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7 11:2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 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的主要成就及其在近代科学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2.通过分析这些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及思想,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和理解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组织学生对比不同科学家和文化名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5.使学生认识到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是众多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不懈努力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科学文化的热爱之情。
6.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让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列夫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3)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及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4)梵高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2.难点
(1)理解牛顿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对当时社会及人类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它们与宗教神学之间的冲突。
(2)体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深刻的人性问题。
(3)感受贝多芬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以及梵高绘画作品中独特的色彩与笔触所传达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近代科学与文化领域的重要知识和概念,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近代科学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扮演科学家、文学家或艺术家,介绍其成就和思想,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教师展示一幅星空的图片,提问学生:“当你们仰望星空时,会想到什么?古代人们对宇宙有很多神秘的想象,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呢?”
由此引出近代科学的兴起,开启本节课的学习。
(二)近代科学的发展(12 分钟)
1.牛顿的成就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牛顿的生平事迹,重点讲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可以讲述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及相关图示,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定律的含义,让学生明白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
(3)组织学生讨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对科学、工业革命以及人类思想产生的影响。例如,引导学生思考牛顿力学如何为工业革命中的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宇宙和自然规律的认知,打破了宗教神学长期以来的思想禁锢。
(4)金点子:开展 “牛顿知识小竞赛”,教师准备一些与牛顿成就相关的选择题或简答题,让学生分组抢答。获胜小组可获得小奖品,如科学主题的书签或明信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2.达尔文的进化论
(1)多媒体展示达尔文的图片和航海路线图,讲述达尔文随 “贝格尔号” 舰进行环球航行的经历,以及他在考察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的观察和思考。
(2)详细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过程(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等。可以举例说明一些生物进化的实例,如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变长,帮助学生理解进化论的核心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进化论的提出在当时社会引起的巨大反响,尤其是与宗教创世说之间的激烈冲突。让学生思考进化论对生物学、人类学、哲学等领域产生的深远意义,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和发展的认识。
(4)金点子:组织学生进行 “进化论辩论会”,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正方观点为 “进化论是科学的伟大发现,对人类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反方观点为 “进化论冲击了传统宗教信仰和社会秩序,带来了负面影响”。双方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论据,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教师在辩论过程中适时引导和点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近代文学的繁荣(12 分钟)
1.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1)教师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强调他所处的时代是法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矛盾的加剧。
(2)详细讲解《人间喜剧》的创作规模和主要内容,展示其中一些著名作品的片段,如《欧也妮 葛朗台》中对守财奴葛朗台形象的描写。引导学生分析巴尔扎克如何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了法国社会的全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等本质特征。
(3)组织学生讨论《人间喜剧》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让学生体会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洞察。
(4)金点子:让学生分组进行 “巴尔扎克作品人物分析会”,每个小组选择《人间喜剧》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如高老头、拉斯蒂涅等,从人物的性格、命运、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制作成简单的人物分析海报。然后各小组在全班展示海报并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作品人物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2.列夫 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1)多媒体展示托尔斯泰的照片和俄国的历史图片,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克里米亚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2)深入解读《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分析作品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对贵族和平民生活的展现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引导学生思考托尔斯泰通过这部作品表达的对战争与和平、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他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
(3)组织学生对比托尔斯泰与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4)金点子:开展 “托尔斯泰作品朗诵会”,让学生选择《战争与和平》中的精彩段落进行朗诵。在朗诵前,学生需要对所选段落进行深入理解和情感体会,并在朗诵时通过语调、语速、表情等方式表达出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文学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朗诵水平。
(四)近代艺术的辉煌(10 分钟)
1.贝多芬的音乐成就
(1)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命运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在激昂的音乐声中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2)介绍贝多芬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在失聪后仍然坚持创作的坚韧精神。讲述他的音乐创作历程,从早期的古典主义风格到后期具有强烈个人情感和创新精神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转变。
(3)详细分析《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贝多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组织学生讨论贝多芬音乐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音乐创作的影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贝多芬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5)金点子:举办 “贝多芬音乐创作故事分享会”,让学生提前收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故事,如他与命运抗争的经历、创作灵感的来源等。在课堂上,学生分组分享故事,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背景,还能锻炼学生的故事讲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梵高的绘画艺术
(1)多媒体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如《向日葵》《星月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梵高绘画独特的色彩和笔触。
(2)介绍梵高的生平经历,他的坎坷人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内心的孤独与热情。讲解梵高绘画的艺术特色,他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3)引导学生分析梵高绘画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会到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4)金点子:组织学生进行 “梵高绘画模仿秀”,让学生选择梵高的一幅绘画作品,尝试用相似的色彩和笔触进行模仿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观察和理解梵高的绘画风格。创作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对比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梵高绘画艺术的魅力。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近代科学与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文学贡献,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等。
(2)强调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些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们以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他们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本节课所学的科学家、文学家或艺术家,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小论文,阐述其成就和对自己的启示。
五、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近代科学与文化相关的人物、作品、历史背景等信息。
(2)相关书籍和文献,供教师备课和学生查阅资料使用。
(3)绘画工具和材料,用于学生进行梵高绘画模仿秀活动。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如金点子中的各种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竞赛、创作等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对近代科学与文化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组织学生活动时,个别小组的讨论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纠正;在时间把控上,某些活动可能会因为学生的热情过高而延长时间,导致后续教学内容略显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提高教学效果。