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24:古诗文阅读理解1——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24:古诗文阅读理解1——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7 06: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期末专项复习卷】六年级上册语文
考点24:古诗文阅读理解1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4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题中点明时间的词是“ ”,“ ”点明作诗
的地点,“醉书”表明诗人是在 的状态下写下了这首诗。(3分)
2、诗中的“翻墨”的意思是 ,“水如天”的意思是
。(2分)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望湖楼”在( )。(2分)
A.浙江金华 B.扬州瘦西湖边 C.杭州西湖边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分)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
、 、 、 。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 。(5分)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1分)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而中。
解释下列词语。(2分)
山郭: 四百八十寺:
2、《江南春》中“多少楼台烟雨中”中的“楼台”在这里是指( )。(2分)
A.寺庙 B.凉台 C.亭台 D. 阁楼
3、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
述出来。(2分)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
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3分)
三、古诗词阅读理解。(8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列句中的“见”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词题是 。(2分)
3、下列诗句不属于对偶句的一项是( )。(2分)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本词上阕以鸟惊、 、 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
机勃勃。(2分)
四、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下面的练习。(7分)
回乡偶书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1、“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客”指的是 (填人名)。(1分)
2、《回乡偶书》中,以儿童天真的问询,写出诗人无限沧桑感慨的诗句是:
, 。(2分)
3、有人曾说:“故乡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回乡偶书》中的“
,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五、小古文阅读。(6分)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
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冯梦龙《广笑府》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遣子入城市肉( )( ) 谓子曰( ) 值一人对面而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2分)
六、古诗词阅读。(7分)
忆秦娥·娄山关①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②声咽③。
雄关漫道④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⑤。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安山关:又称委关,位于贵州遵义北部大娄山。在红军长征途中,此处的践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②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③咽:呜咽,声音受阻而低沉。④漫道:徒然说,枉然说。⑤从头越:从头大踏步越过。隐约进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再作邻署。
1、题目中“忆秦娥”是( ),“娄山关”是( )。(A. 词牌名 B. 词题)(2分)
2、词的上阕是从 和 两个角度来写景的。作者通过描写西风、雁鸣等景物,展示了一幅 的画面。(3分)
3、“继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2分)
七、小古文阅读。(8分)
核 舟 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①寸之木,为②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③因④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③泛赤壁云。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⑥,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⑦,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⑧桃核修狭⑨者为之。
【注释】①径:直径。②为:做,这里指雕刻。③罔(wǎng)不:无不、全都。④因:顺着、就着。⑤大苏:苏轼。⑥幕(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⑦篆文:用篆体刻成的文字。⑧简:挑选。⑨修狭:长而窄。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1)尝贻余核舟一:
(2)曾不盈寸: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3、下列关于“核舟”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用果核雕刻成的舟。
B.它很小但上面所刻的东西却很多。
C.它描绘了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故事。
D.刻有三十四个字但不知它的长短。
4、如果你看到了“核舟”,你最想说什么 请结合文中语句回答。(2分)
八、文言文阅读。(11分)
华佗巧治
有一郡守③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i)②,乃多受其货③,而不加治,无何⑥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恼。鄙守子知之,属②使勿逐,守嗔(chēn)志(huì)⑥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注】①耶守:古时候的官名。②差:同“痉”,病愈。③货:财物。④无何:不多久。⑤属:同“嘱”,嘱咐。⑥嗔意:愤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留书骂之 (2)属使勿逐
(3)吐黑血数升而愈
2、用现代汉语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2分)
3、用文中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怎样才能痊愈
(2)为治好郡守的病,华佗采取了什么措施
4、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 (2分)
九、小古文阅读。(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sè sāi)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①,子孙弃者无论②焉。非独书为然(但是 这样),天下物皆然。
【注释】①积:收藏。②无论:不用说。
1、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或解释。(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 。(用原文回答,2分)
4、围绕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三种人的事例作证明,不属于其中之一的一项是( )。(2分)
A.天子 B.富贵人家 C.作者自己 D.祖辈父辈
十、读文言文,感受欧阳修的成长经历。(8分)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获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闻里①士人家偕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动所作诗赋文字①,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②大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获,草木植物,生长在水边。④闲里:乡里。⑤文字:文章。
1、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分)
(1)“以获画地”和“教以书字”中的“以”字都是“用、把”的意思。 ( )
(2)欧阳修小的时候“下笔已如成人”离不开母亲的教导,从中可以体会到欧阳修母亲的用心与远见。( )
2、用自己的话翻译画“ ”的句子。(2分)
3、结合欧阳修的成长经历,分析他取得成功的原因,并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4分)
十一、文言文阅读。(6分)
画龙点睛
张僧繇①于金陵②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晴。每②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④,固请点之。须臾⑤,雷电破⑥壁,一龙乘云腾去上天。不点晴者皆在。
【注】①张僧繇(yóu)(一说yáo):中国古代著名画家。②金陵:今江苏南京市。③每:常常。④诞:荒唐。⑤须臾(yú):一会儿。⑥破:击破。
1、墙壁上的龙不点睛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作答)。(2分)
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以为诞,固请点之。
3、“画龙点睛”后来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请你试着用这个成语造句。(2分)
十二、文言文阅读。(8分)
人生小幼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③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④,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②专利:专注集中。③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鲁灵光殿赋》。⑤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
A.坚固的。 B.一定。 C.坚决地。 D.同“故”,因此。
(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2分)
3、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思考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有什么不同。(用文中的句子填表)(2分)
七岁时学习 二十岁以后学习 说明了什么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4、下列对作者的观点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2分)
A.少年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B.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年老时也无法补救。
C.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参考答案
一、1、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 似醉非醉
2、墨汁泼下 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C
4、夏季。由“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稻花香”和“蛙声一片”可
知。
5、黑云翻滚 大雨倾盆 风吹云散 水天相接 匆来匆去
二、1、山城,山村 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2、A
3、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5、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三、1、C
2、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3、B
4、蝉鸣 蛙噪
四、少小离家老大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
1、贺知章
2、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3、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五、1、①派、买;
②对……说,告诉.
2、①有一对父子,性子都很刚烈,不肯让人.
②你暂且(姑且)拿着肉回去陪客人喝酒,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看谁站得过
谁)!
3、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六、1、A B
2、听觉 视觉 凄冷、悲壮
3、表现了红军英勇顽强、不怕困难的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1、曾经 满
2、原来是挑选了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3、D
4、“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我想说,
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真精湛!
八、1、书信 追 病好
2、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
3、(1)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2)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4、医术精湛,充满智慧。
九、1、sāi 这样
2、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的。
3、书非借不能读也
4、C
十、1、√√
2、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3、欧阳修的成功一方面离不开他母亲对教育的严格要求,另一方面离不开他自己废寝忘食的学习。 只要不畏艰苦、发愤苦学,就能有所成就。
十一、1、点之即飞去
2、人们都认为这个说法很荒唐,偏要请(张僧繇)给龙画上眼睛。
3、最后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二、1、(1)D (2)A
2、然而人总有困顿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仍应在晚年时学习,不可自暴自弃。
3、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4、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