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灯笼》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7 16:2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灯 笼
导入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唐·李商隐《观灯乐行》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生查子》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重点)
2.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本文的语言,分析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难点)
3.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领会并学习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重点)




吴伯箫(1906—1982),原名吴熙成,山东莱芜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羽书》《难老泉》《黑红点》《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




课文以《灯笼》为题,写了与“灯笼”相关的哪些事件?可分为哪几方面?
提灯迎祖父
上下灯学
想象宫灯
乡俗还愿挂红灯
元宵观灯、猜灯谜
族姊远嫁
纱灯描红
挑灯看剑
乡村日常生活类;
乡村艺术表演类;
乡村年节欢庆类;
历史文化类。




“灯笼”在课文起怎样的作用?
1、起线索作用,串联各个材料,所有的叙事都与“灯笼”有关。
2、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全文各段中有怎样的变化?
对早年乡村生活
对历史人物和事件
深情
激情
1.找出课文中具有民俗意义的语句,分析“灯笼”所具有的的民俗文化的意义。
乡村日常生活
第1段:大人管制小孩“玩火”,但他们自己“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第3段:“我”夜晚随大人去迎接进城归来的祖父,祖父“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
第5、9段:其他如在村里上灯学,“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以及“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等。
“灯笼”与村民生活不可分离,给人以温暖。
乡村艺术表演
第2段:“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第6段:“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灯笼”成为乡村艺术的重要构成,成为文化符号。
乡村年节景象
第7段:“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
第8段:“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
“灯笼”装点了乡村的节日,带给村民快乐。
历史文化
第7段:“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
第8段:“《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
第10段:“‘……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
第11段:“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灯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牵挂和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相关,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到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情怀。
结合文章,理解“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这句话的含义。
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观点态度。
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略有改动。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内形势严峻,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其妄想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坚定,老百姓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引发了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的愿望;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作者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引出话题——喜欢灯笼
回忆往事
抒发情怀——保家卫国
灯笼
提灯迎祖父
上下灯学
想象宫灯
乡俗还愿挂红灯
元宵观灯、猜灯谜
族姊远嫁
纱灯描红
挑灯看剑
喜爱灯笼
家国情怀




本文以自由的散文化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有孩童心性、亲人往事、乡情民俗、诗词典故等,从不同方面写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作者想要保家卫国的志向。




1.以小见大
文中的“灯笼”是作者早年乡村生活中的微小事物,作者描写的祖父、母亲也是微末之人,记述的事件也都是细碎之事,在细小的事物中作者抒写了自己细微的情感。作者从小处写起,小中见大,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所述国家之事、所述壮烈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




2.双线并行
本文依据标题“灯笼”聚合各种材料,所有细小事件无不与“灯笼”相关,“灯笼”是明线。情感是课文的暗藏线索,作者依据情感线索安排材料次序,恰当地谋篇布局。每一次叙述都联结着情感的表达,作者对大部分段落中描写的早年乡村生活充满深情,延伸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激情,文末则表现出最高亢、最激越的感情。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吴伯箫的创作道路。
课外阅读吴伯箫的其他散文,感受其散文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