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17 10: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盟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建成的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也是我国的第三座常年考察站。下图中左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A. 中山站 B. 秦岭站 C. 长城站 D. 昆仑站
2. 秦岭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右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是摄影师分别在甲、乙两地,在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机固定好,对准星空,长时间曝光而得到的照片,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纬度高于甲地纬度 B. 星星绕转方向是顺时针
C. 绕转的中心点都是月球 D. 甲地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4. 图甲中某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1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约为()
A. 6个小时 B. 8个小时 C. 10个小时 D. 12个小时
下图为世界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的大致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纬度位置为()
A. 40°N B. 40°S C. 50°N D. 50°S
6.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计算该地冬至日的昼长时间()
A. 7小时 B. 8.5小时 C. 9小时 D. 9.5小时
孙教授乘飞机从上海前往美国休斯敦(西六区)考察交流,图为本次行程的航班描述,下图中所示时间均为当地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孙教授到达休斯敦时,休斯敦当地时间为()
A. 7日19点 B. 7日18点 C. 8日19点 D. 8日18点
8. 孙教授到达休斯敦时,与北京在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
A. 1/4 B. 1/2 C. 5/12 D. 7/12
丹霞是我国南方湿润区的一种地貌,其形成与地壳抬升及侵蚀作用有关。图甲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环崖丹霞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甲中Ⅰ、Ⅲ、Ⅳ分别( )
A. 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B. 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C.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D.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10. 塑造环崖丹霞景观的主要内力、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岩浆活动、风化作用 B. 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C. 地壳运动、风力侵蚀 D. 变质作用、流水沉积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A. 向斜谷地,内力作用 B. 背斜谷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 背斜山地,外力作用 D. 向斜山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2. 图中四地符合实际的是()
A. 甲处为陡崖,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B. 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 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 D. 丁处地势平缓,便于开采天然大理岩
山东省蒙阴县岱镇发育了一种特殊地貌——岱崮地貌,是古生代寒武纪的灰岩经过多重内外力作用而形成。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逐渐由陡坡过渡到缓坡形态。下图为岱崮地貌实景图及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②③①
14. 该地貌峭壁以下陡坡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A. 物理风化、沉积作用 B. 重力崩塌、沉积作用
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 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卡帕多西亚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高海拔沙漠的腹地,数亿年前这里的火山喷发,喷吐而出的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堆积起来形成了凝灰岩(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层,之后逐渐形成类似喀斯特的地貌,岩石千姿百态,其中包括头戴玄武岩“帽子”的“精灵烟囱”。下图为“精灵烟囱”形成及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形成卡帕多西亚奇石林立地貌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岩浆喷发 C. 地壳抬升 D. 冰川侵蚀
16. “精灵烟囱”的“帽子”()
A. 含有古生物化石 B. 具有板状构造 C. 发育水平层理 D. 表面多有气孔构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万帕太阳能发电站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维沙漠,2018年前是世界最大的聚光式高温太阳能发电厂,由35万块定日追踪反射镜和吸热塔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射镜将太阳光集中到发电区吸热塔顶的光接收机上,再将太阳能转化为温度高达538℃的热能,并通过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2014年伊万帕太阳能发电站正式投入使用后,每天都能发现许多烤焦的死鸟,并持续收到飞行员的投诉。如图示意莫哈维沙漠地理位置和伊万帕太阳能发电站景观。
(1)分析莫哈维沙漠太阳能丰富自然原因。
(2)简述莫哈维沙漠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说明伊万帕太阳能发电站的运行对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罗河三角洲位于埃及北部,临近地中海,历史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1970年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大坝下泄的水清澈无悬沙,农田由季节性灌溉改为常年灌溉。近年来,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后退明显。古人类选择的定居点被形象地称为“龟背层”(区域高地)。下图为尼罗河河口三角洲示意图。
(1)描述尼罗河三角洲的地貌特征。
(2)指出古人类定居点选择在“龟背层”的理由。
(3)简述近年来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后退明显的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自形成以来淤移不定。据史料记载,唐朝时长江口的位置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附近,到明朝万历年间才确定了崇明岛现在的位置。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崇明岛沙洲不断移动或南坍北淤,终于在今天的长江口发育形成了巨型沙洲,成为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下图)。目前崇明岛北靠的趋势明显,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和北侧的陆地相连。
(1)说明崇明岛的形成原因。
(2)描述一千多年来长江口沙洲位置变化及发展特点。
(3)试分析崇明岛将会和北侧的陆地相连的原因。
盟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1. D2. D
【答案】3. A4. C
【答案】5. A6. C
【答案】7. B8. B
【答案】9. C10. B
【答案】11. D12. A
【答案】13. B14. C
【答案】15. A16.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答案】(1)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地处科迪勒拉山系,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冬季位于西风带背风坡(位于盆地中),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2)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莫哈维沙漠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冬至日达到最小值;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3)当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破坏沙漠的生态系统;高温灼伤鸟类,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光污染,影响飞行安全。
18.
【答案】(1)形态大致呈三角形;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流分汊多);沉积物颗粒细。
(2)“龟背层”为河漫滩平原高地,地势较高,可躲避尼罗河定期泛滥;尼罗河丰水期挟带泥沙在河漫滩不断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层。
(3)尼罗河上游水库截留泥沙使到达河口的泥沙量减少;尼罗河沿岸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使得尼罗河水量减少,水流挟带泥沙的能力减弱;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对尼罗河三角洲的侵蚀加剧。
19.
【答案】(1)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因地形平坦及海水顶托,流速减缓;大陆架宽浅,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并出露水面;随着泥沙继续沉积,面积逐渐扩大形成冲积岛。
(2)位置变化:沙洲不断东移(沿江下迁);发展特点:随长江干流主水道不断摆动,沙洲(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南坍北淤;古沙洲与长江北岸相连成为陆地;沙洲面积逐渐扩大。
(3)长江中上游来沙量大,在潮流顶托作用下,泥沙在入海口持续堆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北岸泥沙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崇明岛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可能与北岸相连。
PAGE
第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