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22:课内阅读理解2——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22:课内阅读理解2——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7 06:3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期末专项复习卷】六年级上册语文
考点22:课内阅读理解2
一、课内阅读理解。(10分)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 ,空气是
,天空是 ,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
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
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
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
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
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
趣。
1、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2、作者为了表现草原景色之美,把草原比作 ,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 。想象一下,草原上的羊群还可以比作 。(3分)
3、阅读画“ ”的句子,梳理内容。(3分)
4、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想象一下: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2分)
二、课内阅读理解。(13分)
开国大典(节选)
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
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
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批注: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
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
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批注。(2分)
2、阅兵式写了“ 群众欢呼”三个方面的内
容,其中我最喜欢 这部分内容,因为
。(4分)
3、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兵 种 海军
特 点 雪白帽子,蓝色制服
4、记叙阅兵式的部分,作者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来描写这一场面。先
(总体 具体)描写受检阅部队缓缓入场的情景,再 (总体 具体)描写各兵种方队的特点。这样的写法,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 ,而且突显了各个方队的特色,更表达了 的感情。(3分)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9分)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一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 )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 )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结合选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读选文画“ ”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2分)
3、选文中加点的“至少”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4、想在选文中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我们可以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2分)
A.寻找中心句 B.圈画关键词 C.总结小标题 D.查阅课外资料
四、课内阅读理解。(10分)
穷人(节选)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短文中“忐忑不安”的意思是 ;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 。(2分)
2、选文从 和 等方面对桑娜进行了描写。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3分)
3、“揍我一顿也好!”中的“也”字能否去掉 理由是什么 (3分)
4、桑娜清楚地知道自己家也只是能勉强度日,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请你推测桑娜当时的内心活动:
。(2分)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 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文中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多选)(2分)
A.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 B.使文章语句精练。 C.渲染紧张的气氛。
2、“冲上前”“揪出”“凶得像只豹子”是对老汉的 和
描写,这一情节,我们能体会到老汉的 。(3分)
3、画“ ”的句子都是 描写,这两句话突出了
,衬托出老汉 的英雄形象。(3分)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2分)
A.突出浓浓的父子亲情。 B.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5、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后,人们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六、课内阅读理解。(11分)
《夏天里的成长》片段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联系《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可知,下列对画“ ”句子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这是选文的中心句。 B.统领全文。
C.渲染气氛,引出下文。 D.概括夏天的特点。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第 句话来写的,紧扣“飞快的长”“ ”“ ”这几个关键词展开描写,突出夏天动植物生长的特点。(2分)
3、选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
4、请仿照文中画“ ”的句子写一写,要求写出夏天动物或植物的生长特点。(3分)
昨天 ,今天 ,明天 。
5、读选段中画“ ”的句子,结合关键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3分)
盼(节选)
①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②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③“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④“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⑤“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⑥“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⑦“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 ”我央求着。
⑧“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5分)
(1)第②段中,变天时,路上行人的反应是
,“我”的反应是 。二者之间形成 ,写出了“我”对下雨的 。
(2)“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我”的心思是

2、为突出“我”盼下雨的心情采用以下哪些描写方法 ( )(多选)(2分)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
3、选文中有三处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从这三处心理活动中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心情 按顺序将“我”的心情填写在下面的方框里。(3分)
4、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分)
八、课内阅读理解。(9分)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分析选段内容,作者是如何得出观点的 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2分)
3、选段中加点的“本来”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3分)
4、下列宣传语与节约资源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资源有限,勤俭为上。 B.节约能源,创造未来。
C.人人爱花草,空气清新环境好。 D.节约能源一起来,好山好水好将来。
九、课内阅读理解。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少选之间而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选自课文《 》,讲述了 与 之间的故事。
3、选文中“ ”一词写出了山 的样子;“ ”一词写出了水 的样子。
4、伯牙弹的曲子如何 请你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5、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②伯牙鼓琴,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6、读了选文,说说你对“知音”的理解。
十、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按照课文内容,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词语。(2分)
2、下列诗句中,与文中画横线部分所描绘的画面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清月近人
C.海上明月共潮生 D.床前明月光
3、皮鞋匠联想的画面与乐曲的旋律变化是紧密相关的。将下面导图补充完整。(2分)
4、皮鞋匠听着《月光曲》,联想到了月光和大海。请你回忆平时熟悉的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国》《义勇军进行曲》……选择其中一首展开联想和想象,并写下来。(3分)
十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8分)
好的故事(节选)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选文内容可以概括为:
。 (2分)
2、“好的故事”表明了作者对 的向往,“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表明作者想为实现 而努力。(2分)
3、结合全文,对画“ ”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从美好的梦境回到“昏暗的灯光”般的现实生活,黑暗的现实给“我”的只有绝望和憎恨,表现了“我”的无比惆怅和绝望。
B.“我”从美好的梦境回到现实中,淡淡的怅惘油然而生,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黑暗现实的失望,以及对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4、《好的故事》比较难懂,可以借助哪些资料来读懂它 ( )(多选)(2分)
A.语文书中的“阅读链接”。
B.关于作者生活经历的资料。
C.关于本文创作背景的资料。
D.别人对这一作品的评论或注解。
十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 ”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 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①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②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资料链接】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亲侄女周晔在1945年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写的。周晔从小亲身感受了鲁迅的关心和爱护,亲眼看到了鲁迅无微不至地关心劳苦大众,勇敢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她写下这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来赞颂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抒发对伯父的无比怀念与敬仰之情。
(2)鲁迅奋笔疾书,大胆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正如鲁迅自己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的写照。
1、以“伯父”开头,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2分)
2、节选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鲁迅的精神品质 ( )(2分)
A.环境描写来烘托 B.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C.人物的语言描写 D.人物的动作描写
3、节选部分反映了鲁迅怎样的高尚品质 用下面哪一句话概括最恰当 ( )。(2分)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D.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读节选部分画线的两处语句,第①处,“我”问伯父和爸爸的问题是什么 在文中用“ ”画出来;第②处,联系“资料链接”回答:当“我”要求详细解说时,伯父为什么没有回答,却深深地叹了口气 (3分)
参考答案
一、1、更可爱 那么清鲜那么明朗高歌一曲
2、无边的绿毯 白色的大花示例:白色的贝壳
3、从左到右:小丘线条柔美 翠色欲流 流入云际
4、优美的景色、充足的食物、平静的生活。
二、1、整个阅兵式的庄严、威武,气势恢宏
2、检阅部队 各兵种行进 示例:各兵种行进 各军兵种都具有自
己鲜明的特色,威武雄壮,让人很钦佩,热血沸腾
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空军 方阵行进 炮种
多样,一字形前进 两辆或三辆一排,整齐前进六马并行 飞机人字形排列
4、点面结合 总体 具体 庄严、隆重 人们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
三、1、虽然……但……
2、提出疑问,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
3、不能删去。 “至少”一词说明这几个条件是最低标准,不代表全部的条件,若删去则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B
四、1、心神不宁 担心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来抚养,增加家庭负担,丈夫会责备自己
2、动作 心理 表示人物矛盾不安的心情
3、不能。“也”字表现了桑娜宁可挨打,也要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爱心和决心。
4、我不能让这两个可怜的孩子没人管
五、1、AC
2、动作 神态 铁面无私
3、环境形势的危急沉着无畏、不徇私情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画线的句子都是环境描写,营造出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急形势,为下文人物的牺牲埋下伏笔,也从侧面衬托出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
4、BCD
5、交代老汉与年轻人的关系,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六、1、C
2、(1)一 飞快 跳跃 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竹子和高粱长 石头长苔藓 小动物长快大
3、荷塘中还是清一色的荷叶就长出了一些花骨朵儿 荷花就从碧绿的荷叶间绽放开来
4、竹子、高粱一夜多出半节 长满了苔藓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5、这句话把植物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出现的“苞蕾”“鲜花”“小果实”几种生长状态,浓缩在“昨天”“今天”“明天”这三个时间点里,巧妙地展现出了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七、1、加快了走路的速度 放慢了脚步 鲜明的对比 盼 穿着新雨衣去外面淋雨
2、ABCE
3、失望 兴奋 急切
4、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中感受到我对穿雨衣的渴望之情。这样写把雨衣赋予人的特点,从侧面写出了我对雨衣的喜爱,也表达我盼望下雨想穿雨衣的渴望。
八、1、不是……而是…… 不但……还……
2、②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使自然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主要观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不可以。“本来”的意思是原先,先前,在这里指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以前是可以再生的,而现在已经不可再生了。去掉后与事实不符,也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4、C
九、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若太山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2、伯牙鼓琴 伯牙 锺子期
3、巍巍 高峻 汤汤 浩荡
4、示例:伯牙弹奏得好极了,琴声如同巍峨的大山屹立在面前,又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5、皎皎 银盘 杨柳 依依 细柳
6、示例: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善于倾听,伯牙每次弹琴时想到什么,锺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锺子期死后,伯牙终生不再弹琴,因为再也没有懂得他琴声的人了。他们彼此了解,心灵相通,是真正的“知音”。
十、1、水天相接 一缕一缕
2、C
3、第一行:月亮初升,海面平静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第二行:悠扬舒缓 高昂激越
4、听到《义勇军进行曲》,我仿佛看到战士们手握钢枪,穿过枪林弹雨,为了革命的胜利而勇往直前,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流血牺牲的情景。
十一、1、梦醒,“好的故事”破灭,“我”要追回他却未能成功,但“我”总记得这个“好的故事”。
2、美好生活 理想
3、A
4、ABCD
十二、1、伯父救黄包车夫。
2、D;
3、B;
4、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因为旧社会的黑暗和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让伯父很心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