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精品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精品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6 13:0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揣摩语言,背诵积累精妙的描写段落;
(2)了解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朗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等。通过读,品味言外之意;通过读,了解作者的感情。
(2)比较。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比较其外貌及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了解人物性格变化及其变化的根源;将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在的故乡作比较,分析其变化的深层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感悟作者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分析;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语言﹑动作﹑外貌描写。
2. 难点
结尾的含义;对作者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回忆﹑讨论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及曾经学过的鲁迅作品,由此导入新课。
2.简介小说创作的背景。
(二)自读感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隐晦(huì) 脚踝(huái) 獾猪(huān) 颧骨(quán) 髀间(bì)
嗤笑(chī) 愕然(è) 惘然(wǎnɡ) 恣睢(suī) 潮汛(xùn)
隐晦:阴沉昏暗。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惘然: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的样子。
展转: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凶暴。
2.了解《故乡》
《故乡》是一篇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说。鲁迅自1912年随民国教育部北迁赴京供职之后,曾于1919年底返回故乡,将全家迁到北京。他当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状况以及人生感受,在小说中都有反映。
3.整体感知
(1)了解性阅读,整体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准备复述故事。
(2)学生分小组复述故事,相互评价,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提示】教师适当的指导复述的要求及方法,使学生能说出主要的情节,不必在枝枝节节上占太多时间。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探究结构
【学生活动】思考:依据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活动,小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点拨】划分的标准不同,划分的结果就有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肯定。这里只举一种划分的方法:全文可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分为三个部分。
2.探究人物
【学生活动】思考:小说共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点拨】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农民,“我”少年时的朋友;杨二嫂——小市民,“我”的街坊邻居;“我”。
3.探究闰土的性格
【学生活动】投影显示以下表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分别写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文字,填写下表。
表格及填写内容提示: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 貌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红活圆实的手…… 灰黄的脸,眼睛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脸上刻有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语言 “这不能……蓝背……”“现在太冷……你也去。”“不是……轻轻地走去……” “老爷!……” “非常难……只能烂掉……” 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
动作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扫,支,撒,看,拉,罩…… 只是摇头。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拿起烟管默默的吸烟
性格 健康可爱 聪明健谈机灵多智 迟钝 麻木 愚昧
4.课后思索
【学生活动】思考:闰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课内小结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逐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很容易将课文割裂。本节课集中分析闰土语言﹑外貌﹑动作方面的变化。填表的方式,容易使学生通过两相对比,更为明显的突出从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的变化,也能更清楚的了解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阴晦( ) 胯下( ) 毡帽( ) 秕谷( ) 竹匾( )
颧骨( ) 愕然( ) 嗤笑( ) 瑟索( ) 恣睢( )
2.找出加点字词解释全对的一组。 ( )
A.时候既然(已经)是深冬 本没有什么好心绪(头绪)
B.只是无端的觉得(无缘无故) 愈加愕然(害怕的样子)
C.素不知道(向来) 闪电似的苏生过来(苏醒)
D.有些惘然(失落的样子)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很像)
能力提升
3.填空。
(1)《故乡》选自小说集《 》,作者鲁迅,原名 。
(2)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图画来: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 的西瓜……
(3)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圆脸,已经变作 ,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 ,身上只一件
,浑身 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 的手,却又 又 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飞”字表现的人物的心理。
(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2)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
(3)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
开放探究
5.你会画画吗?请仔细阅读课文中描写月下西瓜地“小英雄”闰土的文字,加上你的想象,画一幅少年闰土的肖像画。
6.在《故乡》中,夏夜看瓜,冬天捉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海边捡贝壳,分手时赠羽毛……都被“我”的记忆珍藏。请你从记忆中检索两件童年或少年时最快乐的事,写一篇文章。
【第一课时】
【夯实基础】1﹑略 2﹑(1)《呐喊 ( http: / / www.21cnjy.com )》 周树人 (2) 神异 深蓝 金黄 一望无际 碧绿 (3)紫色 灰黄 一顶破毡帽 极薄的棉衣 瑟索 红活圆实 粗 笨
【能力提升】3﹑(1)表现了宏儿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到“我”的急切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全家人对“我”回来的期盼。(2)表现“我”对闰土到来的急切期盼。(3)刻画了杨二嫂的拿了东西快速离开的神态。 4.C。
【开放探究】5.略 6.略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闰土的肖像,大家议一议谁画的最好。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探究闰土变化的原因
【学生活动】投影展示第一课时填写的表格,思考﹑讨论闰土变化的原因。
【提示】引导学生先划出课文中画龙点睛式的议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然后再作分析。
闰土的变化,当然不仅仅是岁月的流逝造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外貌的变化,清楚地反映了穷苦窘迫的生活现状。更重要的是,闰土的精神状态的变化。一声“老爷”的称呼,道尽了闰土所遭受的精神压迫和痛苦,刻画出农民闰土和知识分子“我”之间的隔膜。是黑暗的社会,是罪恶的封建等级制度,摧残了闰土的肉体,也毒害了他的精神。
2. 探究人物——杨二嫂
【学生活动】
(1)比较。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段,比较其肖像﹑动作﹑语言方面的变化。
【点拨】年轻时,杨二嫂是有名的“豆腐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施”,现在成了外形如同细脚伶仃的“圆规”般的老女人。“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足见其泼悍﹑放肆;语言的尖利和捕风捉影,足见其尖嘴利舌;“顺便将我的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后来还诬称闰土将碗碟埋在灰堆里以便找借口明拿暗偷,则表现了爱贪小财的自私卑俗。
(2)辨析。杨二嫂的形象对表现小说的主题有何作用?“我”对闰土和杨二嫂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点拨】杨二嫂的形象,不仅是对淳朴诚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闰土是一个衬托,而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作者从这一角度,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观念的罪恶。
作者对闰土是同情和痛惜,对杨二嫂则更多的是厌恶,也有同情。
3. 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明确下列要点:
(1)第二段描写了萧索﹑荒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实的故乡深冬的画面,整个画面透出荒凉﹑死寂﹑了无生机。这幅图画正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
(2)第12段,在“我”的回忆中,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幅蓝天﹑碧海﹑沙滩﹑圆月﹑一望无际的瓜田的美丽景色,作为少年闰土小英雄想象的烘托,也作为“我”理想中故乡的象征,而与现实中的故乡相成鲜明的对照。
(3)课文结尾,在“朦胧”中再现月下瓜地的景色,不仅表达了眷恋之情,更突出了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
(三)课内小结
1. 透过表层,分析人物变化的深层原因,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正确的理解小说的主题。要引导学生找出交代变化原因的语句,教师还要结合时代背景略加补充﹑点拨。本文的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要指导学生多读,通过读,把握关键词语并体会其深刻的含义。
2. 小说中说,“我竟与闰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几十年后,宏儿和水生都已步入中年,他们相见又该是怎样的情景呢?设想一下,他们相见的情景。
(四)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用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匾, 下秕谷, 鸟雀来吃时,我远远的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那鸟雀就 在竹匾下了。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1)“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 ( )
(2)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
(3)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 )
(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能力提升
3. 下列对话有的是少年闰土说的,有的是中年闰土说的,说说其中省略号的不同作用。
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吃不够……有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似乎是矛盾的,谈谈你的理解。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开放探究
5.阅读下面一段资料,谈谈你的感受。
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力的少年。“他的父亲十分爱他”,他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心地也是善良的。“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看西瓜去,你也去。”“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在这些话里,跳动着的是一个活泼的生命。少年闰土较之少年“我”更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是一个有更多的新鲜生活和新鲜感受要表达的少年。少年“我”的知识更多是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少年闰土的知识则是从大自然中,从自己的生活实感中获得的。他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他比少年“我”更像一个语言艺术家。他的语言多么生动,多么流畅,多么富有感染力啊!它一下子就把少年“我”吸引住了,并给他留下了至今难以磨灭的印象。但这个富于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少年闰土,到了现在,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为什么他在少年时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现在却形容不出了呢?因为“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时候是一个活泼泼的人,现在“懂事”了,却成了一个“木偶人”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所说的“事”,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
——王富仁《鲁迅〈故乡〉赏析》
【第二课时】
【夯实基础】1.扫 支 撒 看 拉 罩 2.(1)语言描写 (2)肖像描写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能力提升】3.同样的省略号,表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却不相同。少年闰土的话滔滔不绝,说明他知道的新鲜事很多,也说明他的活泼健谈。中年闰土的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体现了他的呆滞﹑木讷。 4.不矛盾。“欢喜”,是因为时隔二三十年终于又见到了童年时的朋友;“凄凉”,一是因为闰土现状贫困悲惨,二是朋友间已不可能像童年时那样亲密无间了。
【开放探究】5.提示:以上材料从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级观念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闰土发生变化的原因。靠学生自己发现这个角度是不容易的。阅读这段文章,为学生下节课分析人物形象打开了一扇窗口。
第三课时
(一)温故知新
背诵比赛。学生举手抢背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三段文字,看谁背得既准确,又流利。由此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问题深究
【学生活动】听第三部分的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而“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为什么“本来十分清楚”的小英雄的影像,“现在忽地模糊了”?
(2)结尾的“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中的三个“辛苦”各有怎样的含义?
(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的“希望”有什么含义,这段话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提示】
(1)对故乡,“我”有一丝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恋,但故乡的衰败,故乡人的巨变,又怎能让“我”留恋?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本来寄托着对美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可现在已被无情的现实打破,使“我”对美好的未来感到渺茫,所以形象也“模糊”了。
(2)第一个辛苦指奔波﹑劳碌;第二个辛苦指辛勤劳苦;第三个辛苦指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3)这里的“希望”,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造旧世界,创造美好的新生活的希望。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去努力奋斗,这样的希望必然落空;有了希望,并百折不挠地为之奋斗,希望终能实现。从“没有路”到“成了路”,需要“走的人多”,要靠大家去做,去实践。
2.概括归纳。
【学生活动】思考并明确: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点拨】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把“我”的所见﹑所忆﹑所感的各种材料组织起来。
(2)运用对比手法是这篇小说独到的特色,请你说说你的理解。
【点拨】本文对比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少年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反映了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我”和闰土关系的对比,反映了等级观念的鸿沟难以逾越;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比,反映黑暗社会病入膏肓;“我”和闰土关系与宏儿和水生关系的对比,反映了农村的日益破败和“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
3.巩固、提升
【学生活动】下面一段文章谈了对《故乡》中“我”的认识。作者的观点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我”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在自己的“故乡”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失去了自己的精神落脚地。他像一个游魂,已经没有了自己精神的“故乡”。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官僚地主。在经济上是地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政治上是官僚,是有权有势的阔人。但现代的知识分子是在城市谋生的人,已经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的权力。在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心目中,值得惧怕和尊敬的是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坐“八台的大轿”的“阔人”。现在,“我”不“阔”了,所以也就不再惧怕他,尊重他,而成了她可以随时掠夺、偷窃的对象。他同情豆腐西施杨二嫂的人生命运,但豆腐西施杨二嫂却不会同情他。他无法同她建立起精神的联系。他在她那里感到的是被歧视、被掠夺的无奈感。闰土是他在内心所亲近的人物,但闰土却仍然按照对待传统官僚地主知识分子的方式对待他,使他无法再与闰土进行正常的精神交流。他在精神上是孤独的。他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但这种关系在现在的“故乡”是找不到的。
——王富仁《鲁迅〈故乡〉赏析》
【点评】学生对“我”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我”不是作者鲁迅,而是一个同情劳苦人民的知识分子这一层次上。读一读专家的见解与分析,可开阔眼界。
【学生活动】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以下几种理解:
(1)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
(2)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
(3)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4)渴望理解的人与人的关系。
你赞同哪一种意见,或者有另外的见解?
【点评】本题主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深入思考主题。答案不求一致。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第三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分析了人物形象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体会理解作品的主题.结尾的几段文字,含义深刻,要反复朗读,仔细推敲,直至成诵。小说对比手法的运用是一大亮点,但很易看出,可由学生自己归纳﹑概括。
【延伸阅读】
拾馒头的父亲
邓 为
16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城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搬到省城去住,他们想让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路——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一来这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还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等我在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后,父亲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崽。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去推饲料。
猪渐渐长得大起来,家里的饲料早就吃光了,亲戚送给我们家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头急在心里,但却一筹莫展。有一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许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收拾起来喂猪不也挺好吗。
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得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食堂拾那些剩饭。
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发现这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时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黑橡胶”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在了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继续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了全年级第3名,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文章,一下子名声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当别人知道那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
  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有病……”
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凉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光投向窗外。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教室外面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一下子掌声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两桶馒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都自觉地将剩饭菜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1997年金秋9月,父亲送我来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阅读建议】
文中的父亲也是农民,他朴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勤劳,但有着坚强的信念:“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他望子成龙,忍辱负重,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羞辱与波动 仔细阅读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 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
A.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B. 那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C.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肿得通红。
D. 两手搭在髀间,张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 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 )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
(3)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以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
(4)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
能力提升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我,但我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对第一段中“高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高墙”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因为“我”是“老爷”,与故乡﹑故乡的人是有贵贱之别的。
B.“高墙”是指旧社会反动势力的黑暗统治,使“我”不能充分自由。
C.“高墙”是指“我”和闰土隔绝的程度。
D.“高墙”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因为“我”对故乡的期望与现实相差太远,故乡人的表现令我失望,是社会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的隔膜。
(2)选文是小说《故乡》结尾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它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渐离故乡时,“我”虽有失望和痛苦,但“我”并不因此而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B. 写“我”渐离故乡时的心理感受,总结了全文。
C.“我”渐离故乡时,对未来充满信心,满怀希望,含蓄地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祝愿。
D.离故乡时,“我”对未来充满了失望和痛苦,对故乡产生了不满和厌恶。
(3)“我想:希望是……也便成了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开放探究
4.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
高 等 教 育
司玉笙
强高考落榜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 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傻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查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未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 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强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 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呀,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 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 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第节中,老板让强管理一个公司,他认为“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请写出“那种东西”所指的具体内容。
答:
(2)第节中,本家哥所说的“良心”与强所说的“良心”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写出两人所说的“良心”各自的具体含义。
答:①本家哥所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良心”:
②强所说的“良心”:
(3)请举例说明小说主人公强身上体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至少答出3点)
答:①


(4)根据小说内容,具体说说小说标题“高等教育”的内涵。
答:
(5)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教育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这种教育 (不超过100字)
答:
【第三课时】
【夯实基础】 1.C 2.(1)描写(2)议论(3)叙述(4)说明
【能力提升】 3.(1)B (2) ( http: / / www.21cnjy.com )A(3)作者用地上的路比喻希望。如空有希望而不去追求﹑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有”;对新的生活与美好的未来努力追求﹑奋斗,希望便可能实现,也便“无所谓无”了。
【开放探究】4.(1)“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种东西”是指强身上体现出来的敬业、诚实的品格。 (2)①本家哥所说的“良心”是指人应知恩图报。②强所说的“良心”是指人应敬业(或“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意思正确即可) (3)①强对本家哥说要瞧得起自己,体现了他的自尊。(与外商洽谈合作项目时,用汉语而不用英语,体现其自尊,或民族自尊,或爱国心均可)②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体现 了他的勤俭。③暴风雨中主动加固被掀起的篷布,体现了他的敬业。④老板要为他加新,他说他只是看看修补的篷布牢不牢,体现丁他的诚实。⑤他拒绝以进城的本家哥求职的要求,体现了他不徇私情。⑥面对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不服,没有打击他们,而是说服他们,体现了他胸怀宽广。(此例也反映了他善于团结同志,善于合作的精神。) (4)“高等教育”是指包括诚实、勤俭、敬业等在内的人的品格教育 (5)言之有理、有据就得分。
五、资料链接
鲁迅和鲁迅的小说
鲁迅(1881~1936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小说的文体,是吸收外国小说的文体艺术而对传统的拟话本加以改革形成的,鲁迅先生是这一改革的伟大旗手。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它宣告一个崭新的文学世纪的开始。在艺术方法上,明显地具有“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在《狂人日记》问世之前,白话体诗歌和散文已经出现,但真正具有深邃的革命思想和文学革命的风貌,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完美的艺术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作品,则是这篇《狂人日记》。也可以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 http: / / www.21cnjy.com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收入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但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故乡》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为名著佳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我”回到久别的故乡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我”少年时代的伙伴闰土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中国农民在20年代所承受的“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重重灾难。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称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也不过份。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 “百度”网 《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