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24-2025学年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分类突破:专题十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724.8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通用版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4-12-16 21:10:57 |
D.平衡常数:Ka 5.C 解析 由图像可知,在0~t1 s内反应速率v(Z)== mol·L-1·s-1,故v(Y)=2v(Z)= mol·L-1·s-1,A项正确;平衡时,c(Z)=0.05 mol·L-1,c(Y)=0.10 mol·L-1,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c(Z)·c2(Y)=0.05×0.102=0.0005,B项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生成物是气体,由于生成物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Z的体积分数都是,故Z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说明该分解反应已达到平衡,C项错误;若其他条件不变,t2 s时将容器体积压缩到1 L,Z的浓度瞬间变为原来的2倍,即0.10 mol·L-1,平衡逆向移动,Z的浓度减小,由于温度不变,故K不变,则再次平衡时,仍满足c(Z)=0.05 mol·L-1,c(Z)在t2~t4 s内的变化曲线正确,D项正确。
A.在0~t1 s内,反应速率v(Y)= mol·L-1·s-1
B.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0005
C.Z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若其他条件不变,t2 s时将容器体积压缩到1 L,t3 s时达到新的平衡,c(Z)在t2~ t4 s内的变化曲线如上图所示
6.利用环戊二烯()加氢制备环戊烯(),按n(H2)∶n(C5H6)=1∶1投入恒压密闭容器中,若仅发生如下反应:
①
②
实验测得环戊二烯的转化率(曲线b)和环戊烯的选择性(曲线a)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选择性=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反应物在总转化量中的占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70 ℃时,H2的转化率为87.4%
B.由图可知,反应的活化能:①>②
C.相同条件下,若增大,的选择性增大
D.升高温度,和的生成速率均增大
【原创好题】
(选择题1~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基本概念综合)一定温度下,在恒容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SiO2(s)、Nb(s)和H2(g),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s)+H2(g)SiO(g)+H2O(g);
②3SiO(g)+8Nb(s)Nb5Si3(s)+3NbO(s)。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Nb的质量,反应②的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反应①是熵增反应,反应②是熵减反应
C.升高温度,反应①和②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平衡移动原理)YbN有很好的加氢催化性能。470 K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Yb(NH2)3,发生反应:
(1)2Yb(NH2)3(s)2YbNH(s)+2NH3(g)+2H2(g)+N2(g);
(2)Yb(NH2)3(s)YbN(s)+2NH3(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应达到平衡后,只增大NH3的浓度,Yb(NH2)3的平衡转化质量减小
B.若只发生反应(1),当N2的体积分数不变时,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若只发生反应(2),达到平衡后再充入NH3,再次达到平衡时c(NH3)增大
D.如果温度由470 K升高至503 K,反应(1)和(2)的平衡常数均发生变化
3.(速率方程应用)已知:CO2(g)+H2(g)CO(g)+H2O(g) ΔH的速率方程式为v正=k正c(CO2)·c(H2),v逆=k逆c(CO)·c(H2O)(k正、k逆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接触面积有关,与浓度无关)。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
B.升高温度,逆、正反应速率常数之差(k逆-k正)增大
C.830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a mol CO2和3a mol H2,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60%
D.830 ℃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2 mol H2,当CO2的转化率为50%时,v正=3v逆
4.(速率图像)丙烯腈是合成聚丙烯腈(腈纶)的单体,工业上常用氨、丙烯和氧气为原料合成丙烯腈,有关反应原理如下:
主反应:2C3H6(g)+2NH3(g)+3O2(g)2C3H3N(g)+6H2O(g) ΔH=-1030 kJ·mol-1
副反应: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 kJ·mol-1
已知:丙烯腈的收率η=×100%。在密闭反应器中充入2 mol NH3、2 mol C3H6(g)和3 mol O2(g),发生上述反应,测得相同时间内丙烯腈的收率与催化剂(Cat1和Cat2)、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Cat1的催化效率高于Cat2的
B.460 ℃对应的c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ac过程中,反应物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
D.cd变化的原因可能是Cat2的活性降低、C3H4O增多等
5.(平衡图像)卤素灯泡的工作原理为W(s)+O2(g)+I2(g)WO2I2(g) ΔH。在873 K下,向起始体积均为1 L的Ⅰ、Ⅱ密闭容器中均加入足量W(s)、1 mol O2(g)和1 mol I2(g),一个容器在绝热恒容、一个容器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述正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B.气体总物质的量:n总(a)
D.Ⅱ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参考答案
例1 C 解析 固氮酶是豆科植物固氮过程的催化剂,能降低固氮过程中反应的活化能,A项错误;C2H4与O2的反应中,用Ag催化提高的是生成(环氧乙烷)的选择性,B项错误;MnO2是H2O2制O2反应的催化剂,MnO2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C项正确;V2O5是SO2与O2反应的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D项错误。
变式1 D 解析 由题表数据可知,相同温度下,乙烷在发生转化时,反应Ⅰ更易发生,则反应活化能Ⅰ<Ⅱ,A项正确;由题表数据可知,500 ℃时,乙烷的转化率为9.0%,可得转化的乙烷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9.0%=0.18 mol,而此温度下乙烯的选择性为80.0%,则转化为乙烯的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8 mol×80.0%=0.144 mol,则0~5 min反应Ⅰ的平均速率为v(C2H4)==2.88×10-3 mol·L-1·min-1,B项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及时移除H2O(g),反应Ⅰ的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乙烯的产率,C项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投料比投料,平衡后CO2的转化率提高,C2H6的转化率降低,D项错误。
例2 D 解析 丙烯与HOCl发生加成反应得到M,M有CH3—CHCl—CH2OH和CH3—CHOH—CH2Cl两种可能的结构,在Ca(OH)2环境下脱去HCl生成物质Y(),Y在H+环境下水解引入羟基,再脱H+得到主产物Z;Y与CO2发生反应得到物质P{}。产物M有2种且互为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A项正确;H+促进Y中醚键的水解,后又脱离,得到主产物Z,故其可提高YZ转化的反应速率,B项正确;从题干可知,a处碳氧键断裂,故a处碳氧键比b处更易断裂,C项正确;YP是CO2与Y发生加聚反应,没有小分子生成,不是缩聚反应,该工艺有利于消耗CO2,减轻温室效应,D项错误。
变式2 D 解析 步骤Ⅰ是氢氧根离子与酯基中的Cδ+作用生成羟基和—O-,A项正确;步骤Ⅲ在碱性条件下正向进行的趋势很大,使步骤Ⅰ和Ⅱ平衡不断正向移动,导致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不可逆,B项正确;从信息②可知,随着取代基R上Cl原子个数的增多,水解相对速率增大,原因是Cl元素的电负性较强,对电子的吸引能力较强,使得酯基的水解速率增大,F的电负性强于Cl,FCH2—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比ClCH2—强,因此酯的水解速率FCH2COOCH2CH3>ClCH2COOCH2CH3,C项正确;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根据信息①可知,反应后18O既存在于羟基中也存在于—O-中,随着反应进行,最终18O存在于羧酸盐和醇中,同理与18OH-反应,最终18O存在于醇和羧酸盐中,两者所得醇和羧酸盐相同,D项错误。
例3 A 解析 由图可知,3 h后异山梨醇浓度继续增大,所以3 h时反应②未达到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项错误;由图可知,该温度下,15 h后所有物质的浓度都不再变化,此时山梨醇转化完全,即反应充分,而1,4-失水山梨醇仍有剩余,即反应②正向进行的程度小于反应①,所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①>②,B项正确;由图可知,在0~3 h内异山梨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042 mol·kg-1,所以平均速率v(异山梨醇)==0.014 mol·kg-1·h-1,C项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物质的平衡转化率,所以反应②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其平衡转化率,D项正确。
变式3 C 解析 实验①中,0~2 h内平均反应速率v(Se)==2.0×10-3 mol·L-1·h-1,A项不正确;实验③中水样初始pH=8,溶液呈弱碱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H+配电荷守恒,B项不正确;综合分析实验①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①中Se浓度的变化量大,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增大反应速率,C项正确;综合分析实验③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中Se浓度的变化量大,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减小水样初始pH,可增强Se的去除效果,但是当水样初始pH太小时,H+浓度太大,纳米铁与H+反应的速率增大,会导致与Se反应的纳米铁减少,D项不正确。
1.B 解析 二氧化锰与稀盐酸共热不产生氯气,与浓盐酸共热产生氯气,是因为浓盐酸中HCl的浓度大,HCl的还原性更强,能与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平衡移动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在氯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钙,可以增强氯水的氧化性,是因为碳酸钙和溶液中的H+反应促进氯气和水的反应正向进行,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项符合题意;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加热会使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与平衡移动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加入硫酸铜以后,锌置换出铜,Zn、Cu、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与平衡移动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2.C 解析 t2时刻,反应达到平衡时,C6H5CH2CH3(g)、C6H5CHCH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1∶1∶1,A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熵增反应,ΔS>0,B项错误;反应进行到t1时,反应正向进行,故Q
4.D 解析 相同温度下,x=越大,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小,如b、c两点,c点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小,则c点代表的x2大,即x1
5.D 解析 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1-2×反应2可得2CO(g)+2H2(g)CO2(g)+CH4(g),ΔH=-2×41.2 kJ·mol-1-164.7 kJ·mol-1=-247.1 kJ·mol-1,A项错误;增大压强,能使反应1正向移动,但温度不变,K不变,B项错误;由图可知,温度范围约为350~400 ℃时,二氧化碳的实际转化率较高,为最佳温度范围,C项错误;450 ℃时,增大,相当于在n起始(CO2)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氢气的物质的量,会使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D项正确。
1.C 解析 “蒸粮”时可适当鼓风,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增大燃烧速率,A项正确;酒曲在酿酒时起到催化作用,B项正确;“堆酵”时升温是因为反应放热,ΔH<0,C项错误;酒精和水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通过蒸馏分离,“馏酒”的原理即实验操作中的“蒸馏”,D项正确。
2.B 解析 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即该反应的ΔS>0,A项正确;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降低反应的焓变,B项错误;选择高效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即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NOx的转化率,C项正确;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NH3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NO2、NO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消耗1 mol NH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 mol×3=3 mol,即转移电子数目是3×6.02×1023,D项正确。
3.A 解析 根据反应的方程式,N2和H2反应时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而起始投料比为1∶2.8,消耗比小于投料比,故排出的气体中,n(N2)∶n(H2)>1∶2.8,A项正确;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2v正(H2)=3v逆(NH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催化剂可减小逆反应的活化能,C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D项错误。
4.D 解析 由于容器容积V甲∶V乙=1∶2,但投入的是等物质的量的X和Y,故甲中Q的浓度更大,但是小于乙中Q的浓度的2倍,说明容器容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x+y
6.B 解析 按n(H2)∶n(C5H6)=1∶1投料,设加入的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则n(C5H6)=1 mol,70 ℃时H2的反应量=的生成量=的总量×转化率×的选择性=1 mol×92%×95%=0.874 mol,则H2的转化率=×100%=87.4%,A项正确。由图可知,的选择性高,以反应①为主,说明反应①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②的活化能,B项错误。若增大,相当于增大p(H2),反应①正向进行的程度增大;环戊二烯的分压减小,反应②逆向进行,的选择性增大,C项正确。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的生成速率增大,的生成速率也增大,D项正确。
1.B 解析 Nb是固体,增大Nb的质量,反应②的反应速率不变,A项错误;反应①中气体分子数增大,它是熵增反应,反应②中气体分子数减小,它是熵减反应,B项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不同,C项错误;SiO2是固态,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D项错误。
2.C 解析 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氨气浓度,反应(1)(2)平衡均向左移动,反应物消耗的质量减小,A项正确;若只发生反应(1),反应中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N2的体积分数恒定,故不能根据N2的体积分数不变确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若只发生反应(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c2(NH3)不变,再充入氨气,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前后两次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相等,C项错误;改变温度,平衡常数一定会改变,D项正确。
3.D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热等于正、逆反应活化能之差,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A项错误;根据速率方程式可知,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关系为K=,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即增大,而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均增大,说明正反应速率常数增大的幅度较大,逆反应速率常数增大的幅度较小,逆、正反应速率常数之差(k逆-k正)减小,B项错误;设830 ℃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x,有=1,解得x=0.75a,α(CO2)=75%,C项错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830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1.0×=3,D项正确。
4.B 解析 从图像可看出,单位时间内和相同温度下,使用Cat1,丙烯腈的收率更大,说明Cat1的催化效率大于Cat2的,A项正确;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催化剂无关,而图像中b、c点的温度相同,丙烯腈的收率不同,说明c点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ac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丙烯腈的收率增大,说明反应速率增大,其原因是反应物平均能量升高,反应物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C项正确;cd过程中丙烯腈的收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Cat2的选择性(活性)降低、副产物增多等,D项正确。
5.D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Ⅱ容器中开始反应后,气体总压强先增大,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Ⅱ容器中的反应在绝热恒容条件下进行。正反应是熵减反应,根据自由能判据,正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A项错误;绝热容器中温度升高,即T(b)>T(a),而p(a)=p(b),故n总(a)>n总(b),B项错误;b、c点时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b点容器中的温度高于c点容器中的温度,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增大,v正(b)>v正(c),而同一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v正(b)>v逆(c),C项错误;Ⅰ容器中的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设a点WO2I2(g)的物质的量为x mol,可列三段式:
W(s)+O2(g)+I2(g)WO2I2(g)
起始/mol: 1 1 0
转化/mol: x x x
a点/mol: 1-x 1-x x
恒温恒容条件下,根据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有=,解得x=0.8,a点浓度商Q===20,因为b点对应I2的转化率高于a点,所以b点平衡常数K(b)>Q(a),即K(b)>20,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