不反应,则反应中硫酸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实验结束后从b口注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与反应生成的硫酸铜、二氧化硫反应,也能与余下的硫酸反应,所以会有3种物质与氢氧化钠反应,D项错误。
9.B 解析 浓磷酸难挥发,HBr气体可以通过浓磷酸和溴化钠加热制备,A项正确;恒压滴液漏斗活塞上方和下方是通过右侧导管连通的,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活塞不用关闭,但漏斗上口的塞子要塞紧,B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反应温度在110 ℃,普通水浴无法满足反应温度要求,故采用油浴,便于控制温度,C项正确;由题意可知,2,6-二溴吡啶受热易分解,减压蒸馏可以降低加热温度,防止产品分解,D项正确。
10.D 解析 KMnO4溶液可氧化过氧化氢,CuSO4溶液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原理不同,不能探究其催化效果,A项错误;FeCl3溶液过量,不能通过检测铁离子说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B项错误;5H2C2O4+2Mn+6H+10CO2↑+2Mn2++8H2O,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可知,所用草酸的量不足,混合溶液颜色不会褪去,C项错误;所得上层清液中存在Ag+、Cl-,加入2滴NaI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AgI的Ksp小于AgCl的Ksp,D项正确。
11.B 解析 羟基、碳碳双键均具有还原性,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不符合题意;[Cu(H2O)4]2+在溶液中为蓝色,[CuCl4]2-在溶液中为黄绿色,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振荡,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说明[CuCl4]2-中配位键的稳定性大于[Cu(H2O)4]2+,B项符合题意;溶液会由橙色变为黄色,因为溶液中存在平衡Cr2+H2O2Cr+2H+,加碱消耗氢离子,平衡正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溶液是橙色的,铬酸根离子溶液是黄色的,C项不符合题意;因盐酸具有挥发性,故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浓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HCl气体,碳酸和HCl均可以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D项不符合题意。
1.B 解析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关键是防止热量散失,具支试管不能防止热量散失,A项不符合题意;甲基丙烯酸甲酯会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层,且在上层,可以采用分液操作分离提纯,B项符合题意;配制250 mL溶液应选择250 mL容量瓶,C项不符合题意;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应选择酸式滴定管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仪器是碱式滴定管,下端的一段橡胶管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D项不符合题意。
2.C 解析 硝酸银和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的[Ag(NH3)2]OH易溶于水,A项不符合题意;S2、HS与盐酸反应也能生成SO2,B项不符合题意;电石的主要成分是CaC2,含有少量CaS、Ca3P2等,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中,可以吸收H2S、PH3等气体杂质,C项符合题意;苯乙烯、甲苯都能还原酸性KMnO4溶液,使其褪色,D项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 浓硫酸和铜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A项不符合题意;常温下,浓硫酸与铝片发生钝化,B项不符合题意;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产生氯气,C项符合题意;稀硫酸与硫化亚铁反应生成硫化氢,铁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 SO2不能漂白石蕊溶液,A项错误;向硝酸钡溶液中通入CO2,不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B项错误;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加入过量氨水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硫酸四氨合铜溶液,C项正确;新制氯水中含盐酸,与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于酸的硅酸(胶状)沉淀,得不到透明溶液,D项错误。
5.A 解析 Cu2O+H2SO4Cu+CuSO4+H2O,Cu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项正确;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加入KI溶液,下层是四氯化碳层,上层是水层(KI),说明I2在K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Cl4中的溶解度,B项错误;干冰升华为CO2气体,克服范德华力,吸收了大量热量,CO2分子中共价键没有断裂,C项错误;苯酚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说明羟基使苯环的邻、对位的氢原子更活泼,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