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7 13:0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往事依依
于漪
0
2
0
4
0
3
作业布置
01
深入研读
初读课文
总结升华
=a:::
课堂导入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的
时光在我们的人生中大都 是最美好的。在充满色彩 的童年里,总有一些令人 难忘的事,说一说。
捉迷藏:在童年时光里,与小伙伴们玩捉迷藏,那种紧张刺激的体验 和欢声笑语,让人难以忘怀。
学骑自行车:学习骑自行车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但 最终学会骑车的喜悦和成就感,是童年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游泳经历:第一次被推进游泳池的恐惧,到后来在水里自由游弋的欢 乐,游泳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童年中一段美好的时光。
家庭烧烤:与家人一起在户外烧烤,那种温馨的氛围和美味的食物, 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养宠物:第一次养宠物,无论是小猫、小狗还是小金鱼,它们带来的 快乐和陪伴,让人难以忘怀。
0
01,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准确、 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概括文中抒 写的几件往事。
2.通过朗读课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概括 问题及流畅表达的能力。
3.体验作者爱生活、爱祖国、爱家乡、爱读 书、爱文学的深情。
作者简介
于漪,女,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汉族,中共 党员,“人民教育家”获得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 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名誉院长。
于漪于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8月正式参加 工作;1958年任教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1965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85年历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名誉校长;1997 年7月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2010年2月获评为
“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9年获得国家“人民教 育 家”称号。
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事业,致力教育教学改革 与创新,推动全中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性改革。
重点字词
漪(yī ) 徜徉(chángyáng ) 郁 (yù ) 凝 (níng) 谆谆 (zhūn) 狼狈(bèi) 婵 娟(chán) 镌刻(juān)
淼 (miǎo)
骚 (sāo)
慷慨 (kāngkǎi) 镌 (juān)
水泊(pō)
逃窜(cuàn)
角色 (jué)
眼花缭乱 (liáo)
雕 镂:指雕刻;
慷慨:形容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身历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 不到出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02,深入研读
疏通课文,整体把握。
1.金色童年,寄托着作者浓浓爱意,朗读课文, 找出文中叙写了哪些记忆犹新的往事,体现了 作者怎样的爱意。比较事件的详略描写。
幼时看山水画入神,仿佛进入画中。"看《水浒传》插图, 再读《水浒传》,犹如身历其境。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听老师入情 入理的讲课,被深深感动。受老师谆谆教导,多读书,读 好书,一生受用不尽。
疏通课文,整体把握。
几件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值得回忆的事很多, 为何选择这几件作代表
看山水画,写神情专注,徜徉画中之乐,表现热爱大自然之情;《评
注图像水浒传》,写浮想联翩,如历其境之乐,表现了好读书、善品
味之趣;读《千家诗》,写吟诵诗句,沉醉诗境之乐,表现爱国、爱
美、爱生活之情;听国文课,写朗诵诗词,深受感染之乐,表现了酷
爱文学、关注时代的情思。由此,可以探寻到作者成长的源头:少年
时代多读优秀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几件往事都与读书(品画) 有关,因为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
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我'的心智,给‘我'以 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志趣高尚的人,因此,‘我’ 对学生时代的读书’品画(的往事印象深刻,产生了‘依依'之情。文 章告诉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多读书,读好书,
明做人之理。"
都和读书学习有关,和文章的中心有关。
“年华似流水”:
(1)把时间比作流水,体现了时间的不可逆性;
(2)包括作者对时光流逝的留恋之情;
(3)与题目照应。
本段的精妙之处在于:
不少事不可得
几件事记忆犹新
作用:a. 突出对几件事在心中印象之深;
b.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精读赏析
1. 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年华似流水”的妙处。 领悟本段的精妙之处。
精读赏析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读《评注图像水浒 传》的语句,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并 赏 析语 段 中 精 炼 词 语 。
(1)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突出了形象思维印象之
深,丰富了文章内容,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2)字词(洗练,准确,富有表现力、概况力) 如:梁山:“雄伟险峻”
水泊:“烟波浩渺”
精读赏析
3.在“听讲课”的往事中,作者写了两位老 师的国文课,而且都是诵读诗歌,在内容上 有重复之嫌,是否可以删去一个呢
不可以删去。两位国文老师诵读的诗歌一古一今, 一个慷慨悲壮, 一个伤感动情,老师讲课的方式和 情感表达也各不相同,对同学们及“我”的影响更 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 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 要作用。
9
精读赏析
4.课文第五自然段中“雕镂”、“镌刻”在注 释中解释即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何不用 同一个 这里的“雕镂"是否可以换成“留下”
(1)为了避免重复,使词语富于变化。前者侧重 于刻得精细,后者侧重于刻得印迹深。
(2)“雕镂”不可以换成“留下”。雕镂:突出印 象深刻,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留下:语言平淡, 表达效果一般。
精读赏析
5.诵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描写春、夏、 秋,冬的诗句,并展开竞赛诗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精读赏析
6.请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结尾段在文章结构 上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承上启下,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 结尾段:结构上首尾呼应,深化主题,使结构 更严谨。突出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9
精读赏析
文章的精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 言的精彩,再品味文章,从欣赏语言 的角度,找出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语句, 说说好的理由;找出你认为最能打动 你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找出最能引 起你联想的语句,说说它们的魅力。
03,总结升华
总结升华
题目中的“依依”是什么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往事怀有 怎样的情感
“依依”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 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总结升华
1.作者回忆小时候家中挂着的山水画以及阅读《评注图像水 浒传》的情景,这些经历激发了她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
2.描述了童年时期阅读《千家诗》带来的美的享受,以及对 四季变换的深刻印象。
3.回忆了在学生时代,国文老师教授古文和白话文的情景, 这些教学经历培养了她的课外阅读兴趣,对她的成长产生了 重要影响。
4.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能够丰富知识、增添智慧, 鼓励青少年要有计划地阅读好书。
总结升华
于漪老师是中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 师,她通过《往事依依》这篇文章传达 了对青少年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珍惜 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籍的海洋 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她的教育思想强调 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 习知识,更是生命展开的过程。
9
04,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模仿课文中读书如身临其境的情形,写 写你读书曾沉浸其中的片断。
2.给于漪奶奶写封信,谈谈你读书的体会,
谈谈你在美的熏陶中成长的事, 或者谈谈 你读书遇到的苦恼。
9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