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
【学习目标】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特别是时间词的归纳。
2、结合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大意。
【学习难点】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再造想象力。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这篇文章选自《聊斋志异》,描写了作家家乡淄川县奂山山市的景象。山市即深山中的“山中蜃景”。是天上重湿气的云由于密度差异太大而产生的折射现象。山市即是海市。海市蜃楼变幻莫测,是世间奇景,人鲜领略。作者以变幻之笔写变幻之景。穷形尽相,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2、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本文《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家号称“累代书香”,蒲松龄的创作,还有通俗俚曲14种,计有《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补幸云曲》等从不同角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在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上与《聊斋志异》是相通的。蒲松龄的著作,小说和俚曲之外,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和关于农业、医药的通俗读物《农桑经》、《药书》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曾出版路大荒编的《蒲松龄集》。
3、背景资料
《淄川县志》记载:奂山“有山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郭、楼、官室、树木、人物之状,类海市云”。海市是海市蜃楼的简称。作者34岁游崂山时,曾有幸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色,在《崂山观海市作歌》一诗里,十分惊异所看见的奇景:在海天之间,忽然出现了楼阁、山水、人物一霎时又“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这种变幻莫测的景象,与《山市》中描写的山市幻景的变化很相似。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故在文中有称此现象为“鬼市”。鬼市在前人著作中也有记载。唐人郑熊《番禺杂记?鬼市》写道:“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写道:“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作者与前人一样不了解这种幻象产生的原因,便认为是鬼怪作崇。
【自主预习案】
1、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给加点的字注音。
奂山 邑 青冥 禅院 碧瓦飞甍 高垣睥睨 连亘 窗扉 坊 莽莽然 一切乌有 霄汉 窗扉 黯然缥缈 往来屑屑 逾时 倏忽 遂 市肆
4、文学常识填空。
《山市》选自《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本以谈狐说鬼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作者是____朝文学家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一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世称“聊斋先生”。
山市,山中蜃景,与“_________________”相似。
5、填空。
⑴作者在描写山市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极有层次,首先写山市的出现: , 。接着写第一次变化 , 。第二次变化 , , 。然后又变为 , 。最后 , ,又 ,又 、 ,遂不可见。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许多人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初读──读准音小组活动:1、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读课文一遍
2、其余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圈出你个人认为不太准确的字词; 3、读完后,大家把圈出的字词正音,听课文录音找出读错的原因
个人练习后小组内朗读比赛,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清楚、更熟练。
(二)、二读──理解大意小组活动:
1、结合课前导学,组长分工,组内成员轮流作口头翻译,并指出个人翻译部
分里的重点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指出他翻译的不足。
2、学习文言翻译五字法,小组合作译读练习。
3、将疑难词句的解释讨论解决。
(不看资料独立作答,讲评小组列于黑板,抢答。)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恒不一见 青冥 相顾惊疑
念近中 飞甍 始悟为山市
连亘六七里 城郭 堂
坊 历历在目 莽莽
黯然缥缈 依稀 乌有
危楼 霄汉 窗扉
洞开 裁 缥缈
或凭或立 往来屑屑 市肆
(二)、翻译下面句子。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2)、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5)、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三)、品读──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山市”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词语并作解释。
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山市的变化。词语有: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未几,不久;既而,不久,接着;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
本文主体部分是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起、发展、
高潮、结局,请简要概括每个阶段的意思。
初起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结局阶段:危楼消失,一切化为乌有。
3、请按顺序写出在山市中出现的八种景物。
(1)孤塔、(2)宫殿、(3)城郭、(4)楼、(5)堂、(6)坊、(7)危楼、(8)楼上人
4、“山市”为何又叫“鬼市”?请你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因为这种山市蜃景发生的时间较早“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所以又名“鬼市”;实际上是大气中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会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有远处物体的影象。
二
【拓展检测案】
海市
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还不足为奇,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小时候,我也曾见过一回。记得是春季,雾蒙天,我正在蓬莱阁后拾一种被潮水冲得溜光滚圆的玑珠,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桕;松桕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儿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又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
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要高声咏叹。且看蓬莱阁上那许多前人刻石的诗词,多半都是题的海市蜃楼,认为那就是古神话里流传的海上仙山。最著名的莫过于苏东坡的海市诗,开首几句写着:“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可见海市是怎样的迷人了。
14、解释下列词语。
(1)、偎山抱海:紧靠着山、拥抱着海。
(2)、别致:新奇,跟寻常不同。
15、“山市”是山中的蜃景,那么“海市”就是__海上的蜃景______。
16、在写海市前为什么要写在蓬莱阁上观景的感受?
17、“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句中“劈面”的意思是___正冲着脸_____,表现了山峦出现的____迅速、突兀____。
18、海市里的山峦不仅有古松古桕、渔村,还有_____宝塔___和_____城市___。
19、写古时候文人墨客咏叹海市蜃楼的作用是什么?
三、写作练习
在你的生活中,虽然难得见海市蜃楼,但一定见到过许多奇异的景象,如山势的奇形怪状,烟雾的变化莫测,宛若画中,如入险境,这里有客观的诱引,也有你心里的幻化。真实地记录下来,作为你写作中的库存。
《山市》
一、略
二、(1)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暗想这附近并没有这种佛寺。(2)只见一座高高的城墙,上面有入齿状的矮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是一座城郭模样。(3)再往它的上面数,就更加昏黑,若有若无,以致不能数出它有多少层了。(4)再看那楼上人来人往,身影晃动,有的倚着栏杆,有的站着。(5)又渐渐地像高高的屋舍,忽地像拳头大,又忽地似豆子般小,接着就看不见了。
14、(1)、偎山抱海:紧靠着山、拥抱着海。(2)、别致:新奇,跟寻常不同。
16、为下面写海市作铺垫。
19、一方面是说明海市蜃楼古来有之,另一方面增加了海市蜃楼的迷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