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7 10:1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并理解其原因,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比较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念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认识近代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概念阐释
近代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洋务企业
官办、带有封建性
私人开办、资本主义性质
民资企业
福新面粉公司
官僚资本主义:国民党官僚资本同国家政权结合紧密,使国家政权为自己服务。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陈果夫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原因: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 :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发昌机器厂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创办于上海)
继昌隆缫丝厂
(1873年陈启沅创办于广东)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③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2.初步发展:
①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拓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jiǎn]
人物扫描: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立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他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的贡献:
①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
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③重视教育,提出“父实业,母教育”;
④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中国封建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时间辛亥革命后
②原因 :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3.热潮:
荣氏兄弟创办的新面粉公司
荣宗敬
荣德生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
外因:
产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②或被吞并,或被毁坏,生存环境恶劣。
5、再度受挫(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②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内忧外患
①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荣氏兄弟
卢作孚
(1)原因:
(2)表现;
一战期间,福新面粉厂获得厚利,企业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庭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
日战争
一战
期间
20世纪
三十年代
时间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折线图。
解放战争
1
2
3
4
5
艰难曲折
艰难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短暂发展
日益萎缩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得不到发展的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薄弱,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
材料二:民族资本主义轻重工业比重图
纺织业
面粉业
材料三: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分布
①资金少、规模小、设备差。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
近代民族工业特点:
总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工具:
①传入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
②、应用: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等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
清末民初中国的火车和电车
慈禧太后的敞篷奔驰车
婉容皇后骑自行车
晚清大街上的黄包车
民国时期的飞机及空姐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电车
汽车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③意义: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火车
早期电报机
人字形铁路
1.交通工具: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剪辫易服、劝禁缠足;
②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③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禁缠足
剪辫
鞠躬礼
握手礼
原因: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成为新风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④服饰:男装长袍.马褂到正式场合首选西装,中山装开始流行。女装旗袍加进曲线美
长袍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满清旗袍
新式旗袍
【易服饰】辛亥革命前: “贵贱有级,服位有等,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
辛亥革命后: 打破等级界限,不分尊卑贵贱。
民国时期上海西餐厅
西餐
洋酒
⑤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生活方式的变化
“崇洋逐新”的趋向
同时,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4.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是不平衡的
(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堂小结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交通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习俗
①剪辫、易服、劝禁缠足、废跪拜、改称呼等
②饮食、服饰、婚丧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势
随堂训练
1.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