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13:语文园地1——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13:语文园地1——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7 06: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期末专项复习卷】六年级上册语文
考点13:语文园地1
一、书写展示。(5分)
我会仿照》《游子吟》的格式默写《七律 长征》。(不写真实姓名,署名一律写“王红”)
二、选择题。(41分)
1、针对有目的地阅读,描述不正确的是( )。(2分)
A.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
同。
B.在阅读《竹节人》时,我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
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C.在阅读《宇宙生命之谜》时,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与此问
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读几遍。
D.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也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
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2、对书写作品时,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B.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C.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D.不必关注书写的姿势,只要自己觉得惬意即可。
3、下面关于“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策略步骤排序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①明确阅读文章的目的和任务
②查找其他资料,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完成阅读任务
③大致浏览文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相关段落和内容、
④细读相关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找出中心句、提取关键信息、勾画关键
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心意思确立后,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来写。
B.中心意思确立后,可以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C.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D.要想表达一个确定的中心意思,只能选取一个事例来写。
5、下列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114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
距月球约200 公里的近月点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5日11时37分对“嫦
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太空利车”动作。
卫星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A.“嫦娥一号”卫星来到近月点。
B.“嫦娥一号”卫星“长途跋涉”114小时。
C.“嫦娥一号”卫星实施近月制动。
D.“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环月轨道。
6、下面关于路名、地名和人名的拼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湘江路XIANGJIANG Lu 李枫LIFENG
B.西湖桥XI HuQiao 王明明WANG MingMing
C.驸马府Fu mafu 潍徐路WElxu Lu
D.池泾路CHIJING LU 张衡Zhang Heng
7、请选择恰当的材料。(2分)
A.做竹节人 B.玩竹节人
C.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抓住,竹节人被没收
D.找竹节人,发现老师在玩被没收的竹节人
E.见老师玩得那么投入,我们笑着溜走了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我要选择的( )。
(2)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可以选择的材料是( )。
8、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
馥郁。
B.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
东方艺术。
C.清晨,朝阳升起,万物生机勃发;傍晚,夕阳西下,大地处处染上金黄。
D.早晨,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
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9、同学们正在讨论“如何阅读小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小凯:读小说时,要关注小说的故事情节,以便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
B.文文:读小说时,要关注环境描写,体会其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C.小语:读小说时,最重要的是要关注优美生动的语言,反复诵读,想象画面。
D.悦悦:有的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
10、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2分)
童年是人心灵的故乡,儿童是社会的未来。2021年6月1日起,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以更有力的“法律之手”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教育部等15个部门启动“光明行动”,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依法严惩侵害儿童权益的犯罪 从制度到行动,全社会正在形成合力,共同守护新时代的少年儿童。
A.儿童是社会的未来。 B.用“法律之手”保护儿童。
C.“光明行动”保护儿童青少年。 D.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守护少年儿童。
11、下面对加点部分词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为了建设我们可爱的祖国,他们如此努力,如此拼搏。
A.能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B.能更鲜明地表达感情
C.能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D.能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12、给下面的天气预报加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央气象台10月9日报道,这两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降水,天气干燥;再加上冷空气势力偏弱,大气扩散条件比较差,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开启“雾霾模式”。10日至12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及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出现雾霾天气,空气污染加重。
A.污染加重,小心! B.迎“霾”模式,开启!
C.令人烦恼的“干燥” D.忽如一夜“冷”风来
13、围绕开头给出的中心观点,下列所选的材料排序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叽叽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1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14、下面是笑笑同学围绕“都是淘气惹的祸”这个题目选的材料,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2分)
①将同桌的作业本藏起来,让他交不了作业。②偷偷藏在门后面吓爸爸一跪。③主动扶张奶奶过马路。④偷偷把爸爸洒瓶里的酒换成了纯净水。⑤帮学校园艺师王师傅浇花。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五行: 金、木、水、火、土 B.五谷: 稻、麦、黍、菽、稷
C.五音: 宫、商、角、徽、羽 D.五彩: 黄、青、赤、白、黑
16、对下面语段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它们在城市里的作用很大。树林能抗击风沙的侵袭。分布合理的树林和灌木丛,有显著的隔音效果。“绿色卫士”还有助于保护土壤和建筑物,使它们免受阳光暴晒。调查证明,常到公园散步的病人,他们的心肺活动情况往往有明显好转。
A.树木花草在城市里的作用很大。
B.“绿色卫士”可以保护土壤和建筑物。
C.树林能抗击风沙的侵袭。
D.到公园散步可以减少疾病。
17、下列关于写倡议书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2分)
①叙述倡议书的背景和目的 ②写标题 ③署名
④写日期 ⑤称呼倡议的对象 ⑥提出具体建议
A.②⑤⑥①④③ B.②⑤①⑥③④
C.②①⑥⑤④③ D.②⑥①⑤③④
18、理解古诗常常会用到以下三种方法。以下是小明对诗句的理解。请判
断他理解时主要运用以下哪种方法 请把序号写相应的括号里。
①想象画面 ②借助注释 ③联系典故
(1)A句诗人由眼前景,借助牛郎和织女民间传说故事,联想到黄河与天河
相通,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 )
(2)读着B句,在小明眼前仿佛看到江南处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
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丰富多彩江南春画卷尽在眼前。( )
(3)C项后半句中“排闼”一词,根据课后注释可知是“推开”的意思,由
此可推断诗句的意思是说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翠绿色送到眼前。( )
19、下列题目中拟题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伯牙鼓琴》《薛谭学讴》《板桥画竹》
B.《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
C.《少年闰土》《青春中国》《人到中年》
D.《三黑和土地》《张骞与丝绸之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0、对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玄秘塔碑》是他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B.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C.“颜筋柳骨”之“柳骨”是形容他的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D.他的楷书行笔飞动迅疾,笔画连绵。
三、小小书法家。(4分)
《七律·长征》中写到了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
和“飞夺泸定桥”两场经典战役。请你把相关的诗句按
照右图的格式工整地书写到米字格中,创作一幅属于自
己的书法作品。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5分)
1、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仿照例句,以“云”为对象续写句子)(2分)
我是天空的孩子:

2、用表示“说”的词语填空。(3分)
(1)“这幅画画得可真好! ”他( )道。
(2)冬天快要到了,小松鼠们聚在一起( ):“怎样贮存冬粮呢 ”
(3)“对不起,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回到祖国去。”他( )了来自各方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祖国。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第二个“只听见”能否删去,写出理由)(2分)
4、李明完成演讲稿后,试着“演讲”了一次,觉得其中的一句话缺乏气势,情感的表达也不够强烈。请你运用反复和反问的句式帮他修改一下。(2分)
这英勇无畏的行为,这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世代传颂,永远学习。
5、听见哨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大步向前迈去。小军和小飞尤其卖力,但还没到终点,他俩就摔倒在地,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点面结合,描写场面)
我也能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写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3分)
6、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6分)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
来。
(1)【感受“入迷”】我能从“ ”“ ”“ ”
等词中感受到后面的同学上课时被“我们”的竹节人深深吸引的样子。
(2)【仿写“入迷”】小凯是个“足球迷”,足球赛直播时,小凯在电视机前看得入了
迷。试着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表现其入迷的状态。
7、想想下面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的意思,从中选择两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压轴 亮相 跑龙套 花架子 粉墨登场 有板有眼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9、用上“先、再、然后”等词语简单写一件小物品的制作过程。(3分)
五、先将下列与艺术有关的成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6分)
轻歌( )舞 高山( )水 巧( )天工 惟妙惟( )
( )云流水 妙笔生( ) 栩栩如( ) 画( )点睛
人们常用“ ”来赞美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当我们看到雄伟的故宫博物院时,不禁为之惊叹:“这可真是 啊!”
六、下面是天津的一个公交车站牌。(8分)
1、这个方向的879路公交车一共有 站,起点站是 ,标“ ”的是第 站。(3分)
2、879路公交车首班车的发车时间是 ,末班车的发车时间是 。(2分)
3、现在是上午9:00,家住宜宾里的李华想从家里出发坐879路公交车去水上公园玩,他可以在这个站牌下等车吗?为什么?(3分)
七、综合性学习。(4分)
六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请你协助解决。
1、活动中,小雪负责班级黑板报的文案撰写,下面的文案中【A】【B】句各有一处语病,请你帮她修改在横线上。(2分)
【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是其中之一。【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地展示。它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A】
【B】
2、下列句子中,与“勤劳而智慧的农民”这一中心意思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许多谚语都是农民伯伯根据生活实际创作出来的。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烈日下,农民们默默地挥洒着汗水,辛勤地耕耘着。
D. 他们疲于奔命,往往忽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八、综合实践。(5分)
东东发现了课文题目的秘密,请帮她完成练习。
①《陀螺》 ②《狼牙山五壮士》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
④《少年闰土》 ⑤《将相和》 ⑥《爬天都峰》 ⑦《松鼠》
⑧《梅兰芳蓄须》 ⑨《牛和鹅》 ⑩《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 将以上题目进行归类,将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以人物命题: 以事件命题:
以事物命题: 特别吸引人的题目:
2、关注题目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运用“关注文章题目”的方法来把握 、 (填序号)的主要内容。(1分)
3、东东准备用下面的开头写一篇作文,但不知道怎么拟题,请你帮她拟两个题目。(2分)
那个夏天的蝉鸣比往年都要聒噪,窗外枝丫疯长,却总也挡不住烈日,更挡不住爱的花香弥漫……
题目1:
题目2:
九、古诗阅读。(8分)
春 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1、补全诗句。(2分)
2、这首诗表面描绘了 (填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
(咏物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其实,诗中的“ ”喑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水、泗水之间讲学,教授弟子。(3分)
3、从“ ”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天气,从“ ”
一词可以知道诗人是去踏青。诗人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 ”(诗
句),由此发出赞叹:“ 。”(3分)
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材料一】 我国成年国民每日读纸质书、玩手机和看电视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纸质书时间 玩手机时间 看电视时间
23.13分钟 105.23分钟 128分钟
【材料二】 国外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对话而不是和心智对话。阅读时,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0.5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0.5秒钟。有专家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刊物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材料三】 阅读时,你会感觉自己像一条游泳的鱼,自由自在,任思想驰骋!
读书赋予人的快乐是任何美食,锦衣和华屋绝难比拟的———吃一道佳妙的菜,美味一会儿:穿一件漂亮的衣服,神气一阵子;读一本有益的书,受用一辈子。
1、阅读材料,你想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同学提出怎样的建议 写出理由。(3分)
2、阅读【材料三】,我们知道了读书能带给人智慧和快乐。读书带给过你怎样的感受呢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2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2分)
A.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最长。
B.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对话而不是和心智对话。
C.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刊物也是适应的、愉悦的。
D.读有益的书赋予人的快乐不是短暂的,而是一家子的。
参考答案
一、
毛 泽 东 诗 王 红 书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金 沙 水 拍 云 崖暖 ,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七 律 长 征
二、1、D 2、D 3、B 4、D 5、D 6、D 7、AB 8、D 9、C 10、D
11、D 12、B 13、D 14、C 15、C 16、A 17、B 18、③①②
19、C 20、D
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1、风带我散步,太阳为我梳妆,鸟儿为我歌唱,星星带我入眠。
2、赞叹 商量 拒绝
3、不能去掉。这样反复的写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了肃静与庄严的氛围,表现了人们对于开国大典的重视。
4、这英勇无畏的行为,这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世代传颂吗 这英勇无畏的行为,这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吗
5、示例:下午,同学们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大家的积极性可高啦!看!丽丽在认真地帮一位奶奶擦脸;小飞在几个爷爷面前卖力地表演舞蹈,逗得爷爷们哈哈大笑。
6、(1)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
(2)小凯观看足球赛时,就像上课听讲一样,端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上的画面。每当他支持的球队进球,他开心得欢呼鼓掌,一旦对方球队进球,他就懊丧得眉头紧蹙,嘴里念叨着:“哎呀!这可不行,咱们队得加油啊!”别人叫他好几遍,他也没有反应。
7、示例:姐姐的独舞是整个晚会的压轴戏,她一登台亮相,就引起了满堂
喝彩。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9、制作不倒翁时,先把头上有一个洞的蛋壳洗净擦干,再把沙子倒进蛋壳,
倒上胶水固定住,然后在彩纸上画出一个大小合适的半圆,剪下来卷成一顶小丑帽,里面抹上胶,粘在蛋壳上,正好遮住了蛋壳上的那个洞。一个不倒翁就做好了。
五、曼 流 夺 肖 行 花 生 龙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六、1、12.38 水上公园东门 12 2、6:00 22:00
3、不可以,因为根据站牌上的标记,这是与水上公园方向相反的公交车,李华应该去坐终点站为水上公园东门的公交车。
七、1、【A】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是其中之一。
【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地展示人们的生活。
2、D
八、1、②④⑩ ⑤⑥⑧ ①⑦⑨ ③⑩
2、⑤⑧
3、记忆里的花香 爱的芬芳
九、1、无边光景一时新 万紫千红总是春
2、春季 哲理 泗水
3、胜日 寻芳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十、1、多读纸质书,少看电视。理由:①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对话而不是和心智对话;②如果总看电视,习惯电视画面,阅读印刷刊物会很痛苦,因为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2、我感觉读到一本好书时很幸福,就像结交了一个好朋友,也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可以收获很多知识,明白很多道理。就像我在读《海底两万里》时,我就学到了很多海洋和地理方面的知识,还增强了想象力。
3、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