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绝密★启用前
高二地理(A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4年9月5日18:35,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强赛中国vs日本准时于客场开赛。位于旧金山(西八区)的中国留学生小王完整的观看了整场比赛。完成下面小题。
1. 留学生小王开始观看比赛的时间是()
A. 9月5日02:35 B. 9月5日01:35 C. 9月6日02:35 D. 9月6日01:35
2. 比赛开始时与旧金山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比例最接近()
A. 1/3 B. 1/2 C. 7/10 D. 9/10
南极中山站(69°S,76°E)是我国最重要的极地科学综合观测基地之一。下图是我国中山站科考队员拍摄的“中山站极夜前的太阳”,此日之后中山站进入极夜。完成下面小题。
3. 科考队员拍摄照片的朝向是()
A. 正南 B. 正北 C. 正东 D. 正西
4. 科考队员拍摄照片的日期可能是()
A. 1月28日 B. 5月28日 C. 7月22日 D. 11月22日
5. 当中山站处于极夜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C. 北京昼先变长后变短 D. 巴西高原上草木葱绿
世界各地有不少形态酷似大象的岩石,图甲是位于新西兰北岛海滩上的大象岩地貌景观图片,图乙是位于沙特阿拉伯埃尔奥拉沙漠中的大象岩地貌景观图片,图丙是位于冰岛韦斯特曼纳火山群岛附近1973年形成的大象岩地貌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大象岩”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 甲地貌流水侵蚀形成 B. 乙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
C. 丙地貌是海浪侵蚀形成 D. 三类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7. 关于“大象岩”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地貌后期可能发育成海蚀柱 B. 乙地貌中大象体型可能会变小
C. 丙地貌岩石中可能会找到化石 D. 丙地貌岩石可能发现气孔结构
海积阶地是指由海洋堆积作用形成的海岸阶地,通常呈现出较为平坦的平台状地形。某学者在海南省西北部沿海地区考察时,发现该地发育有较为典型的海积阶地,下图是该学者绘制的该地地形地质综合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图中砂堤的走向和坡度判断正确的是()
A. 南北走向东坡陡西坡缓 B. 南北走向西坡陡东坡缓
C东西走向南坡陡北坡缓 D. 东西走向北坡陡南坡缓
9. 图中多级阶地的成因可能是()
①地壳间歇性上升②地壳间歇性下降③海平面持续性上升④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0. 考察发现,T 级阶地分布较窄,表层粉细砂层多处缺失,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外力作用可能是()
A. 海浪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冰川侵蚀
据气象部门预报,2024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将于9月16日凌晨在我国沿海登陆,并于16日20时前后进入安徽,24小时后将离开安徽进入河南。受其影响,16–17日安徽有较强风雨天气。下图为安徽省气象台9月15日07时发布的9月16–17日“安徽省降水量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9月16日凌晨,台风“贝碧嘉”最可能的登陆城市是()
A. 海口 B. 福州 C. 上海 D. 青岛
12. 9月16日20时前后,台风“贝碧嘉”进入安徽时,上海风向可能是()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13. 台风“贝碧嘉”对安徽天气的影响可能是()
A. 过境安徽时,白天气温降低 B. 过境安徽时,夜晚气温降低
C. 过境安徽后,台风势力变强 D. 过境安徽后,合肥气压降低
下图是海南岛近海冬夏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季节及海南岛盛行风匹配正确的是()
Aa图-冬季东北季风 B. a图-夏季西南季风 C. b图-冬季西北季风 D. b图-夏季东南季风
15. 受洋流影响,甲、乙两海域渔业资源明显丰富的季节为()
A. 甲海域夏季 B. 甲海域冬季 C. 乙海域春季 D. 乙海域秋季
16. “黑潮”即日本暖流,因水色深蓝看似黑色而得名。对图中“黑潮南海分支”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势力最强②冬季势力最强③增温增湿④降温减湿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以来,安徽省合肥市发生多次有感地震。合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合肥市的地质状况进行了讨论。经查阅资料发现,合肥市地处合肥盆地东南部边缘、郯庐断裂带南段,且有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这种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该地区的地壳应力分布不均匀,易于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地震活动。大别山造山带通过影响合肥盆地水系、地貌发育,从而影响合肥市聚落的形成。如图为郯庐断裂带示意图。
(1)简述合肥发生地震的原因。
(2)指出合肥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简述大别山造山带对合肥市聚落分布的影响。
18. 读世界某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示季节,并从气压带分布的角度说出判断理由。
(2)说出图示季节甲城市的盛行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比较乙、丙两地气压高低,并说明理由。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旱区河流的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有学者以天山南坡清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水文站径流变化,结合流域相关气象资料,研究了高寒流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径流过程的响应特征。下图为天山南坡清水河流域位置、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分布示意图。
(1)推测清水河流域春季径流量较小的自然原因。
(2)分析清水河流域不同季节地下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
(3)简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清水河流域水循环的变化。
高二地理(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1. A2. D
【答案】3. B4. B5. C
【答案】6. B7. D
【答案】8. C9. D10. B
【答案】11. C12. D13. A
【答案】14. B15. A16.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
【答案】(1)合肥地处郯庐断裂带南段,地壳活动频繁;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该地区的地壳应力分布不均匀,地壳容易产生振动。
(2)类型:地堑;
原因:板块运动使得岩层受到挤压,形成断层;合肥位于大别山造山带北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盆地。
(3)大别造山带的隆起有利于河流发育,会形成多条东西向河流流经合肥,为合肥市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农产品;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聚落基础设施建设。
18.
【答案】(1)季节:北半球夏季;
理由:由图可知,该季节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全球气压带位置偏北(尤其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最明显)。
(2)风向:西南风;
原因:图示季节为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南季风。
(3)乙地大于丙地。
理由:图示季节为南半球冬季,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气压高于海洋。
19.
【答案】(1)流域整体海拔高,气温低,流域内部分地区仍处于结冰期,无法形成径流;春季降水少,雨水补给量小;气温回升,蒸发量变大。
(2)地下水水位较为稳定,冬春季节流域内径流量少,河流水位低,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夏秋季节冰雪融水量大、降水多,河流水位高,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3)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内整体气温升高,蒸发量变大;降水量增加;高山冰川消融量增加,地表径流增加;气温升高导致冻土消融,水的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PAGE
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