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这是南京六朝博物馆大厅悬挂的条幅,展示了建都于南京的六个王朝名称。博物馆里展出的青瓷、陶俑、建筑构件、大型排水设施遗迹,以及石刻、书画等文物,反映了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与江南地区开发
学习目标
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die)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
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祖逖(ti)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一、东晋的兴亡
1. 西晋灭亡:
【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
(1)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
一、东晋的兴亡
2. 东晋建立: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及地图完善东晋建立三要素
东晋形势图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建康(今江苏南京)
317年
司马睿
统治范围:
江南
晋元帝司马睿
一、东晋的兴亡
2. 东晋建立:
王导
司马睿能当上皇帝主要得益于以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政治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相关史事】王导死后,虽然王氏地位有所下降,但世家大族与皇帝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只不过相继换了庾(yǔ)氏、谢氏、桓氏等世家大族与司马氏共天下。这种政治格局被称为“门阀政治”。随着东晋王朝的衰亡,门阀政治逐渐落下帷幕。
一、东晋的兴亡
3. 东晋的北伐:
东晋初期,朝廷多次进行北伐,在祖逖(tì)等人的努力下,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
对于南迁的中原人来说,他们最大的心愿会是什么呢
过程:
失败原因:
(1)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
(2)有的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
一、东晋的兴亡
中流击楫
闻鸡起舞
3. 东晋的北伐:
祖逖(266—321),范阳遒(qiú)县人。 西晋末年, 祖逖流亡江南。为恢复中原,他自行招募军队,渡江北伐。船到中流,他慷慨激昂地击楫说:“我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复返!”跟随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志感动。由于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北伐不利,祖逖忧愤而死。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刻苦勤奋、勇于担当、胸怀大志
东晋曾与北方政权多次交战,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一、东晋的兴亡
4. 东晋的发展:
材料一
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沈约《宋书·列传》
材料二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矣。
——《晋书·食货志》
一、东晋的兴亡
5. 东晋的灭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灭亡。
魏
蜀
吴
西晋
(266-316)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时间:
朝代更替:
都城:
420-589
宋、齐、梁、陈
建康(今江苏南京)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对比一下,南朝中领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政权?
繁荣:宋是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衰败:梁武帝萧衍统治后期……政治日益败坏,导致大规模叛乱长时间无法平息,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何处是江南?
江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在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秦汉时期
孙吴建国后
西晋末年
东晋后期
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下
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1: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民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材料2: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物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课后活动】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史记》成书于西汉,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落后,商业不发展,人民生活不富足;
《宋书》成书于南朝,此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 原因:
【合作探究】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材料一:江南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当时全国的平均气温稍有下降,昔日江南炎热卑湿的自然条件略有改变,人口自然繁殖的环境比较适宜。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材料二: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安定)如也。 ——《宋书》
1.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
3.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 原因:
材料五:这一时期,大量少数民族人民移居平川,……并逐步与汉族人民相融合。他们和汉族人民一起,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
材料四: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字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4.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
5.南下移民和江南地区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自东汉未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A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 表现:
经济类别 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 ;
农业 有了很大改进;
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 。
手工业 在 有显著发展。
商业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耕地面积
水利工程
生产技术
多种经营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建康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施肥图
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
南朝 织锦
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南朝 青瓷莲花湖
东晋黑釉鸡首壶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 表现:
东晋南朝时期,冶炼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突出表现是灌钢法的推广。人们把生铁料和熟铁料同时冶炼,加以反复锻打,形成质地优良的钢材。用这种方法制造兵器和农具,质量和产量都有很大提高。
【相关史事】
梁朝吴筠《咏宝剑诗》
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
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这首诗与手工业的哪个行业有关?哪些诗句体现了宝剑的制作水平?
行业:冶铸业。
诗句:“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写出了宝剑的闪闪光芒和剑刃的锋利,体现了宝剑制作水平高超。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 影响:
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此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宋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4. 启示:
【合作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给我们哪些启示?
原因 启示
制定合理政策
引进人才和技术
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
南北民众共同努力
团结协作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维护社会安定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保护环境
北人南迁,输送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根因)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树、枣树、杏树等。这些农林品种原来主要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想一想:北方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这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
原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北方的农林品种。
历史现象: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建立
政权更迭
发展情况
原因
表现
政治特点
东晋灭亡
317年 司马睿 建康
“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势力情况
420—589年,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影响
北人南迁;社会;自然;统治者;人民
秦汉→孙吴→两晋
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1.“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南京
D
当堂检测
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现统一
B.南方条件优越
C.对外交往发达
D.北方人民南迁
D
当堂检测
3.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环保意识的增强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
A
当堂检测
4.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反映东晋( )
A.统治者爱惜人才
B.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C.外戚与宦官专权
D.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B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