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4张PPT。有人曾说:“爱情,?回忆中的比现实中的更美好;爱情,舞台上的比在现实中的更感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西厢记》,它讲述的是相国千金小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导入新课长亭送别 1.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2.?通过诵读、品味、赏析,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复杂、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3、通过解读文本,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目标要求:重点与难点:
?通过对曲词的诵读,解读文本,分析崔莺莺复杂的情感世界,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重点赏读四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戏曲文学的能力。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元曲并举。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元杂剧的文化常识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西厢记》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课文中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即舞台提示。曲牌后的大字是唱词。正宫是宫调,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本文一折里仅为一人唱,即文中的唱词都是由旦角莺莺所唱。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三大类。末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旦类又可分为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净类又可分为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把酒科”“张生吁科”。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 (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 《窦娥冤》、马致远 《汉宫秋》、白朴 《梧桐雨》、纪君祥 《赵氏孤儿》。 行动些
没来由
葫芦提
只合
也么哥
怎生元杂剧常用的一些古白话词走快些)。
没由来)。
糊涂) 。
只应该) 。
词尾助词)相当于“啊、呀”之类。
怎么)。哥哥行
兀的
咱
着
“每”哥哥那边。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行,宋代和元代口语里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后边,有时加“行”字,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 。
“这”的意思,带有惊讶语气) 。
元曲中常用于句尾,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 。
命令、叫) 。
“们”)。 王实甫元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大约是1260-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了解作者剧本描写唐代礼部尚书之子书生张珙父母亡故后,家庭败落,虽有满腹诗书才学,却还没有做官。在去京城应试的路上,于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 了解剧情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此外,《西厢记》还有由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大量的,错综复杂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推动戏剧情节一环扣一环地发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西厢记》令人叫绝之处。《西厢记》的角色不多,戏却很多,情节曲折。 张生与莺莺相爱后,恰逢乱军首领孙飞虎兵围古寺,强索莺莺为妻。莺莺之母崔夫人许诺:“无论何人,退得贼兵,情愿倒赔妆嫁,将莺莺许配于他。”张珙挺身而出,修书招来白马将军杜确,杀退孙飞虎,不料崔夫人变卦,竟让张珙与莺莺兄妹相称。二人不甘忍受礼教束缚,在丫鬟红娘的热情帮助下,几经挫折,终成眷属。崔夫人在生米已成熟饭的情况下,不得已虽然同意婚事,但提出张生只有到京城考取状元后,才能完婚。本文的故事就是一家人为张生赴京赶考的送别。 张珙
筵席
玉骢
迍迍
金钏
叨叨令
靥儿注意读音gǒng
yán
cōng
zhūn
chuan
dāo
yè揾
兀的
挣揣
萋迷
蹙
莺莺wèn
wù
zhèngchuài
qī
cù
yīng谂知
偎
厮守
咽下
玉醅
白泠泠
蜗角
鸳鸯shěn
wēi
sī
yàn
pēi
líng
wō
yuān yāng吁气
赓
罗帏
绣衾
青鸾
栖迟
禾黍
胸臆xū
gēng
wéi
qīn
luán
qī
shǔ
yì 夫人、长老上云
上朝取应
玉骢难系
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迍迍
却告了相思回避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商讨,弄懂下列词义 云,宾白。
进京赶考。
玉骢,马;系,扣停。
倩,请;恨不能央求那高树截住太阳。
迟缓的样子。
却,同“恰”,回避,结束。破题儿
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只索昏昏沉沉的睡
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这壁坐“破题”,是写文章的术语,“开篇”的意思,比喻男女双方刚刚有好的开始。
熬熬煎煎,受熬煎。
只索,只得。
揾,拭泪。
兀的,怎么地;也么哥,语气助词,无实义。
索,要;凄凄惶惶,急忙地。
壁,边。辱末
挣揣
斜签坐的
死临侵地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推整素罗衣
把盏 辱末,即“辱没”。
争取。
签,插;斜着身子坐。
像要死的样子,课文意译为没精打采也行。
阁,同“搁”,噙着。
推,假装。
端酒,斟酒。谂知
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
将来的酒共食
玉醅
白泠泠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谂,熟。
子母每,每,“们”,元时口语。
将来的,拿来的;共,和。
美酒。
水清的样子。
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辆起车儿
末辞洁科
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宋元北方口语,“驾起车”。
末,张生的角色,指张生;辞,告辞;洁,和尚的角色,即上文里说到的“长老”;科,舞台提示的动作。
经忏,课文注解为“佛经”,实际是“念经”的意思;无心,没有心思;礼,也是动词,做佛教礼仪。 “春雷第一声”比喻发榜的好消息。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
白夺一个状元
“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两意徘徊,两边的心情难舍难分;落日横在山上,山色苍翠。
白夺,轻易地获得。
绝句的意思是:丢弃的人现在在哪里呢,那是当时姑且自己相爱的了,现在丢还过去的心意,选取眼前爱怜的人吧。
谨赓,恭敬地和诗;一绝,一个绝句;“以剖寸心”,来表白自己的心情。“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伯劳东去燕西飞
且尽生前酒一杯
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最要扶持!绝句的意思是:人生有长久的远别,谁与我是关爱亲近的人呢,遇不上知音的人啊,谁可怜我这长叹的人呢?
伯劳,鸟名;就是现在“劳燕纷飞”的成语。
暂且把离别的饯行酒饮尽。
服,适应;趁程途,赶路;节,节制;顺时,顺应时令;保揣,保重。
扶持,小心在意。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归家若到罗帏里
留恋你别无意
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
停妻再娶妻
“一春鱼雁无消息”
“青鸾有信频须寄” 眼泪流到九曲弯的黄河里,能使河水要涨出来;愁怨压在三峰的华山顶上能使华山变低。
罗帏,罗帐。
一心留恋,没有其他心思。
据鞍,抱着马鞍;阁,同“搁”,噙着。
休忧,不要担心;“文齐福不齐”,有文才,没有考运。
停,丢弃。
暗引宋秦观的《鹧鸪天》,“一春”,一年的时间;鱼雁,书信。
青鸾,传信的鸟。此一节君须记
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再有谁似小姐的,小生又生此念?
禾黍秋风听马嘶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一节”,一条。
栖迟,迷恋。
又有谁能像小姐这样让我心生留恋?
禾黍,杂草。
“一鞭残照里”,抽着马鞭,走在残阳里;量,估量。
逐,追随。 (曲词一经翻译,韵味全失,但为了进一步赏析,还是通过翻译帮助对内容的真正理解)
【正宫】【端正好】
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萎积的)菊花满地,秋风萧瑟,北来的大雁向南飞去。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叶染得像喝醉(一样红)?总是那即将离别的人儿的涟涟泪水吧。翻译曲词小组分工,合作翻译,先和同学交流 【滚绣球】
恨(只恨)相见得太晚,怨(只怨)离去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斜阳一直挂在疏林上。(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相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两情相悦)刚开始又要马上别离。听到(张生说)一声“(我)走了”(手上的)金镯子(从腕上)松了下来;远远地望见(饯行的)十里长亭,(顿时)人便消瘦:这种悲伤的心情谁能理解呀?【叨叨令】
看着(为张生)安排的车马,不由(得让)人的愁绪奔涌而出;(此时)哪里有什么心情(戴)花, (把自己)打扮得娇娇滴滴妩媚动人;(张生走后)准备好被子、枕头,只好(天天)昏昏沉沉的睡吧;从今以后(我的)衣袖,都(用来)擦拭重重叠叠的泪。(这样的日子)怎么不闷死人了啊?怎么不闷死人了啊?分别以后书信要赶紧给我寄。 【脱布衫】
西风紧落叶纷飞,霜雾迷茫枯草遍野。(在饯行的)酒席上张生斜着身子坐着,(只见他)皱着愁眉呆呆傻傻。
【小梁州】
我看见他噙着的眼泪(在眼里打转)不敢掉下来,担心让人知道了;忽然猛地(与我)对视,又把头低下了,长长地叹口气,假装是在整理自己的衣服。
【幺篇】
虽然以后(我们也会)结成良缘,无奈眼前(却即将分别),怎么不让人悲伤哭泣!情意如痴如醉,从昨晚到此时,(离愁别绪让人)都消瘦了。 【上小楼】
还没欢聚在一起,离愁却相继而来。回想着我前些日子(与张生)定下终身,昨晚(母亲同意我们的)婚事,今天(就要)分别。我深切体会这几天的相思滋味,却原来比起离情别绪(此时的伤心)更增加了许多。
【幺篇】
年轻时看轻远别,感情不深厚容易遭遗弃。谁不想(两人)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牵。你给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做一个并蒂莲,远远胜过中了头名状元。
【满庭芳】
别宴很快就要结束,片刻地相聚,马上就要别离。若不是(在)酒席上子母们应当回避,我真想与(张生)他(像孟光和梁鸿那样)相敬如宾。即使是相聚短暂的时刻;也算是我们夫妻同桌而食。眼里徒然地留意着,寻思着此事,(都)险些化成了(一块)望夫石。 【快活三】
拿来的酒和食物,吃在嘴里就像是土和泥。假如即便真是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
暖暖的美酒,(喝起来却)清淡如水,(想来)多半(不是酒而)是相思泪。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只是)离愁别恨(早已)塞满了肠胃。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的虚名小利,(却把)夫妻拆散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你一声我一声长长地叹气。
【四边静】
转眼间(别宴已是)杯盘狼藉,(莺莺乘的)车子转向东,(张生骑的)马转向西。两情难舍难分,此时太阳已下山了,山色显得格外苍翠。(不)知他今晚在哪里投宿?有梦也难以寻觅。 【耍孩儿】
眼泪从襟袖间纷纷落下,比白居易听琵琶曲时落的泪更多。相恋的人儿就要分别,还没有启程就先问回来的时间。虽然马上就要分别,以后就相隔甚远,暂且把离别的饯行酒饮尽。还没喝(这杯酒)但心却已先醉了,(哭得)眼中都要流血了,心都变成死灰(一片)了。
【五煞】
到京城路途遥远,赶路程要注意饮食,顺应时令的变化,保重身体。荒僻的山村(晚上)雨露重应该早些休息,(早晨有)风霜应该要起得晚!(在)秋风中运行,最难调理,最应该留意。
【四煞】
这忧愁向谁诉说?相思只有自已知道,老天爷(才)不管人(是否)憔悴。我的眼泪流进黄河里能让黄河泛溢,我的怨恨压在华山顶上能使华山变低。到晚上(心中)烦闷倚在西楼,只看见夕阳古道,衰败的柳树长堤。 【三煞】
高高兴兴地一起到(长亭),(却要)哭哭啼啼地独自回去。回到家如果到罗帏帐里,昨晚的绣枕又清香又温暖(能把)春留住,今晚的翠被生出寒意(只)有梦(能)知。(此时此刻)万般留恋,心里其他什么都不想,看见(你)抱住鞍上了马,愁眉(紧锁)忍不住泪水直往下落。
【二煞】
你不要担心“落第”,我只怕你撇下前妻再娶新妻。不要长久地没有消息!我这里让青鸟使者把信频频地寄(给你),你不要再提“金榜无名誓不归”。这一点你一定要记住,如果(在外)见了那些美貌女子,再不要像在此处这样留恋。 【一煞】
青山阻断了送行(的前路),疏朗的树林也不做美,淡淡的烟气和傍晚的雾霭互相遮蔽。夕阳古道没有人言语,禾黍秋风(只)听见马(在)长鸣。我为什么懒懒地上了车子,来的时候急急忙忙,离去时候却却为什么慢慢吞吞?
【收尾】
(看看)四面的山色(格外苍翠),(张生的)马鞭一挥(已经渐行渐远了),只剩一轮残阳。所有的人间烦恼填满胸中,估量这些大大小小的车子如何能载得起? 一、赴亭送别;
二、把酒饯别;
三、残照离别。
三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 按照情节、场面,可以把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请概括内容,戏由三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煎煎熬熬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提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3、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4、“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体会下边曲词的情味,说明它们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运用了排比,倍增烦恼的暮秋天气,构成了别离图的背景,渲染氛围,表现人物痛苦压抑的心情。)体会下边曲词的情味,说明它们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 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煎煎熬熬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提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莺莺先从眼前车马行色牵动愁肠说起,说明了沉重的别情压在心里,是无心打扮的原因;继而设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想到这里,不由得心痛欲碎,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叹。别离已无法挽回,唯一可告慰的将只能是别后的鱼雁传书,于是莺莺只得强抑悲痛,频频叮咛张生。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式的叠字句,再加上反复,突出剧中人物回环往复的浓烈感情和掩抑泣诉的声气口吻。)3、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莺莺在别宴上面对即将远行的亲人美食却是泥土气息,刻画出人物别离肝肠寸断、令人心碎的情状。)
4、“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莺莺对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夫妻拆开两处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她对张生的爱,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显示出纯真专一的美好情操。) 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拟人手法:离别的泪水染红了经霜的树林。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试选出文中情景交融的语句,朗读后谈谈:本文景物描写设置的环境是如何和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的。(先个人思考,再和同学讨论)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并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阳”互相照应;[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以景物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例如, [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景物烘托气氛,衬托感情举例说说曲词融入了哪些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 [朝天子]中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引用苏轼《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嘲讽世俗观念举例说说曲词融入了哪些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 [耍孩儿]中“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近》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竟日空凝睇。
[滚绣球]一曲的语汇、语句都具有民间口语的风格,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文采。 (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
(一)夫妻感情
从夫妻分别的依依不舍和痛苦心理,表现出来的是深情、痴情。
(二)价值观念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请联系课文内容从夫妻感情、价值观念、 临别担忧三个方面具体讨论。(先个人思考,再和同学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认为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还进一步把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三)临别担忧
一是对张生路上起居生活的担心,二是对张生考不取功名而不回的担心,三是对张生停妻再娶的担心。这些担心无不表现出她的贤惠而又苦心,深情而又用心的殚精竭虑的境界。) 选背曲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