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16 21:0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名校联盟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物理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关参数:重力加速度g均取10m/s2;
5.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理量中为矢量且单位符号正确的是
A.磁感应强度(T)B.磁通量(Wb) C.功(J) D.热量(W)
2.2024年8月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决赛中,中国选手郑钦文获得
冠军。如图所示为郑钦文击球瞬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情况下均可以将网球视为质点
B.网球在击打时和飞行过程中惯性不变
C.网球在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球拍的作用力
D.网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网球的形变引起的 第2题图
3.如图甲所示为人们用“打夯”的方式把地面夯实。设某次打夯符合以下模
型:两人同时通过绳子对重物各施加一个力,重物离开
地面某一高度后人停止施力,最后重物自由下落把地面
砸出一深度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缓慢向上提重物,两绳子间夹角越大,绳子拉力
越小
第3题图乙
B.重物离开地面在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
第3题图甲
C.重物从高处自由下落到最终静止,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D.重物从高处自由下落到最终静止,合外力做功为零
4.下列关于教材插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c
B 。d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在地球表面上来回摆动的小球,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仍将来回振动
B.乙图中将磁体靠近干簧管电路接通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C.丙图中运输过程中用导线将微安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起来是电磁阻尼现象
D.丁图中铁芯上A、B线圈匝数比为3:1,若ab端输入9V交流电压,则cd端输出3V
5.场致发射显微镜原理如图所示,中间有一根样品制成
荧光膜
细小的金属针,被置于一个先抽成真空后充入少量氦
b
气的玻璃泡中,泡内壁镀上一层薄的荧光导电膜,荧 a
光膜与金属针之间加上高压。氦原子与针尖碰撞,变 接地
成带正电的氦离子,随即氦离子沿着辐射状的场线运
玻璃泡
动至荧光壁,撞击荧光膜发光,获得图样,则下列说
充氦气的设备
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针接高压的负极
B.辐射状场线上a点电势比b点电势低
第5题图
C.氦离子靠近荧光膜的过程中,氦离子的加速度增大 高压
D.氦离子靠近荧光膜的过程中,氦离子的电势能减小
6.钍基熔盐堆核电站被誉为第四代核电技术,其原理是钍-232 反应堆中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钍
-233,钍-233在经两次β衰变后生成铀-233,铀-233可以作为核燃料
的易裂变核素,铀-233的半衰期可达16万年。钍-233第一次的衰变
方程为23Th→23{Pa+j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放出的电子来自于核外电子
B.衰变产生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C.23Th比23}Pa结合能小 第6题图
D.如果将铀-233运到火星上,由于低温可以使其半衰期变的更长
7.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B通过轻弹簧连接,小球A通过水平轻绳连接在墙上,另一根轻绳一端
通过定滑轮连接小球B,另一端悬挂在墙顶上;小球C挂在动滑轮上,且动滑轮两边绳夹角β=120°,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与B球连接的绳与水平方向成
α=37°。已知小球A的质量mA=m,小球C的质量mc=3m, B
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滑轮质量及所有摩擦,则小球B的质 βo Q
量为 A
A.0.8m B.m oc
C.1.2m 第7题图D.1.5m
8.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载人登月。设想登月载人飞船的运行轨迹如图所示。飞船在圆形“停
泊轨道”的P点加速进入椭圆“过渡轨道”,该轨道离地球表面最近距离为h,飞船到达离P点最
远距离为L的Q点时,被月球引力“俘获”后,在距月球 飞船
表面h 的圆形“绕月轨道”上飞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
月球半径为 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表面重 停泊轨道 过渡轨道
Rj
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飞船在“过渡轨 p ⑦)e
道”运行时忽略月球引力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 绕月轨道
A.飞船的发射速度必须大于11.2km/s
B.飞船在“过渡轨道”上P点加速度大于“停泊轨道”上
P点的加速度 第8题图
C.飞船在“过渡轨道”上的P点运行速度为+
D.飞船从P点运动到2点的时间为
9.如图甲所示为运动员高台滑雪的情景,过
程可简化为图乙所示。若阳光垂直照射到 Vo A
斜面上,运动员在倾斜滑道顶端A处以水 阳光 BA
平初速度飞出,刚好落在斜面底端C处。 D
B 点是运动过程中距离斜面的最远处,D
E
点是运动员在阳光照射下经过B点的投影 a
点。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9题图甲 C 第9题图乙
A.运动员在斜面上的投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AD与DC长度之比为1:3
C.若E点在B点的正下方,则AE=EC
D.若运动员水平初速度减小,落到斜面时的速度与斜面的夹角仍不变
10.如图所示为某透明介质材料制成的长方体棱镜,上下两面为边长 6R
的正方形,棱镜高为2R,S,O分别为上下面的中心,在上表面挖走
一个以O点为球心、R为半径的半球,在S处放置一点光源。已知该 .S
材料的折射率为n=√2,且只有上表面为光学面,则有光射出的上表
面形状(用阴影表示)为(俯视看半球内表面被照亮的部分可等效成 第10题图
水平面,下图圆形虚线的半径为R)
A B C D
11.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内部光滑绝缘圆管MN,与水平面夹角为37°,匀强磁场B垂直圆管所
在的竖直平面。带负电小球沿圆管(小球直径略小于管直径)由静止下滑,小环质量为m,电
荷量为q,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先加速后匀速 × × xM ×
B.圆管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不变
C.小球从静止到对圆管弹力为零过程中洛伦兹力冲量的 P
× × ×
大小为159B N 37°
D.圆管对小球的弹力为零时小球离出发点的距离为 × × × ×
15 第11题图
12.如图甲所示,用某种型号的光线发射器的光照射光电管。图乙为氢原子能级图,光线发射器内
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中只有a、b两种可以使该光电管阴
极逸出光电子,图丙所示为a、b光单独照射光电管时产生的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端电压U的关
系图线。已知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2.25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光束
n E/eV
A 5 :8.54 个I
A 4- -0.85
-1.51
V a—-3.40 b
1—-13.6 Ua2 Ue1 U
电源
第12题图乙 第12题图丙
第12题图甲
A.用a光照射时,飞出阴极光电子的初动能为7.95eV
B.光线发射器辐射出a、b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约为0.84
C.丙图中Uc 和Uc2对应的是甲图中电源的正极接在左端
D.若发射器部分光线被遮挡,光电子飞出K极时的最大初动能变小,光电流减小
13.如图所示是潮汐发电示意图,其利用 水坝
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所具有的势能
发电,一昼夜中两次涨、落潮。涨潮 水库陆地
时堵住通道,涨至最高水位时打开通
道,进水发电。水库水位涨至最高时, 海水发电机
堵住通道,落潮至最低水位时,打开
通道放水发电。已知水坝的高为
第13题图
H=15m,涨潮时水库最高水位h =10m,
退潮水库最低水位h =6m,发电机日平均发电量为4.8×10 KW·h,水轮发电机总效率为10%,
海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涨潮时水库水重心上升4m
B.发电机的功率为4×103KW
C.该发电站所圈占的海湾面积约为2.7×10 m2
D.若采用U=200kV的直流电向某地区输电,输电线路电阻为1000Ω,则线路上损耗功率为输
电总功率的5%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进行定位
B.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液体或气体中,不能发生在固体中
C.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可以解释氢原子光谱不连续现象
D.透过偏振片观察手机等液晶屏幕上的字,转动偏振片时可观察到明暗变化
15.如图甲所示,在某均匀介质中简谐波源S 、S 相距d=20m,t=0时刻两者开始上下振动,S 只
振动了半个周期,S 连续振动。距离波源S 点2m处的P质点在t=3s时第一次到达波峰。开始
阶段两波源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个xi/cm xz/cm
4 20
0
SIP 0S 2 t/s 1 2 3 4 ts
-20
第15题图甲
第15题图乙
A.两列波的传播速度都为1m/s
B.质点P在0~20s内的路程为80cm
C. t=11.25s时,位于S 、S 连线上有质点第一次位移达到24cm
D.在0~16s内从S 点发出的半个波前进过程中遇到5个波峰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实验题(I、Ⅱ、Ⅲ三题共14分)
I.(6分)
(1)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也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
的关系”实验。
16-I图1
①除图中的器材外,请在下列器材中选择两个实验均必须使用的器材▲(多选)
A B C D
②关于两个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单选)
A.实验均需要补偿阻力
B.实验时轨道均需要与水平面平行
C.实验均需要连接小车的细绳与轨道平行
D.实验均需要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所挂重物的质量
③“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打出一条纸带,其中一部分如图2所示,B、C、
D为纸带上标出的连续3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打点计
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则打C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vc=▲m/s(结
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
)2 3 45 6 78 9 10 11 12 13cm14
16-I图2
16-I图3
(2)如图 3所示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能够把速度的测量转化为位移的
测量的必要操作是▲_。(单选)
A.轨道应当尽量光滑
B.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C.每次必须从同一个高度静止释放小球
Ⅱ.(6分)小明同学为测出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同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子测力计,设计了
如图1所示的电路。电路中器材有:弹簧(电阻不计,劲度系数为k)、电阻箱、电流表、
电源、粗细均匀的导体棒、开关。已知滑片固定在弹簧上且与导体棒接触良好,当弹簧处于
原长时,滑片位于导体棒最左端。已知导体棒的总电阻为9.0Ω。
拉钩
D 6 , 7弹簧 Ro 然部 密事法 不官安的 1 记 11
导体棒 A
16-II图1
16-Ⅱ图2
位/A1
3.6
1.6
4.0 Vcm
16-IⅡ图3
(1)小明先利用游标卡尺测出导体棒的长度如图2所示。则该导体棒的长度为▲mm。
(2)他将Ro调到3.0Ω,拉动拉钩,改变导体棒接入电路中的长度I,测出不同1对应的电流I,
并作出}-11图像如图3所示,则电源电动势为▲V,内阻为▲2(结果均保留
2位有效数字),内阻的测量值▲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若沿拉钩方向每增加相同的力,就在电流表表盘上标注一个刻度,则刻度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
(4)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N/cm,Ro调为3.22,则对应电流表的刻度为0.30A时,拉力大小
为▲N。浙
Ⅲ.(2分)根据图示,关于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多选)
zn AO N
BOθ
o a
生的同品 古上时志上 玻璃 o a'
N C
甲 乙 丙 丁
A.甲图装置中,插入和抽出条形磁铁,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一致
B.乙图中目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虽然倾斜,但不影响波长测量的结果
C.丙图中探究气体等温变化规律实验的过程中柱塞应缓慢地向下压或向上拉
D.丁图中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实
验误差,应选用宽度小的玻璃砖来测量
17.(8分)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个超重报警装置,
高为L、横截面积为S、导热性能良好的薄

壁容器竖直倒置悬挂,在距离容器底部
活塞
3L/4处安装有预警传感器。容器内有一厚度
活塞
不计、质量为m的活塞,稳定时正好封闭一 L
段长度为L/4的理想气柱如图甲所示。活塞 L
可通过轻绳连接一个沙桶如图乙所示,逐渐 户传感器 轻绳 户传感器
往沙桶中加入沙子使活塞缓慢下降,当活塞
沙桶
接触传感器时,系统可发出警报。已知初始
第17题图甲 第17题图乙
时环境热力学温度为To=300k,大气压强为
Po=1.01×10 pa,m=1kg,L=0.50m,S=100cm2,重力加速度为g=10m/s2,不计摩擦阻力。
(1)活塞从初始位置到预警位置分子平均动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气体
分子的数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求触发超重预警时所挂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
(3)在(2)条件下,若外界温度缓慢降低1气体内能减少了5.75J,则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Q为多少
18.(11分)如图所示为半径R=0.9m的四分之一竖直圆弧轨道AB、传送带BC、水平轨道CDE平
滑连接组成的玩具轨道模型,E端的竖直挡板上固定有劲度系数为k=1.6N/m的轻质弹簧。现将
质量m=0.1kg的小物块a从圆心O等高处A点静止释放,经过水平传送带BC后,与静止在轨
道D处,质量也为m的物块b发生弹性碰撞。初始时b与弹簧接触但不粘连。已知传送带的长
度L=2m,以v=4m/s顺时针匀速转动,CD 之间的距离Lo=0.2m,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其余部分均光滑,物块可视为质点,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2m,(k为弹簧的
劲度系数)。求:
(1)滑块a滑到圆轨道最低点B点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2)a、b两物块第一次和第三次碰撞的时间间隔(可用π表示);
(3)①物块a第一次滑过传送带系统摩擦产生的热量Q1;
②物块a从静止释放到两物块第n次相碰时,系统摩擦产生的热量Q 。
a
A| ,0
b
B V (C) D E
第18题图
19.(11分)如图所示,相距L=1m的光滑导轨ABC、DEF平行放置于绝缘水平面上,倾斜部分与
水平部分在B、E两点平滑连接,倾斜导轨与水平面夹角θ=30°。右端CF接R=2Ω的电阻。沿
导轨BC建立如图所示一维坐标,O点为坐标原点,B点坐标为-2m。倾斜导轨区域有垂直倾斜
区域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 =√10T。在-2m√10sinπxT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上为正)。沿x>0方向存在大小满足EB =83-26xT的等腰
直角三角形OMN区域磁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现有一质量m=1kg,长度L,电阻也为
R的导体棒ab从倾斜导轨静止释放,到达底端BE前已经匀速。当ab棒经过BE时,立即施加
一个水平外力,使ab棒在-2m电阻,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试求:
(1)ab棒在倾斜导轨上运动时的最大速度及对应的Uab;
(2)ab棒在-2m(3)ab棒最终停止的位置坐标。
D
b

0 E N F
B
A a B B ≥M R
θ I Ic
B 0 x/m第19题图
20.(11分)如图所示,在xoy 坐标系的第四象限有一个直角三角形OAC区域,区域内存在磁感应
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边界也有磁场),OA与x轴正方向、OC边夹角都为30°,OA=L。A
点处有一个粒子源不断地沿AC方向射出速度大小不同,质量为m,电量为q(q>0)的带电粒子。
在OA边界的上方及y=-下方存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232m2。在电
场上方某区域存在一个矩形匀强磁场,磁场的底边与x轴平行,磁感应强度也为B。粒子经过
矩形磁场后,进入圆心坐标(0,L),半径为72的圆形磁场,全部从((台,L+L))点离开
圆形磁场。忽略相对论效应,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从AO边离开磁场区域的粒子的速度范围和运动时间
(2)若A点处粒子的速度为0,求粒子经电场加速后离开电场时速度的大小
(3)求圆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及方向
(4)求矩形磁场的最小面积。
y个
0 x
E
A
v
C
第20题图
名校联盟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C D C A D B C C B D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4 15
答案 AD A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I.(6分)
(1)①AC(2分,漏选得1分) ②C(1分)③0.44(2分)
(2)B(1分)
Ⅱ.(6分)
(1)60.0(1分) (2)3.0(1分)1.8(1分)大于(1分)
(3)不均匀(1分)(4)40(1分)
Ⅲ.(2分)BC(漏选得1分)
17.解:
(1)不变(1分) 变小(1分)
(2)轻绳未连重物时,对活塞,受到重力和内外气体压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得:piS+mg=poS
解得:P =po-=1×10 pa
刚好触发超重预警时,对活塞受力分析得:p S+(M+m)g=poS 1分
由玻意耳定律得: p 4=p 34 1分
联立解得: M=2395-3m-3kg 1分
(3)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0997 1分
其中:V =34 从而解得:V =0.99V
则:△V=V -V =430Ls
此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W=p △V=1.25J 1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U=Q+W
联立可知:Q=△U-W=-5.75-1.25=-7J 气体放热7J 1分
18.解:
(1)mgR=2mvo2,vo=3√2m/s 1分
Fu-mg=R 1分
Fn=3N 1分
(2)x=02a2=0.2m因为mi=m ,a、b碰后交换速度
①a静止,b作简谐运动,At =7=×2m-s 1分
②b静止,a向左滑上传送带
x=2=1.6mAt =2(+a)=1.7s 1分
所以△t=1.7+π/4(s) 1分
(3)①Q =μmgs相对=7-12xJ 2分
(注明:若用其他方法求出相对位移s相对=17-522m 得1分)
②Q =μmgs 相对=3.2J 1分
分类讨论:
若碰撞次数n为奇数:Q=Q+"21Q=7-122+8n-1① 1分
若碰撞次数n为偶数:Q=Q +"-2Q=17-12√2+8(m -2)① 1分
19.解:
(1)mgsin30°-2kR 1分
v=2m/s 1分
uab==-V10V 2分(没有“-”得1分)
(2)u=B Lv=2√10sinπxV 2分
QC2×-5J 1分
QR=9=2.5J 1分
(3)FA=2R33(L-2x) 1分
mv=ZFA△t=33Z(L-2x)Ax 1分
∑(L-2x)Ax就是导体棒扫过梯形的面积
即Z(CL-2x)Ax=(L-x)x-36
x=m,或x-2m(舍去) 1分
20.解:
1)R=≤ 1分
0T=2B
tT=3gB 1分
(2)当粒子速度为0时,粒子在电场中初始位置坐标((,)
qE1L=mv2 1分
v =m 1分
(3)所有粒子进入圆形磁场区域速度均为vi,则可得
=aB 1分
B =2B 1分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1分
(4)如图,粒子在圆形磁场汇聚点与x轴的夹角为60°,所以在矩形磁场中圆心角也为60°
1分
s=Bsin60[(√3-1)L+21-(√3+3L2 2分
个y
60°
60°
o ×
E
B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