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课《林中小溪》精品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课《林中小溪》精品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6 13:0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中小溪》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
(2)学习以自我感情变化和思想的深化为线索的写法;理解情景相生,由情而悟的特点,找出感悟和情景间的对应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吟哦讽诵。本文文意浅白,几乎没有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僻词语,生动精妙的语言要靠多读去体会。
(2)设身处地设置情境,亲身感受。可通过音乐欣赏、画面欣赏甚至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林间小溪旁,去听、去看、去切身体会自然美,去感受水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启迪。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坚定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文章精美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白描的手法
2. 难点
某些场景的象征意义;贯穿始终的作者心理的感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班得瑞”乐园的《仙境》、《寂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山林》。
有人这样评价“班得瑞”的音乐:“当演奏声响起,四下空间便随着你的心事起伏微妙地变化。空气变轻了,往事变近了,长久贴在心上的忧伤如今变得连自己也讪笑了。”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寂静山林》,听一听来自原始森林的声音。
2、学生欣赏《寂静山林》音乐带,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寂静山林》音乐带中,有来自欧洲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森林的风声、鸟鸣和林间溪流的水声。学生一定会沉醉其中,有所感动。
优美的文字同样能再现山水的美丽,同样能引起所无尽的遐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和普里什文一起,走近林中小溪。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颤动(chàn) 潺潺(chán) 涟漪(yī) 粼粼(lín) 分道扬镳(biāo)
干涸(hé) 簌簌(sù) 惬意(qiè) 车辙(zhé) 翩翩起舞(piān)
涟漪:细小的波纹。
萦绕:缠绕回旋。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2.了解作者和他的札记。
普里什文是一位出色的农艺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的林学知识帮助他读懂自然界这本大书;他又是一位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的作家。他的许多札记是坐在林区的树桩上写的,抒发了对自然和俄罗斯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完成下列要求:
①说说他读得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
②划出你认为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来评价
【学生活动】评价课文朗读的情况,指出优 ( http: / / www.21cnjy.com )缺点。
【提示】这是一项开放性的设计。学生要学会肯定他人朗读的优点,也要学会指出不足。主要从字音的正误、停顿的把握、语速的快慢、感情是自得体等方面进行评价。如有不足之处,请发言的同学再读,其余同学仍可再评价。
2.我来推荐。
【学生活动】推荐自己圈点的生动准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词语,说说推荐的理由。
【提示】这同样是一道开放性的设计。可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揣摩词语的语境义,也可让学生进行改换比较,区别优劣,体会词语为什么准确生动。
3.我来欣赏。
【学生活动】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举例说说运用该修辞手法的好处。
【点拨】拟人句:
①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如果遇到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
③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
④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
⑤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比喻句:
①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
②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
③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
④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
(四)课内小结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感知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的优美。文中运用了大量准确生动的词语,运用了许多形象美妙的比喻句、拟人句。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必能初步体会作者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情趣。体味出作者对自然,尤其对小溪的喜爱。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颤动( ) 潺潺( ) 涟漪( ) 粼粼( ) 分道扬镳( )
干涸( ) 簌簌( ) 惬意( ) 车辙( ) 翩翩起舞( )
2.选出字形全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的一组 ( )
A、百花争艳 梦魂莹绕 纹丝不动 枝条繁茂
B、毫不在乎 不甘示弱 濒濒点头 不明不白
C、觉得乏味 阳光和煦 另觅路径 艳阳朗照
D、收紧肌肉 淙淙声响 嘟嘟浓浓 不甘寂寞
3、填空。
(1)《林中小溪》选自《 》,作者是 (国别)作家 (人名)。
(2)小溪流经树林的全过程,是一条充满 的道路, 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 和 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 ,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 和 了……
能力提升
4.仿照例句按要求造句。
(1)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比喻句)
(2)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拟人句)
(3)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明体一样。(运用加点的词语)
开放探究
5.我们的家乡也有优美的山林、潺潺的小溪吗?请你课后做个调查,也可以实地看看,向同学们作介绍。
【第一课时】
【夯实基础】1.略 2、C 3、(1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中水滴》 苏联,普里什文 (2)持续搏斗 时间 生活 我的意识 障碍 生活 时间
【能力提升】4.略
【开放探究】5.略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造句比赛。用比喻或拟人手法造一个句子,描绘一种景物,看准造得既快又好。由此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温故知新。
【学生活动】思考:《鼎湖山听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道出了泉水和鼎湖山的关系,那么,在普里什文的心目中,小溪跟森林是怎样的关系?
【点拨】作者认为,小溪是森林的心灵。(“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
2.曲径通幽。
【学生活动】作者认为小溪是森林的心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把小溪当做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浏览课文,划出表现小溪性格情感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小溪有怎样的精神。
【点拨】小溪具有冲决一切障碍、不达目的决不罢体的顽强精神,它鄙弃苟且求安的生活,向着“自由”的境地奋斗不息。体现这种精神的语句很多,例如:
①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
②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③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
④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
⑤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
3.刨根问底。
【学生活动】找出表现作者感情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和思想深化的语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点拨】作者是一位林学家,长期生活在森林里是相当孤独的。但是,他在愉悦的情境中找回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心灵同大自然的一致”(普里什夫语)。他留意着林中小溪,留意着林中的一切。小溪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使作者摆脱了孤独感和失望情绪,融入了社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
4.各抒已见。
【学生活动】(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林中流淌的小溪,和人们的生命之流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读了《林中小溪》这篇课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相似处:①溪流行进中不断遇到障碍,人的生命历程中也会遇到困难;②溪流不断向前流去,才能“到达大洋”,人也须不懈的奋斗,才能战胜困难,实现目标;③小溪在与障碍的搏斗中认识到,“有障碍,才有生活”,同样,人生如果平平坦坦,就不会有真正的意义。
【点评】答案不求一致。可从热爱自然,亲切自然,发现自然之美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人生需要奋斗,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2)课文的第26-29段,写材中小路上所见到的景色,看似与小溪无关,有人认为明显是偏离了中心,你的看法如何?
【提示】这一部分宕开写森林的春景和自己与森林的亲密关系,可以当作是补充交代,也可看做是蓄势,为全文推向高潮积蓄力量。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本文和上一篇课文《鼎湖山听泉》有许多相似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除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句的运用之外,作者的感情都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都从自然风物中悟得人生的哲理,甚至文中看似偏离中心的“闲来之笔”也都有相似的作用。第二课时的教学环节中,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借鉴,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
【延伸阅读】
溪 水
绿 漪
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流,本来温柔得象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早晨时她不能更向玫瑰色的朝阳微 ( http: / / www.21cnjy.com )笑,夜深时不能和涓涓的月儿谈心,她的明澈莹晶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忧伤的调子,她是如何的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早凋的梧楸,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晚霞,从杈芽树隙里,深入溪中;泼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现在,水恢复从前活勃和快乐了,一面疾忙的向前走着,一面还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亲出来顽玩,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儿的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路的小红叶,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旋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
水是这样欢喜作弄人的,但流到坝塘边,她自己的磨难也来了。你记得么 坝下边不是有许多大石头,阻住水的去路
水初流到石边时,还是不经意的涎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脸撒娇撒痴的要求石头放行,但石头却象没有耳朵似的 ,板着冷静的面孔,一点儿不理。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页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辟辟啪啪,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她真的怒了,不是儿戏。
谁说石头是始终顽固的呢 巴掌来得狠了,也不得不低头躲避。于是水得安然度过难关了。
她虽然得胜了,然而弄得异常疲倦,曳了浅碧的衣裳去时,我们还听见她断续的喘息声。
我们到这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钟头。
【阅读建议】可以和《林中小溪》进行比较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示:两篇文章写的都是溪水,也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不同的是:《林中小溪》是散文,着重写了溪水冲破层层障碍奋然前行的过程;《溪水》是童话,溪水的“得意”和“失意”,喻示着人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经历。
(四)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 , , ,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每一条小溪都 ,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 , ……
(2)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 , 说着“早晚”二字。这“早晚”之声 。当最后一滴水还没有流空,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 。”
能力提升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溪从密林里流到空地上,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从一颗颗透明体里可以看到黑黑的蝌蚪。也在这儿的水上,有许多几乎同跳蚤那样小的浅蓝色的苍蝇,贴着水面飞一会就落在水中;它们不知从哪儿飞出来,落在这儿的水中,它们的短促的生命,就好像这样一飞一落。有一只水生小甲虫,像铜一样亮闪闪,在平静的水上打转。一只姬蜂往四面八方乱窜,水面却纹丝不动。一只黑黑黄粉蝶,又大又鲜艳,在平静的水上翩翩飞舞。这小溪周围的水里长满了花草,早春柳树的枝条也已开花,茸茸的像黄毛小鸡。……
我的眼睛得到了愉悦,耳朵里“早晚”之声不绝,杨树和白桦幼芽的树脂的混合香味扑鼻而来。此情此景我觉得再好也没有了,我再也不必匆匆赶到哪儿去了。我在树根之间坐了下去,紧靠在树干上,举目望那和煦的太阳,于是,我的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
(1)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 ( )
A、早春柳树的枝条也已开花,茸茸的像黄毛小鸡。
B、它们的短促的生命,就好像这样一飞一落。
C、也在这儿的水上,有许多几乎同跳蚤那样小的浅蓝色的苍蝇……
D、我的眼睛得到了愉悦,耳朵里“早晚”之声不绝。
(2)第一段写空地上的美景,有些并不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如苍蝇、甲虫等,在作者的笔下也显得可爱了,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3)研读划线的句子,说说“最后一名的我”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
(4)假如你和作者一起漫步在林中小溪旁,你看了林中空地上的美景,有什么感受。
开放探究
3.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2004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卷)
芙蓉花开南戴河
聂春友
①我喜欢荷花,尤其喜欢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戴河的荷花。南戴河的中华荷园建成后,我便成了那里的常客,无论春夏秋冬,总要挤出时间去走一走,看一看。
②走进荷园,迎面是造型古朴的“悦荷楼”。拾级上楼,凭栏远眺,千荷湖便呈现在眼前。如是一条乌篷船摇过,荷叶上的水珠纷纷荡动。在青翠欲滴的荷叶拥托之中,朵朵荷花争奇斗妍。粉荷艳美,白荷洁腻,含苞者娇羞欲语,怒放者舒放洒脱。微风拂过,幽香浮动,荷叶婆娑,真令人如入仙境,心旷神怡。环绕荷园,各色盆栽小荷,错落湖畔,“百步问荷”,满是清香,别有情趣。
③荷花,又名水芙蓉,自古倍受人们青睐。这不仅因为她色香俱佳,更因为她性格卓尔不群。她植茎于泥,滋养于水, “ A , B ”;荷叶紧贴水面却从不随波逐流;荷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生性倔强,宁折不屈;荷花娇艳但不失清纯,雍容大度却不哗众取宠,清香中透着谦逊,柔弱里带着刚直。
④很多人喜欢荷,看中的只是荷花的硕大艳丽,实际上荷在一年四季里各具风韵:春的凝翠、夏的娇艳、秋的厚重、冬的凄美。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冬季的残荷。大雪过后,荷园中千茎横斜,万叶纷披,一枝枝缄默无语的残荷,宛若横卧疆场的斗士,或低头、或昂首,或相拥相抱、或携手而立,或虬曲冰下、或傲立雪中。此时的荷,没有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娇娜,只有“菡萏香消翠叶残”的悲壮。风起处,雪舞翩跹,残荷挺立,呈现出一个个不屈的生命,映射出一个个无畏的人生。一岁一枯荣的只是荷的枝叶,永远不死的是荷的精神。
⑤内敛而不事张扬,奉献而不求索取,香消玉殒而风骨犹存,身形憔悴而浩气长在,这才是荷的真正价值!所有的壮丽都要恢复平淡,再多的绚烂总要重归单纯,回味无穷的惟有那刻骨铭心的过程。其实,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啊。人生苦短,却充满挑战和艰难,辉煌时要经得起情感与物欲的考验,落魄时更要守得住寂寞与清贫。只有像荷一样,抱定一种精神,舍弃凡尘俗欲,不惧风吹浪打,苦短的人生才能在漫长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一抹印记。
⑥我爱荷花,尤爱南戴河中华荷园的荷花。因为,自然界的荷花只开放一季,可在我的心中,中华荷园的荷花,一年四季,常开不败。 (2004年5月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选用《爱莲说》中相关的内容,填在第③段A、B处。答案写在下面。
A处:
B处:
(2)文中描写了中华荷园中哪些季节的荷花?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3)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面对荷花,周敦颐看到了君子的品质,上文的作者悟出了人生的哲理。读了《爱莲说》和上文,你觉得哪篇文章使你最受教育?请结合实际就其一点谈谈你的感想,不超过80字。
【第二课时】
【夯实基础】1.
【能力提升】2.(1)A (2)作者是从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的角度,而不是从与人类的利害关系来看待这些小生物,表现了作者对这些生灵、对自然的热爱。(3)“最后一名的我”,是指“我”感到孤独,感到被生活所抛弃。“我”之所以说自己“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是因为小溪的奔流中体现出春的活力,“我”在愉悦的情境中找回了自己,领略到幸福的所在和人生真谛。(4)略
【开放探究】3.(1)A。出淤泥而不染 B ( http: / / www.21cnjy.com )。濯清涟而不妖 (2)要点:夏季;冬季。夏荷娇艳;冬荷凄美。 (3)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写出了荷在一年四季中各具风韵,提醒读者全面认识荷的价值,突出冬荷的凄美,暗示主题。 (4)略
五、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文(1873-1954),苏联作家。1897年因参加马克思革命小组活动被捕入狱。刑满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学成后归国,在莫斯科附近当农艺师,写过《的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1907年,发表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的感受,战士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
2.作者写作《林中小溪》时的心态
在国外求学时,他在巴黎遇到俄罗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大学生伊兹马尔科娃……他们在春天的卢森堡花园亲吻,拟定模模糊糊的未来计划。但他们只相爱了两个星期,因为姑娘以女性的敏感明白了,她“只是作为他起飞的一个根由”,她要的是普通的、可靠的、实在的东西,而他心高志大,要飞遍天下,以便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于是他们分手了。普里什文痛苦了好久,却又不得不瞒着别人。他终于回到祖国,回到了俄罗斯的大地上。他事后说:“一个女人伸手拨动了一下竖琴,琴弦发出乐声,我也曾如此:她拨动了以下,我就唱起来了。” 普里什文的这个爱的主题,在《人参》等不少作品中都曾写过,但在《叶芹草》中发挥得最充分。恋人虽然失去了,她的美丽的形象反映在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上,令作家欣赏不尽,不时触发他的诗情。在作家的笔下,恋人的美和大自然的美融为一体。由于心中充满了爱,大自然的光、色、时空、气候等等的瞬间的细微变化,动物的万般情趣,总是难逃他的眼睛……贯串整篇三部分(按:指《叶芹草》中《荒野》《岔路口》《欢乐》三个部分)的主角是作家本人,写他从孤单到合群,从不幸到幸福,终于“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