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历史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7 06: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找出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说出日军侵华罪行和中国人民抗日行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
3、结合本节课的历史人物杨靖宇、张学良、杨虎城等,说说能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精神,以及如何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家国情怀)
(一)
第一篇章:九一八事变
探究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一: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三: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1)历史原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根本)
(2)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
(3)国内背景:国共内战有机可乘
(二)
第一篇章: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概况
时间:
地点:
制造者:
借口:
经过:
影响: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关东军
日军突袭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
柳条湖事件(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三)
第一篇章: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思考:为什么东北这么快沦陷呢?
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三省日军共3万人,而驻扎在东三省的东北军有20万人。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介石
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前
九一八事变后
(三)
第一篇章: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四)
第一篇章:九一八事变
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时间:
1932年
地点:
长春
目的:
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皇帝:
溥仪
日本美化侵略行径的伪满洲国宣传画
在近年来的日本侵华史研究中,提出了“记忆侵略”的概念,即日本侵略者在伪满洲国使用暴力手段抹杀民众的个人记忆,通过重新阐释建立一个符合侵略者利益的社会记忆框架。
1.伪满洲国的建立
(四)
第一篇章:九一八事变
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2.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血腥屠杀
掠夺资源
奴化教育
细菌试验
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掠夺资源
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五)
第一篇章: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组织____________,抵抗日军的侵略。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抗日义勇军
派_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
杨靖宇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
东北抗日联军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1-1937:局部抗战
1937-1945:全面抗战
第一篇章:九一八事变
第二篇章: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占领热河1933年
策划华北自治1935年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1935年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国民政府:
攘外必先安内,继续围剿红军。
第二篇章: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
第二篇章: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背景
时间
地点
口号
性质
结果
意义
北平
青年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
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阴谋,
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到来
“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华北危机及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935年12月9日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第二篇章: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2.一二·九运动
第三篇章:西安事变
12月4日蒋到西安督战
12月12日扣押蒋介石
多次遭到拒绝
决定兵谏
抗日救国“八项主张”通电全国
1936年12月12日
直接原因:
目的: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
日本
美英
亲日派
亲英美派


第三篇章: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中共的努力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秦邦宪(博古)叶剑英 周恩来
第三篇章:西安事变
根本原因
时间
人物
目的
经过
结果
影响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材料一:定边军民都以为党中央一定主张杀掉蒋介石,替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报仇。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
材料二:鉴于共产国际的态度,中共中央12月18日发表《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中央电》,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条建议。
中共为何会选择放蒋而不杀蒋?说说你的理解。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是划时代的转变,是新阶段的开始!
——毛泽东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第三篇章:西安事变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张学良90大寿合影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01年,张学良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蒋背信弃义,软禁了张学良。1946年,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未获同意。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逝世,享寿101岁。
第三篇章:西安事变
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
1.(2024·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文章说,从1935年起,“民族解放大学校”已经开学,这个大学没有围墙,学生至少也有四万万,学校功课只有一门,叫“民族解放教学做”,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举行毕业典礼。这表明,陶行知意在( )
A.改变传统社会习俗 B.鼓励兴办新式学校
C.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 D.呼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课堂反馈
2.(2024·云南·统考中考真题)1936年12月14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B
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
3.(2024·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派针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当时,中共的态度是( )
A.扰乱形势,积极救蒋 B.讨伐张杨,震慑中共
C.扩大事态,挑起内战 D.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D
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
4.(2024·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学生暑期去西安研学旅行,导游在介绍华清池时说道:“1936年12月12日,曾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事件……”该事件和平解决的重要影响是(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C
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
5.(2024·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表述与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B.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C
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
6.(2024·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与日本占领上述地区相关的事件有( )
A.《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B.《南京条约》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九一八事变
D.《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和九一八事变
C
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
7.(2024·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岳阳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进行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材料可入选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中共“一大” ③红军长征 ④抗日战争 ⑤抗美援朝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B
课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